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9514发布日期:2018-10-12 20:1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气溶胶的微粒大小范围在0.001-100微米,大多大小在0.01-10微米之间,可分为自然和人类产生两种。气溶胶会影响气候,包括吸收辐射或散射辐射。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见大气凝结核、大气冰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是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大气气溶胶。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

气溶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方面都很广泛的应用。在医学方面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粉尘型药的制备,因为粉尘型药粉更能够被呼吸道吸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环境科学方面比如用卫星检测火灾。在军事方面比如烟雾弹之类,还有可以制造气溶胶烟雾来防御激光武器。

医学上注重卫生防护,空气中富含的各种细菌、病毒,其大小尺寸也刚好符合气溶胶的尺度,即使杀菌消毒后,也有残留,因此极易造成此类气溶胶的污染。治疗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气溶胶杂质,其对实验室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造成污染,后果相当严重。

口罩不仅是面临空气污染的人们的必需品,更在医疗上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普通的口罩只能过滤部分颗粒物,对有害气体或气溶胶如pm2.5没有任何效果,而恰恰是这部分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在医疗环境下生物有机质(病毒、细菌、人体碎屑等)的气溶胶影响更甚,也不易去除。为改善口罩的防护效能多数是增加过滤层,而这使得透气变差、闷热、呼吸变得困难。一些改良口罩增加风机和蓄电池、以解决气闷呼吸不畅,但是面部承受重压并且影响视线。面罩重量大会导致颈部肌肉的疲劳。

已有的发明存在明显缺陷,没有考虑气流对口鼻部位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没有空气流量和净化指标,没有针对呼出的湿气进行吸湿处理,没有持续性使用的性能指标。在使用时,只能依赖使用者有意识的进行摘下干燥处理或者更换而保持功用;不然,口罩的过滤、消毒、杀菌功能很难发挥出来,依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本发明开发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以克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提高口罩的杀毒灭菌功效和对气溶胶的吸收能力,实质性提高患者在治疗环境中免受气溶胶侵蚀的抵抗能力,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挂耳、上滤芯、下滤芯,所述口罩本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所述上配合部外贴合有捏合贴条,所述中配合部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口罩本体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结构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所述结构层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第二纤维层的材质为纤维织物,所述上滤芯、下滤芯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和下配合部位置,上滤芯具有一对,下滤芯具有一排;第二纤维层在中配合部向内连接有挡条,所述挡条的材质为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初过滤层、中过滤层、复合过滤层;所述下滤芯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初过滤层、吸湿层、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

作为优选,所述上滤芯、下滤芯在口罩本体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外端到防尘层外部的区域。上滤芯、下滤芯的功能分别为吸气和呼气提供重要的屏障,而其基本性质和口罩本体具有差异,因此嵌入式的设计,使其功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作为优选,所述丝网层、拦网层的材质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塑料拦网、金属丝网防护触碰颗粒状物质和明显可见污染物,不同材质的丝网层或拦网层使用无大差别。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纤维层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第一纤维层不仅具有纤维柔软、贴合舒适的功能,还应该具有排湿和吸附性能,竹纤维吸湿吸附性能优异。

作为优选,所述初过滤层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初过滤层针对较大颗的悬浮颗粒物进行阻挡和过滤,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可具有较细的组织结构,吸附和过滤性能好。

作为优选,所述捏合贴条的材质为铝。铝作为捏合贴条而言弯折性能和保持性好,贴合不同使用者的鼻梁部位,方便快捷。

作为优选,所述中过滤层中填充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的多孔结构擅长做初步吸附,对于一般的杂质具有很好的过滤作用。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中过滤层与复合过滤层所用材料相同。中过滤层、复合过滤层可相同,相当于两层复合过滤层,过滤效果翻倍不止。

进一步,所述复合过滤层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2-21份

分子筛20-30份

石墨烯10-15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5-20份

鸟绒毛8-12份

纳米银0.5-1.5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以上复合滤料不管对于一般颗粒状杂质还是生物有机质气溶胶都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并且纳米银的杀菌作用显著,对于一般的以气溶胶形态游离的细菌和病毒具有光谱杀灭作用。

再进一步,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复合滤料经过浸渍剂浸渍而得,所述浸渍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去离子水50-60份

乙醇30-40份

羧甲基纤维素3-5份

d-异抗坏血酸5-7份

桉树油1.2-2.5份

迷迭香油0.5-2份

印度苦楝油0.5-2.5份

豆蔻精油1-1.5份

丁香精油0.2-0.5份。以上采用植物精油,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持久功效,复合滤料在此浸渍剂中浸渍后,由于多孔结构吸收了其主要成分,不仅增强了光谱杀菌消毒能力,还散发出宜人芳香,特别适用于广大口罩用户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层次鲜明,结构设计和功能划分合理,气溶胶去除效果优异。口罩本体的防尘层、结构层、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四层设计,使其基本结构上可以层层递进,逐步消除不同层次的污染物,挡条的设计对鼻孔进出气具有导向作用,使其气流尽量按照上滤芯的进出方向走,是重要的人体工程学辅助设计;上滤芯的拦网层、初过滤层、中过滤层、复合过滤层设计,层层递进,特别是中过滤层和复合过滤层的设计,既有一定的灵活性,又具有很高的吸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最主要的气溶胶吸附主体,配方取材简易,效果优异广谱,对于矿物的和生物有机质的气溶胶都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浸渍剂的配方取自植物精油,具有广谱杀菌消毒和清香的功效,消除杀毒灭菌带来的生物臭味。本发明具有突出的气溶胶过滤效果,不仅对矿物气溶胶更针对细菌病毒等生物有机质气溶胶具有很好的吸附、吸收和灭活作用,并且配方取材绿色环保,清香宜人,具有很好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罩本体,101-上配合部,102-中配合部,103-下配合部,110-捏合贴条,11-防尘层,12-结构层,13-第一纤维层,14-第二纤维层,2-挂耳,21-挂扣,3-上滤芯,30-初过滤层,31-拦网层,32-中过滤层,33-复合过滤层,4-下滤芯,41-丝网层,42-吸湿层,43-导流层,5-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作简单地介绍。

实施例1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2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7份

分子筛22份

石墨烯15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9份

鸟绒毛10份

纳米银0.7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3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2份

分子筛28份

石墨烯11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6份

鸟绒毛12份

纳米银0.9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4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5份

分子筛25份

石墨烯13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6份

鸟绒毛8份

纳米银1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5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3份

分子筛24份

石墨烯12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8份

鸟绒毛9份

纳米银1.5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6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4份

分子筛29份

石墨烯14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5份

鸟绒毛11份

纳米银1.2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7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21份

分子筛20份

石墨烯10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20份

鸟绒毛10份

纳米银0.5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复合滤料经过浸渍剂浸渍而得,所述浸渍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去离子水55份

乙醇33份

羧甲基纤维素4份

d-异抗坏血酸5份

桉树油2份

迷迭香油1.5份

印度苦楝油2份

豆蔻精油1.2份

丁香精油0.3份。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8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8份

分子筛30份

石墨烯11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7份

鸟绒毛12份

纳米银1.4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复合滤料经过浸渍剂浸渍而得,所述浸渍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去离子水60份

乙醇30份

羧甲基纤维素3份

d-异抗坏血酸6份

桉树油2.5份

迷迭香油0.5份

印度苦楝油2.5份

豆蔻精油1份

丁香精油0.5份。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9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2.5份

分子筛21份

石墨烯13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5.5份

鸟绒毛9份

纳米银1.1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复合滤料经过浸渍剂浸渍而得,所述浸渍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去离子水57份

乙醇40份

羧甲基纤维素5份

d-异抗坏血酸7份

桉树油1.5份

迷迭香油2份

印度苦楝油0.5份

豆蔻精油1.5份

丁香精油0.2份。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实施例10

如图1~2,一种医用高效过滤气溶胶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挂耳2、上滤芯3、下滤芯4,所述口罩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佩戴后位于鼻梁上方附近的上配合部101、位于鼻梁和嘴部之间的中配合部102、位于嘴部及以下部位的下配合部103;所述上配合部101外贴合有捏合贴条110,其用于使用者捏合后得到适合自己鼻梁的结构,所述捏合贴条110的材质为铝,所述中配合部102在左右两侧边缘附近分别连接有一对挂扣21,同侧的一对挂扣连接一个挂耳2;口罩本体1从外而内依次包括防尘层11、结构层12、第一纤维层13、第二纤维层14,所述防尘层11可以为无纺布,或者防尘的树脂、涂料涂覆所得,所述结构层12的材质为透气的硅橡胶,所述第一纤维层13的材质为含有竹纤维的纤维织物,旨在提供主要的吸附、透气和一定的骨架性能,优选为竹纤维与碳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纺布,竹纤维与亚麻的混纺布,或者竹纤维与聚氨酯纤维的混纺布,还可以在以上的两种纤维混纺布混杂少量玻纤、玄武岩纤维、金属纤维等制成混纺布;第二纤维层14的材质为纤维织物,为高柔性的纤维织物,优选棉纤维织物、丝织物、超细聚酯纤维织物;

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分别嵌合地安装于中配合部102和下配合部103位置,上滤芯3具有一对,对称分布,接近正方形状,边长大致为使用者鼻梁长度的1.2~1.8倍;下滤芯4具有一排,每个下滤芯4竖向条状分布,共可有3~5条,其长度大约等于使用者嘴唇总厚的1.5~2.5倍;所述上滤芯3、下滤芯4在口罩本体1的嵌入范围包括从第一纤维层13外端到防尘层11外部的区域;第二纤维层14在中配合部102向内连接有挡条5,所述挡条5的材质为纤维织物,要求为高柔性、弱透气性的纤维织物,如棉布、莫代尔纤维布各种满足要求的混纺纤维布;

所述上滤芯3从外而内依次包括拦网层31、初过滤层30、中过滤层32、复合过滤层33,拦网层3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初过滤层30的材质为无纺布、聚酯纤维织物、纯棉布或竹炭布中的一种,旨在提供透气性好,隔离颗粒性能的一般织物,起初步遮挡作用;

所述下滤芯4从外而内依次包括丝网层41、初过滤层30、吸湿层42、导流层43,丝网层41为塑料拦网或金属丝网,所述吸湿层为吸湿快干的纤维织物,优选自以下几家厂家生产的特定产品:美国杜邦公司研发的coolmax功能性纤维面料,日本东洋纺开发的cooldry涤纶纤维面料,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aerocool新型聚酯纤维,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研发的i-cool系列纤维,我国的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生产的coolbst纤维,广东顺德金纺集团与东华大学合作开发的coolnice纤维;所述导流层43包括若干横向布置的文丘里流道430,文丘里流道端部直径在2-5mm;

所述中过滤层32中均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

所述复合过滤层33包括复合滤料,复合滤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硅藻土19份

分子筛23份

石墨烯14份

壳聚糖止血海绵17份

鸟绒毛11份

纳米银0.8份,

其中,纳米银由纳米银制剂喷涂于复合滤料其他组份上得到;

所述复合过滤层为复合滤料经过浸渍剂浸渍而得,所述浸渍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去离子水50份

乙醇36份

羧甲基纤维素3.5份

d-异抗坏血酸6.5份

桉树油1.2份

迷迭香油1.2份

印度苦楝油1.5份

豆蔻精油1.3份

丁香精油0.4份。

技术参数:

本技术方案最关键的技术参数在于各个纤维面料的透气性和过滤性之间的平衡。

首先为了保证口罩本体相对的密封性能和上滤芯的透气性能应选取:在同等风压、截面测试条件下,产品的:下滤芯的总透气率>上滤芯的总透气率>口罩本体的总透气率>挡条的透气率;并且下滤芯、上滤芯的透气率接近;

根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选取200pa,20cm2(预处理条件:温度(20±2)℃,湿度65%±2%),测得透气率参数:

拦网层、丝网层、防尘层视为基本不影响组合透气性能的高透气层,透气率在5000mm/s以上;

结构层:200-600mm/s;

第一纤维层:800-1800mm/s;

第二纤维层:1500-2000mm/s;

初过滤层:>3000mm/s;

中过滤层:1000-2000mm/s;

复合过滤层:650-1200mm/s;

吸湿层:1000-2500mm/s;

导流层:>4000mm/s;

挡条:50-250mm/s。

结果表明,实施例1~10所得口罩透气性能好、使用舒适感佳,实施例1对于无机质气溶胶具有极好的过滤作用,但对于生物有机质气溶胶有时过滤效果欠佳,而实施例2~10不论对无机质还是生物有机质气溶胶均具有极好的过滤去除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或等同替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