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757发布日期:2019-03-15 23:4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旅行箱。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当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放松心情,旅行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而在旅行中,旅行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携带很多个人旅行物品,解决人们出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旅行箱多是由箱体、拉杆和滚轮构成,滚轮位于箱体的底部,拉杆位于箱体的背部,旅行箱可以手提也可以拖动。由于人们需要使用旅行箱的都是出行或赶车的状态,长途旅行或长期出差会造成身体的疲乏,疲乏的身体拖着沉重的旅行箱穿梭在各地铁和公交换乘之间,或提起登车、登机使得旅途很辛苦。为了解决这个沉重的负担,现有技术中已研究出了可跟随的旅行箱,即无需人们拖动,旅行箱会跟随用户行进。

可跟随旅行箱中设有超声波跟随系统,根据不同超声波检测的距离,实现旅行箱的跟随功能。但是,现有的旅行箱,在跟随用户行进时,虽然可实现无需用户拖动即可行进的目的。但由于行进时,旅行箱是位于用户身体的斜后方,旅行箱不在用户的可视范围内,导致用户无法实时对旅行箱进行看管,会出现丢失的可能性。且现有的旅行箱在进行锁定时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密码进行开启,操作十分不方便,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旅行箱,以解决现有的旅行箱操作不便,使得用户的使用感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旅行箱,包括: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上箱体的一侧与下箱体的一侧连接、扣合时形成密闭空间,所述下箱体的背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拉杆,所述下箱体的顶部设有上把手,还包括设于下箱体内的控制器,设于所述下箱体顶部的交互界面,以及,设于所述下箱体背部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下箱体的背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所述交互界面上设有usb接口和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usb接口和距离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下箱体背部的上端设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另一侧连接的闭合口处设有内锁扣和外锁扣;所述内锁扣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内锁扣为第一道锁;所述外锁扣的伸缩部置于内锁扣内,所述外锁扣为第二道锁;

所述下箱体的底部均布有四个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通过驱动件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值,控制驱动件启动,通过驱动件驱动万向轮移动,使智能旅行箱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旅行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内设有与智能终端交互的控制器,下箱体的背部设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下箱体的背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检测的距离值确定驱动距离值,通过驱动件驱动万向轮根据距离值移动相应距离,使智能旅行箱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智能旅行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超过安全阈值上限时,由扬声器发出声响以提醒用户。另外,下箱体的顶部设有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触摸屏,上箱体和下箱体的另一侧闭合口处设有内锁扣和外锁扣;内锁扣与控制器连接,外锁扣的伸缩部置于内锁扣内;通过触摸屏识别的指纹状态通过控制器控制内锁扣的开启和关闭,内锁扣和外锁扣为该智能旅行箱的双重保护锁,提高使用安全性,使用户的体验高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驱动距离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当前距离值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的侧视图。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的一侧与下箱体2的一侧连接,在扣合时,上箱体1和下箱体2形成密闭空间,以防止智能旅行箱内的衣物漏出。下箱体2的背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拉杆3,拉杆3为伸缩杆,可在下箱体2的背部内拉出或缩进;下箱体2的顶部设有上把手4,在用户需上车、走台阶时,可用手握住上把手4提起智能旅行箱行走。

而为了提高智能旅行箱的使用度,智能旅行箱还设有侧把手23,侧把手23设置在下箱体2的一个侧边中部。当用户拉着侧把手23将智能旅行箱平放时,为了避免对箱体产生损伤,在设有侧把手23的相对侧面上设置数个支柱29,以使该侧面与地面产生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为了减轻用户在旅途中的负担,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可实现自动行进,不需用户拉拽旅行箱行进。为此,本实施例中,下箱体2内设有控制器6,控制器6与用户的智能终端进行交互;控制器6可通过蓝牙或无线方式与智能终端进行交互,或者在智能终端上安装适配的app、绑定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控制页面来实现交互,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下箱体2的背部设有距离传感器7,距离传感器7与控制器6连接,距离传感器7用于检测下箱体2的背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如图4所示,当用户想要智能旅行箱自主行进时,通过智能终端向控制器6发送启动自主行进的指令,由控制器6控制距离传感器7进行距离检测,检测下箱体2的背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由于用户在行进时,腰部会相对于智能旅行箱保持不动,因此,在要求智能旅行箱自主行进的前提下,需要将智能终端放置于用户的腰部附近,例如衣服兜里,或裤子兜里,此时,智能终端会发送信号以便于距离传感器7进行检测。

在初始状态,智能旅行箱位于用户身体的一侧,其与用户身体之间的连线与前进方向约为垂直状态,因此,距离传感器7检测与智能终端之间的距离为垂直距离,将该距离值发送至控制器6,由控制器6内的数据处理模块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如图5所示,数据处理时,拟定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距离传感器7检测的距离值为一个直角边l1,为使智能旅行箱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那么需要满足的距离为斜边l0,该值为设定值,预先存储在控制器6的数据处理模块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确定另一直角边l2的距离长度,该距离长度即为智能旅行箱需要前进的距离,以便智能旅行箱可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旅行箱在自动跟随时,位于用户的斜后方,而不方便用户看管易丢失的问题。

如图3所示,下箱体2的底部均布有四个万向轮24,万向轮24可沿下箱体2的底部做360°旋转,万向轮24通过驱动件10与控制器6连接,驱动件10可为电机。控制器6根据距离传感器7检测的距离值,经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后,根据确定的驱动距离值生成控制指令发送至驱动件10,控制驱动件10启动,通过驱动件10驱动万向轮24根据确定的距离值移动相应距离,使智能旅行箱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

用户在行进时,由驱动件10匀速驱动万向轮24的转动速度,使得智能旅行箱可以一直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进而使智能旅行箱可以一直在用户的视线范围内,便于用户看管。当用户停止时,距离传感器7检测到的距离值逐渐加长,如图6所示,当当前距离值li超出停止阈值上限时,由控制器6控制驱动件10停止,使得万向轮24停止转动,进而使得智能旅行箱停止行进。本实施例中,该停止阈值上限可设定为80cm。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可以实现自主的行进,无需用户拉拽,虽然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减小了用户出行的负担,但由于用户与智能旅行箱之间属于分离状态,极易出现不法分子抢劫的行为。因此,为了在不法分子抢劫时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到,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背部的上端设有扬声器8,扬声器8与控制器6连接。

当距离传感器7检测到智能旅行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超过安全阈值上限时,该上限值可设定为1m,随即通过控制器6生成警报指令,并发送至扬声器8,由扬声器8发出声响以提醒用户。

如果用户听见警报,但因特殊情况而无法追上不法分子时,此时,为了能够准确知道智能旅行箱当前的所在位置,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的底部设有gps定位装置27,gps定位装置27与控制器6连接,gps定位装置27用于对智能旅行箱进行定位,通过控制器6发送至智能终端。

智能旅行箱的gps定位装置27实时对当前位置进行定位,并随时通过控制器6发送位置信息至用户的智能终端中,用户可以根据显示在智能终端中的位置去追寻智能旅行箱。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旅行箱可自主行进,那么该智能旅行箱会在行进过程中,因无法预知前方即将撞到的障碍物而出现碰撞,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红外传感器28,红外传感器28与控制器6连接,红外传感器28用于检测下箱体2的对应侧面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当存在某个红外传感器28检测到对应侧面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时,由控制器6通过驱动件10控制万向轮24产生向左或向右转的转动,使该智能旅行箱避开该障碍物继续向前行进。

当用户将智能旅行箱置于身体的右侧时,由位于朝向前方那一侧的红外传感器28检测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用户将智能旅行箱置于身体的左侧时,由另一侧的红外传感器28检测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而在行进在人流较多的环境中时,旅行箱的外侧会接触到其他行走的人,为了避免与其他的人发生碰撞,还可在智能旅行箱的外侧,即上箱体1的外侧设置红外传感器28,当该红外传感器28检测到其他的人之间的距离较近时,由控制器6通过驱动件10驱动万向轮24向朝向用户的方向转动,使得智能旅行箱朝向用户的方向行进一点距离,以避开其他行进的人。

为了提高用户对该智能旅行箱的控制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的顶部设有交互界面5,交互界面5上设有usb接口53和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触摸屏52,usb接口53用于为用户的智能终端进行充电,触摸屏52和usb接口53分别与控制器6连接。

上箱体1和下箱体2的另一侧连接的闭合口处设有内锁扣21和外锁扣22;内锁扣21与控制器6连接,内锁扣21为第一道锁;外锁扣22的伸缩部置于内锁扣21内,外锁扣22为第二道锁;内锁扣21和外锁扣22为该智能旅行箱的双重保护锁。

控制器6的存储模块中预先存储有可控制内锁扣21开启和关闭的指纹,例如,一个特定手指的指纹可供内锁扣21开启,两个特定手指的指纹可供内锁扣21关闭。为此,当用户需对该智能旅行箱进行开启或关闭操作时,将对应的特定手指放置在触摸屏52上,在检测到指纹后,发送至控制器6,控制器6将该指纹与预存的指纹进行对比,如果与开启指纹相匹配,则控制内锁扣21开启;如果与关闭指纹相匹配,则控制内锁扣21关闭。

由于内锁扣21为自动锁,为了避免当智能旅行箱为直立状态开启内锁扣21时,上箱体1与下箱体2立即分开使得箱体内的物品散落,本实施例中,设置外锁扣22作为最后的开锁保护。外锁扣22和内锁扣21为机械连接,可为卡接。当内锁扣21开启后,可由用户手动将外锁扣22在内锁扣21内抽出,实现锁的完全开启,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而需要关闭锁时,先将外锁扣22插入内锁扣21内,再用两个特定手指在触摸屏52内输入指纹,以通过控制器6控制内锁扣21的关闭,最终实现锁的完全关闭。

在利用智能旅行箱乘坐飞机时,由于对箱子的重量有要求,对于超重的箱体需进行托运,为避免浪费用户在机场确定智能旅行箱重量的时间,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的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26,交互界面5上还设有显示屏51;重量传感器26的输出端与控制器6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显示屏51连接;重量传感器26用于检测智能旅行箱的重量,显示屏51用于显示所述重量值。

用户在利用智能旅行箱承装物品时,可实时查看当前所承载物品的重量,以便于用户可以增加或减少物品的重量,在尺寸满足的情况下,使其满足托运重量或者登机重量,便于用户使用。

在长途旅行中,如果物品长时间置于旅行箱内,可能会出现潮湿或异味,为避免此种情况,本实施例中,在下箱体2内设有恒温器9,恒温器9与控制器6连接,恒温器9用于对上箱体1和下箱体2形成的密闭空间进行恒温干燥。

恒温器9的开启和关闭可由用户的智能终端进行控制,当需要开启恒温器时,由智能终端向控制器6发送开启信号,再由控制器6控制恒温器9开启,以对旅行箱内的物品进行干燥处理,避免物品因潮湿而出现异味。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和各传感器的工作以及为智能终端进行充电的功能,由蓄电池25进行供电,蓄电池25设置在下箱体2的底部,蓄电池25分别与控制器6、各传感器和usb接口53连接。

而为了使蓄电池25内时刻都能储存较多的电能,以支撑智能旅行箱的正常工作,在上箱体1的外表面设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与蓄电池25连接。太阳能板吸收光照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5内,以实现长时间为智能旅行箱各器件供电的需求。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旅行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下箱体2内设有与智能终端交互的控制器6,下箱体2的背部设有距离传感器7,距离传感器7用于检测下箱体2的背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控制器6根据距离传感器7检测的距离值确定驱动距离值,通过驱动件10驱动万向轮24根据距离值移动相应距离,使智能旅行箱在用户的斜前方行进。当距离传感器7检测到智能旅行箱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超过安全阈值上限时,由扬声器8发出声响以提醒用户。另外,下箱体2的顶部设有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的触摸屏52,上箱体1和下箱体2的另一侧闭合口处设有内锁扣21和外锁扣22;内锁扣21与控制器6连接,外锁扣22的伸缩部置于内锁扣21内;通过触摸屏52识别的指纹状态通过控制器6控制内锁扣21的开启和关闭,内锁扣21和外锁扣22为该智能旅行箱的双重保护锁,提高使用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