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妈咪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547发布日期:2018-11-07 20:1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妈咪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妈咪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妈咪包。



背景技术:

妈咪包,作为一种新型产品1983年在美国诞生,此后迅速在欧美国家盛行,近十年从国外进入中国市场,它是专门为方便照顾婴幼儿设计生产的,将婴幼儿和妈妈的用品分门别类地放入包中,为母亲带孩子外出提供方便。而由于婴幼儿随时会在外出途中睡着,睡着的宝宝如何安置成为一个问题,通常宝宝由大人抱着睡觉,而长时间抱着宝宝容易手臂酸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妈咪包,将妈咪包与婴儿睡床结合在一起,方便外出时安置睡着的婴幼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妈咪包,包括可处于展开形态的第一形态或收拢形态的第二形态的包体和包带;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形态下的所述包体包括:具有相间隔的第一、第二翻折线的基底面和沿基底面围绕并大致垂直的围壁面,所述基底面沿第一、第二翻折线被分割成依次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围壁面与所述基底面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相接合地被分割成依次的第四区域、第五区域和第六区域,且在第一区域与第四区域的接合处及第二区域与第五区域的接合处设置第一连接部,在第六区域的外沿处设置第二连接部;所述包体在第二形态下,基底面沿第一、第二翻折线翻折以分别形成包体正面、包体底面和包体背面,并使所述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位于第六区域内侧,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第六区域形成包体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拉链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围壁面的高度大于5cm。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面和围避面中的第四区域和第六区域的材料为硬性材料,所述围避面中的第五区域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还包括一在第一形态时设置于的基底面上方的内垫,所述内垫的大小等于基底面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面的第一区域设置一开口和与该开口活动连接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位于包体内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一用于收纳折叠后的内垫的正面内袋。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的第四区域位于包体内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侧面内袋。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的第三区域位于包体外侧的一面固定设置背面外袋;所述包体的第六区域位于包体外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侧面外袋。

进一步的,所述包带包括分别设置于基底面的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两条手提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通过将妈咪包和婴儿睡床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该多功能妈咪包具有大的空间和多个口袋,方便分门别类的放置婴儿必须物品,另一方面将该多功能妈咪包展开时呈现周围有围栏的婴儿睡床的形状,再在睡床上铺上内置的内垫,使婴儿睡觉时不仅方便,而且安全舒适,解放了大人的双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部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挡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妈咪包,包括可处于展开形态的第一形态或收拢形态的第二形态的包体和包带8。

在第一形态下的所述包体包括:具有相间隔的第一、第二翻折线的基底面1和沿基底面围绕并大致垂直的围壁面2,所述基底面1沿第一、第二翻折线被分割成依次的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所述围壁面2与所述基底面1的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和第三区域13相接合地被分割成依次的第四区域21、第五区域22和第六区域23,且在第一区域11与第四区域21的接合处及第二区域12与第五区域22的接合处设置第一连接部31,在第六区域23的外沿处设置第二连接部32。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态的包体呈现婴儿床的形态,所述基底面1充当婴儿床的床面,所述围壁面2充当婴儿床的围栏,由于需要形成特定的形态,因此该实施例中所述基底面1和围避面2中的第四区域21和第六区域23的材料为硬性材料。

所述第二形态为包体常用的形态,即包括包体外壳和包内空腔,所述包体外壳包括包体正面、包体底面、包体背面和包体侧面,以常用的背包为例,所述包体正面为背包远离背部的一面,包体背面为背包贴近背部的一面,包体底面为背包靠近地面的一面,所述包体侧面为背包除去上述三面之外的面,对于长方形的背包来说,所述包体侧面包括依次相邻的左侧面、上侧面和右侧面,对于三角形的背包来说,所述包体侧面包括左侧面和有侧面。

所述包体在第二形态下,基底面1沿第一、第二翻折线翻折以分别形成包体正面、包体底面和包体背面,并使所述第四区域21和第五区域22位于第六区域23内侧,通过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进行连接,所述第六区域23形成包体侧面。该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所述第四区域21和第五区域22设置于第六区域23内侧而不影响包体内部的空间的大小,因此所述围避面2中第五区域22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用于将处于第二形态的包体闭合连接,因此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可以为拉链或魔术贴等常用的连接结构,为了使用方便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形成拉链结构,其分别为拉链的两部分。

由于婴儿床的围栏需要一定的高度来放置宝宝翻出去,因此该实施例中,所述围壁面2的高度即所述围壁面2的外沿与围壁面2与基底面1的接合处之间的距离大于5cm。

为了使宝宝睡的更加舒适,该实施例中,所述包体还包括一内垫4,当包体处于第一形态时,所述内垫4设置于所述基底面1的上方,所述内垫4的大小等于基底面1的大小,用来充当床垫的作用。该实施例中所述内垫4的面料为适用于婴儿使用的A类面料,所述内垫4中包含海绵、丝绵等填充物。

为了方便包体处于第二形态时包体内部物品的取放,该实施例中,在所述包体正面即基底面1的第一区域11设置一开口111和挡板112,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进行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为拉链或魔术贴等常用的连接装置,为了避免挡板112在第一形态下影响基底面1的平整度,因此,所述挡板设置于基底面1所在的平面内。

为了方便内垫4的收纳,所述挡板112位于包体内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一正面内袋5,用于收纳放置折叠后的内垫4,所述包体内侧为处于第二形态时的包体的内侧。

为了增加该妈咪包的收纳空间,该实施例中,所述包体的第四区域21位于包体内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侧面内袋6,进一步的,所述侧面内袋6设置于第四区域21靠近第五区域22的一侧;所述包体的第三区域13位于包体外侧的一面固定设置背面外袋;所述包体的第六区域23位于包体外侧的一面固定设置侧面外袋7,所述包体外侧为处于第二形态时的包体的外侧。

为了增加妈咪包的容纳空间,该实施例中所述侧面内袋6、背面外袋、和侧面外袋7均包括多个口袋。

所述包带8可以为用于双肩背的两条双肩背带、用于单肩背的一套单肩背带和用于手提的两条手提带,该实施例中,所述包带8为分别设置于基底面1的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的两条手提带。

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妈咪包和婴儿睡床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该多功能妈咪包具有大的空间和多个口袋,方便分门别类的放置婴儿必须物品,另一方面将该多功能妈咪包展开时呈现周围有围栏的婴儿睡床的形状,再在睡床上铺上内置的内垫,使婴儿睡觉时不仅方便,而且安全舒适,解放了大人的双手。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