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144发布日期:2018-11-13 20:0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滑鞋。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它给人们的行走、奔跑提供了良好的保护。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楼堂场馆采用较好平整度的材料作为地板,例如,大理石、陶瓷地板砖等。由于这些材料铺设的地面平整性较好,穿普通的鞋在该地板上行走时,容易滑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滑鞋,具有防滑性能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滑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从前往后依次包括鞋尖部、前掌部、足弓部、后跟部以及鞋尾部,鞋底的下端面上设有防滑棱,防滑棱包括位于鞋尖部的与鞋底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横棱、位于鞋尖部的与鞋底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横棱、位于前掌部的与鞋底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竖棱以及位于后跟部的与鞋底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竖棱,第一横棱与第二横棱均设置为折线形。

在走路时,鞋底所受的摩擦力主要分布在鞋尖部、前掌部、后跟部以及鞋尾部;而在奔跑时,鞋底所受的摩擦力主要集中在鞋尖部和鞋尾部,采用上述方案,折线形的第一横棱与第二横棱可以提高鞋底沿行走方向和侧向的防滑性能;第一竖棱和第二竖棱主要提高了鞋底在侧向上的防滑性能,静止时,由于双脚分立,主要以两种竖棱提供侧向的摩擦,两个横棱以供前后的摩擦,不易产生滑移或滑倒;而行动时,不管是行走还是奔跑都可能会出现仅仅以鞋尖部和鞋尾部提供摩擦的状况,以折纹的形式可以加强抗压强度以及状摩擦效果,保证行进方向上的摩擦,以及一定的如转弯时侧向的摩擦,大大提高了鞋底在各个场合的抓地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滑棱包括位于前掌部、足弓部和后跟部的多个相互共边形呈网状的菱形棱。

鞋底所受到的重力主要集中在前掌部和后跟部,采用上述方案,菱形棱与第一竖棱以及第二竖棱交错排列形成网格状,使得第一竖棱与第二竖棱通过菱形棱联系在一起,提高了第一竖棱与第二竖棱的整体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防滑棱的强度,同时,菱形棱可以进一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菱形棱的菱形的内角为60°和120°,菱形棱分别与第一竖棱以及第二竖棱交错排列形成正六边形槽与正三角形槽交错排列的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以交错的结构提高各向防滑效果,同时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槽位结构设置,使得鞋底的凸棱结构可以保持非常好的分散受力以及状减少空间占用,减轻重量的效果,尤其是三角形部分,减少了各六边形结构的端部的连接厚度;并且一上的空缺结构为底部凸棱的形变提供了空间,大大减少棱纹的塑性形变,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菱形棱的位于足弓部中部的部分开设有容纳槽。

采用上述方案,中部相对来说槽位较大,鞋底在踩到石子等杂物的时候,根据脚踩习惯的不同石子会产生向外或向内移动趋势,中部设槽可以直接流出空白区域,并且此处也是脚底内凹的部位,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弯曲,并避开石子,减少石子的卡嵌概率;此外,将容纳槽设置在受力最小的足弓部的中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容纳槽的设置对防滑棱的强度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鞋底的侧面设有防滑层。

在冰雪路面以及泥泞路面行走时,鞋底会陷入路面,同时也容易滑倒,采用上述方案,增加了在上述路面行走且鞋底陷入路面时,鞋侧面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性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鞋底的侧面内凹形成一圈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凹槽作为伸缩缝,可以容纳鞋底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减少鞋底开裂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鞋面的外侧面设有反光片。

采用上述方案,夜间出行时,反光片会反射车辆的灯光,使得鞋面在黑暗中也十分显眼容易被车辆的驾驶者注意到,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鞋面包括鞋口,鞋口的边缘处设有提拉扣。

采用上述方案,穿鞋时,可以用手指勾住提拉扣以防止脚后跟把鞋后跟踩塌;需要拿起鞋子时,用手指勾住提拉扣即可把一双鞋子提起,搬运方便且不易弄脏手;攀登时,可以将鞋绳穿过提拉扣绑在脚踝上,起到固定鞋子,使鞋子不易滑落丢失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滑性能好、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鞋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鞋底的示意图。

图中:1、鞋面;11、鞋口;12、提拉扣;13、鞋带;14、反光片;15、侧面部;16、绑面部;17、布条;18、前面部;2、鞋底;21、凹槽;22、防滑层;23、鞋尖部;24、前掌部;25、足弓部;26、后跟部;27、鞋尾部;3、防滑棱;31、第一横棱;32、第二横棱;33、第一竖棱;34、第二竖棱;35、菱形棱;4、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防滑鞋,如图1所示,包括鞋面1和鞋底2,鞋面1包括鞋口11,鞋口11的远离鞋尖的边缘部分设有提拉扣12。

鞋面1包括均由皮质材料制成侧面部15、前面部18和绑面部16,每个面部之间以布条17连接,以此可以减少皮质材料上产生褶皱。绑面部上穿设有鞋带13,鞋面1的外侧面缝有多片叠加成翅膀状的反光片14。鞋底2的侧面的上部内凹形成一圈水平的凹槽21。鞋底2的侧面的靠近鞋头的部分设有防滑层22。

参照图2,鞋底2从鞋头往鞋尾依次包括鞋尖部23、前掌部24、足弓部25、后跟部26以及鞋尾部27。鞋底2的下端面上设有防滑棱3,防滑棱3包括位于鞋尖部23的与鞋底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一横棱31、位于鞋尖部23的与鞋底长度方向垂直的第二横棱32、位于前掌部24的与鞋底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竖棱33以及位于后跟部26的与鞋底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二竖棱34、以及位于前掌部24、足弓部25和后跟部26的多个相互共边形呈网状的菱形棱35。其中,第一横棱31与第二横棱32均设置为折线形;菱形棱35的菱形的内角为60°和120°,菱形棱35分别与第一竖棱33以及第二竖棱34交错排列形成正六边形槽与正三角形槽交错排列的结构;菱形棱35的位于足弓部25中部的部分开设有容纳槽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