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9390发布日期:2018-09-18 19:5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山区河流,水位涨退落急,有的地方部分码头建设久远,水位落急时,码头不能靠泊码头装卸,需等水位合适时才进行靠泊装卸,装卸效率较低,因此就需要一种码头既要满足高水位工况下码头平台上层面的工艺使用要求,同时又要在低水位时,满足码头平台的面层以下通行的工艺使用要求,其高与低水位的差值有十余米以上。现有技术的桩基高桩梁板式码头、框架式码头都不能满足在高水位差地区的码头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本装卸码头含有多个平台,可以在不同水位时期靠泊装卸,满足码头不间断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所述码头包括依次设于河床岩面上的墩台、地梁以及平台,所述墩台上设有多条贯穿地梁的固定筋;所述平台设在地梁上,且平台与地梁通过多个锚杆连接,使得平台、地梁以及墩台连接固定;所述平台包括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与地梁固定,并以第一平台为基础,依次搭接至少一个或以上的第二平台,使得所述码头形成阶梯状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码头既满足高水位工况下码头平台上层面的工艺使用要求,同时又可以低水位时,满足码头平台的面层以下通行的工艺使用要求,且其高与低水位的差值有十余米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码头可以在不同水位时期靠泊装卸,满足码头不间断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优选的,所述平台边沿设有弧形橡舷,所述弧形橡舷用于防止船舷靠岸时与平台碰撞。船舶靠岸时船舷很容易与码头碰撞,造成船舶和码头的损坏,因此设置橡舷防止船舷靠岸时与平台碰撞。

优选的,所述平台侧壁设有多个矩形橡舷,所述多个矩形橡舷分布于平台侧壁的不同高度上,用于避免船舶停靠时船底与平台直接接触,当船舶靠岸以后,矩形橡舷避免了船舶停靠时直接与平台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内部为钢筋混泥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设有连接第二平台的通行道,所述通行道呈斜面通道,自第一平台往第二平台延伸,实现第一、第二平台的高度差连接,通行道方便码头卸货工人的行走,实现人货分离,避免了拥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斜面设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是排水结构重要的一环,可以达到地下水流畅通而土壤中细颗粒不流失的目的,从而保证码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还设有与反滤层连接的排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从反滤层连通到平台的侧壁,所述排水通道穿过所述平台内部与河面相通,所述排水通道将内部的水顺利排出码头外,保证了码头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高度各为7-15米。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地梁的固定筋与锚杆为错位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码头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

一种适用不同水位的码头,所述码头包括依次设于河床岩面上的墩台15、地梁14以及平台,所述墩台15上设有多条贯穿地梁14的固定筋142;所述平台设在地梁14上,且平台与地梁14通过多个锚杆141连接,使得平台、地梁14以及墩台15连接固定;所述平台包括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所述第一平台1与地梁14固定,并以第一平台1为基础,依次搭接至少一个或以上的第二平台2,使得所述码头形成阶梯状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码头既满足高水位工况下码头平台上层面的工艺使用要求,同时又可以低水位时,满足码头平台的面层以下通行的工艺使用要求,且其高与低水位的差值有十余米以上,本实用新型的码头可以在不同水位时期靠泊装卸,满足码头不间断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优选的,所述平台边沿设有弧形橡舷11,所述弧形橡舷11用于防止船舷靠岸时与平台碰撞。船舶靠岸时船舷很容易与码头碰撞,造成船舶和码头的损坏,因此设置橡舷防止船舷靠岸时与平台碰撞。

优选的,所述平台侧壁设有多个矩形橡舷12,所述多个矩形橡舷12分布于平台侧壁的不同高度上,用于避免船舶停靠时船底与平台直接接触,当船舶靠岸以后,矩形橡舷12避免了船舶停靠时直接与平台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内部为钢筋混泥土。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1设有连接第二平台2的通行道16,所述通行道16呈斜面通道,自第一平台1往第二平台2延伸,实现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的高度差的连接,通行道16方便码头卸货工人的行走,实现人货分离,避免了拥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的斜面设有反滤层13。所述反滤层13是排水结构重要的一环,可以达到地下水流畅通而土壤中细颗粒不流失的目的,从而保证码头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第一平台1和第二平台2还设有与反滤层13连接的排水通道131。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通道131从反滤层13连通到平台的侧壁,所述排水通道131穿过所述平台内部与河面相通,所述排水通道131将内部的水顺利排出码头外,保证了码头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高度各为7-15米。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地梁14的固定筋142与锚杆141为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现有的山区河流,水位涨退落急,有部分码头建设久远,水位落急时,码头不能靠泊码头装卸,需等水位合适时才进行靠泊装卸,装卸效率较低,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多平台结构的码头,可以适用于多水位的码头,当水位涨起的时候就用更高位的平台,水位低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低位的平台,保证了码头的使用频率与装卸货效率,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所述码头的平台设在地梁14上,且所述锚杆141穿过地梁14将所述第一平台1与地梁14连接,所述锚杆141辅助固定码头的平台,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地梁14底部设在墩台15上,所述墩台15与所述地梁14通过锚杆141连接,所述墩台15的平整结构加上锚杆141的固定辅助,使得码头的平台可以更稳定固定在河堤旁,保证了卸货的安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