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389发布日期:2018-09-18 19:5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涉及一种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是否具有减震功能是判断鞋子是否舒适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常见的鞋底减震技术包括:使用特殊材料(如复合形成的橡胶等)来制造鞋底,或者在鞋底中设置减震部件,如弹簧。其中,前者的成本往往较高,而采用弹簧作为鞋底的减震部件通常存在容易生锈并且容易损坏鞋底材料等问题。

此外,现有的减震部件通常嵌入在鞋底内部,消费者并不能直观地看到鞋内是否存在减震部件,更不可能知道减震部件所采用的材质,因而无法辨别所购买的鞋子是否存在减震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该鞋底具有能够实现减震功能的弹性部件,并且消费者可以通过鞋底的通孔识别鞋内是否包含弹性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脚心部至脚跟部设有容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并且在所述容置槽内铺设有透明垫片和弹性垫片,其中,所述透明垫片铺设在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并且所述弹性垫片铺设在所述透明垫片之上。

上述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中,所述弹性垫片由TPU发泡材料制成,并且所述透明垫片由TPU透明材料制成。

上述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中,所述鞋底本体的脚掌部也可以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垫片的容置槽。

上述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中,所述鞋底本体的脚掌部可以设有一条或多条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弹性垫片(尤其是TPU发泡材料制成的弹性垫片)保证了鞋底的减震效果,提高了鞋底的舒适度,同时不会对鞋底其他部分造成损害;

2.与采用特殊材料制造的鞋底相比,降低了成本;

3.消费者能够通过鞋底的通孔及透明垫片看到弹性垫片,从而能够容易地识别所购买的鞋是否具有减震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参照图1中的A-A线得到的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的剖面图;

图3a-3d是分别参照图1中的B-B线、C-C线、D-D线以及E-E线得到的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如图1所示,该高弹性减震透视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包括脚掌部2、脚心部3以及脚跟部4。其中,鞋底本体1的脚心部3至脚跟部4设有容置槽5,容置槽5的底部开有通孔6,并且容置槽5的内部铺设有透明垫片7和弹性垫片8(参见图2、图3c、图3d以及图4)。在容置槽5内,透明垫片7铺设在容置槽5的底部,弹性垫片8铺设在透明垫片7之上,这两层垫片可以通过粘结剂与鞋底本体1连成一体。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垫片8的一侧与透明垫片7贴合,而另一侧作为鞋底上表面的一部分,与消费者的脚接触。

鞋底本体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EVA、橡胶、TPR、PU、PVC、MD等,优选采用射出片,其具有防扭曲和减震等作用。弹性垫片8由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由TPU发泡材料制成。TPU发泡材料具有高耐磨、高弹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踩踏时会感觉更为舒适,并且具有减震缓冲功能。透明垫片7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优选地,由TPU透明材料制成。由于容置槽5下开设有通孔6,并且位于容置槽5底部以及弹性垫片8下方的透明垫片7是透明的,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通孔6以及透明垫片7观看到弹性垫片8,这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方便。

此外,鞋底本体1的脚掌部2还可以设有横向的一条或多条沟槽9,如图1-2所示。沟槽9能够增加鞋底与脚的摩擦力,从而防止脚滑。在另一方面,当人们走路时,鞋底本体1的脚掌部2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变形,例如向上方弯曲,而沟槽9有利于脚掌部2的变形,使鞋底弯曲更为省力,走动也更为舒适。

尽管图1-4中的弹性垫片8仅铺设在鞋底本体1的脚心部3和脚跟部4,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鞋底本体1的脚掌部2也可以设有容置槽并且该容置槽中也铺设有弹性垫片,以便进一步提高脚掌的舒适度。脚掌部2的弹性垫片可以与位于脚心部3与脚跟部4的弹性垫片8相连接,也可以与其分离。

尽管在图1-4中容置槽5的形状与脚底的形状类似,但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容置槽5也可以呈现其他形状,如圆形、椭圆形等。

此外,在透明垫片7上可以印有花纹或者品牌logo,使得消费者通过通孔6能够看到该花纹或者logo,从而让鞋底看起来更为美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做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