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275发布日期:2019-03-19 20:45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个人防护用品,口罩的作用一般集中在防寒保暖,以及防尘防毒等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用于阻止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物质进行过滤,由于口罩具有一定的密闭性,人们呼出的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口罩外,使得人们在穿戴口罩时脸部会觉得比较热,不舒适,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种不舒适感会更加强烈,口罩内比较湿热,更容易导致内部细菌生长,湿热的环境也会对长期佩戴口罩的使用者造成不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该口罩具有降温效果,能解决长期佩戴导致内部湿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石墨烯水凝胶层和第二无纺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口罩内部增加了石墨烯水凝胶层,该层材料具有辐射远红外线的特性以及蒸发水分散热的特性,可以起到大幅散热的目的。同时,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可进一步增加水凝胶的厚度,延长使用时间而不影响散热效果。

另外,由于石墨烯具有抑菌性能,因此该口罩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本实用新型水凝胶中添加的石墨烯可以是任意工艺制得的石墨烯,例如生物质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剥离法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添加的比例也是任意的,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例如0.01%~50%,1%~50%,1%~40%,0.01%~30%,10%~20%等。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无纺布层起过滤作用,因此宜选择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材料,例如PP无纺布。

由于口罩内部的石墨烯具有自发热功能,因此,建议第一无纺布层采用不透光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无纺布层服帖皮肤,建议采用亲肤面料,例如PP无纺布。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佩戴者的需求,口罩本体可设计为多种形状,例如罩杯式或折叠式。

罩杯式的空间大,呼吸顺畅,与面部贴合紧密,但不利于收纳。折叠式容易收纳,外表美观,但呼吸空间较小。

以上口罩还能从以下方面改进,以达到更多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在石墨烯水凝胶层上设置通气孔增加口罩的通气性,通气孔的排布方式是任意的。优选的排布方式为:中央密集,边缘稀疏,这样既可以保证口部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又可以使凝胶的周围与无纺布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产生较强的附着力,增加口罩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通过魔术贴粘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

该口罩具有三层均能独立更换或再生的功能,即解开魔术贴,更换第一无纺布层或第二无纺布层,或者取出石墨烯水凝胶,将其浸泡于水中充分吸水后,再次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热熔压合为一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

该热熔压合一体设计的口罩,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必须同时更换。这种口罩虽然更换受限,但是密封性相比魔术贴连接的口罩更好,且自重轻。

以上两种口罩均为可拆卸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卸方式。例如,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之间采用自封口的连接方式,例如凸条和凹槽相结合的方式;或者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通过不粘胶粘结。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上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上部边缘。

由于石墨烯水凝胶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其上部边缘超出第二无纺布层的部分可以紧贴于面部,增加口罩的密封性。

或者通过石墨烯水凝胶的下部紧贴于面部,具体结构为:

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下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下部边缘。

为了降低外界环境对石墨烯水凝胶的污染,建议第一无纺布层的面积足够覆盖石墨烯水凝胶的全部。

优选地,还包括耳挂带。

耳挂带的材质是任意的,例如无纺布、松紧带、橡胶条等。

优选地,所述耳挂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纽扣。

用纽扣调节耳挂带的长度,从而根据脸型调节口罩本体与面部的贴合紧密度,使口罩本体紧密贴合于面部,防止因耳挂带过长导致的空气侧漏,以及耳挂带过短造成的太紧造成的不适感。

优选地,所述纽扣为猪鼻扣或日字扣。

这两种纽扣使用方便,并且成本低,对于快消型的口罩更适用。

优选地,沿所述口罩本体上边缘的内表面于鼻梁处设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内部空心,以减轻缓冲垫对鼻梁的压力,并且也可以在内部空心填充其他材料,例如香味材料,药物(治疗鼻炎)等。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为弹性聚氨酯垫、乳胶垫或硅胶垫。

优选地,所述口罩本体的鼻梁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可变形压条;可通过外部压力改变可变形压条的形状,从而使得口罩本体的鼻梁处与鼻梁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可变形压条设置在口罩本体内部。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1)口罩增加了降温性能:利用口罩中的夹层——石墨烯水凝胶达到降温目的;具体地,水凝胶能蒸发水分散热,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以远红外线辐射的方式降温,通过以上诸多措施将口罩内聚集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降温速率,增加佩戴舒适度;

(2)口罩的三层结构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便于更换无纺布,也利于石墨烯水凝胶的循环使用,更加经济、环保;

(3)口罩的耳挂带采用可调节长度的结构,增加了口罩的密封性;

(4)增加密封垫、可变性压条等辅助结构,增加了口罩的密封性和佩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和2提供的口罩本体的剖面图;

图2为口罩本体中石墨烯水凝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口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口罩平铺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口罩本体;101-第一无纺布层;102-石墨烯水凝胶层;103-第二无纺布层;104-通气孔;

2-耳挂带;201-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口罩的核心结构是:

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第一无纺布层、石墨烯水凝胶层和第二无纺布层。

与普通的口罩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口罩不仅具有过滤功能,还具有降温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口罩降温的原理是:石墨烯水凝胶层中的水凝胶能蒸发水分散热,而其中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以远红外线辐射的方式降温,通过以上诸多措施将口罩内聚集的热量排出,从而提高降温速率,增加佩戴舒适度。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还改进了以下方面。

1、针对口罩各层可更换或回收利用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通过魔术贴粘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热熔压合为一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之间。

优选地,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之间采用自封口的连接方式,例如凸条和凹槽相结合的方式;或者第一无纺布层的边缘和第二无纺布层的边缘通过不粘胶粘结。

针对透气性: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针对口罩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上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上部边缘。

优选地,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的下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下部边缘。

优选地,所述口罩本体的鼻梁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可变形压条。

优选地,所述可变形压条设置在口罩本体内部。

针对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耳挂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纽扣。

优选地,所述纽扣为猪鼻扣或日字扣。

优选地,沿所述口罩本体上边缘的内表面于鼻梁处设有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为弹性聚氨酯垫、乳胶垫或硅胶垫。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耳挂带2,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01、石墨烯水凝胶层102和第二无纺布层103。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为不透光的无纺布层。

石墨烯水凝胶层102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表面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并且中央的通气孔排布密集,边缘排布稀疏,这样既可以保证口部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又可以使凝胶的周围与无纺布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产生较强的附着力,增加口罩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该口罩中,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的边缘热熔压合为一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102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之间。基于热熔压合的结构,第一无纺布层101和第二无纺布层103必须同时更换。这种口罩虽然更换受限,但是密封性相比魔术贴连接的口罩更好,且自重轻。

如图3所示,所述耳挂带2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纽扣201。用纽扣201调节耳挂带2的长度,从而根据脸型调节口罩本体1与面部的贴合紧密度,使口罩本体1紧密贴合于面部,防止因耳挂带2过长导致的空气侧漏,以及耳挂带2过短造成的太紧造成的不适感。

沿所述口罩本体1上边缘的内表面于鼻梁处还设有缓冲垫,以减轻口罩对鼻梁的压力。

口罩本体1的鼻梁处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口罩的可变形压条,可通过外部压力改变可变形压条的形状,从而使得口罩本体1的鼻梁处与鼻梁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的口罩的复合层结构同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口罩本体1和耳挂带2,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叠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01、石墨烯水凝胶层102和第二无纺布层103。

其中,第一无纺布层101为不透光的无纺布层。

同样,如图2所示,石墨烯水凝胶层102表面设有多个通气孔。

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无纺布层101、石墨烯水凝胶层102和第二无纺布层103这三层的面积不相同,如图4所示,第一无纺布层101的面积稍大于石墨烯水凝胶层102的面积,以全面覆盖降温层,但内部的第二无纺布层103的面积小于石墨烯水凝胶层102的面积,具体表现为: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102的上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的上部边缘。由于石墨烯水凝胶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其上部边缘超出第二无纺布层103的部分可以紧贴于面部,增加口罩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以上功效,也可以使石墨烯水凝胶层102的下部边缘向外延伸,超出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的下部边缘。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还有一个区别: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的边缘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的边缘的连接方式不同,本实施例采用魔术贴粘结,所述石墨烯水凝胶层102自由置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01和所述第二无纺布层103之间。这样的口罩三层均能独立更换或再生,即解开魔术贴,更换第一无纺布层101或第二无纺布层103,或者取出石墨烯水凝胶,将其浸泡于水中充分吸水后,再次使用。

另外,该实施例2也可以增加缓冲垫和可变性压条等辅助结构,以改善口罩的密封性和舒适度。

实施例2还可以改变耳挂带2的材质,采用橡胶条或松紧带,自带可调节长度的效果,轻便、易携带。

另外,上述所有实施例的耳挂带2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结构,例如耳挂带2与第一无纺布层101或第二无纺布层103为一体面料结构,这样更贴合面部,密封性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