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硅石圆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2308发布日期:2018-09-14 21:4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石替代品,涉及一种碳硅石圆钻及其加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碳硅石圆钻去后刻面棱线重影切割方法。



背景技术:

钻石因其稀有,晶莹的特性及象征永恒的寓意,一直被誉为宝石中的王者,饰品的极品原料。但其高昂的价格使普罗大众对其望而却步。合成碳硅石作为钻石的替代品,其成本价格远远低于天然钻石,而硬度、光泽、火彩高热导系数等物理属性又非常接近钻石,多数超越钻石,中等和中等以下收入的普通人,也可以轻松拥有,近年来成为珠宝饰品界新宠。然而,因为合成碳硅石和钻石在折光率和色散上存在客观的差异,同样规格的碳硅石和钻石相比,只能做到“形似”,未做到“神似”。以经典的57面圆钻为例,同样尺寸的碳硅石圆钻与天然钻石圆钻相比,会产生后刻面棱线重影的视觉效果,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为了使合成碳硅石更加完美,根据碳硅石材料性质,研究此碳硅圆钻后刻面去棱线重影切割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碳硅石圆钻,旨在弥补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其中,具体技术方案为:

由于碳硅石晶体生长纹理,合成材质,双折射的特性,为了避免切割后所显示的丘比特八箭切工莫桑钻后刻面出现棱重影,经过多次实验,在碳硅石切割坯体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求:原料坯体切割方向和切割夹角的要求如图1:以x、y轴为基准,在切割原料晶体时要求按晶体y轴为基准,切割的角度为43~45°,根据切割所需求的规格切成大小相应的坯体;2)圆钻切割刻面包含冠部、腰部、亭部;所述腰部介于所述冠部与亭部之间,所述冠部包括1个大台面(1),8个均等的风筝面(2),8个均等的星刻面(3),16个均等的上腰小面(4);所述亭部包括16个均等的下腰小面(5)和8个均等的剑刻面(6);台宽比为56-57%,冠部高度为14.1-14.8%,腰部为3-5%,亭部高度为44.3-45.1%,风筝面(2)角度为55.1-55.8°,星刻面(3)角度为70-71°;上腰小面(4)角度为44.5-45.5°;下腰小面(5)角度为47.2-48°;剑刻面(6)角度为49.2-49.7°。

上述的碳硅石圆钻,其中:台宽比为56-57%,冠部高度为14.1-14.8%,腰部为3-5%,亭部高度为44.3-45.1%,风筝面(2)角度为55.1-55.8°,星刻面(3)角度为70-71°,上腰小面(4)角度为44.5-45.5°,下腰小面(5)角度为47.2-48°,剑刻面(6)角度为49.2-49.7°。

上述的碳硅石圆钻,其中: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得:

步骤一:将合成碳硅石原坯晶体在开料机上通过精钢锯片将碳硅石的原料晶体添水切割成方形的碳硅石坯体;

步骤二:将切割好的方形坯体在围形机器上,用精钢砂轮加水,围形成圆形坯体;

步骤三:将步骤一所得圆形碳硅石坯体以ab胶水粘在铁棒(8)上,粘结时要求碳硅石坯体与铁棒处于同一中心点并且保持与铁棒垂直或水平,要求半小时后,ab胶水完全牢固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切割;

步骤四:以机械手握持该铁棒,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7)的的相对角度调至90°,在精钢砂轮(7)上将该碳硅石坯体的大台面(1)磨成水平;

步骤五: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7)的相对角度调至至55.1-55.8°,将机械手的刻度旋转到45°位置,在精钢砂轮上切割出第一个风筝面,以45°逐次调整刻面的切割角度,依序切割出第二至第八个风筝面;

步骤六: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7)的的相对角度调至70-71°,旋转机械手的初始刻度至22.5°,切割出第一个星刻面,逐次以45°旋转机械手的切割角度,依序切割出第二至第八个星刻面;

步骤七: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胚体与精钢砂轮(7)的相对角度调至44.5-45.5°,旋转机械手初始刻度至11.25°,切割出第一个上腰小面,逐次以22.5°旋转机械手的切割角度,依序切割出第二至第十六个上腰小面;

步骤八:用树脂钻石微粉盘加适量水,调整机械手位置将碳硅石坯体在该树脂钻石微粉抛光盘上依次粗抛光其冠部的各个刻面;

步骤九:将抛光好碳硅石晶体的冠部,用ab胶水粘接在另一根铁棒上,切割碳硅石的亭部,粘结时要求铁棒上的定位钉处于相同的方向,两根铁棒要求水平或垂直,等待半小时后,ab胶水完全牢固,进入下一个环节;

步骤十: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体与精钢砂轮的的相对角度调至47.2-48°,旋转机械手初始刻度至11.25°,切割出第一个下腰小面,逐次以22.5°旋转机械手的切割角度,依序切割出第二至第十六个下腰小面;

步骤十一:调整机械手位置,使碳硅石坯体与树脂钻石微粉抛光盘的相对角度调至49.2-49.7°,然后将机械手的刻度旋转到45°位置,在精钢砂轮上切割出第一个剑刻面,逐次以45°旋转机械手的切割角度,依序切割出第二至第八个剑刻面;

步骤十二:用树脂钻石微粉盘加适量水,调整机械手位置将碳硅石坯体在该树脂钻石微粉抛光盘上依次粗抛光其亭部的各个刻面;

步骤十三:将碳硅石圆钻成品放入盛装硫酸的塑胶容器内浸泡30分钟,取出碳硅石圆钻成品冷却20分钟,用清水冲洗;

步骤十四:将清洗好的碳硅石圆钻成品以电吹风吹干,在其上喷撒酒精并以毛巾将碳硅石圆钻成品表面擦拭干净,得碳硅石圆钻。

上述碳硅石圆钻,其中:所述步骤十二中硫酸为70%浓度的硫酸,所述步骤十三酒精为70%浓度的酒精;所述步骤四中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的的相对角度为55.1-55.8°,步骤四中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的相对角度为70-71°,步骤五中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的相对角度为44.5-45.5°,步骤八中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的相对角度为47.2-48°,步骤九中碳硅石坯体与精钢砂轮的的相对角度为49.2-49.7°。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调整加工流程,克服合成碳硅石与钻石之间的存在的后刻面棱线重影的缺陷,使以合成碳硅石制成的57面圆钻也能实现清晰后刻面棱线无重影丘比特8箭的光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合成碳硅石原坏晶体切割技巧示意图;

图2为经加工步骤一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3为经加工步骤二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4为经加工步骤三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5为经加工步骤四,五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6为经加工步骤六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7为经加工步骤七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8为经加工步骤九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9为经加工步骤十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10为经加工步骤十一加工所得碳硅石示意图;

图11碳硅石磨刻面,抛光示意图;

图12碳硅石工艺流程。

各附图标记名称如下:

1、大台面;2、风筝面;3、星刻面;4、上腰小面;5、下腰小面;6、剑刻面;7、精钢砂轮;8、铁棒;9、碳硅石;10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

采用以下加工流程对合成碳硅石原坯晶体进行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实施例1:

一枚碳硅石圆钻,包括冠部,腰部,亭部;所述腰部介于所述冠部与亭部之间,所述冠部包括1个大台面1,8个均等的风筝面2,8个均等的星刻面3,16个均等的上腰小面4;所述亭部包括16个均等的下腰小面5和8个均等的剑刻面6,其台宽比为55%;其冠部高度为14.1%;其腰部高度为3%;其亭部高度为44.3%;其风筝面2角度为55.1°;其星刻面3角度为70°;其上腰小面4角度为44.5°;其下腰小面5角度为47.2°;其剑刻面6角度为49.2°。

实施例2:

一枚碳硅石圆钻,包括冠部,腰部,亭部;所述腰部介于所述冠部与亭部之间,所述冠部包括1个大台面1,8个均等的风筝面2,8个均等的星刻面3,16个均等的上腰小面4;所述亭部包括16个均等的下腰小面5和8个均等的剑刻面6,其台宽比为56%;其冠部高度为14.5%;其腰部高度为4%;其亭部高度为44.7%;其风筝面2角度为55.4°;其星刻面3角度为70.5°;其上腰小面4角度为45°;其下腰小面5角度为47.4°;其剑刻面6角度为49.4°。

实施例3:

一枚碳硅石圆钻,包括冠部,腰部,亭部;所述腰部介于所述冠部与亭部之间,所述冠部包括1个大台面1,8个均等的风筝面2,8个均等的星刻面3,16个均等的上腰小面4;所述亭部包括16个均等的下腰小面5和8个均等的剑刻面6,其台宽比为57%;其冠部高度为14.8%;其腰部高度为5%;其亭部高度为45.1%;其风筝面2角度为55.8°;其星刻面3角度为71°;其上腰小面4角度为45.5°;其下腰小面5角度为48°;其剑刻面角度为49.7°。

上述三枚碳硅石圆钻都能通过切工镜正面观测到丘比特8箭的光学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