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7988发布日期:2018-11-16 23:5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压底机。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穿的鞋子,都包括鞋底和鞋帮面。鞋底与鞋面通常采用胶粘的方式结合。其中有一些鞋子,鞋底还会向上包络一部分鞋面。在进行初步胶粘后通常难以保证各处均粘合均匀。这个时候单纯靠人力或者普通施加压力的方法很难保证效果,通常会使用专用的鞋底压底机对整个鞋底进行加压保证鞋面与鞋底之间紧密贴合。

现有的压底机,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69832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底效率有效提升的压底机,它包括机架以及装配于机架上的压底机构、压杆机构、升降机构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各机构按指令进行动作,升降机构用于驱动压底机构整体进行升降,压杆机构设于压底机构的正上方;压底机构包括底板、大座及装配于大座上的前束紧机构、后束紧机构、左压边机构和右压边机构,底板固定装配于大座的底部,底板的底部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

这类压底机通常都需要人工将鞋子放入到前束紧机构、后束紧机构以及两侧压边机构之间的加工位,比较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底机,可以通过自动将鞋子放入加工位节省人力资源。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压底机,包括机架、铰接在机架上的压杆装置、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压底装置以及驱动压底装置靠近上压组件的主驱动器;所述压底装置包括竖直的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工作台、下压组件以及固接在工作台上的侧压组件,侧压组件包括前束紧机构、后束紧机构以及侧压边机构,还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将鞋子传送到压杆装置与压底装置之间的上料传送组件以及限定鞋子脱离上料装置位置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两个铰接在上料传送组件靠近压底装置一端的定位板以及驱动两个定位板同步反向转动的第三驱动器,两个定位板的铰接轴线均垂直;当两个定位板相互抵接时,两个定位板位于上压组件与压底装置之间且位于加工位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料传送组件将鞋子传送到定位装置处,利用定位板装置承接鞋子并使其处于压底装置的正上方,当两个定位板同步的像两侧转开时,鞋子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压底装置上,从而实现鞋子的上料。取代了人工从上料传送带上检取鞋子放置在压底装置和侧压组件之间的步骤,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有助于提高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转开的定位板为工作台的上升和下降打开通路,避免造成干涉。

较佳的,上料装置还包括纠偏组件,纠偏组件包括两个固设在上料传送组件上方两侧的纠偏支架以及转动连接在两个纠偏支架上的纠偏轮;纠偏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上料传送组件的传送平面;纠偏轮设置有多个,且排成两列分别设置在两个纠偏支架彼此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列的靠近定位组件的一端相互靠近并仅容纳一只鞋子纵向通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排逐步收窄的纠偏轮,使鞋子在被传送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可移动范围,使鞋子最终被导向定位组件。采用轮式的结构减少鞋子与纠偏组件之间的摩擦,一方面可以降低鞋子被卡住的几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鞋子与纠偏组件接触的表面。

较佳的,定位板上表面固接有挡沿;挡沿设置在定位板远离其铰接轴线的一端,以及与另一定位板抵接时远离另一定位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沿可以避免鞋子冲出定位板,同时起到锁定鞋子姿态的作用。

较佳的,上料装置还包括转向附件,转向附件包括设置在上料传送组件上方的挡杆以及驱动挡杆靠近或者远离上料传送组件的第二驱动器;上料传送组件包括多条并排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同的传动带;相邻两条上料传送带间距与各条上料传送带的宽度之和小于鞋子的最窄处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挡杆挡住鞋子脚踝处或者鞋楦对应脚踝的位置,而使鞋头的部分可以通过。在此前提下,上料传送带的带动鞋子运动时,若鞋子的朝向与上料传送带的方向不同,鞋子远离被挡杆卡住的一端将会随上料传送带继续移动,使鞋子未被卡住的一端运动到被卡住一端之前,即鞋头的一端朝向较前的位置,从而姿态不正的鞋子的自动转向,进而运动到定位板上的鞋子的姿态基本一致。当鞋子的完成转向,挡杆可以移动远离上料传送组件,使鞋子从其下方通过。进一步便于上料的自动化。设置多条上料传送带,并限制上料传送带的宽度与间距,可以保证鞋底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姿态均有至少两条传送带与鞋底接触,从而保证其拥有转向的动力。

较佳的,上料传送组件的传送平面倾斜设置,且靠近定位组件一端较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般情况下鞋子的重心不会直接落在被挡杆挡住的位置上,倾斜设置的传送平面可以利用重力作为转向动作的驱动力的一部分,有助于转向动作顺利进行。同时在鞋子脱离挡杆后,依旧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态。

较佳的,各条上料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均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完成纠偏和转向的鞋子由于其下方的传送带速度不同而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转。用于保证纠偏组件和转向附件的效果。

较佳的,转向附件还包括滑动连接在上料传送组件上方的转向支架;挡杆与转向支架转动连接,挡杆的转动轴线与上料传送带的传送平面平行且与上料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解除挡杆对鞋子的限制时,鞋子与挡杆之间有相对运动。设置挡杆转动,能够减小挡杆与鞋子之间的摩擦,有助于保护鞋子。同时可以减小挡杆与鞋子分离过程中,挡杆施加给鞋子的作用力,降低鞋子在此过程中由于挡杆作用发生偏转的可能性。

较佳的,下压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下压座、固接在工作台上并驱动下压座滑动的第五驱动器、多个滑动连接在下压座上的下压活塞杆以及分别固接在下压活塞杆上的下压板,所述下压座上开有多个彼此连通并与下压活塞杆相适配的下压活塞孔,下压活塞杆在下压活塞孔中沿竖直方向滑动;前束紧机构、后束紧机构以及侧压边机构距离加工位最远时,前束紧机构、后束紧机构以及侧压边机构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在下压座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之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压座作为驱动下压板运动的驱动装置,实现的鞋底下表面的压紧,同时多个下压活塞杆的设置可以适应鞋底上的弧度。同时下压座及其上方的下压板也可以作为鞋子的承接结构,在保证下压组件的其他结构与定位板无干涉的前提下,尽量去靠近定位板所在位置,可以降低鞋子从定位板转移到加工位的下落过程发生翻转的可能性。

较佳的,还包括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推板、驱动推板水平移动的第四驱动器以及下料传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下压座可以独立升降,使鞋子可以在定位板之下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动。此时借助推板水平推动,可以将位置高于侧压边机构、前束紧机构或者后束紧机构的鞋子推离下压板的正上方。并利用下料传送组件接引,从而实现鞋子的下料。

较佳的,工作台上固接有下料支撑板,下料支撑板上开有允许下压板穿过的通孔;当下料支撑板的上表面与下料传送组件的传送平面平齐时,二者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料支撑板在下料传送组件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架设桥梁,可以使鞋子能够借助下料支撑板从下压组件上平稳的过渡到下料传送组件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料装置的设置,能够实现鞋子的自动上料,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2、纠偏装置的设置,可以使鞋子运动到制定的上料位置;

3、多条上料传送带和转向附件中挡杆的设置,可以实现鞋子姿态的校正;

4、下压组件的结构,有助于实现鞋子的稳定上料,并为自动下料提供了基础;

5、下料装置配合下压组件的结构中可以独立升降的下压座,实现了鞋子的自动下料,减少人工劳动,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压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杆装置与压底装置对鞋子进行加压的示意图;

图4是压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隐藏下料支撑板);

图5是支撑台以及压底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侧压边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上料装置和部分下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下料装置推动鞋子的示意图。

图中,1、上料装置;11、上料传送组件;111、传送架;112、上料传送带;113、转轴;114、第一驱动器;12、转向附件;121、转向支架;122、挡杆;123、第二驱动器;13、纠偏组件;131、纠偏支架;132、纠偏轮;14、定位组件;141、定位板;1411、挡沿;142、第三驱动器;1421、主动齿轮;1422、从动齿轮;2、压底装置;21、工作台;211、滑槽;22、下压组件;221、下压座;2211、下压活塞孔;222、下压板;223、下压活塞杆;224、第五驱动器;23、侧压组件;231、前束紧机构;232、后束紧机构;2301、液压杆;2302、弹性胶块;233、侧压边机构;2331、边缸体;2332、边活塞杆;2333、压块;2334、弹性垫;3、压杆装置;31、上压座;32、前压杆;321、保护头;33、后压杆;331、调节螺柱;332、调整块;34、液压平衡管;4、主驱动器;5、下料装置;51、下料支撑板;52、推板;53、第四驱动器;54、下料传送组件;541、下料传送架;542、下料传送带;6、机架;61、支撑台;62、顶架;7、鞋子;8、鞋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压底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6、从上方压住鞋子7与鞋楦8的压杆装置3、从下方和四周推挤鞋底的压底装置2、驱动压底装置2上下滑动的主驱动器4(见图5)、将鞋子7送入压底装置2加工位的上料装置1以及下料装置5。

机架6包括支撑台61以及固接在支撑台61上的顶架62。压杆装置3设置在顶架62下方。压底装置2和主驱动器4均设置在支撑台61上。压杆装置3位于压底装置2的正上方。上料装置1位于支撑台61的一侧,下料装置5位于与上料装置1相邻的支撑台61的另一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压杆装置3包括铰接在顶架62上的上压座31、压住鞋子7鞋头的前压杆32、用于压住鞋子7内鞋楦8脚踝处的后压杆33以及驱动上压座31转动的电机。前压杆32和后压杆33均滑移固定连接在上压座31的下方,二者滑动方向水平且共线。

前压杆32和后压杆33的结构相似,均包括一缸体和一活塞杆,缸体内开有容许活塞杆滑动的活塞腔,活塞腔内注有液压油。前压杆32和后压杆33的活塞腔之间连通有使前压杆32与后压杆33受力均衡的液压平衡管34。

前压杆32的活塞杆的端部固接有胶块制成的保护头321,用以保护鞋面。后压杆33的活塞杆的端部螺纹连接调节螺柱331,调节螺柱331远离后压杆33缸体的一端铰接有调整块332。调整块332可以贴合鞋楦8的表面自动调节平衡找正。在加工一些高帮鞋或者长筒鞋时,调节螺柱331能够根据具体鞋型改变调整块332与保护块的落差。

结合3和图4所示,压底装置2包括从下方向上挤压鞋底的下压组件22、从四周挤压鞋底的侧压组件23以及工作台21。

工作台21为连接与支撑下压组件22和侧压组件23的机构。工作台21竖直的滑动连接在支撑台61上。如图5所示,主驱动器4为液压缸,主驱动器4设置在支撑台61内,其伸缩端与工作台21固接。

如图4所示,侧压组件23包括从鞋子7鞋头的一侧压向鞋子7的前束紧机构231、从鞋子7后跟的一侧压向鞋子7的后束紧机构232以及从鞋子7侧向挤压鞋子7的侧压边机构233。前束紧机构231与后束紧机构232彼此相对,侧压边机构233设置有两个且彼此相对,在前束紧机构231、后束紧机构232与侧压边机构233之间围合出鞋子7的加工位。

前束紧机构231和后束紧机构23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个带有u形槽口的弹性胶块2302以及驱动弹性胶块2302移动的液压杆2301。两个液压杆2301均固接在工作台21上。两个液压杆2301的通过平衡管(图中未画出)连通,使两个液压杆2301上的压力保持相同,使鞋子7前后的压紧效果相同。

侧压边机构233需要适应鞋子7侧面变化幅度较大的弧线造型,因此并排设置多个可以独立滑动的压块2333。侧压边机构233还包括固接在工作台21上的边缸体2331,结合图6所示,所述边缸体2331上开有与压块2333一一对应的活塞孔,每个活塞孔内滑动连接有一与压块2333固接的边活塞杆2332。边缸体2331内开有一槽将各活塞孔连通,使侧压边机构233在挤压鞋底时,各压块2333施加给鞋底的压力保持相同。

如图3和图4所示,侧压边机构233还包括用于弥补鞋底与各压块2333之间缝隙的弹性垫2334,将压力均匀分散至鞋底周面上。所述弹性垫2334的两端分别固接在位于最两端的压块2333彼此远离的端面,并从各压块2333远离边缸体2331的一侧经过,保证弹性垫2334可以随压块2333移动但不干涉各压块2333的独立移动。

如图5所示,下压组件22包括下压座221以及多个下压板222。下压座221与下压板222的结构类似与边缸体2331和压块2333的结构,用以适配鞋底面的弧度变化。下压板222设置在下压座221的上方且排成一排。下压座221上表面开有多个彼此连通的下活塞孔,下压活塞孔2211内滑动连接有分别与各下压板222固接的下压活塞杆223。

工作台21的加工位的正下方开有滑槽211,下压座221滑动连接在滑槽211内。在进行压底时,侧压组件23的各部分相互靠近压住鞋子7时,以下压座221及其上下压板222的大小向上滑动不能穿过侧压组件23,保证鞋底能够全部落在下压组件22上;在不进行压底时,侧压组件23的各部分相互远离,使下压座221和下压板222可以穿过加工位,用以配合上料装置1和下料装置5。滑槽211内设置有驱动下压座221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五驱动器224,第五驱动器224为液压缸。

如图7所示,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传送组件11、转向附件12、纠偏组件13以及定位组件14。

上料传送组件11包括与机架6固接的传送架111、上料传送带112、两个转动连接在传送架111上并支撑上料传送带112转动的转轴113以及驱动其中一个转轴113转动的第一驱动器114。转轴113的轴线水平且垂直与前压杆32的滑动方向(结合图1)。

上料传送带112设置有多条且沿转轴113轴向均匀的排布,转轴113转动带动各上料传送带112同步移动。上料传送带112的宽度小于鞋子7鞋底的最窄处宽度,同时相邻两条上料传送带112的间距远小于上料传送带112的宽度,保证在上料传送带112上的鞋子7至少接触两条传送带,用以配合转向附件12实现姿态不正的鞋子7的转动。

转向附件12包括滑动连接在传送架111两侧的两个转向支架121、转动连接在两个转向支架121之间的挡杆122以及驱动转向支架121移动的第二驱动器123。转向支架121的滑动方向垂直于上料传送带112的传送平面。挡杆122位于上料传送带112的上方。其转动轴线平行转轴113的轴线。第二驱动器123为固接在传送架111上的液压缸或者气缸,其伸缩端与转向支架121固接,驱动转向支架121带动挡杆122移动,实现对鞋子7的阻拦与不阻拦。挡杆122拦住鞋子7或者其中鞋楦8靠近脚踝的较高部分,使鞋头的较低部分在多条上料传送带112的带动下偏转,直至鞋子7的朝向与传送方向相同。

纠偏组件13包括固接在传送架111的两个纠偏支架131和多个转动连接在纠偏支架131上的纠偏轮132。纠偏支架131位于上料传送带112的上方对称设置在传送架111上。纠偏轮13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上料传送带112的传送平面。纠偏轮132设置两个纠偏支架131彼此相对的一侧,且沿纠偏支架131的边缘设置成在靠近机架6的一端逐步靠近的两排,用以约束鞋子7的位置。两排中距离最近的两个纠偏轮132的间距仅容纳一只鞋纵向通过。

结合图8所示,定位组件14包括两个定位板141以及驱动定位板141转动的第三驱动器142。两个定位板141对称的铰接在传送架111上,其铰接轴线竖直,可以从上料传送带112的下方转出至压底装置2的上方。定位板141的长度方向与前压杆32的滑动方向(结合图1)相同时,两个定位板141相互抵接且位于加工位的正上方,两排纠偏轮132导出的鞋子7滑落在两个定位板141上。定位板141上表面固接有沿其自身边缘设置的l形的挡沿1411,挡沿1411位于定位板141远离铰接轴线的一端以及相互抵接时远离另一定位板141的一端,用于限制鞋子7的移动。

第三驱动器142包括两个主动齿轮1421、两个从动齿轮1422以及驱动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421转动的电机。两个主动齿轮1421互相啮合,且分别与其中一个从动齿轮1422啮合。两个从动齿轮1422分别与两个定位板141固接,且其自身轴线与定位板141铰接轴线重合。从而实现两个定位板141同步反向转动。

如图9所示,下料装置5包括推板52、第四驱动器53以及下料传送组件54。推板52和下料传送组件54分别设置在滑槽211的两侧。第四驱动器53为固接在支撑台61上的液压缸,且其伸缩端与推板52固接。下料传送组件54包括固接在机架6上的下料架以及设置在下料架上的下料传送带542。

工作台21上固接有下料支撑板51,所述下料支撑板51位于侧压边机构233的上方。下料支撑板51上开有允许下压板222和下压座221穿过的通孔。下料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与下料传送带542的上表面平齐时,二者相接允许鞋子7从下料支撑板51上滑动到下料传送带542上。

使用时,鞋子7被放置在上料传送带112上,鞋子7经过挡杆122时其较高处被挡杆122挡住,在上料传送带112的带动下鞋头一侧朝向机架6方向移动,使鞋子7转向,鞋子7继续随上料传送带112移动后,在纠偏组件13的约束下最终以鞋头朝向压底装置2的姿态落在相互抵接的两个定位板141上。定位板141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转动,同时下压座221向上滑动,定位板141转开后鞋子7掉落在下压板222上,鞋子7随下压座221向下移动,将鞋子7送入加工位,到此完成上料。压杆装置3转到前压杆32和后压杆33竖直的状态,前束紧机构231、后束紧机构232以及侧压边机构233前后推动并夹住鞋子7,主驱动器4驱动工作台21向上移动使压杆装置3压住鞋子7,前束紧机构231、后束紧机构232、侧压边机构233以及下压板222继续挤压鞋子7并维持一段时间,随后主驱动器4带动压底装置2下移,侧压组件23放松鞋子7,各下压板222回落,压杆装置3向一侧偏转抬起,鞋底的挤压加工完成。下料时,下压座221上升使下压板222顶端与下料支撑板51平齐,推板52推动鞋子7从下压板222上移动到下料支撑板51上在移动到下料传送带542上运走。之后重复上述步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