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采用车线固定烫底的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144发布日期:2018-10-23 15:55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采用车线固定烫底的童鞋。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童鞋的内的中底2一般通过光面皮革13包裹,然后再在中底2上通过胶水粘附一层烫底14。烫底14将被光面皮革13包裹的中底2的中部覆盖,但是显露出中底边缘的光面皮革13,从而使得鞋子内侧底部富有层次感,增加美观性。此外烫底的边缘设置有一圈车线12,但车线12没有将中底2与烫底14缝制在一起,从而使得烫底14容易从中底2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采用车线固定烫底的童鞋,其优势在于大烫底与小烫底连接牢固,鞋子内底的美观性不易受到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采用车线固定烫底的童鞋,包括鞋体以及鞋体内底端的鞋底元件,所述鞋底元件包括位于最底层的中底,所述中底上设置有大烫底,所述大烫底上缝制有小烫底,所述小烫底位于大烫底后跟位置部分距离大烫底边缘有一定距离,所述小烫底位于大烫底脚掌位置部分的边缘位置与大烫底边缘位置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烫底位于大烫底后跟位置部分距离大烫底边缘有一定距离,使得大烫底的边缘位置能够显露出,在大烫底的表面设置各式花纹或各种亮色层,令鞋子内的底部富有层次感,增加鞋子的工艺美观性。大烫底与小烫底之间通过缝线缝制在一起,比传统的胶水粘合在一起更为牢固,即使受到脚汗侵蚀或者水的浸泡也不易导致大烫底与小烫底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烫底与大烫底之间设置有胶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烫底与大烫底之间设置有胶水层,避免人在走路时脚上出汗后脚底与小烫底粘附在一起,使得小烫底与大烫底中部位置分离,导致在走路时脚部不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大烫底与小烫底通过车线缝制,所述车线从小烫底的脚掌位置开始延伸然后绕小烫底边缘延伸一周至小烫底的脚掌位置终止,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有一定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不是连接在一起而是有一定距离的,使得工人在操作时不必仔细的将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叠在一起,减少了加工操作难度。而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处于脚掌位置,该位置位于鞋子内不易被观察到,不会对鞋子的工艺美观度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大烫底从上至下分别为亮面漆皮层、布层以及缓冲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亮面的漆皮层的边缘因为没有被小烫底锁遮蔽所以能够显露出增加鞋子的观感。布层具有较强的韧性使得大烫底不易被撕裂损坏。缓冲海绵层起到过缓冲的作用,令人脚在穿着该鞋子时更为的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烫底大烫底与中底接触的一面的缓冲海绵层上设置有配合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凹槽与设置在中底上加固金属片配合,加固金属片嵌入至凹槽中避免加固金属片突起对人的脚部造成不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小烫底的后跟位置开设有两处贯穿小烫底与大烫底的连接缝,布贴的两端分别从连接缝穿过并进入大烫底的下方,所述布贴的两端与大烫底、小烫底缝制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小烫底的表面较为光滑,人在穿着该鞋子时容易打滑,在小烫底与大烫底上缝制布贴,因为布贴的表面较为粗糙,使得在人的脚后跟与布贴接触时可以增大摩擦力,令人脚不易打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贴与小烫底之间设置有胶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贴与小烫底之间设置有胶水层将小烫底与布贴粘附在一起,令布贴不易在小烫底的上表面上移动导致布贴两端的缝线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大烫底与小烫底之间通过缝线缝制在一起,比传统的胶水粘合在一起更为牢固,即使受到脚汗侵蚀或者水的浸泡也不易导致大烫底与小烫底分离;

2、小烫底位于大烫底后跟位置部分距离大烫底边缘有一定距离,使得大烫底的边缘位置能够显露出,在大烫底的表面设置各式花纹或各种亮色层,令鞋子内的底部富有层次感,增加鞋子的工艺美观性;

3、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不是连接在一起而是有一定距离的,使得工人在操作时不必仔细的将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叠在一起,减少了加工操作难度,而车线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处于脚掌位置,该位置位于鞋子内不易被观察到,不会对鞋子的工艺美观度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背景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底与鞋底元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元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布贴另一种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小烫底上设置湿印图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鞋体;2、中底;3、大烫底;4、漆皮层;5、布层;6、海绵层;7、小烫底;8、配合凹槽;9、加固金属片;10、连接缝;11、布贴;12、车线;13、光面皮革;14、烫底。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采用车线固定烫底的童鞋,如图2所示,包括鞋体1以及鞋体1内底端的鞋底元件。鞋底元件包括位于最底层的中底2,中底2上通过胶水粘合有大烫底3。

如图2、3所示,大烫底3从上至下分别为亮面漆皮层4、布层5以及缓冲海绵层6。大烫底3上缝制有小烫底7,小烫底7位于大烫底3后跟位置部分距离大烫底3边缘有一定距离,小烫底7位于大烫底3脚掌位置部分的边缘位置与大烫底3边缘位置重合。亮面的漆皮层4的边缘因为没有被小烫底7所遮蔽所以能够显露出增加鞋子的观感。布层5具有较强的韧性使得大烫底3不易被撕裂损坏。缓冲海绵层6起到过缓冲的作用,令人脚在穿着该鞋子时更为的舒适。

如图3、4所示,大烫底3与小烫底7通过车线12缝制,车线12从小烫底7的脚掌位置边缘开始延伸然后绕小烫底7边缘延伸一周至小烫底7的脚掌位置终止,车线12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之间并不处于同一位置,而是保持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工人在操作时不必仔细的将车线12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重叠在一起,减少了加工操作难度。而车线12的开始位置与结束位置处于脚掌位置,该位置位于鞋子内不易被观察到,不会对鞋子的工艺美观度造成损害。

如图3所示,小烫底7大烫底3与中底2接触的一面的缓冲海绵层6上开设有配合凹槽8,配合凹槽8与设置在中底2上加固金属片9配合,加固金属片9嵌入至凹槽中避免加固金属片9突起对人的脚部造成不适。

如图3所示,小烫底7与大烫底3之间通过胶水粘附在一起,避免人在走路时脚上出汗后脚底与小烫底7粘附在一起,使得小烫底7与大烫底3中部位置分离,导致在走路时脚部不适。

如图3、4所示,小烫底7的后跟位置开设有两处贯穿小烫底7与大烫底3的连接缝10,两处连接缝10一处靠近脚掌位置另一处靠近脚后跟位置。布贴11的两端分别从连接缝10穿过并进入大烫底3的下方,布贴11的两端与大烫底3、小烫底7缝制在一起。因为小烫底7的表面较为光滑,人在穿着该鞋子时容易打滑,在小烫底7与大烫底3上缝制布贴11,因为布贴11的表面较为粗糙,使得在人的脚后跟与布贴11接触时可以增大摩擦力,令人脚不易打滑。此外,布贴11与小烫底7之间涂抹有胶水将小烫底7与布贴11粘附在一起,令布贴11不易在小烫底7的上表面上移动导致布贴11两端的缝线损坏。

如图5所示,布贴11也可以通过在布贴11内设置一圈的缝线将布贴11与小烫底7、大烫底3缝制在一起,布贴11上可以设置企业的商标图案。

如图6所示,小烫底7上设置布贴11的位置也可以直接湿印企业的商标图案。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