衣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8908发布日期:2019-09-03 22:2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衣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服。

已知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的衣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5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当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的移动设备时,为了操作所述移动设备,想要将持有所述移动设备的手臂转向该人的正面中央侧时,与使肩部形成规定的姿势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形成使肩部向此人的前方突出的姿势(易于形成所谓的含胸)。在频繁或连续长时间地保持该姿势的情况下,会使人产生肩膀酸痛或姿势恶化等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规定的姿势是通常已知的正确的姿势。该正确的姿势具体而言是例如,在从正侧方观察站立在平坦面上的人的情况下,该人的颈根、肩、肘、脚踝位于大致一条直线上的姿势。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穿着者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形成肩部向前方突出的姿势的衣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衣服,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衣服具有:

衣体,具有领口、在所述领口的下方配置的下缘、在所述领口的右侧配置的右袖窿、以及在所述领口的左侧配置的左袖窿,并且,所述衣体包含前衣体以及后衣体,其中,所述后衣体以形成所述领口、所述下缘、所述右袖窿和所述左袖窿的方式与所述前衣体连接,并且所述后衣体在所述衣体中的、与从所述右袖窿和所述左袖窿的各自的上端到下端相对应的上侧区域,具有比前衣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更小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所述衣体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

右袖,能够适配安装于所述穿着者的右臂,并且,与所述右袖窿连接,并且在沿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

左袖,能够适配安装于所述穿着者的左臂,并且,与所述左袖窿连接,并且在沿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右袖以及所述左袖的各自的伸长力(100cn)、以及以下所述的衣体(前衣体、后衣体)的伸长力、乃至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述的伸长力是指,在宽度2.5cm、长度(衣料把持间隔)10cm的状态下,以拉伸速度30cm/分钟将用于制造衣料等材料向规定方向伸长50%时的伸长力。

根据该构成,穿着者能够以从头部套入的方式穿着所述衣服。此外,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前衣体侧连接,并且以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与所述右袖窿的后衣体侧连接。因此,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相对于所述衣体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前衣体侧连接,并且以比所述前衣体侧更大的范围与所述左袖窿的后衣体侧连接。因此,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左袖相对于所述衣体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并且,所述右袖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所述右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所述左袖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所述左袖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因此,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可将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连接部分相对于所述衣体保持在与所述衣服的穿着前的第一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将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连接部分相对于所述衣体保持在与所述衣服的穿着前的第二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

由此,通过所述衣服,在穿着该衣服的穿着者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或连续长时间形成使与右臂连接的右肩和与左臂连接的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其结果,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能够抑制其长时间形成上述姿势(形成所谓的含胸)。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式,

所述右袖在沿该右袖的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在沿该右袖的周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周方向的伸长力,

所述左袖在沿该左袖的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在沿该左袖的周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周方向的伸长力。

根据该构成,新发现了下述内容: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能够通过所述右袖的伸长力,向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连接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强力。此外,此时,新发现了下述内容:能够通过所述左袖的伸长力,向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连接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强力。

因此,能够对穿着者的右臂乃至右肩和左臂乃至左肩施加向后方的高负荷。由此,对于穿着者而言,想要将左右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难以形成右肩和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穿着者含胸。并且,能够使已经含胸的人得到优异的矫正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式,

所述右袖以及所述左袖分别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右臂以及左臂中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

根据该构成,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所述右袖可以随着穿着者的右臂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伸长,从而提高对该右臂的较大范围的部分的密接度。此外,此时,所述左袖可以随着穿着者的左臂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伸长,从而提高对该左臂的较大范围的部分的密接度。

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右袖向穿着者的右肩过度向上抬起。能够防止所述左袖向穿着者的左肩过度向上抬起。由此,阻止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连接部分嵌入穿着者的右腋下附近,阻止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连接部分嵌入穿着者的左腋下附近,能够避免所述右袖、所述左袖或这两者的抬起所导致的所述衣服的穿着感变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方式,

所述右袖以及所述左袖分别是覆盖所述穿着者的上臂的半袖。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方式,

所述后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具有所述右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具有所述左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

所述前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具有比所述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小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

根据该构成,在使所述衣体伸长的情况下,想要使所述衣体返回其初始初始形态(所述衣体的伸长前的形态)的复元力分别作用于所述前衣体以及所述后衣体。并且,在所述上侧区域中,所述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比所述前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大,因此,作用于所述衣体的复元力中的、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比作用于所述前衣体的复元力更大。

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将所述右袖窿以及所述左袖窿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在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的情况下,该衣服随着穿着者的身体伸长,因此,通过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将穿着者的右肩以及左肩分别经由所述右袖与所述右袖窿的连接部分以及所述左袖与所述左袖窿的连接部分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

因此,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始终形成通过所述右袖将穿着者的右臂或通过所述左袖将穿着者的左臂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的状态。也就是说,作用于所述后衣体的复元力在所述衣服被穿着的期间,以分别将穿着者的右肩以及左肩向该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拉拽的方式,持续对穿着者发挥作用。

由此,所述衣服能够使穿着该衣服的穿着者在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有效地难以形成使与右臂连接的右肩以及与左臂连接的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其结果,能够提高含胸的抑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方式,

在将所述前衣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x,将所述后衣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y的情况下,y/x是从大约0.05到大约0.9的范围内的值。

在根据该构成,能够有效地实现含胸的抑制效果以及含胸的矫正效果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其他方式,

所述后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具有与所述右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具有与所述左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

所述前衣体在所述上侧区域具有与所述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

将所述右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与所述左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设定为相同。

根据该构成,使所述前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右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左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均相同。因此,能够以相同的材料制造所述前衣体、所述后衣体、所述右袖、所述左袖。由此,能够以一种材料制造衣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穿着者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形成使肩部向前方突出的姿势的衣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衣服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衣服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衣服穿着状态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衣服1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衣服1的后视图。图3示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2示出了平铺展开的通常状态的衣服1。此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下述的右袖3以及左袖4。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衣服1具有伸缩性,并且,能够覆盖穿着该衣服1的穿着者的上半身的至少一部分。衣服1能够作为内衣来穿着,或者,能够作为穿着在内衣以外的中衣或外套来穿着。在本实施方式中,衣服1是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整体的衬衣。

衣服1具备衣体2、右袖3、左袖4。衣体2具有领口6、下缘7、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在衣体2中,在衣体2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在领口6的下方配设下缘7。在衣体2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在领口6的右侧配设右袖窿8。在衣体2的左右方向上,在领口6的左侧配设左袖窿9。

此外,衣体2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状,包含前衣体11和后衣体12。后衣体12以形成领口6、下缘7、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的方式与前衣体11连接。后衣体12在衣体2中的、与从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的各自的上端到下端相对应的上侧区域13,具有比前衣体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x更小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y。

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具有伸缩性。衣体2是以衣服1的上下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体。前衣体11是与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的正面对应的部分,构成为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整个正面。后衣体12是与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的背面对应的部分,构成为能够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的大致整个背面。

详细来讲,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是以能够形成作为领口6、下缘7、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的各开口部分,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排列为筒状的方式被缝合。由此,衣体2能够分别呈现出具有作为领口6以及下缘7的开口部的筒条状,并且覆盖穿着者的大致整个上半身。衣体2在本实施方式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衣体2使用具有不同性质的多种衣料来制造。具体而言,前衣体11使用第一衣料来制造。后衣体12使用第二衣料来制造。为了使衣体2随着穿着者的身体(上半身)能够伸长,第一衣料以及第二衣料具有伸缩性。作为用于使衣体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第二衣料在本实施方式具有比第一衣料更大的伸长力。详细来讲,第二衣料在上侧区域13,使后衣体12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比前衣体11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大。

在穿着者穿着衣服1的情况下,与初始形态(衣服1位于通常状态时的形态)相比,衣体2以对应穿着者的上半身的方式随着穿着者的上半身伸长,并且覆盖穿着者的上半身。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想要分别使前衣体11以及后衣体12返回初始形态的复元力对衣体2发挥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元力包含:随着所述第一衣料(前衣体11)的伸长力想要使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返回初始形态的第一复元力、以及随着所述第二衣料(后衣体12)的伸长力想要使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返回初始形态的第二复元力。并且,将第二复元力设定为比第一复元力更大。换句话来讲,后衣体12比前衣体11更加容易返回初始形态。

如图3所示,右袖窿8具有右侧正面边缘部21、以及右侧背面边缘部22。右侧正面边缘部21以被配置在前衣体11的右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右端部),并且设置为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右侧背面边缘部22以被配置在后衣体12的右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右端部),并且设置为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

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将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上端部与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上端部连接。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将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下端部与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下端部连接。这样,在衣体2中形成在穿着脱下衣服1时用于使穿着者的右臂通过的右侧开口部。

右侧正面边缘部21具有以从前衣体11的右侧向左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右侧正面边缘部21设置有位于最左侧的右侧前顶部23。右侧背面边缘部22具有以从后衣体12的右侧向左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右侧背面边缘部22设置有位于最左侧的右侧后顶部24。

并且,为了使右侧后顶部24位于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右侧前顶部23更靠近左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右侧背面边缘部22形成为以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整体上更大地向领口6侧凹陷的状态进行弯曲的状态。具体而言,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下端部被配置在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的上端部更靠近右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右侧背面边缘部22的右侧后顶部24被配置在领口6的下方附近。此外,右侧背面边缘部22形成为比右侧正面边缘部21更大地弯曲。对于右侧背面边缘部22,在上下方向上,右侧后顶部24形成为靠近后衣体12的下方。这样,右袖窿8构成为下侧比上侧具有更大的开口面积。

左袖窿9具有左侧正面边缘部26、以及左侧背面边缘部27。左侧正面边缘部26被配置在前衣体11的左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左端部),设置为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左侧背面边缘部27被配置在后衣体12的左侧上部(上侧区域13的左端部),设置为在衣体2的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

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将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上端部与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上端部连接。通过前衣体11与后衣体12的缝合将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下端部与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下端部连接。

这样,在衣体2中形成在穿着脱下衣服1时用于使穿着者的左臂通过的左侧开口部。

左侧正面边缘部26具有以从前衣体11的左侧向右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左侧正面边缘部26设置有位于最右侧的左侧前顶部28。左侧背面边缘部27具有以从后衣体12的左侧向右侧(领口6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在左侧背面边缘部27设置有位于最右侧的左侧后顶部29。

并且,为了使左侧后顶部29位于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左侧前顶部28更靠近右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左侧背面边缘部27形成为以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整体上更大地向领口6侧凹陷的状态进行弯曲的状态。具体而言,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下端部被配置在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的上端部更靠近左侧(衣服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左侧背面边缘部27的左侧后顶部29被配置在领口6的下方附近。左侧背面边缘部27形成为比左侧正面边缘部26更大地弯曲。对于左侧背面边缘部27,在上下方向上,左侧后顶部29形成为位于后片12的下方附近。因此,将左袖窿9构成为下侧比上侧具有更大的开口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区域13被规定为:上端的上下位置是与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的各自的上端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并且,下端的上下位置是与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的各自的下端大致相同的上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上端的上下位置以及这些下端的上下位置并不必须完全地一致,可以允许一些偏差。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右袖3能够适配安装于穿着者的右臂。右袖3以从衣体2延伸的方式与右袖窿8连接。右袖3在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筒状的右袖3的轴方向,具体而言是图1中的箭头33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厘牛)以上600cn以下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

左袖4能够适配安装于穿着者的左臂。左袖4以从衣体2延伸的方式与左袖窿9连接。左袖4在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筒状的左袖4的轴方向,具体而言是图1中的箭头35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厘牛)以上600cn以下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与左袖4具有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具有伸缩性,并且是以与衣体2连通的方式连接的筒状体。在右袖3从衣体2向外部的延伸方向(右袖3的长度方向)上,右袖3在右袖窿8与右袖3的袖口之间的区域具有至少为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右臂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右袖3构成为: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穿着者的右臂整体接触(对应)的方式伸长,并且能够覆盖穿着者的右臂。

右袖3使用第三衣料来制造。为了使右袖3能够随着穿着者的右臂主要沿右臂的周方向上伸长,第三衣料具有伸缩性。作为用于使衣料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第三衣料在本实施方式具有比前衣体11(至少上侧区域13对应的部分)制造用的第一衣料更大的伸长力,并且具有第二衣料的伸长力以上的伸长力。详细来讲,第三衣料使右袖3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至少比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中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袖4具有伸缩性,并且是以与衣体2连通的方式连接的筒状体。在左袖4从衣体2向外部的延伸方向(左袖4的长度方向)上,左袖4在左袖窿9与左袖4的袖口之间的区域具有至少为穿着衣服1的穿着者的左臂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左袖4构成为: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穿着者的左臂整体接触(对应)的方式伸长,并且能够覆盖穿着者的左臂。

左袖4使用第四衣料来制造。为了使左袖4能够随着穿着者的左臂主要沿左臂的周方向上伸长,第四衣料具有伸缩性。作为用于使衣料伸长所需的力即伸长力,第四衣料在本实施方式具有比前衣体11(至少上侧区域13对应的部分)制造用的第一衣料更大的伸长力,并且具有第二衣料的伸长力以上的伸长力。详细来讲,第四衣料使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至少比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中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大。

此处的伸长力涉及右袖3以及左袖4、以及上述的衣体2(前衣体11、后衣体12),是指通过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在约20℃(18℃-22℃)的环境下,在宽度2.5cm、长度(衣料把持间隔)10cm的状态下,以拉伸速度30cm/分钟将用于制造的材料(对应的衣料)向规定方向伸长50%时的伸长长力。在本发明中采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gs-x作为等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记载使用其测定的伸长力。右袖3以及左袖4的沿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只要是沿长度方向伸长50%时形成的100cn以上600cn以下即可,但优选为沿长度方向伸长50%时形成150cn以上600cn以下,更优选为沿长度方向伸长50%时形成200cn以上600cn以下。

另外,使用于制造左袖4的第四衣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用于制造右袖3的第三衣料为同等质地的衣料,但不限于此。例如,除了第三衣料,也可以使第四衣料与用于制造后衣体12的第二衣料为同等质地的衣料。也可以与第三衣料的性质无关,使第四衣料与第二衣料为同等质地的衣料。

通过以上的构成,穿着者能够以从头部套入的方式穿着衣服1。也就是说,穿着者将头部从衣服1的下缘7通过到达领口6,并且将该穿着者的右臂经由右袖窿8通过右袖3,并且将该穿着者的左臂经由左袖窿9通过左袖4,由此,能够通过衣服1覆盖穿着者的大致整个上半身。

此外,右袖3与右袖窿8的前衣体侧11(右侧正面边缘部21)连接,并且以比前衣体侧11更大的范围与右袖窿8的后衣体侧12(右侧背面边缘部22)连接。因此,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右袖3相对于衣体2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左袖4与左袖窿9的前衣体侧11(左侧正面边缘部26)连接,并且以比前衣体侧11更大的范围与左袖窿9的后衣体侧12(左侧背面边缘部27)连接。因此,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左袖4相对于衣体2比较难以向穿着者的前方移动,另一方面,比较易于向穿着者的后方移动。

并且,右袖3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左袖4在沿其长度方向伸长50%时具有100cn以上的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因此,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可将右袖3与右袖窿8的连接部分相对于衣体2保持在与衣服1的穿着前的第一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并且,可将左袖4与左袖窿9的连接部分相对于衣体2保持在与衣服1的穿着前的第二相对位置大致相同的相对位置。

由此,通过衣服1,在穿着该衣服1的穿着者51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难以频繁或连续长时间形成如图4所示的使与右臂连接的右肩和与左臂连接的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60。其结果,当穿着所述衣服1时,能够抑制穿着者长时间形成姿势60(形成所谓的含胸)。进一步地,在已经含胸的人穿着衣服1的情况下,也能够矫正其含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在沿右袖3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33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在沿右袖3的周方向(图1中的箭头34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周方向的伸长力。此外,左袖4在沿左袖4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箭头35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在沿左袖4的周方向(图1中的箭头36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的沿周方向的伸长力。

根据该构成,当穿着者穿着所述衣服时,能够通过右袖3的伸长力,向右袖3与右袖窿8的连接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强力。此外,此时,能够通过左袖4的伸长力,向左袖4与左袖窿9的连接部分施加使其向比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更靠近穿着者的后方(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移动的强力。

也就是说,能够对穿着者的右臂乃至右肩和左臂乃至左肩施加向后方的高负荷。由此,对于穿着者而言,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难以形成使与右臂连接的右肩和与左臂连接的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60。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穿着者含胸。并且,能够使已经含胸的人得到优异的矫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右袖3沿周方向的伸长力优选为沿右袖3沿周方向伸长50%时形成150cn以上600cn以下,更优选为右袖3沿周方向伸长50%时形成200cn以上600cn以下的伸长力。左袖4沿周方向的伸长力优选为左袖4沿周方向伸长50%时具有150cn以上600cn以下,更优选为左袖4沿周方向伸长50%时具有200cn以上600cn以下的伸长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袖3是覆盖衣服1的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左袖4是覆盖衣服1的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的长袖。此处的长袖是指,除了覆盖穿着者的上臂以及前臂的大致整体的如本实施方式的袖子,还包含覆盖穿着者的上臂以及前臂的一部分的袖子,例如七分袖。

根据该构成,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右袖3可以随着穿着者的右臂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伸长,从而提高对该右臂的较大范围部分的密接度。此外,此时,左袖4可以随着穿着者的左臂的上臂以及前臂的至少一部分伸长,从而提高对该左臂的较大范围部分的密接度。

因此,能够防止右袖3向穿着者的右肩过度向上抬起。能够防止左袖4向穿着者的左肩过度向上抬起。由此,阻止右袖3与右袖窿8的连接部分嵌入穿着者的右腋下附近,阻止左袖4与左袖窿9的连接部分嵌入穿着者的左腋下附近,能够避免右袖3、左袖4或这两者抬起所导致的所述衣服的穿着感变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衣服本发明的衣服在本实施方式是具备作为长袖的右袖3以及作为长袖的左袖4的衣服1,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具备作为覆盖穿着者的右臂中的上臂的半袖的右袖以及作为覆盖穿着者的左臂中的上臂的半袖的左袖的衣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具有右袖3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具有左袖4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上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具有比后衣体12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小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

由此,在使衣体2伸长的情况下,想要使衣体2返回其初始形态(衣体2的伸长前的形态)的上述的复元力分别作用于前衣体11以及后衣体12。并且,在上侧区域13中,后衣体12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比前衣体11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更大,因此,如图4所示的作用于后衣体12的所述第二复元力55、56比作用于前衣体11的所述第一复元力大。

第二复元力55、56将右袖窿8以及左袖窿9向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引导。如图4所示,在穿着者51穿着衣服1的情况下,衣体2随着穿着者51的身体伸长,因此,通过第二复元力55、56,将穿着者51的右肩以及左肩分别经由右袖3与右袖窿8的连接部分以及左袖4与左袖窿9的连接部分向穿着者51的背面中央侧引导。

因此,当穿着者穿着衣服1时,始终形成通过右袖3将穿着者的右臂或通过左袖4将穿着者的左臂向穿着者的后侧拉拽的状态。也就是说,作用于后衣体12的所述第二复元力55、56在衣服1被穿着期间,以分别将穿着者的右肩以及左肩向该穿着者的背面中央侧拉拽的方式,持续对穿着者发挥作用。

由此,衣服1能够使穿着该衣服1的穿着者在想要将手臂转向正面中央侧时,更加有效地难以频繁或连续长时间形成使与右臂连接的右肩和与左臂连接的左肩分别向前方突出的姿势60。其结果,能够提高含胸的抑制效果、并且提高含胸的矫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后衣体12的伸长力在本实施方式仅取决于用于制造后衣体12的第二衣料的性质,但也可以在后衣体12使用其他第二衣料与橡胶等的弹性体来制造的基础上,实质上取决于所述弹性体的性质,也可以取决于所述其他第二衣料与所述弹性体的两者。

需要说明的是,前衣体11(前衣体11制造用的第一衣料)在本实施方式能够将规定量的第一复元力作用于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第一衣料不会很大程度上有损衣服1的易穿着性,前衣体11(前衣体11制造用的第一衣料)也可以几乎不对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施加第一复元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衣体11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x,将后衣体12的左右方向的最小宽度设为y,y/x是从大约0.05到大约0.9的范围内的值。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含胸的抑制效果以及含胸的矫正效果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y/x值而言,优选为从大约0.1到大约0.9的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从大约0.2到大约0.8的范围内的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按照前衣体11的上侧区域13中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右袖3以及左袖4的沿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以及后衣体12的上侧区域13中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的顺序逐渐增大,但也可以构成为:只要其中的右袖3以及左袖4的沿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在伸长50%时为100cn以上,例如,可以全部相同。

也就是说,后衣体12在上侧区域13具有与右袖3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具有与左袖4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并且,前衣体11在上侧区域13具有与后衣体12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相同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进一步地,将右袖3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与左袖4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设定为相同。

根据该构成,使前衣体11的沿衣体2的周方向的伸长力、后衣体的沿所述衣体的周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右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所述左袖沿长度方向的伸长力均相同。因此,能够以相同的材料制造前衣体11、后衣体12、右袖3、左袖4。由此,能够以一种材料制造衣服,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可以形成多种变更方式以及变形方式。因此,可以理解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由本说明书所述以外的方法来实施。

符号的说明

1衣服

2衣体

3右袖

4左袖

6领口

7下缘

8右袖窿

9左袖窿

11前衣体

12后衣体

13衣体的上侧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