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0492发布日期:2018-11-14 01:3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饰等。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下颊带和后箍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打击物的冲击和穿刺动能主要由帽壳承受。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缓冲、分散瞬时冲击力,从而避免或减轻对头部的直接伤害。冲击吸性性能、耐穿刺性能、侧向刚性、电绝缘性、阻燃性是对安全帽的基本技术性能的要求。然而在一些较为危险的地方,还是需要施工人员带着安全帽前往,尤其危险的是一些粉尘较多的地方,这也是工地和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一直带着口罩又会影响正常工作。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设计和生产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包括帽体、松紧结构、护耳和护眼,所述帽体后端开设有缺口,所述帽体的缺口内壁通过黏胶粘接有松紧结构,所述帽体左侧和右侧均通过黏胶粘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壁固定焊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塑料杆,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轴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侧面固定焊接有第二塑料杆,第一塑料杆另一端通过黏胶粘接有护耳,所述第二塑料杆另一端通过黏胶粘接有护眼,所述帽体前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粉尘检测仪。

优选的,所述帽体内壁通过黏胶粘接有帽衬,所述帽衬后端通过黏胶粘接有左拉带和右拉带,所述左拉带的一端通过黏胶粘接在松紧结构的一端,所述右拉带的一端通过针线缝接有拉绳,所述拉绳另一端缠绕连接有松紧结构,所述帽衬材质设置为塑料。

优选的,所述松紧结构包括框体、圆盘和转板,所述框体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焊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邻的一面均固定焊接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挡板的第三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周固定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开设有贯通的圆孔,所述圆盘外周套接有齿轮,所述框体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框体的凹槽内插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侧面固定焊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下端固定焊接有卡杆,所述第二转轴上缠绕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护耳包括固定板和耳罩圈,所述固定板侧面通过黏胶粘接有耳罩圈,所述耳罩圈包括橡胶板和海绵板,海绵板设置在两层橡胶板之间,所述固定板另一侧通过黏胶粘接有收纳装置。

优选的,所述护眼包括眼镜框和护目镜片,所述眼镜框内壁通过粘接有护目镜片。

优选的,所述粉尘检测仪设置在护耳的下端,所述护眼设置在护耳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帽体前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设置在粉尘检测仪的下方,所述照明灯侧面安装有蓄电池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粉尘检测仪和照明灯为电性输出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纳装置包括纸袋、竖板和转杆,四组所述转杆设置在两个竖板之间,所述转杆的一端与竖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下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纸袋,所述纸袋内放置有口罩。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通过增加的粉尘检测仪能够对施工人员到达的位置进行粉尘检测,当粉尘溶度达到指定数值,施工人员便可以从收纳装置内拿出口罩戴上,当未达到指定的数值时,则不需要戴上口罩,避免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的松紧结构,通过转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二转轴,从而带动其上缠绕的拉绳,使得左拉带和右拉带之间的距离能进行调节,使得安全帽适合不同头围尺寸的人员,增加的护耳和护眼能够对施工人员进一步的保护,而且其可转动性,使其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影响正常工作,护耳设置粉尘检测仪的上端,对粉尘检测仪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该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不仅能够对粉尘数据进行采集,而且对施工人员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右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松紧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松紧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护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护眼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帽体、2左拉带、3右拉带、4松紧结构、5第一轴承、6第一转轴、7第二轴承、9第二塑料杆、11护耳、12护眼、13粉尘检测仪、14帽衬、15框体、16第二转轴、17圆盘、18圆孔、19齿轮、20挡板、21转动轴、22卡杆、23转板、24拉绳、26固定板、27耳罩圈、28收纳装置、29眼镜框、30护目镜片、31蓄电池、32控制开关、33纸袋、34竖板、35转杆、36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包括帽体1、松紧结构4、护耳11和护眼12,所述帽体1后端开设有缺口,所述帽体1的缺口内壁通过黏胶粘接有松紧结构4,所述帽体1左侧和右侧均通过黏胶粘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内壁固定焊接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塑料杆,所述第一转轴6远离第一轴承5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第二轴承7侧面固定焊接有第二塑料杆9,第一塑料杆另一端通过黏胶粘接有护耳11,所述第二塑料杆9另一端通过黏胶粘接有护眼12,使其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影响正常工作,所述帽体1前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粉尘检测仪13。

具体的,所述帽体1内壁通过黏胶粘接有帽衬14,所述帽衬14后端通过黏胶粘接有左拉带2和右拉带3,所述左拉带2的一端通过黏胶粘接在松紧结构4的一端,所述右拉带3的一端通过针线缝接有拉绳24,所述拉绳24另一端缠绕连接有松紧结构4,所述帽衬14材质设置为塑料。

具体的,所述松紧结构4包括框体15、圆盘17和转板23,所述框体15的上端和下端均固定焊接有挡板20,两个所述挡板20相邻的一面均固定焊接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挡板20的第三轴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外周固定套接有圆盘17,所述圆盘17上开设有贯通的圆孔18,所述圆盘17外周套接有齿轮19,所述框体15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框体15的凹槽内插接有转动轴21,两个所述转动轴21侧面固定焊接有转板23,所述转板23下端固定焊接有卡杆22,所述第二转轴16上缠绕有拉绳24,通过转动齿轮19,能够带动第二转轴16,从而带动其上缠绕的拉绳24,使得左拉带2和右拉带3之间的距离能进行调节,使得安全帽适合不同头围尺寸的人员,当打开转板23时,卡杆22从圆孔18内拔出,转动齿轮19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将转板23转回,卡杆22卡住齿轮19使其固定。

具体的,所述护耳11包括固定板26和耳罩圈27,所述固定板26侧面通过黏胶粘接有耳罩圈27,所述耳罩圈27包括橡胶板和海绵板,海绵板设置在两层橡胶板之间,所述固定板26另一侧通过黏胶粘接有收纳装置28。

具体的,所述护眼12包括眼镜框29和护目镜片30,所述眼镜框29内壁通过粘接有护目镜片30,能够对使用者的眼睛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的,所述粉尘检测仪13设置在护耳11的下端,所述护眼12设置在护耳11的外侧,节约占用的空间。

具体的,所述帽体1前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照明灯36,,增大了安全帽的适用范围,所述照明灯36设置在粉尘检测仪13的下方,所述照明灯36侧面安装有蓄电池31和控制开关32,所述控制开关32与粉尘检测仪13和照明灯36为电性输出连接。

具体的,所述收纳装置28包括纸袋33、竖板34和转杆35,四组所述转杆35设置在两个竖板34之间,所述转杆35的一端与竖板3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35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杆35下端通过黏胶粘接有纸袋33,所述纸袋33内放置有口罩,开合方便,实用性能强大。

具体的,该智能安全生产可穿戴数据监测采集装置,通过增加的粉尘检测仪13能够对施工人员到达的位置进行粉尘检测,当粉尘溶度达到指定数值,施工人员便可以从收纳装置28内拿出口罩戴上,当未达到指定的数值时,则不需要戴上口罩,避免影响工作效率,增加的松紧结构4,通过转动齿轮19,能够带动第二转轴16,从而带动其上缠绕的拉绳24,使得左拉带2和右拉带3之间的距离能进行调节,使得安全帽适合不同头围尺寸的人员,当打开转板23时,卡杆22从圆孔18内拔出,转动齿轮19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将转板23转回,卡杆22卡住齿轮19使其固定,增加的护耳11和护眼12能够对施工人员进一步的保护,耳罩圈2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噪音,并保护耳朵,而且护耳11的收纳装置28,开合方便便于存放口罩,护眼12能够对眼睛进行保护,而且通过第一塑料杆和第二塑料杆9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其使用方便,并且不会影响正常工作,而且通过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7的转动,使得使用更加方便,护耳11设置粉尘检测仪13的上端,对粉尘检测仪13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粉尘检测仪13下方的照明灯36,增大了安全帽的适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