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9183发布日期:2019-04-05 21:5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去除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9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去除器组件”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18729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器组件。



背景技术:

出于美容的目的而使用的糊状的美容剂大致分为在涂布后经过时间而变为薄膜状的美容剂、以及即使经过时间也维持糊状状态的美容剂。通过把持其一部分并拉起剥离,能够容易地将涂布后变为薄膜状的美容剂从皮肤上分离。另一方面,作为将涂布后维持糊状状态的美容剂在使用后从皮肤上去除的方法,一般有通过棉布等擦拭去除、通过温水等洗去的方法。

作为比上述一般方法更简便地将使用后的美容剂去除的方法,提出了将涂布在皮肤上的美容剂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而从皮肤上去除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去除器,其具有把持部以及与把持部相连而用于将涂布在皮肤上的美容剂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而从皮肤上去除的吸附头部。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去除器放置台,其具有用于容纳去除器的吸附头部的头容纳部。通过将去除器的姿势设为保持姿势、即把持部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朝向下方的姿势将吸附头部插入头保持部内,能够由该去除器放置台以保持姿势对去除器进行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08453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将去除器插入去除器放置台的操作中,在将去除器的吸附头部的前端插入到去除器放置台的头保持部内之后,在直至吸附头部的前端到达头保持部的底部之前的期间内,使用者有时会将手从去除器的把持部放开。这时候,在去除器的姿势处于上述保持姿势,即,处于把持部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朝向下方的姿势的情况下,去除器通过自重向下方下落,吸附头部的前端自然地插入至头保持部的底部。

但是,通过自重下落时的去除器的姿势并不一定处于上述保持姿势,因使用者将手从把持部放开时的去除器的姿势不同,有时成为相对于保持姿势倾斜的姿势。若去除器以相对于保持姿势倾斜的姿势下落,则吸附头部的前端在到达头保持部的底部之前容易卡挂于头保持部的内壁面上。其结果是,吸附头部的前端从头保持部的底部分离,并且,在相对于保持姿势倾斜的姿势下,去除器容易停止下落。

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去除器放置台中,有时吸附头部不能插入至头保持部的底部,并且,在相对于保持姿势倾斜的不稳定的姿势下去除器停止下落。当去除器以上述那样不稳定的姿势停止下落的情况下,为了将吸附头部插入至头保持部的底部并使去除器的姿势稳定,使用者需要将去除器的姿势修正为保持姿势。因此,专利文献1的去除器放置台在使用便利性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去除器的吸附头部容易地下落至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的底部,使用便利性优异的去除器组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去除器组件,具有去除器以及去除器放置台,

上述去除器具备内置有磁铁并用于将涂布于皮肤上的美容剂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而从皮肤上去除的吸附头部、与上述吸附头部连接的根部以及从上述根部延伸设置的把持部,

上述去除器放置台用于以上述把持部朝向上方而上述吸附头部朝向下方的姿势对上述去除器进行保持,

上述去除器的上述根部在其侧周面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

上述去除器放置台具有用于容纳并保持上述去除器的上述吸附头部的保持凹部,

上述保持凹部具有:

前端保持部,设置于上述去除器放置台的内部,呈与上述保持姿势下的上述去除器的上述吸附头部的前端的形状对应的凹状;

开口端部,设置于上述前端保持部的上方,供上述吸附头部插入;以及

引导部,配置于上述前端保持部与上述开口端部之间的与上述凹陷部面对的部分,随着从上述前端保持部趋向上方而向内侧移位。

发明效果

上述去除器组件中的去除器在把持部和吸附头部之间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另外,去除器放置台具有用于容纳并保持去除器的吸附头部的保持凹部。而且,保持凹部具有:前端保持部,呈与上述保持姿势下的去除器的上述吸附头部的前端的形状对应的凹状;开口端部,设置于上述前端保持部的上方;以及引导部,配置于前端保持部和开口端部之间的与凹陷部对应的部分,随着从前端保持部趋向上方而向内侧移位。

在上述去除器组件中,将去除器插入去除器放置台的操作,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首先,将吸附头部的前端从开口端部插入保持凹部内之后,使用者将手从把持部放开,从而去除器通过自重下落。此时,在去除器的姿势为上述保持姿势的情况下,能够将吸附头部的前端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的底部。

在去除器的姿势是相对于直立状态倾斜的姿势,例如随着趋向上方把持部向凹陷部侧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使吸附头部中的凹陷部侧的表面与引导部抵接。另外,在去除器为上述姿势的情况下,够使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的前端以及吸附头部中的凹陷部的相反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与保持凹部抵接。之后,能够使吸附头部的表面沿着前端保持部滑动,并将吸附头部的前端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的底部。

另外,在去除器的姿势是向上述姿势的相反侧倾斜的姿势,即,把持部随着趋向上方而向凹陷部的相反侧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能够使吸附头部的与凹陷部相反侧的表面与保持凹部抵接。另外,在去除器为上述姿势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的前端以及在吸附头部的凹陷部侧的表面的至少一方与引导部抵接。之后,能够使保持姿势下的去除器的前端沿着前端保持部滑动,并将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的前端下方的端部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的底部。

如上所述,即使在去除器的姿势是相对于上述保持姿势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上述去除器组件也能够容易地将去除器的吸附头部插入至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的底部。因此,能够降低在将去除器插入于去除器放置台时使用者对去除器的姿势进行校正的操作的频率。其结果是,能够改善去除器组件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仰视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9是图6的ix-ix线向视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吸附头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的壳体盖部的仰视图。

图12是实施例中的使用去除器将涂布在皮肤上的美容剂从皮肤上去除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3是实施例中的说明去除附着在去除器上的使用完毕的美容剂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14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主视图。

图16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后视图。

图17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侧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突起附近的放大图。

图19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俯视图。

图20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仰视图。

图21是图17的xxi-xxi线向视剖视图。

图22是图19的xxii-xxii线向视剖视图。

图23是图19的xxiii-xx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24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下部部件的立体图。

图25是实施例中的去除器放置台的下部部件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将去除器吸附头部插入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内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相当于图22的向视剖视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中的将去除器吸附头部插入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内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相当于图22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述去除器组件中,上述去除器的凹陷部可以设置于根部的侧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遍及侧周面的整周地设置。

在上述去除器组件的去除器放置台中,保持凹部的前端保持部可以在与保持姿势即把持部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朝向下方的姿势下的去除器中的吸附头部的前端对应的位置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下方凹陷的前端避让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插入至保持凹部内的去除器的下方的端部从前端避让部向下方突出。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保持凹部内的吸附头部的定位,进而能够使去除器的姿势更加稳定。

上述去除器组件中的去除器,具有用于将涂布于皮肤上的美容剂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而从皮肤上去除的吸附头部、与吸附头部连接的根部以及从根部延伸设置的把持部。吸附头部可以在保持姿势即把持部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朝向下方的姿势下的下方的端部具有美容剂擦除区域,该美容剂擦除区域具有比周围弱的磁性吸引力或者不具有磁性吸引力。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去除器中,在吸附头部的前端配置有磁铁。因此,能够由吸附头部的前端整体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涂布于皮肤上的美容剂,并从皮肤上去除使用完毕的美容剂。但是,由于磁性吸引力也对附着在吸附头部的表面上的美容剂起作用,因此,例如即便想要将使用完毕的美容剂聚拢在吸附头部的前端并擦除,美容剂也会因为磁性吸引力被拉向磁铁侧,而容易残留在吸附头部的表面。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并擦除附着在吸附头部的表面的美容剂,例如可以将美容剂向磁性吸引力不发挥作用的根部、把持部聚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美容剂移动至根部、把持部,使用者需要换握去除器并用手把持吸附头部。

另外,为了使使用完毕的美容剂不附着在吸附头部的表面上,也可以考虑预先在吸附头部的表面安装棉片、树脂薄膜等罩部件并隔着罩部件将使用完毕的美容剂从皮肤上吸引并去除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预先准备罩部件,并将罩部件装配在吸附头部。

这样,在专利文献1的去除器中,将附着在吸附头部的表面的使用完毕的美容剂从吸附头部去除的操作有时会变得繁琐。

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在处于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即把持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设置美容剂擦除区域,能够更加简便且容易地将美容剂从去除器的表面去除。即,由于在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设置有美容剂擦除区域,使用者能够在把持着把持部的状态下将美容剂向美容剂擦除区域聚拢。

另外,美容剂擦除区域具有比周围弱的磁性吸引力,或者不具有磁性吸引力。因此,能够将聚拢到美容剂擦除区域的美容剂容易地擦除并从去除器表面去除。

因此,通过在处于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这样的特定的位置设置美容剂擦除区域,能够更加简便且容易地将美容剂从去除器的表面去除。

作为在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的方法,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在吸附头部内部的磁铁与美容剂擦除区域的内侧面之间配置软磁性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软磁性体的存在,能够使磁铁的磁性吸引力衰减或者屏蔽磁铁的磁性吸引力。其结果是,能够在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

另外,也可以在吸附头部的相对于美容剂擦除区域的内侧面离开的位置配置磁铁。这样,通过增大从磁铁到美容剂擦除区域的距离,也能够使磁铁的磁性吸引力衰减。其结果是,能够在吸附头部的下方的端部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从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并且简化去除器的组装操作的观点出发,优选将磁铁配置于吸附头部的相对于美容剂擦除区域的内侧面离开的位置。

上述去除器的上述吸附头部可以具有:

互相对置的一对主壁部,

将一对上述主壁部的周缘彼此连接的周壁部,以及

在一对上述主壁部之间,以上述各主壁部的内侧面与磁极面对的方式配置的磁铁。

另外,可以设为:

在处于上述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上述去除器的下半部分,

在从一侧的上述主壁部侧观察时的平面图的左侧具有山形曲线部,上述山形曲线部具备弯曲成凸状的轮廓,

在上述平面图的右侧具有s字形曲线部,上述s字形曲线部具备随着从上方趋向下方而向内侧后退之后向外侧鼓出并再次向内侧后退的s字形的轮廓,并且,

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介于上述山形曲线部与上述s字形曲线部之间,并具备弯曲成曲率半径小于上述山形曲线部以及上述s字形曲线部的任意部分的曲率半径的凸状的轮廓。

而且,可以设为:

以上述保持姿势下的上述去除器中的上述前端部为下端,上述去除器放置台中的保持凹部的前端保持部,呈与上述山形曲线部的下半部分和上述s字形曲线部的下半部分分别连接的形状对应的凹状,

上述引导部配置于上述前端保持部中的与上述s字形曲线部对应的部分与上述开口端部之间。

通过将具备上述特定形状的去除器和去除器放置台组合使用,即便在去除器的姿势是相对上述保持姿势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去除器的吸附头部插入至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的底部。

去除器放置台的保持凹部可以在前端保持部的与山形曲线部对应的部分和开口端部之间具有呈越朝向上方则越加扩展的形状的扩展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吸附头部插入至保持凹部内之后,能够使山形曲线部与扩展部抵接而使山形曲线部沿着扩展部更加顺畅地滑动。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去除器的前端部插入至前端保持部的底部。

可以设为开口端部以与s字形曲线部对应的那侧的高度比与山形曲线部对应的那侧高的方式倾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遍及更加宽阔的范围内配置引导部。因此,在将吸附头部插入至保持凹部之后,能够使得周壁部中的构成s字形曲线部的部分、构成前端部的部分更容易与引导部抵接。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去除器的前端部插入至前端保持部的底部。

【实施例】

利用图1~图27对上述去除器组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去除器组件100具有去除器1和去除器放置台4。如图5以及图12所示,去除器1具有内置有磁铁23的用于将涂布于皮肤上的美容剂a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而从皮肤上去除的吸附头部2、与吸附头部2连接的根部31、以及从上述根部31延伸设置的把持部3。如图1、图17、图22以及图23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构成为能够以保持姿势,即,把持部3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2朝向下方的姿势对去除器1进行保持。

如图2、图5以及图9所示,去除器1中的根部31,在其侧周面上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311。

如图14~图15、图19以及图21~图23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具有保持凹部41,用于容纳并保持去除器1的吸附头部2。如图22所示,保持凹部41具有前端保持部411、引导部412和开口端部413。

如图21~图23所示,前端保持部411设置于去除器放置台4的内部中的保持凹部41的底部,并呈与保持姿势的去除器1中的下半部分对应的凹状。前端保持部411能够保持吸附头部2的下半部分。

如图14~图15、图17、图19以及图22~图23所示,开口端部413设置于前端保持部411的上方。吸附头部2如例如图26~图27所示,从开口端部413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如图22所示,引导部412配置于前端保持部411与开口端部413之间的与凹陷部311对置的部分,随着从前端保持部411趋向上方而向内侧移位。

以下,对去除器1以及去除器放置台4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去除器1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去除器1整体呈近似棒状,在其长度方向上互相并列地配置有吸附头部2和把持部3。在下文中,有时将去除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吸附头部2一侧称为前方,将把持部3一侧称为后方。上述关于去除器1的前后方向的记载是出于方便,与例如进行从皮肤上去除美容剂a的操作时的去除器1的朝向、保持姿势下的去除器1的朝向没有任何关系。

如图5所示,去除器1的前半部分,即,从吸附头部2的前端200直至根部31的部分,具有在根部31向内侧收窄并在吸附头部2向外侧鼓出的形状。

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将去除器1设为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去除器1的下半部分在从一侧的主壁部21侧观察时的平面图的左侧具有山形曲线部11,该山形曲线部11具备弯曲成凸状的轮廓。另外,去除器1的下半部分在上述平面图的右侧具有s字形曲线部12,该s字形曲线部12具备随着从上方趋向下方而向内侧后退之后向外侧鼓出并再次向内侧后退的s字形的轮廓。进一步地,去除器1的下半部分具有前端部13,该前端部13介于山形曲线部11与s字形曲线部12之间,并具备弯曲成曲率半径小于山形曲线部11以及s字形曲线部12的任意部分的曲率半径的凸状的轮廓。并且,保持姿势下的s字形曲线部12的上半部分,即,随着从上方趋向下方而向内侧后退之后向外侧鼓出的部分构成根部31的凹陷部311。

如图3~图7所示,去除器1的后半部分,即,把持部3中的比吸附头部2的根部31靠后侧的部分,随着从吸附头部2的根部31趋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粗,并且在吸附头部2的根部31与把持部3的后端之间的中间部32处外径达到最粗。另外,把持部3随着从中间部32趋向后方而外径逐渐变细。

如图2、图5以及图9所示,在去除器1的前方,设置有吸附头部2。吸附头部2具有一对主壁部21、将一对主壁部21的周缘彼此连接的周壁部22、以及在一对主壁部21之间配置的磁铁23。如图9所示,磁铁23配置于从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平面图中的吸附头部2的大致中央。本例的磁铁23呈圆板状,并在其厚度方向上磁化。另外,如图8所示,作为磁铁23的磁极231的一对端面232,分别面向主壁部21的内侧面211。

如图5所示,本例的吸附头部2,随着从把持部3中的吸附头部2的根部31趋向前方即趋向去除器1的前端部13侧,从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平面图中的宽度逐渐加宽。另外,在把持部3中的根部31与吸附头部2的前端200之间,吸附头部2具有从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平面图中的宽度为最大的最大宽度部24。

吸附头部2的前半部分,即,比最大宽度部24靠前方的部分,呈随着趋向前方而宽度逐渐变窄的尖头形状。另外,如图3以及图8所示,吸附头部2在山形曲线部11侧具有最大的厚度,随着接近s字形曲线部12侧而厚度逐渐变薄。

本例的吸附头部2在从厚度方向上观察时的平面图中的主壁部21的大致中央、即面向磁铁23的端面232的部分具有最强的磁性吸引力。因此,如图12所示,通过使主壁部21接近涂布在皮肤上的美容剂a,以磁性吸引力吸引美容剂a,能够从皮肤上去除美容剂a。此外,本例的磁铁23的直径为30mm,厚度为8mm。另外,一对端面232的中心处的表面磁通密度的大小为220mt以上。

另外,如图5以及图9所示,在将去除器1设为把持部3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2朝向下方的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吸附头部2的下方的端部(即,吸附头部2的前端200以及其周边部分)上,设置有具有比周围弱的磁性吸引力的美容剂擦除区域25。如图10所示,在本例的去除器1中,将磁铁23配置于从周壁部22中的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内侧面251离开的位置,使吸附头部2的前方的端部处的磁性吸引力比周围弱,由此在吸附头部2的前方的端部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25。

如图10所示,随着从把持部3中的吸附头部2的根部31趋向前方,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吸附头部2的周壁部22的外表面的距离逐渐变短。而且,上述距离在吸附头部2的最大宽度部24的附近达到最短以后,随着向吸附头部2的前端200靠近而逐渐变长。

例如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吸附头部2的前端200的长度方向的距离l1为14.3mm。另外,在通过磁铁23的中心234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的、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山形曲线部11的距离l2为6.1mm。另外,在通过磁铁23的中心234且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的、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s字形曲线部12的距离l3为7.3mm。

在本例的去除器1中,通过如上述那样设定从磁铁23至周壁部22的外表面的距离,使得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磁性吸引力比周围弱。由此,能够将附着在美容剂擦除区域25上的美容剂容易地擦除,并从吸附头部2上去除。此外,周壁部22中的最大宽度部24的附近,具有比美容剂擦除区域25强的磁性吸引力。因此,通过使周壁部22中的最大宽度部24的附近接近涂布在皮肤上的美容剂a,能够通过磁性吸引力吸引美容剂a,并从皮肤上去除美容剂a。

如图5以及图9所示,本例的去除器1中的吸附头部2以及把持部3的外壁由壳体基部14和壳体盖部15构成,其中,该壳体基部14具备s字形曲线部12并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体地延伸设置,该壳体盖部15具备山形曲线部11并遍及长度方向的整体地延伸设置。如图9所示,在壳体基部14与壳体盖部15之间,形成有容纳磁铁23的内部空间16。

如图9所示,壳体基部14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设置的两处凸台141、以及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和把持部3中的吸附头部2的根部31设置的三处卡爪接头142。另外,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壳体基部14的前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保持磁铁23的磁铁支承部143。

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壳体盖部15具有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设置的两处定位突起151、以及在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和把持部3中的吸附头部2的根部31设置的三处卡合爪152。如图9所示,定位突起151插入至设置在壳体基部14上的凸台141内。另外,卡合爪152与设置在壳体基部14上的卡爪接头142卡合。由此,将壳体盖部15和壳体基部14彼此卡合。

如图11所示,在壳体盖部15的外周缘设置有外周槽153。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在外周槽153内保持有用于将壳体盖部15和壳体基部14粘接的粘接材料。壳体盖部15的外周缘和壳体基部14的外周缘通过粘接材料彼此粘合。

在外周槽153的内侧的壁154上,设置有十处缺口155。由此,在将壳体盖部15与壳体基部14组合时,使粘接材料从缺口155向壳体的内部空间16逃逸,从而抑制粘接材料向壳体外部泄漏。

另外,如图8、图9以及图11所示,在壳体盖部15的前方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磁铁23向壳体基部14的磁铁支承部143侧进行按压的磁铁按压部156。如图8以及图9所示,容纳于吸附头部2内的磁铁23,保持在壳体基部14的磁铁支承部143与壳体盖部15的磁铁按压部156之间。

接下来,对去除器放置台4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4~图17所示,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呈随着从底面42趋向上方而外尺寸逐渐变小的近似锥台状。如图20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呈近似椭圆状。另外,如图19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在俯视观察时在顶部43的大致中央具有用于以保持姿势、即把持部3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2朝向下方的姿势(参照图1、图22以及图23)对去除器1进行保持的保持凹部41。

如图22所示,保持凹部41具有配置于其底部的前端保持部411和配置于上端的开口端部413。本例的前端保持部411呈凹状,该凹状与将保持姿势即把持部3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2朝向下方的姿势下的去除器1的前端部13作为下端时的、将山形曲线部11的下半部分和s字形曲线部12的下半部分分别连接的形状对应。在前端保持部411的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的部分411a和开口端部413之间配置有引导部412。另外,在前端保持部411的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的部分411b和开口端部413之间,配置有呈越朝向上方则越加扩展的形状的扩展部416。

如图21~图23所示,前端保持部411呈与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2的下半部分对应的凹状。如图22所示,在前端保持部411的与去除器1的前端部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周围相比而向下方凹陷的前端避让部414。另外,本例中的前端保持部411具有从前端避让部414向下方延伸设置、且在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开口的筒状部415。

前端保持部411,如图22所示使去除器1的前端部13从前端避让部414向下方突出,并且,如图21~图23所示,能够以与吸附头部2的下半部分之间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保持着吸附头部2。

如图22所示,在前端保持部411的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的部分411a的上方连接有引导部412。将和前端保持部411的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的部分411a之间的边界作为下端412a、且将与去除器1中的把持部3的根部31面对的位置作为上端412b,在遍及从下端412a至上端412b的范围内配置有本例的引导部412。

引导部412随着从上述下端412a趋向上方而逐渐向内侧即配置去除器1的那侧移位。在图22所示的截面中,即通过底面42的中心且沿长度方向剖切的去除器放置台4的截面中,引导部412的轮廓呈具备向内侧凸出的曲率的弧状。另外,以下端412a为基准时的向内侧的移位量在引导部412的上端412b处达到最大。

此外,比保持凹部41的引导部412靠上方的部分417,随着从引导部412的上端412b趋向上方而逐渐向外侧移位,并与开口端部413连接。在图22所示的截面中,比引导部412靠上方的部分417的轮廓呈具备向内侧凸出的曲率的弧状。

在本例的去除器组件100中,在去除器1保持在去除器放置台4中的状态下,在s字形曲线部12与引导部412之间形成有间隙s。

如图22所示,在前端保持部411的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的部分411b的上方连接有扩展部416。本例的扩展部416由平滑的曲面形成,呈随着趋向上方而扩展的形状。在图22所示的截面中,即通过底面42的中心且沿长度方向剖切的去除器放置台4的截面中,扩展部416的轮廓呈具备向上方凸出的曲率的弧状。

如图14~图15、图17以及图22所示,在保持凹部4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供吸附头部2插入的开口端部413。如图22所示,开口端部413与扩展部416、前端保持部411中的与一对主壁部21对应的部分(图示省略)以及引导部412分别连接。本例的开口端部413,以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侧413a的高度比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侧413b高的方式倾斜。

去除器放置插入台4构成为,将在保持有去除器1的状态下从吸附头部2内的磁铁23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外表面的距离设定得足够大,以能够使从去除器1的磁铁23产生的磁通减弱。具体地,在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中保持有去除器1的状态下,通过磁铁23的中心234且向铅直下方延伸的直线上的、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的距离d1为26.7mm(参照图17)。在将去除器1保持在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中的情况下,在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的任意位置,由磁铁23产生的磁通密度均为50mt以下。

另外,通过磁铁23的中心234且向s字形曲线部12侧延伸的水平线上的、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侧面44的距离d2(参照图21)为13.4mm。此外,在通过磁铁23的中心234且向山形曲线部11侧延伸的水平线上,该水平线通过相对于去除器放置台4的侧面44而向上方偏分离的位置。因此,虽然不能准确地规定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距离,但是图21所示的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开口端部413与侧面44的边界411的水平方向上的距离d3为13.4mm。

图23所示的从磁铁23的下端235沿磁铁23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从磁铁23的端面232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侧面44的距离d4为21.8mm。另外,从磁铁23的上端236沿磁铁23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的、从磁铁23的端面232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侧面44的距离d5为12.6mm。

在将去除器1保持于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中的情况下,在去除器放置台4的侧面44上的任意位置,由磁铁23产生的磁通密度均为80mt以下。

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具有构成其侧面44、顶部43以及保持凹部41的上部部件5和构成其底面42的下部部件6。上部部件5向下方开口,下部部件6安装于上部部件5的开口端。

如图21所示,在上部部件5的内部,设置有从保持凹部41放射状地延伸设置的六处肋51。另外,如图15、图16以及图20所示,上部部件5在其下端缘具有向下方突出的三处突起52。在放置在案台、桌子等上的时候,由上述突起52支承去除器放置台4。而且,在将去除器放置台4放置在案台、桌子等上的状态下,因突起52的存在,能够在底面42与案台等之间形成间隙。图18所示的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的突起52的高度h为0.8mm。

如图20所示,下部部件6呈与上部部件5的开口形状对应的近似椭圆板状。如图24以及25所示,在下部部件6的外周缘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环状肋61以及从环状肋61放射状地延伸设置的六处放射状肋62。在环状肋61上,设置有用于避免与上部部件5的肋产生干扰的缺口611。如图23所示,环状肋61的上端612以及放射状肋62的上端,延伸设置至上部部件5的内侧面的附近,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极小的间隙。

接下来,对本例的去除器组件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去除器组件100中的去除器1,在把持部3和吸附头部2之间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311。另外,如图22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具有保持凹部41,用于容纳并保持去除器1的吸附头部2。而且,保持凹部41具有:前端保持部411,呈与上述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2的前端的形状对应的凹状;开口端部413,设置于前端保持部411的上方;引导部412,配置于前端保持部411和开口端部413之间的与凹陷部311对应的部分、且随着从前端保持部411趋向上方而向内侧移位。

在本例的去除器组件100中,将去除器1插入去除器放置台4的操作,例如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从开口端部413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以后,使用者通过将手从把持部放开,使得去除器1通过自重下落。此时,在去除器1的姿势为上述保持姿势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能够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411的底部。

如图26所示,在去除器1的姿势为随着趋向上方而把持部3向凹陷部311侧(即,s字形曲线部12侧)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方式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首先,保持姿势下的吸附头部2的下端(即,周壁部22中的构成前端部13的部分22c)和前端保持部411中的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的部分411b抵接。接下来,去除器1向下方的移动由于两者滑动接触时的摩擦阻力而停止,去除器1向s字形曲线部12侧的倾斜变大。并且,如图26所示,周壁部22中的构成s字形曲线部12的部分22a与引导部412抵接。

此时,由于引导部412随着从上端412b趋向下端412a而向外侧后退,因此吸附头部2有向下方移动的余地。因此,保持状态下的去除器1的下方的端部(即,前端部13)能够沿着前端保持部411中的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的部分411b滑动(箭头130)。以上的结果是,能够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411的底部。

另外,如图27所示,在去除器1的姿势为随着趋向上方而把持部3向凹陷部311的相反侧(即,山形曲线部11侧)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方式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首先,吸附头部2中的凹陷部311的相反侧的表面(即,周壁部22中的构成山形曲线部11的部分22b)与保持凹部41中的扩展部416抵接。之后,通过山形曲线部11在扩展部416上滑动,如图27所示,周壁部22中的构成s字形曲线部12的部分22a与引导部412抵接。

此时,由于引导部412随着趋向其下端412a而向外侧后退,因此吸附头部2有向下方移动的余地。因此,保持状态下的去除器1的下方的端部(即,前端部13)能够和前端保持部411中的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的部分411a抵接,并进一步沿着该部分411a滑动(箭头131)。以上的结果是,能够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自然地插入至前端保持部411的底部。

如上所述,在去除器套件100中,即使在去除器1的姿势是从上述保持姿势向s字形曲线部12侧或者山形曲线部11侧的任一侧倾斜的姿势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去除器1的吸附头部2插入至去除器放置台4的保持凹部41的底部。因此,根据去除器组件100,能够降低在将去除器1插入于去除器放置台4时使用者对去除器1的姿势进行校正的操作的频率。其结果是,能够改善去除器组件100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22所示,保持凹部41的前端保持部411在与去除器1的前端部13对应的位置具有与周围相比而向下方凹陷的前端避让部414。因此,能够使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的去除器1的前端部13从前端避让部414向下方突出。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保持凹部41内的吸附头部2的定位,进而能够使去除器1的姿势更加稳定。

开口端部413,以与s字形曲线部12对应侧413a的高度高于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侧413b的方式倾斜。因此,引导部412遍及更大的范围地配置,将吸附头部2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之后,能够更容易使周壁部22中的构成s字形曲线部12的部分22a、构成前端部13的部分22c与引导部412抵接。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插入至前端保持部411的底部。

保持凹部41在前端保持部411中的与山形曲线部11对应的部分411b和开口端部413之间具有呈越朝向上方则越加扩展的形状的扩展部416。因此,在将吸附头部2插入至保持凹部41内之后,例如如图27所示,能够使山形曲线部11与扩展部416抵接而使山形曲线部11沿着扩展部416更加顺畅地滑动。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去除器1的前端部13插入至前端保持部411的底部。

去除器1具有吸附头部2,该吸附头部2具备一对主壁部21、将一对主壁部21的周缘彼此连接的周壁部22、以及在一对主壁部21之间配置的磁铁23。另外,如图5以及图10所示,在去除器1处于保持姿势、即把持部3朝向上方而吸附头部2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吸附头部2的下方的端部,设置有美容剂擦除区域25,该美容剂擦除区域25具有与周围相比而较弱的磁性吸引力。因此,如图13所示,在将附着在吸附头部2的表面上的美容剂a如箭头250所示那样向美容剂擦除区域25聚拢后,能够容易地将美容剂a从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表面擦除。因此,去除器1能够容易地从吸附头部2的表面上去除美容剂a。

另外,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表面设置于吸附头部2的下方的端部这样的特定的位置上。因此,使用者能够在把持着把持部3的状态下将美容剂a向美容剂擦除区域25聚拢,并进一步进行从吸附头部2擦除的操作。因此,根据去除器1,能够比现有的去除器1更加简便地从吸附头部2将使用完毕的美容剂a去除。

进一步地,保持姿势下的本例的吸附头部2的下半部分的形状,如图10所示,具有随着从最大宽度部24趋向前方而宽度变窄的尖头形状,美容剂擦除区域25设置于具有尖头形状的部分。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聚拢至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美容剂a擦除。

在吸附头部2内,磁铁23配置于从周壁部22中的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内侧面251离开的位置上。由此,能够在去除器1的下方的端部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25。另外,由于没有必要为了形成美容剂擦除区域25而安装软磁性体等其他部件,因此能够避免部件数量的增加并简化去除器1的组装操作。

如图5以及图9所示,将去除器1设为保持姿势的情况下的去除器1的下半部分在从一侧的主壁部21侧观察时的平面图的左侧具有具备弯曲成凸状的轮廓的山形曲线部11。另外,在上述平面图的右侧,去除器1的下半部分具有s字形曲线部12,该s字形曲线部12具备随着从上方趋向下方而向内侧后退之后向外侧鼓出并再次向内侧后退的s字形的轮廓。进一步地,具有前端部13,该前端部13介于山形曲线部11与s字形曲线部12之间,并具备弯曲成曲率半径小于山形曲线部11以及s字形曲线部12的任意部分的曲率半径的凸状的轮廓。

因此,把持部3成为容易贴合手部的形状,在从皮肤上去除使用完毕的美容剂a的操作中,能够容易地使去除器1的姿势稳定。另外,如图12所示,通过以s字形曲线部12侧更加接近美容剂a的方式使吸附头部2接近皮肤,能够使得把持部3难以与人体发生干扰。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在各个部位进行吸附使用完毕的美容剂a而将其从皮肤上去除的操作。上述的结果是,能够更加提高从皮肤上去除使用完毕的美容剂a的操作中的去除器1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本例的去除器放置台4在上部部件5的下端缘具有用于支承去除器放置台4的突起52。因此,在水等液体进入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与案台等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避免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而使去除器放置台4吸附于案台等的现象。

在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上开口有筒状部415。因此,在水等液体进入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与案台等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液体的表面张力而将液体吸入至筒状部415内。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避免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而使去除器放置台4吸附于案台等的现象。

如图24以及图25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的下部部件6具有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环状肋61和放射状肋62。去除器放置台4通过上述肋而提高了刚性,能够使去除器1与保持凹部41抵接时的振动衰减。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去除器1与保持凹部41抵接时产生的声音。

另外,如图23所示,去除器放置台4的内部空间45,即,在上部部件5与下部部件6之间形成的空间被环状肋61和放射状肋62划分为多个小空间451。由此,能够降低在去除器1与保持凹部41抵接时产生的声音的回响,减小在去除器1与保持凹部41抵接时产生的声音。进一步地,还能够调整在去除器1与保持凹部41抵接时产生的声音的频率,抑制令使用者不适的声音的产生。

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去除器1以及去除器组件100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可以在不破坏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可以根据磁铁23的形状、磁通密度的大小适当变更去除器1中的磁铁23的配置。只要是在能够充分地降低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磁通密度或者能够使磁通密度为零的范围内,从磁铁23的侧周面233至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距离可以比实施例1的距离l1长,也可以比实施例1的距离l1短。

另外,关于去除器放置台4中的从磁铁23至底面42的距离d1以及从磁铁23至侧面44的距离d2~d5,只要是在能够充分地降低去除器放置台4的底面42以及侧面44的磁通密度的范围内,可以比实施例2的距离d1~d5长,也可以比实施例2的距离d1~d5短。支承去除器放置台4的突起52,可以设置在上部部件5上,也可以设置在下部部件6上。另外,从使去除器放置台4的姿势稳定的观点出发,突起52以至少有三处为宜。

另外,在实施例中,示出了具备具有与周围相比较弱的磁性吸引力的美容剂擦除区域25的去除器1的例子,但美容剂擦除区域25可以不具有磁性吸引力。

【符号说明】

1去除器

2吸附头部

3把持部

31根部

311凹陷部

4去除器放置台

41保持凹部

411前端保持部

412引导部

413开口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