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球鞋壳、冰球鞋以及旱冰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2952发布日期:2018-09-29 00:2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冰球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球鞋壳、冰球鞋以及旱冰鞋。



背景技术:

目前,不论是溜冰还是轮滑都越来越受到大人和孩子的喜爱,鞋壳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鞋壳的质量好,才能够有效地降低鞋壳因碰撞而发生损坏的机率,避免因鞋壳发生损坏而需要更换整双鞋子的情况。然而,由于现有的冰球鞋或是旱冰鞋的鞋壳多是一体式,这样,当鞋壳在受到外力撞击时,由于不能很好地将外力进行分散,往往会导致鞋壳容易发生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球鞋壳、冰球鞋以及旱冰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冰球鞋壳多是一体式,这样,当鞋壳在受到外力撞击时,由于不能很好地将外力进行分散,往往会导致鞋壳容易发生损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球鞋壳,包括:鞋身壳,所述鞋身壳包括脚后跟部、左侧脚踝部和右侧脚踝部,所述左侧脚踝部与所述脚后跟部的左侧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右侧脚踝部与所述脚后跟部的右侧的前端面相连接;鞋底部;以及鞋头壳,所述鞋头壳和所述鞋身壳可拆卸式连接,其中,所述鞋头壳与所述鞋身壳均位于所述鞋底部的上表面,所述鞋头壳和所述鞋身壳共同构造成整体式鞋壳,所述整体式鞋壳的连接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鞋底部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

其中,在所述鞋头壳的内部构造有朝所述鞋身壳方向延伸的弧形凸部,在所述鞋底部对应所述鞋头壳的部位构造有弧形凹部,其中,所述弧形凸部嵌设在所述弧形凹部内,并且所述弧形凸部的内轮廓面与所述弧形凹部的外轮廓面相贴合,所述弧形凸部的上表面与所述鞋底部的上表面相齐平。

其中,所述冰球鞋壳还包括防撞片,所述防撞片分别设置在所述鞋头壳与所述鞋身壳相连接的部位的两侧。

其中,所述冰球鞋壳还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鞋头壳的左侧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伸入到所述鞋身壳的内部并与所述左侧脚踝部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鞋头壳的右侧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伸入到所述鞋身壳的内部并与所述右侧脚踝部的内表面相贴合。

其中,所述冰球鞋壳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防撞片、所述左侧脚踝部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紧固件;以及还包括依次穿过所述防撞片、所述右侧脚踝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紧固件。

其中,在所述鞋头壳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强凸筋。

其中,在所述脚后跟部的外表面从上至下呈间隔式构造有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加强凸筋。

其中,在所述鞋身壳对应脚口的边沿构造有朝脚杆部位延伸的包裹部,在所述包裹部的后侧构造有向上延伸出的小腿部保护片。

其中,在所述包裹部与所述小腿部保护片相连接的部位构造有第三加强凸筋。

其中,在所述左侧脚踝部的上边沿以及所述右侧脚踝部的上边沿均设有鞋眼片,在各个所述鞋眼片上均构造有缺口,从而将所述鞋眼片分隔为上部鞋眼片和下部鞋眼片。

其中,在所述包裹部的内表面、所述小腿部保护片的内表面以及所述鞋眼片的内表面均设有纳米泡沫层。

其中,在所述上部鞋眼片和所述下部鞋眼片上均构造有间隔开的多个鞋眼孔。

其中,在各个所述鞋眼孔内均嵌设有五金鞋眼扣。

其中,在所述鞋头壳的内表面设有软质层。

其中,所述鞋身壳和所述鞋头壳均采用由pp材质和tpr材质进行混合后的混合材质射出成型。

其中,所述冰球鞋壳还包括鞋舌,所述鞋舌的底端与所述鞋头壳的上端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鞋舌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相应侧的所述鞋眼片的下方,其中,在所述鞋舌的内表面设有纳米软质层。

其中,所述鞋眼片的厚度、所述左侧脚踝部或所述右侧脚踝部的厚度以及所述脚后跟部的厚度依次递增。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冰球鞋,包括鞋架和设置在所述鞋架的下表面的冰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架的上表面的上述所述的冰球鞋壳。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旱冰鞋,包括鞋架和设置在所述鞋架的下表面的滑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鞋架的上表面的上述所述的冰球鞋壳。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冰球鞋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整体式鞋壳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即,将整体式鞋壳分解为单独的鞋身壳和鞋头壳,并使得该鞋身壳与鞋头壳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这样,在进行冰球比赛时,由于鞋身壳与鞋头壳可拆卸式连接,两者间虽然存在连接缝隙,但该连接缝隙在外观上却是很难看到的,当因意外碰撞或是球杆碰撞到冰球鞋壳后,该冰球鞋壳承受的外力传递到连接缝隙处后会被完全的释放掉,即,因碰撞而产生的外力会减弱或消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因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缓解,保护冰球鞋壳不易发生破损。进一步地,相对于整体式冰球鞋壳而言,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提升了运动员的脚部在运动时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冰球鞋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冰球鞋壳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鞋身壳与鞋底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身壳;11:脚后跟部;111:第二加强凸筋;12:左侧脚踝部;13:右侧脚踝部;2:鞋底部;21:弧形凹部;211:外轮廓面;3:鞋头壳;31:第一加强凸筋;32:弧形凸部;321:内轮廓面;4:防撞片;5: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包裹部;8:小腿部保护片;9:第三加强筋;10:鞋眼片;101:缺口;102:上部鞋眼片;103:下部鞋眼片;104:鞋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冰球鞋壳包括鞋身壳1、鞋底部2以及鞋头壳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鞋身壳1包括脚后跟部11、左侧脚踝部12和右侧脚踝部13,该左侧脚踝部12与该脚后跟部11的左侧的前端面相连接,该右侧脚踝部13与该脚后跟部11的右侧的前端面相连接。

该鞋头壳3和该鞋身壳1可拆卸式连接,其中,该鞋头壳3与该鞋身壳1均位于该鞋底部2的上表面,该鞋头壳3和该鞋身壳1共同构造成整体式鞋壳,该整体式鞋壳的连接部的外轮廓形状与该鞋底部2的外轮廓形状相匹配。具体地,通过将整体式鞋壳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即,将整体式鞋壳分解为单独的鞋身壳1和鞋头壳3,并使得该鞋身壳1与鞋头壳3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这样,在进行冰球比赛时,由于鞋身壳1与鞋头壳3可拆卸式连接,两者间虽然存在连接缝隙,但该连接缝隙在外观上却是很难看到的,当因意外碰撞或是球杆碰撞到冰球鞋壳后,该冰球鞋壳承受的外力传递到连接缝隙处后会被完全的释放掉,即,因碰撞而产生的外力会减弱或消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因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缓解,保护冰球鞋壳不易发生破损。进一步地,相对于整体式冰球鞋壳而言,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提升了运动员的脚部在运动时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缝隙的设置,还能够起到方便如下所述的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插入的作用,提升鞋身壳1与鞋头壳3连接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鞋头壳3的内部根据脚趾宽度以及各脚趾高度进行内高外低的设计,使运动员穿着时避免因发生空旷或是受到挤压而感觉到不适的情况。

如图1至图4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冰球鞋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该鞋头壳3的内部构造有朝该鞋身壳1方向延伸的弧形凸部32,在该鞋底部2对应该鞋头壳3的部位构造有弧形凹部21,其中,该弧形凸部32嵌设在该弧形凹部21内,并且该弧形凸部32的内轮廓面321与该弧形凹部的外轮廓面211相贴合,该弧形凸部32的上表面与该鞋底部2的上表面相齐平。这样,通过使得位于该鞋底部2上的弧形凹部21与位于该鞋头壳3内的弧形凸部32相匹配,从而可以实现该鞋头壳3与鞋身壳1的无缝对接。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该鞋头壳3与鞋身壳1的较好匹配连接,使得冰球鞋壳受到外力撞击时,能够较好地将外力经该连接缝隙释放出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冰球鞋壳的防撞击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鞋身壳1与鞋头壳3采用分体式的设计,从而更加地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做到意念与运动动作的协调一致,提升运动员的完美表现力。此外,通过使得该弧形凸部32的上表面与该鞋底部2的上表面相齐平,从而可以提升运动员脚部的舒适度,避免因某处有凸起导致对运动员的脚部造成磨损,进一步地,避免影响运动员的场上发挥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凸部32”是相对于其所在的下平面向上凸起构造而成。“弧形凹部21”是相对于其所在的上平面向内凹陷构造而成。

如图1和图3所示,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冰球鞋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冰球鞋壳还包括防撞片4,该防撞片4分别设置在该鞋头壳3与该鞋身壳1相连接的部位的两侧。具体地,通过在该鞋头壳3与该鞋身壳1相连接的部位的两侧分别增设该防撞片4,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高鞋头壳3与鞋身壳1连接的稳固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冰球鞋壳发生侧滑或是受到外力撞击时,该防撞片4可以起到防磨损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外界力量的撞击程度,从而对冰球鞋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防撞片4的制造材质可为pp(聚丙烯)注塑材料。

如图4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冰球鞋壳还包括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其中,该第一连接片5的第一端与该鞋头壳3的左侧的前端面相连接,该第一连接片5的第二端伸入到该鞋身壳1的内部并与该左侧脚踝部12的内表面相贴合,该第二连接片6的第一端与该鞋头壳3的右侧的前端面相连接,该第二连接片6的第二端伸入到该鞋身壳1的内部并与该右侧脚踝部13的内表面相贴合。具体地,该第一连接片5和第二连接片6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鞋身壳1与鞋头壳3进行快速连接的作用,即,使得上述弧形凹部21能够与弧形凸部32进行准确地匹配连接。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该鞋身壳1整体的结构强度,实现鞋头壳3与鞋身壳1之间的稳固连接。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冰球鞋壳还包括依次穿过该防撞片4、该左侧脚踝部12以及该第一连接片5的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

该冰球鞋壳还包括依次穿过该防撞片4、该右侧脚踝部13以及该第二连接片6的第二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地,通过增设该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从而可以使得该鞋身壳1与鞋头壳3的连接更加地牢固,避免二者间发生松脱和分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可为铆钉或螺钉等。容易理解,该说明仅仅是对该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举例说明,其只要能够起到紧固的作用即可,对于该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做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该鞋头壳3的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强凸筋31。具体地,该第一加强凸筋31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鞋头壳3承受外力撞击的能力的作用,同时,一旦该冰球鞋壳的整体发生侧滑,该第一加强凸筋31会事先与地面或其它物体发生摩擦,由此就很好地避免了鞋头壳3的外表面发生划伤或是磨损严重的情况。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该脚后跟部11的外表面从上至下呈间隔式构造有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加强凸筋111。具体地,该第二加强筋111的设置,相当于增厚了该脚后跟部11整体的厚度,增强了该脚后跟部11整体的结构强度,对脚后跟部11的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脚后跟部11发生划伤或是磨损严重的情况。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该鞋身壳1对应脚口的边沿构造有朝脚杆部位延伸的包裹部7,在该包裹部7的后侧构造有向上延伸出的小腿部保护片8。具体地,该小腿部保护片8的设置,能够有效地避免运动员的小腿部位被球杆发生撞伤的情况,从而对运动员的小腿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包裹部7与该小腿部保护片8相连接的部位构造有第三加强凸筋9。具体地,该第三加强凸筋9的设置,能够起到增强包裹部7与小腿部保护片8相连接的部位的连接强度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加强凸筋31、第二加强凸筋111以及第三加强凸筋9的制造材质均为pp(聚丙烯)材质、tpr(热塑性橡胶)材质或pp材质与tpr材质的混合材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左侧脚踝部12的上边沿以及该右侧脚踝部13的上边沿均设有鞋眼片10,在各个该鞋眼片10上均构造有缺口101,从而将该鞋眼片10分隔为上部鞋眼片102和下部鞋眼片103。具体地,该缺口101的设置,能够便于运动员系鞋带时更加符合脚背高度的调节,并使脚后跟部11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做到人的意念与运动动作的协调一致,提升运动员在场上的完美表现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包裹部7的内表面、该小腿部保护片8的内表面以及该鞋眼片10的内表面均设有纳米泡沫层。具体地,该纳米泡沫层的设计,能够提升运动员脚部穿着的舒适度,使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剧烈运动造成脚背、脚踝周围以及小腿部的磨损受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该上部鞋眼片102和该下部鞋眼片103上均构造有间隔开的多个鞋眼孔104。具体地,该鞋眼孔104的设置,能够方便鞋带的穿过,从而使得位于左侧脚踝部12上的鞋眼片10以及位于右侧脚踝部13上的鞋眼片10相互彼此靠近,实现脚部与冰球鞋壳的牢固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各个该鞋眼孔104内均嵌设有五金鞋眼扣(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五金鞋眼扣的设置,能够对鞋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鞋带在穿入或穿出上述鞋眼孔104的过程中,发生磨损严重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鞋头壳3的内表面设有软质层。具体地,该软质层的设置,能够对运动员的脚趾部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发生磨损的情况。具体地,该软质层可为莱卡布并贴合2毫米的软质橡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鞋身壳1和该鞋头壳3均采用由pp材质和tpr材质进行混合后的混合材质射出成型。具体地,冰球鞋壳的制造材质选用防撞击、防冻裂的材质进行制作(80%的pp材质和20%的tpr材质,pp材质具有耐撞击性,tpr材质具有耐寒性,混合后达到具有耐撞击和耐寒的性能),能够防止运动员在运动时因碰撞而发生受伤的情况,同时,上述材质还能够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下使用时,因运动而导致的破裂,由此可见,通过将鞋身壳1和鞋头壳3的制造材质选用80%的pp材质和20%的tpr材质,从而可以对运动员的脚部进行有效的保护。

此外,本申请的冰球鞋壳根据人体脚型的构造,即,脚后跟、内踝和外踝、脚底表面、内侧、外侧以及脚趾。其中,a脚后跟根据脚型在b处(脚后跟30毫米处)进行内收,c处后仰,按照人体脚型脚后跟朝小腿方向逐渐扩大,这样的设计,符合脚型穿着的舒适度,该结构设计依据从脚后跟到脚小腿处完全依据人体脚型的构造进行设计。在脚踝d/e分左、右脚,内侧及外侧根据脚型和脚踝的位置进行往外扩充,脚踝四周根据脚型内收,符合人体学对脚的完全包裹及保护。f处内侧根据脚型的位置下面内收,中后部i处进行外扩,j处进行内收,另外,外侧相同的f处及j处同样符合整体脚型的特点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冰球鞋壳还包括鞋舌(图中未示出),该鞋舌的底端与该鞋头壳3的上端的前端面相连接,该鞋舌的左右两侧分别位于相应侧的该鞋眼片10的下方,其中,在该鞋舌的内表面设有纳米软质层(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纳米软质层的设置,能够对脚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鞋带在勒紧的过程中,对脚背造成勒伤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比较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鞋眼片10的厚度、该左侧脚踝部12或该右侧脚踝部13的厚度以及该脚后跟部11的厚度依次递增。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脚与冰球鞋壳融为一体的稳定性,方便运动员做出准确的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冰球鞋(图中未示出),包括鞋架(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该鞋架的下表面的冰刀(图中未示出),还包括设置在该鞋架的上表面的上述所述的冰球鞋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旱冰鞋(图中未示出),包括鞋架(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该鞋架的下表面的滑轮(图中未示出),还包括设置在该鞋架的上表面的上述所述的冰球鞋壳。

综上所述,通过将整体式鞋壳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即,将整体式鞋壳分解为单独的鞋身壳1和鞋头壳3,并使得该鞋身壳1与鞋头壳3采用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这样,在进行冰球比赛时,由于鞋身壳1与鞋头壳3可拆卸式连接,两者间虽然存在连接缝隙,但该连接缝隙在外观上却是很难看到的,当因意外碰撞或是球杆碰撞到冰球鞋壳后,该冰球鞋壳承受的外力传递到连接缝隙处后会被完全的释放掉,即,因碰撞而产生的外力会减弱或消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因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缓解,保护冰球鞋壳不易发生破损。进一步地,相对于整体式冰球鞋壳而言,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保护了运动员的安全、提升了运动员的脚部在运动时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