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鞋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6250发布日期:2018-11-27 21:1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洗鞋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装置,尤其涉及洗鞋汗的装置。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和衣服一样,鞋也会随着穿着时间的延长而变脏。目前对于家庭或个人来说,人们主要是利用刷子通过手工清洗的方式来洗鞋的,由于鞋相对于袜子和衣服来说有固定的形状,且鞋整体上是个中空的结构,因此鞋相对袜子和衣服来说不容易洗,导致很多人并不经常洗鞋,长期穿着实际上很脏的鞋子,甚至有人从购买到丢弃都未曾洗过一次鞋。

目前,市场上有可以洗鞋的机器,其在电视节目上被报道过,其是在现有洗衣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将鞋浸泡在水中,利用内筒中设置的毛刷对鞋的外表面进行刷洗,一次可以洗多双鞋子。但是这种洗鞋方式对鞋的伤害较大,而且机器体积也很大,占地方(有些由于还附加有烘干功能,甚至比洗衣机还要大)。由于这种洗鞋机的价格较高,而鞋的清洗频率一般也达不到像衣服和袜子那样高,高频率地浸泡、碰撞、刷洗鞋子也易造成鞋子损坏,因此一般家庭和个人都未购买这样的产品。这样的洗鞋机并不适用于清洗量少并且清洗频率不高的场合,它主要被应用在学校,通过被一栋宿舍楼里的几十至上百个人共同使用来提高使用频率从而分摊成本。

目前,在一些专利文献中也记载有可以洗鞋的机器,其尽管方案各异,但洗鞋原理大致可分为毛刷刷洗、高压水射流冲击清洗和超声波清洗这三种,有一些方案将这些原理进行了综合。不过这些方案大都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仅仅被应用在制鞋厂这样需要大批量频繁清洗鞋子的场合,不适于平常百姓。事实上,目前在电子商务网站上找不到适用于个人或家庭的洗鞋机产品,可见目前人们洗鞋仍普遍停留在手工清洗的阶段。

发明人认真分析了鞋的清洁卫生问题,发现有个问题尚未被大家认识到,现有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洗鞋机方案在思路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发明人发现,鞋的清洁卫生问题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鞋外侧的“清洁”问题,另一方面是鞋内侧的“卫生”问题,这两方面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发明人认为,鞋外侧需要清洗,是因为人在穿着鞋子活动时,鞋的外表面会沾染尘土,特别是在下雨天,地面上的泥土容易沾染在鞋外表面上,而有时候人与人走得近时也难免会磕磕碰碰而踩到鞋,造成鞋子外表面变脏。因此鞋外侧的清洗,主要是要去除泥土污渍,它的目的是使鞋有个整洁的外观。由于鞋的外观对于其他人而言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加上鞋外侧也很容易清洁(在鞋的外侧操作时不像在内侧那样受到阻挡和限制,在多数情况下,用湿抹布抹一抹就可以擦得较干净),因此鞋外侧用机器来清洗的需求并不那么强烈。

发明人认为,鞋内侧的清洗需求则完全不同,鞋内侧需要清洗,是因为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脚上的汗腺会分泌汗液,汗液会吸附沾染在袜子上以及鞋子内。在人穿着鞋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菌真菌滋生,鞋里面、袜子上以及脚上的汗液被分解,同时脚上的皮肤老旧角质被分解,产生难闻的气味。由于难闻的气味对于其他人而言是能够造成不良影响的(特别是和其他人住在一起时),而细菌真菌有可能造成传染,加上鞋内侧并不容易清洗,因此鞋内侧用机器来清洗的需求是更加强烈的。

然而,目前的洗鞋机方案均期望同时对鞋内侧和外侧进行清洗,没有将两者区别开来,特别是,目前的洗鞋机思路中并没有认识到:鞋内侧所需要的清洗力度实际上远小于鞋外侧所需要的清洗力度。要清洗泥土污渍,客观上需要有足够大的清洗力,以高压水射流冲击清洗为例,就需要产生压力足够高的水流来冲击鞋的表面。而由于人们穿着鞋子活动时,脚是占据了鞋内空间的,并且鞋口也被脚封住的,因此实际上鞋内侧并不会像外表面那样容易沾染泥土污渍,泥土污渍并不是鞋内侧需要清洗的关键所在。但目前的洗鞋机方案却普遍用高压水射流来冲洗鞋内侧,比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476586A(申请号为201410483779.7)的一种洗鞋机、授权公告号为CN205885393U(申请号为201620531138.9)的一种鞋子超声冲洗箱、授权公告号为CN206007198U(申请号为201620625474.X)的一种喷水式自动洗鞋机、授权公告号为CN2309121(申请号为97229006.0)的一种洗鞋机,在这些专利文献中均采用“高压水泵”或“加压泵”,用“冲击”的方式来洗鞋内侧,可见其并没有认识到鞋内侧的清洗问题与外侧的清洗问题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种用“高压水射流”来“冲击”清洗鞋内侧的设计思路存在技术上的误导和偏见。

发明人认为,清洗鞋内侧的目的应当是除去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而不是泥土污渍,要除去汗液及其分解产物实际上并不需要大的清洗力度,因为汗液及其分解产物是可溶于水的,并不像泥土污渍那样不溶于水且陷在织物的细微网格里或与织物纤维紧密粘连在一起,因此实际上只需要让水接触汗液及其分解产物就可溶解稀释它们,这样就能够起到去除臭味的作用。

由于现有的洗鞋方案对鞋内侧也采用和鞋外侧那样大的清洗力度,期望同时做到把鞋内外都洗干净,客观上就需要采用可提供高压力的、体积大、功率高、价格高的水泵(以日常洗澡用的增压水泵做参考,其产生的水流冲击力并不算大,但却有100W的功率,单价一般至少也要七八十元),并且在清洗时也需要使用较多的水,这会造成整个装置的体积大而占空间,质量大而难以按需要挪动摆放的位置,机器必须放置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以便取水(比如必须放在卫生间这样有水龙头的地方或者专门搭建送水管路),而且整个装置的成本较高也会造成难以普及到千家万户。另外,大的清洗力度也容易造成鞋子损坏,将整个鞋子浸泡在水中进行清洗也易造成鞋子脱胶。

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鞋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挪动和取水、对鞋的伤害小的装置,造成人们长期受鞋汗鞋臭、细菌真菌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针对鞋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挪动和取水、对鞋的伤害小的洗鞋汗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鞋汗的装置,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不大于18瓦,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能够与顶部敞开的盛水装置连通,所述盛水装置的最大盛水量不大于10升,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用于伸入鞋内洗汗的洗汗水管连通,还包括用于支撑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支撑鞋并使所述鞋高出所述盛水装置内的水面,且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鞋时所述鞋内的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并流回所述盛水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盛水装置的最大盛水量可以不大于4.5升。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可以不大于10瓦。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洗汗水管的数量可以为两根,每根所述洗汗水管各自用于伸入一只鞋内。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洗汗水管可以仅在其顶端位置处出水,且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鞋时所述洗汗水管的顶端指向所述鞋的鞋尖部位。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在所述洗汗水管的顶端可以连接有分水帽,在所述分水帽的顶部和四周设有用于出水的孔。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盛水装置的前侧板可以为前支撑板,所述盛水装置的后侧板一体地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后支撑板,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后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可以包括鞋内部支撑架,所述鞋内部支撑架用于从所述鞋的内部支撑所述鞋,所述洗汗水管固定在所述鞋内部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可以包括机体,所述鞋内部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水泵为自吸式水泵,所述自吸式水泵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自吸式水泵的进水口与吸水管连通,所述盛水装置可被放置在所述鞋内部支撑架的下方并且可被从所述鞋内部支撑架的下方取走,所述盛水装置位于所述鞋内部支撑架的下方时所述吸水管的进水端可伸入所述盛水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洗鞋汗的装置,其中所述自吸式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还另外通过流通截面积不大于15mm2的孔或者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主要有益效果在于,其采用小功率水泵,可将盛水装置中的水抽送至洗汗水管并向悬空的鞋子内部淋水,形成具有溶解稀释作用的循环水流,从而针对鞋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具有成本低、体积小、便于挪动和取水、对鞋的伤害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洗鞋汗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洗鞋汗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洗鞋汗的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洗鞋汗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机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盛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鞋内部支撑架等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略去鞋内部支撑架的前半部分时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洗鞋汗的装置略去后盖且从后面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水泵;11-自吸式水泵;111-吸水管;12-电路板;121-电源线;122-定时器;2-盛水装置;3-洗汗水管;311-三通接头;312-直角二通接头;313-中间过渡水管;33-分水帽;4-支撑装置;411-前支撑板;412-后支撑板;4121-水平支撑板;42-鞋内部支撑架;422-夹持片;43-机体;431-容纳空间;432-导水板;4321-漏水口;5-鞋;6-电源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洗鞋汗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俯视示意图、主视示意图和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其包括水泵1,水泵1的额定功率不大于18瓦,水泵1的进水口能够与顶部敞开的盛水装置2连通,盛水装置2的最大盛水量不大于10升,水泵1的出水口与用于伸入鞋内洗汗的洗汗水管3连通,还包括用于支撑鞋的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能够支撑鞋并使鞋高出盛水装置2内的水面,且支撑装置4支撑鞋时鞋内的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并流回盛水装置2内。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使用者穿着某双鞋子的时间达到一定期限(比如1~7天)之后,鞋子内沾染了一定量的汗液,其中有一部分汗液有可能被细菌和/或真菌分解,使用者这时可以使用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对鞋子内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

具体地,当使用者回到住处后,可以将本实施例的整个洗鞋汗的装置拿到洗手间(或者厨房)的水龙头处取水,将水盛在盛水装置2中,之后将整个装置拿到住处内的任意想要放置的位置(比如阳台或者家门口处),参见图4,之后使用者可以将需要洗汗的鞋5从脚上脱下,拿着鞋5,使鞋5的鞋口对准洗汗水管3,将鞋5放在支撑装置4上,这时洗汗水管3就伸入了鞋5内部,将两只鞋5都放在支撑装置4上,就将一双鞋5放好了。

之后使用者为水泵1接通电源并启动水泵1,在水泵1的作用下,盛水装置2中的水进入水泵1的进水口,之后流过水泵1,经水泵1的出水口流入洗汗水管3,之后淋向鞋5的内表面,这时鞋5的内表面会被打湿,由于重力的作用,淋向鞋5内表面的水会向下流动,从鞋5的鞋口处流出,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盛水装置2内,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不断地向鞋5的内表面淋水,鞋5内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会溶解稀释在水中并被带出,不同于将鞋子浸泡在禁止的水中,整个过程是动态循环的,因此鞋5内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容易被去除。

在水泵1运行一段时间(比如8~15分钟)之后,使用者可以断开电源,用手将鞋5取下,之后将鞋5以晒干、自然风吹干或者烘干等方式弄干。使用者在断开电源后,也可以先等待一段时间(比如15分钟)才将鞋5取下,这样鞋5内的一些水能够逐渐滴落到盛水装置2中,达到沥干以尽量减少鞋5内残留水的目的。在将鞋5取下后,可以拿着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将盛水装置2中的废水倒掉。

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相比现有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可针对鞋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洗汗水管3伸入鞋5的内部进行淋水式清洗,打湿鞋5内侧的织物,在循环水流持续的溶解稀释作用下,达到清洗汗液及其分解产物的目的。由于鞋5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相比鞋5外侧的泥土污渍对其他人的影响相对更恶劣,人们更需要的是用机器来洗鞋5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因此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更能满足人们对于洗鞋的实际需求。由于清洗掉鞋内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相当于主动去除了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相比利用臭氧等杀菌来被动抑制臭味的方式更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臭味的发生。

2.成本低。由于只需要让水打湿鞋5的内部,不需要形成冲击力,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采用额定功率不大于18瓦的水泵1,能够达到泵送水打湿鞋5内侧织物的目的,由于功率小,相应的水泵价格很低(可以直接使用日常家庭所使用的小型鱼缸泵),并且由于鞋5里面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并不会很多,盛水装置2的盛水量少,整个装置的用材少,综合起来使得整个装置的成本较低。比如只需要十几元钱就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一个小型离心式潜水泵,而水管和盛水装置这样的零件的成本也只需要几块钱到十几元钱,因此整个装置的成本可以做到只有二三十元钱或者更低,远低于现有洗鞋设备动辄数千元的价格。

3.体积小。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由于针对鞋5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清洗,用水量少,水泵1的体积也小,因此整个装置的体积也很小,甚至可以做到和一个鞋盒子差不多大小,远小于洗衣机般大小的洗鞋设备,只占用很小的地方,可以方便地布置在住处的很多位置。

4.便于挪动和取水。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的质量轻,满打满算,就算按上限进行设计,且盛水装置2内盛满水,总重量也才十来千克,很容易依靠人力拿起来挪动位置,因此整个装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放置位置,而不必专门放置在卫生间或厨房等本来狭小的空间,不必专门搭建送水管路。

5.对鞋的伤害小。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是将鞋5悬空进行清洗的,鞋5内侧也仅仅是淋水式清洗(可以认为是“软洗”)而非高压冲击式清洗(可以认为是“硬洗”),水并不容易打湿鞋5外侧的粘胶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鞋5因为水洗而脱胶,也不像毛刷那样容易刷坏鞋子。由于对鞋5的打湿程度并不像浸泡式清洗或者内外都清洗那样高,因此鞋5上保留的水分也是相对更少的,这样也使得鞋5在之后更容易被弄干。

具体地,在支撑装置4支撑鞋5时,鞋5的鞋尖朝着斜上方且鞋5的鞋口为接近水平但微微朝下的状态,这样鞋5内的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鞋5的鞋口中流出并流回盛水装置2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的最大盛水量不大于4.5升,由于汗液及其分解产物是容易溶于水的,且隔一段时间洗一次鞋汗的话,鞋5里面汗液及其分解产物的量并不会很多,不大于4.5升的水量足以对鞋5内侧的汗液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充分的溶解稀释,这进一步缩小了盛水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更加方便洗鞋前取水和洗鞋后倒废水,且节约用水。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的用于盛水的容腔长为300mm,宽为150mm,高为100mm。可以将高设计得更小(比如设计为60mm),也可以将长和宽设计得稍微再小一些。4.5升水的量重为4.5kg,盛满水的整个装置总重量也只有十来斤,这个重量一个小朋友都能拿得起,因此是很方便取水和倒废水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水泵1的额定功率不大于10瓦,由于仅仅需要使水淋湿鞋5内侧的织物,并不需要水对鞋5内侧的织物产生冲击力,因此水泵1只需要能够将水送到几十厘米的高度即可(一只鞋竖起来一般也只有最多30cm高),采用额定功率不大于10瓦的水泵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这种小功率的水泵是价格较低的,很容易购买得到,日常家庭养观赏鱼用到的鱼缸泵,或者采用水冷方式散热的电脑所用的水泵,就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具体地,水泵1可以选用额定电压为12V的直流水泵。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洗汗水管3仅在其顶端位置处出水,且支撑装置4支撑鞋5时洗汗水管3的顶端指向鞋5的鞋尖部位。由于支撑鞋5时,鞋5内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鞋5内表面的织物流动,本实施例从洗汗水管3顶端出来的水可以仅仅先将鞋5内靠近鞋尖的部位打湿,在重力的作用和水的浸润作用下,这些水会逐渐打湿鞋5内表面靠下的其他部位,最终使得鞋5的整个内表面被打湿。由于对鞋5的内表面不需要形成冲击力,本实施例仅在洗汗水管3的顶端出水,出水结构也相当简单,无需对洗汗水管3进行复杂的加工,可节约成本。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说的“洗汗水管的顶端指向鞋的鞋尖部位”应当理解为洗汗水管3的顶端大致朝向鞋5内的靠近鞋尖的部件,只需要达到使水从洗汗水管3的顶端出来后能够打湿鞋5内的靠近鞋尖的部件即可。可以进一步在洗汗水管3的顶端连接分水帽(图中未示出),在分水帽的顶部和四周设置用于出水的孔,这样水从分水帽中出来以后能够直接打湿鞋5内上部(在支撑状态下,靠近鞋尖的方向为上)的更多区域,便于更均匀地打湿鞋5的内表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是从外部支撑鞋5的。为了支撑鞋5,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包括用于支撑鞋5的后跟的前支撑板411和用于支撑鞋5的鞋尖/鞋面的后支撑板412。本实施例的前支撑板411和后支撑板412均与盛水装置2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的前侧板(面向使用者的侧板)作为前支撑板411,用来支撑鞋5的后跟处,支撑鞋5时,将鞋5的后跟压在前支撑板411的上边缘上以提供支持力。盛水装置2的后侧板(背离使用者的侧板)一体地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后支撑板412,将鞋5的鞋尖/鞋面压在后支撑板412上以提供另外的支持力。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支撑鞋5的鞋尖/鞋面,后支撑板412上还连接有向前延伸的水平支撑板4121,鞋尖/鞋面压在水平支撑板4121的前边缘上以提供支持力。本实施例是以“并排”的方式将一双鞋5支撑的,两只鞋5被支撑时处于“并排”的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更稳固地支撑鞋5,本实施例的前支撑板411的上边缘设有弧形缺口,水平支撑板4121的前边缘也设有弧形缺口。鞋5的后跟压在前支撑板411的弧形缺口中,鞋5的靠近鞋尖的鞋面压在水平支撑板4121的弧形缺口中,这样能使鞋5在更多的方向上受到约束,使鞋5能够更稳固地被支撑。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水泵1采用的是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不具备自吸能力,其需要埋入水中才能对水进行泵送,因此本实施例的水泵1是直接设置在盛水装置2的盛水容腔中的。本实施例的水泵1为额定电压为12V的直流离心式潜水泵,其浸入水中时也能保持密封而正常运转,其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到。由于日常家庭采用的电源是220V交流电,因此,参见图4,可以采用现有的电源适配器6(也能直接购买得到)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12V直流电,从而为水泵1供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水泵1的出水口与两根洗汗水管3连通,每根洗汗水管3各自用于伸入一只鞋5内,即本实施例的洗汗水管3的数量为两根,每根洗汗水管3对应一只鞋5,这样一次可以洗一双鞋子。具体地,水泵1的出水口通过三通接头311分别与两根洗汗水管3连通。为了便于按需要布置洗汗水管3的方向(洗汗水管3大致为竖直或接近竖直的倾斜状态),洗汗水管3的下端通过直角二通接头312和中间过渡水管313与三通接头311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水泵1是固定在盛水装置2中的,水泵1的进水口位于盛水装置2的盛水容腔中,因此,水泵1的进水口与盛水装置2是连通的,也就是“能够”与盛水装置2连通的。值得一提的是,水泵1除了可以固定在盛水装置2中以外,还可以设计为与盛水装置2无固定关系,也就是说,可以设计为随时可以将水泵1从盛水装置2中拿出来,在需要时才放进去,这样在将水泵1放进盛水装置2中时,水泵1的进水口便“能够”与盛水装置2连通了。更具体地说,可以把水泵1和洗汗水管3看成一组组件,把盛水装置2和支撑装置4看成另一组组件,这两组组件可以没有固定连接关系,在取水和倒废水时只需拿着盛水装置2和支撑装置4这一组组件进行操作,而在洗鞋汗时才将水泵1放入盛水装置2中,这样水泵1的进水口与盛水装置2的关系实际上也是“能够”连通的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发明人利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进行的洗汗试验:

1.试验前,发明人连续两个星期不洗脚,且光脚(不穿袜子)穿同一双鞋。

2.在洗鞋汗之前,发明人用鼻子凑近这双鞋的鞋口闻气味,能够闻到明显的汗臭气味。

3.发明人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和不足4.5升的水(1.5升)洗这双鞋,洗汗持续时间约为8分钟。

4.在洗汗之后,发明人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闻不到汗臭气味。

5.发明人进一步将鞋子自然晾干,之后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仍然闻不到汗臭气味。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8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俯视示意图、左视示意图和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支撑鞋5的方式不同,不同于实施例一中从外部支撑鞋5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是从内部支撑鞋5的。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包括鞋内部支撑架42,鞋内部支撑架42用于从鞋5的内部支撑鞋5,洗汗水管3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这样的支撑结构更方便摆放鞋5,相比从外部支撑的方式来说,同一尺寸的鞋内部支撑架42能够比较容易地支撑不同尺寸的鞋5(若从外部支撑,则同一尺寸的支撑装置不易较好地支撑不同尺寸的鞋),适应性更好,且鞋内部支撑架42同时兼做洗汗水管3的固定架,方便洗汗水管3的装配固定,可见,鞋内部支撑架42同时起两个作用。

尽管支撑方式有区别,但和实施例一类似,鞋内部支撑架42支撑鞋5时,鞋5的鞋尖朝着斜上方且鞋5的鞋口为接近水平但微微朝下的状态,这样鞋5内的水能够从鞋口中流出并落入盛水装置2内。洗汗水管3也是仅在其顶端位置处出水,鞋内部支撑架42支撑鞋5时,洗汗水管3的顶端指向鞋5的鞋尖,这样从洗汗水管3的顶端出来的水能够优先打湿鞋5内部靠近鞋尖的位置,之后这些水将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沿着鞋5的内表面流下来,打湿鞋5内表面的各处。不同于实施例一中的“并排”式支撑,本实施例的两个鞋内部支撑架42分别支撑两只鞋5时,两只鞋5处于“对放”的状态,即两只鞋5的鞋面/鞋口是相对的,两只鞋5的鞋外底面是相背的,这种支撑结构有利于保持结构的稳定,以免造成盛水装置2翻倒。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鞋内部支撑架42由较粗的钢丝折弯而成,这种结构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不过除此之外,鞋内部支撑架42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鞋内部支撑架42是固定在盛水装置2内的,鞋内部支撑架42的底部被盛水装置2的底板和夹持片422夹持从而固定,夹持片422可以用粘接或者塑料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盛水装置2的底板上。具体地,为了将洗汗水管3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本实施例的洗汗水管3的顶端通过细铁丝缠绕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除此之外,洗汗水管3也可以通过绳索、扎紧带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具体地,本实施例的两根洗汗水管3直接与三通接头(图中未标出)连接,三通接头的进水口与水泵1的出水口连通。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的长为300mm,宽为150mm,高为100mm,由于盛水装置2本身有一定的厚度,且有圆角过渡,因此盛水装置2的最大盛水量接近但小于4.5升。

本实施例的水泵1采用和实施例一中相同的离心式潜水泵,因此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过程根据实施例一中的说明已经能够理解,故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一下发明人利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进行的洗汗试验:

1.试验前,发明人连续两个星期不洗脚,且光脚(不穿袜子)穿同一双鞋。

2.在洗鞋汗之前,发明人用鼻子凑近这双鞋的鞋口闻气味,能够闻到明显的汗臭气味。

3.发明人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和不足4.5升的水(2升)洗这双鞋,洗汗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

4.在洗汗之后,发明人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闻不到汗臭气味。

5.发明人进一步将鞋子烘干,之后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仍然闻不到汗臭气味。

实施例三

如图9至图15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洗鞋汗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机体的立体示意图、盛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鞋内部支撑架等零件的立体示意图、略去鞋内部支撑架的前半部分时立体示意图、洗鞋汗的装置略去后盖且从后面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和洗鞋汗的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和前面两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和支撑装置是相互独立的,盛水装置可单独用来取水和倒废水。

和实施例二一样,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也包括鞋内部支撑架42,鞋内部支撑架42用于从鞋的内部支撑鞋,洗汗水管3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4还包括机体43,鞋内部支撑架42固定在机体43上,水泵为自吸式水泵11,自吸式水泵11固定在机体43上,自吸式水泵11的进水口与吸水管111连通,盛水装置2可被放置在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并且可被从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取走,盛水装置2位于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时吸水管111的进水端可伸入盛水装置2中。

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可被放置在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并且可被从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取走,因此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是独立于支撑装置4(包括机体43和鞋内部支撑架42)的零件,在取水和倒废水时可以仅仅拿着盛水装置2进行操作,无需挪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中的其他零部件,这样能够使取水和倒废水的过程更加方便。由于不必挪动支撑装置4等其他大部分零件,因此也更便于将支撑装置4摆放在住处的任意位置,便于在支撑装置4上集成额外的功能。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机体43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盛水装置2的容纳空间431,容纳空间431位于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盛水装置2独立于机体43且可从容纳空间431中取出和放入。

具体地,使用者在需要取水时,可将盛水装置2从机体43底部的容纳空间431中取出,拿着盛水装置2去水龙头处取水。在盛水装置2中盛好需要的水之后,使用者可将盛水装置2放回机体43底部的容纳空间431中,之后使吸水管111的进水端伸入盛水装置2中,使吸水管111的进水端浸入盛水装置2中的水面之下。使用者可以在先前或者之后将鞋5套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之后为自吸式水泵11接通电源,在启动自吸式水泵11后,盛水装置2中的水被吸上去并被泵送至洗汗水管3,从洗汗水管3中出来的水在鞋5内流下来并流出,最后流回盛水装置2中,如此循环从而完成对鞋5的洗汗过程。之后,使用者在倒废水时,可使吸水管111的进水端从盛水装置2中移出,将盛水装置2从机体43底部的容纳空间431中取出,之后拿着盛水装置2将其中的废水倒掉。

本实施例中的自吸式水泵11也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花十几块钱购买到。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的自吸式水泵11为了保证“自吸”性能和工作效率,其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具有较好的防倒流特性,这样自吸式水泵11在泵送液体时液体不会从出水口往进水口倒流,即便是自吸式水泵11停机之后,出水口处的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经过自吸式水泵11的内部倒流回进水口。自吸式水泵11具有这样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其工作性能,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这种特点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当自吸式水泵11停机之后,洗汗水管3中会保留少量的水,并且吸水管111中也会保留少量的水,由于自吸式水泵11的阻碍,这些水难以在短时间内倒流回盛水装置2中,这样不利于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废水收集回盛水装置2并将其倒掉,而且拿走盛水装置2后有些水可能会从吸水管111中滴落从而打湿地面,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的自吸式水泵1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另外通过流通截面积不大于15mm2的孔或者管道连通。这种设计既不至于使自吸式水泵11的自吸能力下降很多(从出水口出来的水中有一部分水会经过该孔或者管道流回进水口,但由于这样的流通截面积很小,这部分回流水的占比也很小),又能在自吸式水泵11停机之后作为管路中的水倒流的通道,因此当自吸式水泵11停机之后,管路中残留的水会很快倒流回盛水装置2中,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的便捷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鞋内部支撑架42为中空结构,洗汗水管3从鞋内部支撑架42中穿过,并且洗汗水管3的顶端固定在鞋内部支撑架42上。参见图12和图13,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鞋内部支撑架42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相互扣合形成中空结构。由于本实施例的洗汗水管3是从内部支撑架42中穿过的,因此本实施例的洗汗水管3也是仅在其顶端位置处出水。本实施例进一步在洗汗水管3的顶端连接了分水帽33,在分水帽33的顶部和四周设置用于出水的孔(图中未标出),这样水从分水帽33中出来以后能够直接打湿鞋5内上部(在支撑状态下,靠近鞋尖的方向为上)的更多区域,便于更均匀地打湿鞋5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的鞋内部支撑架42位于容纳空间431的上方,因此当本实施例的盛水装置2位于容纳空间431中时,从鞋5的鞋口内出来的水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流向盛水装置2,为了更好地收集和引导从鞋5和鞋内部支撑架42上滴落的水流,避免在洗鞋汗的过程中水溅射或滴落到外面而弄湿地面,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机体43上设计了收集和导引水流的结构,具体地,在鞋内部支撑架42的下方和容纳空间431的上方设有导水板432,机体43上在对应导水板432的前侧中部的位置设有漏水口4321,这样从鞋5和鞋内部支撑架42上流下的水能够被收集和导向漏水口4321,这样使盛水装置2的一部分从容纳空间431中凸出,接住从漏水口4321流出的水便可使水流回盛水装置2中。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自吸式水泵11采用的是额定电压为直流12V的自吸式水泵,为了便于连接日常家用的220V交流电,参见图14,本实施例的自吸式水泵11与具备电源转换功能(具体为交流220V转直流12V)的电路板12连接,电路板12与电源线121连接。而为了便于控制洗鞋汗的时间,本实施例在电路板12为自吸式水泵11供电的其中一根导线上连接有定时器122,这样通过人为控制定时器122的导通时间便可控制洗鞋汗的时间。具备电源转换功能的电路板12可以直接购买得到,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

下面介绍一下发明人利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进行的洗汗试验:

1.试验前,发明人连续两个星期不洗脚,且光脚(不穿袜子)穿同一双鞋。

2.在洗鞋汗之前,发明人用鼻子凑近这双鞋的鞋口闻气味,能够闻到明显的汗臭气味。

3.发明人用本实施例的洗鞋汗的装置和不足4.5升的水(1.5升)洗这双鞋,洗汗持续时间约为8分钟。

4.在洗汗之后,发明人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闻不到汗臭气味。

5.发明人进一步将鞋子自然晾干,之后用鼻子凑近鞋口闻气味,仍然闻不到汗臭气味。

通过前面的说明可知,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洗鞋汗的装置均采用了这样的基本构思:其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不大于18瓦,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能够与顶部敞开的盛水装置连通,所述盛水装置的最大盛水量不大于10升,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用于伸入鞋内洗汗的洗汗水管连通,还包括用于支撑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够支撑鞋并使所述鞋高出所述盛水装置内的水面,且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鞋时所述鞋内的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并流回所述盛水装置内。

在符合该基本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既可以将支撑装置与盛水装置设计为一体式结构,又可以将支撑装置与盛水装置设计为相互独立的结构;既可以将支撑装置设计为从外部支撑鞋,又可以将支撑装置设计为从内部支撑鞋;既可以将支撑装置支撑鞋的方式设计为“并排”式,又可以将支撑装置支撑鞋的方式设计为“对放”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鞋汗的装置可以作为具有洗鞋汗功能的多功能装置的一部分,该多功能装置除具备洗鞋汗功能之外还可以具备其他功能,比如烘干鞋的功能、对鞋进行杀菌消毒的功能等,此时该多功能装置仍然属于“洗鞋汗的装置”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