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膝护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2526发布日期:2018-07-07 01:4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身体护具,具体涉及一种护膝护肘。



背景技术:

对于军用服装来讲,护膝和护肘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防护装置。目前的护膝护肘多为硬质外壳和软质材料组合而成,为了快速穿戴,一般设有松紧带或其他固定件。

但这种结构的护膝护肘的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1)通常带有松紧带或粘贴层,需要设置多余边角和延伸结构,穿戴不便,费时费力,并容易与其他装备产生运动干涉,使用不便;

(2)常采用硬质外壳,这种硬质外壳除了舒适性差以外,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在人员紧急跪地、匍匐情况下,膝关节不能很好地与硬质外壳贴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硬质外壳由于其贴合性较差,并且尺寸固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其容易下滑,而不能很好地保护膝盖。

由此可见,目前的护膝护肘存在穿戴不便、与膝盖不契合、保护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护膝护肘存在穿戴不便、与膝盖不契合、保护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膝护肘,包括:

面布,内部设有与所述面布的形状适配的缓冲件,所述面布的两侧设有松紧绑带;

缓冲件,包括衬板和缓冲垫,且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缓冲垫朝向膝盖的一侧,所述衬板为弹性织物,所述缓冲垫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为内部中空的风琴空气夹层结构,风琴褶线为横向,且所述缓冲垫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

止滑革,呈圆滑的三角形状,与膝盖尺寸一致,设置在所述面布的外侧面的中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内凹部,且所述缓冲垫的中心向外侧凸出形成与膝盖对应的球面,所述止滑革与球面的位置相对。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布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松紧绑带包括固定带和可拆绑带,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凸出部上,所述可拆绑带的一端固定在一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上,另一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上设有搭扣,所述可拆绑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搭扣并卡接固定。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侧壁厚度为1mm,空气夹层的厚度为11.1mm。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垫的边角为圆角设置,圆角半径为10mm。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面布的内侧面设有防滑贴。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为均匀并排设置的三排。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衬板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且两个上下缝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快速拆脱方式穿戴,穿脱方便,配带稳固,可调节松紧。

2、面部材料采用与现行作训、携行产品统一的数码迷彩花型,可满足荒漠、丛林、山地、城市等作战环境下的佩戴使用要求。

3、结构设计方式没有多余边角及延伸结构,形状圆滑利落,可以与作战套服配合使用,不与其他装备产生运动干涉。

4、最外层取消现行常规硬质圆形外壳,采用软质的止滑革代替,避免紧急跪地、匍匐情况下,膝关节不能很好地与外壳贴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内置缓冲垫,采用风琴空气夹层结构,能够具备卓越的冲击防护性能,根据人体工效学设计的独有结构延展度大,对战术动作具有很好的伸展配合作用,不会对战术动作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面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缓冲垫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膝护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护膝护肘包括面布10、缓冲件和止滑革30。

如图2所示,面布10内部设有与面布10的形状适配的缓冲件,面布10的两侧设有松紧绑带。

如图3~图5所示,缓冲件包括衬板22和缓冲垫21,且衬板22设置在缓冲垫21朝向膝盖的一侧,衬板22为弹性织物,缓冲垫21采用塑料材质一体成型,为内部中空的风琴空气夹层结构,风琴褶线为横向,且缓冲垫2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排气孔214。止滑革30呈圆滑的三角形状,与膝盖尺寸一致,设置在面布10的外侧面的中部。

本发明,缓冲垫21采用风琴空气夹层结构,当手臂打弯或小腿弯曲时,横向的褶皱使得缓冲垫21受到挤压收缩,将内部空气排出,然后等手臂回位或小腿直立后,挤压消失,缓冲垫21恢复形状,空气重新进充满,褶皱消失,因此在进行手臂动作或行走时,由于缓冲垫21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不会对身造成干涉和轨迹干扰,使用舒适。另外,止滑革30用来保护膝盖,在保证舒适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安全性,并且皮革材质具有一定的韧性,不会与膝盖发生激烈碰撞,舒适感好。采用快速拆脱方式穿戴,穿脱方便,配带稳固,可调节松紧。

缓冲垫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内凹部213,且缓冲垫21的中心向外侧凸出形成与膝盖对应的球面211,止滑革30与球面211的位置相对。球面211为膝盖的动作提供了空间,内凹部213对应在膝盖的两侧,减少对膝盖动作的干扰。

面布1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松紧绑带包括固定带11和可拆绑带12,固定带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凸出部上,可拆绑带12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第二突出部上,另一个第二突出部上设有搭扣13,可拆绑带12的另一端穿过搭扣13并卡接固定。固定带11需要用户直接套在腿上,然后利用可拆卸绑带进行收紧固定,只需要一处卡接,方便穿脱。

缓冲垫21的侧壁厚度为1mm,空气夹层的厚度为11.1mm,这个侧壁厚度方便折叠,空气夹层厚度也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缓冲垫21的边角为圆角212设置,圆角212半径为10mm,将缓冲垫21设置为圆滑形状,有效防止缓冲垫21的侧壁破裂,各部分的抗压性能均衡。

面布10的内侧面设有防滑贴40,防滑贴40有效护膝护肘下滑。

排气孔214为均匀并排设置的三排,排气孔214均匀设置,使得空气可均匀排出。

衬板22为对称设置的两个,且两个上下缝接固定。由于衬板22为弹性织物,且为立体形状,缝接更利于塑造立体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快速拆脱方式穿戴,穿脱方便,配带稳固,可调节松紧。

2、面部材料采用与现行作训、携行产品统一的数码迷彩花型,可满足荒漠、丛林、山地、城市等作战环境下的佩戴使用要求。

3、结构设计方式没有多余边角及延伸结构,形状圆滑利落,可以与作战套服配合使用,不与其他装备产生运动干涉。

4、最外层取消现行常规硬质圆形外壳,采用软质的止滑革代替,避免紧急跪地、匍匐情况下,膝关节不能很好地与外壳贴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内置缓冲垫,采用风琴空气夹层结构,能够具备卓越的冲击防护性能,根据人体工效学设计的独有结构延展度大,对战术动作具有很好的伸展配合作用,不会对战术动作产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