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9729发布日期:2019-02-01 19:01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属于智能穿戴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又称为“腕表”,是人们佩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用以显示时间/计时的智能仪器设备,它不仅功能丰富且满足了日常生活需求,虽然现在手机普及了,但是相比与手机是更为方便的,例如外出骑车或打字等做某件事的时候,想了解时间就无需再掏出手机,只要动动手腕即可随时随地掌握时间,但同时缺点也异常明显: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为了让手腕佩戴手表更加稳妥定位,会将表盘与表带设成一体紧密连接,这样虽好但是表带一旦磨损便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拆卸,同样的若让表带与表盘隔隙连接,虽拆卸方便,但手腕运动时表盘受重力牵引便会左右晃动下滑动至手腕侧边,从而对观看时间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其结构包括触控显示屏、表盘主体、扬声器、挤压拉杆、副表带、柔性套环、双针扣、主表带,所述触控显示屏设在表盘主体表面中央过渡嵌合紧密连接,且表盘主体顶部侧方固定设有扬声器,所述挤压拉杆分别对称贯穿嵌入在表盘主体两侧边沿内部,并与副表带、主表带紧密嵌合连接,所述柔性套环通过中央空槽贯穿嵌套在副表带上方,所述双针扣紧固嵌合在副表带底端活动连接,且副表带固定通过双针扣与主表带扣合连接,所述主表带表面上设有等距水平排列凹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针扣由活动板、扣槽、框架、连接杆组成,所述活动板底部固定贯穿设在连接杆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扣槽对称凹陷设在框架表面上方两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活动板整体为一体化结构呈h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拉杆由外筒、实心柱、滑槽、定位箍圈、复位弹簧、保持架组成,所述外筒内部左右两侧设有实心柱,并与复位弹簧嵌合连接为同一水平直线,所述滑槽设在外筒内部中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箍圈固定贯穿实心柱并且设在外筒内部两侧,所述外筒与实心柱间距为2mm,所述实心柱为一体化铝合金柱其外表光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持架由镶件、连接座、支臂、滑块、弹力垫块组成,所述镶件垂直对称设在连接座左侧上下端边壁,所述支臂通过镶件紧固并且设在连接座上下端,且支臂顶部固定设有滑块紧固连接,所述弹力垫块通过内部扣板紧密嵌合设在连接座内部中央左侧,所述连接座内部中央空槽壁为螺旋圆状,所述滑块底部呈三棱锥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箍圈设有导板、固定圈,所述导板呈等距环绕排列设在固定圈外壁紧固嵌合连接,并与外筒内部嵌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圈固定通过中央槽孔贯穿实心柱固定连接,所述导板高度为1.9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表盘主体设有滑系孔、内腔、滑垫,所述内腔凹陷设在表盘主体左右两侧内部,并与表盘主体及两侧设有滑系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垫分别垂直对称紧密贴合设在内腔内部边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固定通过两侧实心柱贯穿滑系孔设在表盘主体两侧内腔,并与滑垫紧密贴合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通过外筒直接贯穿副表带及主表带内壁接端槽孔,利用边壁实心柱缩合对穿滑系孔使其套在内腔滑垫上与表盘主体紧密固定连接,同时结合双针扣定位巩固表盘主体以随时查看时间,且在拆卸时候通过对外挤两侧压实心柱借助定位箍圈横向滑动,顺着连接座中央弹力垫块压合触动复位弹簧,让其利用自身特性在支臂导向下受力变形,即可在不磨损副表带及主表带情况下与表盘主体分离拆卸,操作简单,同时复位弹簧无力驱使便会对外发力使实心柱恢复原状便于再次安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挤压拉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保持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箍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滑块底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双针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表盘主体的侧视图。

图中:触控显示屏-1、表盘主体-2、扬声器-3、挤压拉杆-4、副表带-5、柔性套环-6、双针扣-7、主表带-8、活动板-71、扣槽-72、框架-73、连接杆-74、外筒-41、实心柱-42、滑槽-43、定位箍圈-44、复位弹簧-45、保持架-46、镶件-461、连接座-462、支臂-463、滑块-464、弹力垫块-465、导板-441、固定圈-442、滑系孔-21、内腔-22、滑垫-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换取表带防导滑的智能穿戴手表,其结构包括触控显示屏1、表盘主体2、扬声器3、挤压拉杆4、副表带5、柔性套环6、双针扣7、主表带8,所述触控显示屏1设在表盘主体2表面中央过渡嵌合紧密连接,且表盘主体2顶部侧方固定设有扬声器3,所述挤压拉杆4分别对称贯穿嵌入在表盘主体2两侧边沿内部,并与副表带5、主表带8紧密嵌合连接,所述柔性套环6通过中央空槽贯穿嵌套在副表带5上方,所述双针扣7紧固嵌合在副表带5底端活动连接,且副表带5固定通过双针扣7与主表带8扣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双针扣7由活动板71、扣槽72、框架73、连接杆74组成,所述活动板71底部固定贯穿设在连接杆74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扣槽72对称凹陷设在框架73表面上方两侧为一体化结构,上述框架73中的为“h”型活动板7与主表带8表面凹孔连接稳固,避免表盘主体2挣脱掉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压拉杆4由外筒41、实心柱42、滑槽43、定位箍圈44、复位弹簧45、保持架46组成,所述外筒41内部左右两侧设有实心柱42,并与复位弹簧45嵌合连接为同一水平直线,所述滑槽43设在外筒41内部中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箍圈44固定贯穿实心柱42并且设在外筒41内部两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持架46由镶件461、连接座462、支臂463、滑块464、弹力垫块465组成,所述镶件461垂直对称设在连接座462左侧上下端边壁,所述支臂463通过镶件461紧固并且设在连接座462上下端,且支臂463顶部固定设有滑块464紧固连接,所述弹力垫块465通过内部扣板紧密嵌合设在连接座462内部中央左侧,上述连接座462通过支臂463顶部滑块464在外筒41内部滑槽43滑动,可保持直线横向滑动又能够使过程中复位弹簧45平向复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箍圈44设有导板441、固定圈442,所述导板441呈等距环绕排列设在固定圈442外壁紧固嵌合连接,并与外筒41内部嵌合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圈442固定通过中央槽孔贯穿实心柱42固定连接,上述导板441是在固定圈442与穿实心柱42连接时能够快速地在外筒41中滑动,且固定圈442通过内壁螺纹与穿实心柱42连接牢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表盘主体2设有滑系孔21、内腔22、滑垫23,所述内腔22凹陷设在表盘主体2左右两侧内部,并与表盘主体2及两侧设有滑系孔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滑垫23分别垂直对称紧密贴合设在内腔22内部边壁,上述内腔22通过滑垫23连接副表带5及主表带8能够帮助其巩固避免边壁摩擦脱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筒41固定通过两侧实心柱42贯穿滑系孔21设在表盘主体2两侧内腔22,并与滑垫23紧密贴合连接。

工作原理:

通过主表带8与副表带5由外筒41两侧实心柱42贯穿滑系孔21安装在表盘主体2左右两侧,再拉动两侧主表带8及副表带5与手腕进行贴合,由双针扣7表面活动板71在连接杆74驱动下,贯穿主表带8上方凹孔套在框架73的扣槽72中,再使主表带8贯穿柔性套环6与副表带5贴合将表盘主体2佩戴在手腕上,然后对表盘主体2表面上的触控显示屏1可对其进行触摸查看时间或其他指令操作,再通过扬声器3可随时对已拟定的时间进行定点播报,同时由表盘主体2两侧内腔22里的滑垫23对主表带8与副表带5稳固防止表皮摩擦损毁,拆卸的时候再通过挤压实心柱42由固定圈442利用边壁导板441往里内部滑动,通过连接座462上下两端支臂463顶部的滑块464推在外筒41中的滑槽43滑动,使复位弹簧45往里变形让实心柱42沿着外筒41缩合便能对主表带8与副表带5来拆卸换取。

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外筒41直接贯穿副表带5及主表带8内壁接端槽孔,利用边壁实心柱42缩合对穿滑系孔21使其套在内腔22滑垫23上与表盘主体2紧密固定连接,同时结合双针扣7定位巩固表盘主体2以随时查看时间,且在拆卸时候通过对外挤两侧压实心柱42借助定位箍圈44横向滑动,顺着连接座462中央弹力垫块465压合触动复位弹簧45,让其利用自身特性在支臂463导向下受力变形,即可在不磨损副表带5及主表带8情况下与表盘主体2分离拆卸,操作简单,同时复位弹簧45无力驱使便会对外发力使实心柱42恢复原状便于再次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