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景观植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710发布日期:2018-12-14 22:0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仿真景观植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人造植物,特别是一种可以模拟自然植物的触感及视觉效果的仿真景观植物,能够适用于盆景设计或美化环境。



背景技术:

中国的盆景艺术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利用器皿和植物的相互搭配,再加上山石、花卉等点缀,呈现出结构和谐的美,不但能够表现出大自然的意境,还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以天然植物创作而成盆景需要经过费心修整及细心照料,不管是浇水次数还是照光时间都需要特别讲究,才能维持盆景造型的完美型态,因此在过去的年代中,精致且独特的盆景摆设更是富裕阶层的地位象征。

而随着加工制造业的普及和消费型态的转变,除了价格高昂的天然植物盆景以外,成本较低的人造植物盆景摆设也开始被大量的生产制造,由于人造植物盆景具有价格低、不会雕谢、方便清洁、及不用施肥或浇水照顾等优点,因而逐渐广泛的被使用在居家、店面、或公共空间之中,不但美化了生活环境,也丰富了精神生活。

目前一般的人造植物大都是使用钢筋、塑料、树脂、纸浆、或纤维材料等制成主干、外表皮、树叶、及花朵等组件,虽然制程简便,但生产出来的成品外观形态单一,无法达到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人造树干也因表面触感生硬、木纹线条不真实,无法达到如同天然树木的触感及视觉效果,仿真的程度仍有待提升;特别是不同品种的树木在树皮的外观形态、颜色皆不相同,例如湿地松的树皮纹路是呈现龟甲状裂纹、樟树的树皮是具有和木理同方向的裂痕、而海棠树的树皮纹路则是无固定形状,可在树干上呈现不同图形,但人造树皮大多无法真实呈现各种不同植物树皮的特色,因此所制成的盆景摆设既不逼真也不具有协调性。

是以,景观设计界莫不期待开发出一种除了可以能够改善市售人造植物或盆景仿真度低、触感及视觉效果不佳等共通缺陷外,还能够方便组装、造型多样、并且具有天然树木香气的仿真景观植物的新颖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景观设计、盆景摆设制造研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以上所述的习用盆景摆设商品、及人造植物的问题进行检讨与研究,并审慎评估各种能够改善方案,进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换言的,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仿真景观植物,其是通过木本植物的树皮塑造出如同天然植物的外观及触感,所述仿真景观植物至少包括主干、连接于所述主干的主支干、连接于所述主支干的副支干;所述主干为外观呈现树干造型的柱状体;所述主支干的外观呈现条状树枝造型,且沿着所述主干以螺旋方式由下往上包含第一主支干至第N主支干,N为自然数且N介于1至30 之间;各所述主支干的横截面的等效直径由靠近所述主干的一端向外递减;各所述主支干的长度随着设置于所述主干的高度由下往上递减;所述副支干为外观呈现分岔状的树桠造型,且各所述主支干的表面分别连接多个所述副支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主干、所述主支干、及所述副支干的外表面覆盖有取自树木树皮的表皮,借以让所述仿真景观植物的整体外观呈现出天然植物的造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树干造型为直干型、斜干型、曲干型、扭转干型、蟠干型、双干型、及丛生多干型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主支干的外观为呈现直条状、弯曲条状、及螺旋条状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各所述各个副支干的外观形状为相同或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各所述各个副支干的外观为鹿角式、蟹爪式、曲枝式、垂枝式、藤蔓式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树桠造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其是进一步包含人造树叶及/或人造花朵,所述人造树叶及人造花朵是连接于所述主支干及/或所述副支干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主干的底部是进一步具有根部结构;所述根部结构的外观为八方展根式、片面展根式、盘根式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根部结构是与所述主干一体成型构成,或是以外接方式固接于所述主干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树皮是以粘着剂贴附在所述主干及所述支干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所述粘着剂是至少包含聚乙烯醋酸酯、环氧树脂、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一实施形态,其是进一步包含盆体,所述主干的底部放置所述盆体之中,并以填充物填入盆体中以固定所述主干的位置。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实作,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结构分

解图。

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树皮照片。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外观示

意图。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外观示

意图。

图5及图6为分别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实际应用

参考图。

其中:10:主干、20:主支干、201:第一主支干、202:第二主支干、203:第三主支干、204:第四主支干、30:副支干、 40:表皮、50:人造树叶、60:人造花朵、70:根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有关的仿真景观植物是统的构成及技术内容等,列举各种适用的实例并配合参照随文所附图式而加以详细地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当然不是限定于所列举的所述等的实施例、图式或详细说明内容而已。

再者,熟悉此项技术的业者亦当明了:所列举的实施例与所附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的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能够基于所述等记载而容易实施的修饰或变更而完成的实用新型,亦皆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意旨的范围内,当然所述等实用新型亦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首先,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结构分解图。所述仿真景观植物至少包含主干10、主支干20、副支干30及表皮40;其中所述主干10为外观呈现树干造型的不规则柱状体,举例来说,所述树干造型可以是直干型、斜干型、曲干型、扭转干型、蟠干型、双干型、及丛生多干型中的至少一种;直干型是呈现直立而隆起的型式,其粗细愈上越细;斜干型为向左右一方侵斜而立的型式;曲干型为呈现树干弯曲的型式,可各角度看出不同弯曲角度;扭转干型是呈现树干扭转如拧毛巾时的状态,是曲干型的变化类型;蟠干型是指极端弯曲的曲干树型式,外观型态类似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经长时间受自然环境影响后所形成的树型;双干型是从底部分成二干的型式,依照二干的高矮粗细等样态可分成母干与子干;丛生多干型为双干型的变化形式,从底部分出不同粗细或高度的多根树干。

又,所述主支干20的外观呈现条状树枝造型;举例来说,所述副支干20为呈现直条状、弯曲条状、及螺旋条状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造型。

再者,所述副支干30则是外观呈现分岔状的树桠造型;举例来说,可以是为鹿角式、蟹爪式、曲枝式、垂枝式、藤蔓式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树桠造型;其中鹿角式是直伸向上,具有呈鹿角状的分岔枝条;蟹爪式是枝条下屈,形状如蟹爪、雀爪、或英爪的分岔枝条;垂枝式是指枝条下垂且柔软如柳枝的型式;藤蔓式则仿照藤蔓类植物而成的型式。各所述各个副支干的外观形状为相同或不相同。

因此,上述的主干10、主支干20、副支干30皆为为仿照天然木本植物型态所制成,材料来源并未特别限制,一般可以是将木本植物的树干、树枝经加工修饰而得、或是由高分子材料、钢架等材料人工塑型而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且沿着所述主干以螺旋方式由下往上包含第一主支干201、第二主支干202、第三主支干203、第四主支干204,但并不以此为限,可以跟据实际设计需求调整主支干 20的数量,一般所述主支干20的数量为在1至N的间,N为自然数且N介于1至30的间;各所述主支干20的横截面的等效直径由靠近所述主干10的一端向外递减;各所述主支干20的长度随着设置于所述主干10的高度由下往上递减;且所述各个支干 20的外型、尺寸、弯曲角度可以是相同或是不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述第一主支干201、第二主支干202、第三主支干203、第四主支干204是固接在所述主干 10的外表面,固接方式可以是螺合方式、钉合方式、榫接方式、及粘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再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且所述第一主支干201、第二主支干202、第三主支干203、第四主支干204的表面分别固接有多个所述副支干30,固接方式可以是螺合方式、钉合方式、榫接方式、及粘合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所示的分解图中,第一主支干201及第三主支干203是呈现已与多个副支干30固接后的样态。

又,如图2所示,所述表皮40是取自天然木本植物的茎部或根部的外表皮;在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树皮逐渐生长加厚,最外层的组织逐渐死亡,因此最外层的树皮会随着生长周期自然脱落或是可通过人工轻易的将其取下,再经过干燥及修饰形状的后,可将表皮40贴附在所述主干及所述多个枝干的外表面借以塑造出天然木本植物的外观型态,且干燥后的树皮不易损坏,能够长期存放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表皮40的来源并未特别加以限定,只要是取自取自天然木本植物即可,一般是取自松树、梅花树、桦树、桑树、桂花树、桃花树、柳树、赤扬树、白蜡树、樟树、桧树、棕梠树、木棉树、槐树、梧桐树、银杏树、杉树、枫树、檀树、柚树、樱花树、合欢树、及凤凰树中的一种;较佳为取自松树、梅花树、桦树、桑树、桂花树、桃花树、白蜡树、樟树、桧树、木棉树、相思树、槐树、柏树、海棠树、梧桐树、银杏树、杉树、枫树、檀树、柚树、樱花树、合欢树、及凤凰树中的一种;更佳为取自松树、梅花树、桦树、桂花树、桃花树、白蜡树、樟树、银杏树、杉树、枫树、檀树、柚树、樱花树、合欢树、及凤凰树中的一种;最佳为取自松树、梅花树、桦树、桂花树、桃花树、银杏树、杉树、枫树、檀树、樱花树、合欢树、及凤凰树中的一种。

不同树种的树皮形状、色泽、裂纹都不相同;举例来说,从树皮剥落的形状来看,可以分成长方形片状、不规则片状、连续长条片状、鳞片状、云片状等形状;从树皮的色泽来看,可以分成灰褐色、灰红褐色、灰黄褐色、灰红色、灰绿色、灰白色、暗灰褐色、暗红褐色、红褐色、黑褐色等颜色;而从树皮的裂纹来看,可以从裂纹的深度分成深沟裂纹、浅沟裂纹、细缝裂纹、及细纹裂纹,或是无固定形状的不规则龟裂纹。因此,选择不同树种的树皮单独使用或是互相搭配,能够依需求制造出不同形态外观的仿真景观植物。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述主干10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开孔(未图示),且所述各个开孔的内部设有母螺纹,而所述各个主支干20的底端设有对应所述母螺纹的公螺纹,借此可以透过所述母螺纹及所述公螺纹相互螺合,使主干10和主支干20的接合更加稳固。又,主干10及主支干20也可以经由一体成形的方式构成,在此不限制。

又,请参阅图3;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仿真景观植物可以进一步包含人造树叶50及/或人造花朵 60。所述人造树叶40和人造花朵50的外观形态是依设计者的需求而订,借以提升仿真景观植物外形的美观度和仿真效果,所述人造树叶50和人造花朵60一般是使用高分子材料或纤维织物仿照天然植物的叶片和花朵形态所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各所述多个主支干20及/或副支干30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以与所述人造树叶50及所述人造花朵 60固接的多个开孔(未图示),借此所述人造树叶50及所述人造花朵60能够以任意角度被插设所述多个开孔之中以与所述支干 20及/或副支干30接合。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述主支干20及/或副支干30的外表面上多个开孔的内部设有母螺纹,而所述人造树叶50及所述人造花朵60的底端设有对应所述母螺纹的公螺纹,借此可以透过所述母螺纹极所述公螺纹相互螺合,使主支干20 及/或副支干30和所述人造树叶50或所述人造花朵60的接合更加稳固。

又,请参阅图4。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的主干10的底部是进一步具有根部结构70;所述根部结构的外观为八方展根式、片面展根式、盘根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根部结构50是与所述主干10一体成型构成,或是以钉合、螺合、榫接、黏合等外接方式固接于所述主干10的底部。借此不但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仿真景观植物平稳的安置在任一平面上,并且也可以提高外观的真实度。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表皮40是以粘着剂贴附在所述主干10、所述主支干20、所述副支干30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粘着剂是至少包含聚乙烯醋酸酯、环氧树脂、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较佳为至少包含聚乙烯醋酸酯、环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丙烯酸、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更佳为至少包含聚乙烯醋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最佳为至少包含聚乙烯醋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所述仿真景观植物还包含了用于支撑所述主干10的盆体,将所述主干的底部放置所述盆体之中,并以填充物填入盆体中借以固定所述主干的位置,请参阅图5所示的实际应用参考图;所述盆体的形状及尺寸并未特别加以限定,可视设计者的需求或欲摆放的环境而定。另外,所述填充物可以是由真土、人造土、细沙、碎石、鹅卵石、水晶石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构成。另外,所述仿真景观植物还可以进一步包含装饰件,例如人造鸟巢、树果、人造水珠等,具有美化及装饰环境的作用。

如上述的实施例所示,设计者利用天然来源的树皮贴附在主干及支干的外表面后,所述仿真景观植物具备了如同天然木本植物的树干的外观及触感,还拥有木本植物的天然香气,再经由配置人造树叶、人造花朵、盆体、及/或装饰件,能够更进一步使所述仿真景观植物更佳栩栩如生,因而改善了习知技术中使用人造树皮僵硬、仿真度差、变化度低等缺陷。

以上,虽然已经以如上的实施例举例而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定于此等实施方式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能够明了并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再进行各种的更动与修饰;例如,将前述实施例中所例示的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或变更而成为新的实施方式,此等实施方式也当然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属内容。因此,本案所欲保护的范围也包括后述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所界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