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臂式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275发布日期:2018-09-14 20:45阅读:115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伞臂式固定装置,属于家具用雨伞支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雨伞用途较广,常见的有遮雨伞和遮阳伞,不论是那种用途,无一例外的是需要以手进行固定。这对于常规情况来讲并无太大影响,然而,遇到大风大雨天气,还需要以两手进行固定,即便如此,也有无法进行固定的可能,雨伞随时可能会因风太大而脱离手的握持;而通常人们出行时是会携带一定量的物品的,双手被束缚在雨伞上,就会造成所携带物品的无法携带;对于带有婴幼儿以及四肢不便的人来讲,更是使用不便。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雨具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固定方便、可实现双手解放的雨伞臂式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雨伞臂式固定装置,包括支架、肩侧固定机构、臂侧固定机构,所述的肩侧固定机构位于支架顶部或上部,用于支架与肩部的固定,臂侧固定机构位于支架的侧部,用于支架与臂部的固定,雨伞的伞柄固定在支架上,即实现雨伞与肩臂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卡环,伞柄下端卡装在卡环中,以实现伞柄与支架的固定。优选的,所述的卡环至少设置有两个。更优选的,所述的卡环包括固定环和活动环,固定环与支架连接,其朝向活动环的一侧与活动环卡扣连接。卡环的设置,确保了伞柄的固定,使伞柄在支架、臂部和肩部之间形成三点固定,安装更牢固,即便风雨再大,也不会有吹走的可能。

所述的固定环朝向活动环的一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卡壳,卡壳顶端设置按钮,下端设置受压可伸缩件,卡壳内倒钩;活动环朝向固定环的一端设置卡钩,卡钩与倒钩对应设置。卡钩卡入倒钩实现活动环与固定环的锁死,此时,伞柄与支架固定;按钮按下,卡壳随之下移,卡钩与倒钩分离,移动活动环,卡钩与倒钩错位,活动环与固定环开始解锁,此时,可将伞柄与支架分离;松开按钮,受压可伸缩件复位,带动固定环复位,解锁成功,此时,雨伞与支架或者肩臂完全分离,支架处于待用状态。卡环的这种结构设置,方便了伞柄与支架之间的固定和拆装,使用更加便捷。更优选的,所述的卡壳内还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倒钩内侧。限位块的设置,使卡钩进入倒钩后的活动空间有限,提高了两者之间卡扣状态的稳定性。所述的受压可伸缩件为弹簧或类似物。受压可伸缩件的设置,赋予了卡壳的可复位性,减少操作的同时,也提高其使用方便度。

所述的支架底部设置有挡板,伞柄下端顶靠在挡板上。挡板的设置可对伞柄下端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伞柄以及雨伞的惯性下落。更优选的,所述的挡板与支架底部以铰接方式连接。铰接方式实现挡板与支架的半活动式连接,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挡板位置的调整。所述的挡板与支架之间最大夹角为90°,当夹角呈90°时,挡板呈水平设置,伞柄下端直接顶靠在挡板上;挡板与支架之间的最小夹角为0°,挡板与支架平行,并靠在支架一侧,此时挡板处于收起状态。

将本申请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出行前,可先将臂侧固定机构安装在胳膊(尤其是用于上臂)处,肩侧固定机构安装在肩膀上,并将肩侧固定机构与臂侧固定机构分别与支架固定,无需手的握持,即可将雨伞固定在头顶上方,双手可放松出来,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可以携带物品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卡环处于锁死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卡环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卡环处于解锁成功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臂侧固定机构与臂部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肩侧固定机构与肩部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8为伞与人体连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标号:A. 雨伞;B. 伞柄;C. 胳膊;D. 肩膀;1. 支架;2. 肩侧固定机构;3. 臂侧固定机构;4. 卡环;41. 固定环;42. 活动环;43. 卡壳;44. 按钮;45.受压可伸缩件;46. 倒钩;47. 卡钩;48. 限位块;5. 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雨伞臂式固定装置,结合图1,包括支架1、肩侧固定机构2、臂侧固定机构3,肩侧固定机构2位于支架1顶部(如图1所示)或上部,用于支架1与肩部的固定,臂侧固定机构3位于支架1的侧部,用于支架1与臂部的固定,雨伞A的伞柄B固定在支架1上,即实现雨伞A与肩、臂的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肩侧固定机构2可选用尼龙魔术贴绑带,尼龙绑带在肩部环绕型成环状的肩侧固定机构2,再以魔术贴进行固定;臂侧固定机构3也可选用尼龙魔术贴绑带,尼龙绑带在上臂环绕型成环状的臂侧固定机构3,再以魔术贴进行固定。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2,支架1上设置有卡环4,伞柄B下端卡装在卡环4中,以实现伞柄B与支架A的固定。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卡环4至少设置有两个。这样可对伞柄B进行多道固定。

作为优选,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3-5,卡环4包括固定环41和活动环42,固定环41与支架1连接,其朝向活动环42的一侧与活动环42卡扣连接。卡环4的设置,确保了伞柄B的固定,使伞柄B在支架1、臂部和肩部之间形成三点固定,安装更牢固,即便风雨再大,也不会有吹走的可能。

其中,作为一种比较具体且易操作的方案,固定环41朝向活动环42的一端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卡壳43,卡壳43顶端设置按钮44,下端设置受压可伸缩件45,卡壳43内倒钩46;活动环42朝向固定环41的一端设置卡钩47,卡钩47与倒钩46对应设置。

结合图3,卡钩47卡入倒钩46,活动环42与固定环41锁死,此时,伞柄B与支架A固定;结合图4,按钮44按下,卡壳43随之下移,卡钩47与倒钩46分离,移动活动环42,卡钩47与倒钩46错位,活动环42与固定环41开始解锁,此时,可将伞柄B与支架A分离;结合图5,松开按钮11,受压可伸缩件45复位,带动卡壳43复位,解锁成功,此时,雨伞B与支架1或者肩臂完全分离,支架1处于待用状态。

卡环4的上述结构设置,方便了伞柄B与支架1之间的固定和拆装,使用更加便捷。

上述方案还可以继续增设限位块48,限位块48位于倒钩46内侧。限位块48的设置,使卡钩47进入倒钩46后的活动空间有限,提高了两者之间卡扣状态的稳定性。限位块48可固定设置,也可在其与卡壳43之间设置弹簧,进行灵活定位。

上述方案中,受压可伸缩件45为弹簧或类似物。受压可伸缩件45的设置,赋予了卡壳43的可复位性,减少操作的同时,也提高其使用方便度。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和图2,支架1底部设置有挡板5,伞柄B下端顶靠在挡板5上。挡板5的设置可对伞柄B下端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伞柄B以及雨伞A的惯性下落。

更优选的,挡板5与支架1底部以铰接方式连接,使两者形成合页结构。铰接方式实现挡板5与支架1的半活动式连接,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挡板位置的调整。挡板5与支架1之间最大夹角为90°,当挡板5与支架1之间夹角呈90°时,挡板5如图1和图2所示呈水平设置,伞柄B下端直接顶靠在挡板5上;挡板5与支架1之间的最小夹角为0°,挡板5与支架1平行,并靠在支架1一侧,此时挡板5处于收起状态。

将本申请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出行前,结合图6,先将臂侧固定机构3安装在胳膊C(尤其是用于上臂)处,结合图7,再将肩侧固定机构2安装在肩膀D上,并将肩侧固定机构2与臂侧固定机构3如图8所示,分别与支架1固定,这样无需手的握持,即可将雨伞A固定在头顶上方,双手可放松出来,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可以携带物品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