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7660发布日期:2018-12-14 22:01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劳动防护用品,帆布手套在生产中常见,使用场所广泛,比如建筑工地、机械加工等的劳动者,因为手套缝制的轨迹复杂,面料柔软且具备一定弹性,使用机器缝纫时的张紧、定位困难,因此目前缝制生产的帆布手套,无论国内国外的生产企业,帆布手套的剪裁、缝合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帆布手套质量的好坏还取决于工人的经验,工人劳动强度大。解决以机器替代人工进行缝纫,需要研究并设计适合机器人缝纫的缝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国内外现有缝制帆布手套依靠人工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采用多点位布置的弹性针穿过手套面料,通过弹性针尖位置张紧面料,再进行多个控制点预缝制,使手套面料相对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包括:手指张紧A⑴、手指张紧B⑵、铰链合页⑶、主拉杆⑷、指拉杆⑸、连杆⑹及弹性针⑺;所述手指张紧A⑴上设置4组由指拉杆⑸、连杆⑹、弹性针⑺和弹性针⑺的滑座构成的指端张紧机构,其中指拉杆⑸的移动方向与弹性针⑺的滑座移动方向垂直,连杆⑹两端分别与指拉杆⑸、弹性针⑺的滑座铰接;所述手指张紧A⑴、手指张紧B⑵分别与铰链合页⑶的两边固接,铰链合页⑶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180度。

进一步:手指张紧A⑴中,弹性针⑺成对使用,至少16根;所述主拉杆⑷通过浮动杆与4根指拉杆⑸连接,4根指拉杆⑸的受力相差小于2N(牛顿);所述手指张紧B⑵的结构与手指张紧A⑴相同,手掌位置的张紧方法与手指位置相同,手掌张紧由主拉杆⑷直接驱动。

本发明的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通过多点弹性针来张紧面料,替代手工拉扯,弹性针可以减少面料的受损机率;之后裁剪手指位、嵌入布条,通过对手套的多个控制点位缝合,完成手套面料的相对定位,使手套预成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三维示意图;

图中:

1—手指张紧A 2—手指张紧B 3—铰链合页 4—主拉杆 5—指拉杆 6—连杆 7—弹性针 8—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帆布手套的机器人预缝制装置,由2套相同的手指张紧机构,即手指张紧A⑴、手指张紧B⑵,以及与此关联的铰链合页⑶、主拉杆⑷、指拉杆⑸、连杆⑹及弹性针⑺组成。在手指张紧A⑴上,设置4组由指拉杆⑸、连杆⑹、弹性针⑺及安装弹性针⑺的滑座构成的指端张紧机构,其中指拉杆⑸的移动方向与弹性针⑺的滑座移动方向垂直,成垂直交叉移动,连杆⑹两端分别与指拉杆⑸、弹性针⑺的滑座铰接。

当主拉杆⑷沿Y轴负方向移动时,通过浮动杠杆推动指拉杆⑸沿Y轴负方向移动,连杆⑹带动成对安装的弹性针⑺的滑座移动,弹性针⑺针尖间距减小,即弹性针⑺收拢;反之,当主拉杆⑷沿Y轴正方向移动时,成对的弹性针⑺针尖间距则增大;考虑到指端沿X轴向的尺寸较小,弹性针⑺与弹性针⑺的滑座可以合并为一个零件。如果是缝制4个手指的手套,为保证每个手指能独立张紧,因此每个手指位置需要2对即4根弹性针⑺,所以4个手指至少需要16根弹性针⑺来固定;与手指相接的手掌位置也需要张紧,其张紧方法与手指相同,为使结构紧凑,手掌张紧也可以由主拉杆⑷直接驱动。

根据帆布手套实际缝制时一般是由一块面料对折后缝合,且在手指位置嵌入布条以保证手指位的大小,因此,采用了2套相同的手指张紧装置,即手指张紧A⑴、手指张紧B⑵,它们分别与铰链合页⑶的两边固接,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由手指张紧B⑵绕铰链合页⑶的轴(即Y轴)转动,完成张紧后的面料对折,因此铰链合页⑶的相对转动角度为0~180度。

显然,由成对的弹性针⑺使面料张紧的力与指拉杆⑸的拉力直接相关,当拉力过小,则张紧效果较差,而拉力过大,则容易损坏面料,为保证4根指拉杆⑸的力接近,在实例中采用了2个杠杆式浮动连接,这样,分配到每根指拉杆⑸的力可以基本一致,满足4根指拉杆⑸的受力相差小于2N(牛顿)的要求,而由一根主拉杆⑷使多根弹性针⑺同步张开、合拢,简化了机构的控制。当然,指拉杆⑸也可以独立控制,以保证面料既张紧,又不发生损伤。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应当知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条件下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其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