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面壳变形的按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274发布日期:2018-11-13 20:03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面壳变形的按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服饰产品上起固定作用的按扣。



背景技术:

按扣也叫子母扣,是指公母两件扣合实现固定的钮扣,一部分称为子扣(或公扣),中间有凸柱,另一部分称为母扣,中间有一个孔位凹部,凸柱按入母扣的孔中后被夹紧,产生开合力,从而固定衣物。按扣通常有两种固定方式,一种是线缝,其缺点是手工操作麻烦,且容易发生线断脱落的现象;另一种是铆合,即通过一带固定柱(内部空心)的底扣将母扣铆合到面料上。传统铆合式按扣的母扣固定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即底扣需要与一面壳结合,使按扣更为美观,然而,由于面壳为一帽状空壳,而底扣的表面为平面式结构,这样底扣嵌入面壳后,当面壳及底扣与母扣进行铆压时,面壳在受力后会因无法消除应力而产生变形,导致按扣报废,不仅浪费材料,增加成本,而且拖累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合稳固、更易装配、面壳不会变形、成本较低的可防止面壳变形的按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面壳变形的按扣,包括有公扣、母扣以及母扣固定件,母扣通过母扣固定件固定在服饰的面料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固定件包括有一固定底扣和一面壳,固定底扣具有扣帽和固定柱,固定柱从扣帽中伸出,扣帽嵌入固定于面壳内一起形成母扣固定件,通过固定柱穿过面料将母扣固定在面料的内表面,而面壳则贴在面料的外表面;所述扣帽的表面中心区域朝背离面壳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该凹陷部在扣帽的背面形成凸面,所述固定柱连接于该凸面上;扣帽的表面环绕于所述凹陷部外围的部分形成凸出于凹陷部的圆环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具有两处倒折部,分列于固定柱的两侧,倒折部朝扣帽的表面弯折后贴向凹陷部的表面,通过弯折出倒折部后在凹陷部形成两处对称于固定柱两侧的开孔,这样使凹陷部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能,提高应力传导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面壳的内外表面为穹顶状的弧形结构,固定底扣与面壳结合后,扣帽上的圆环面贴近面壳的内表面,而凹陷部则与面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固定底扣与面壳之间具有更好的应力传导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圆环面之间为斜面过渡结构,以提高凹陷部的应力传导能力。

进一步地,扣帽的边缘朝固定柱的伸展方向倾斜下垂形成帽沿结构,这种结构使扣帽具有更优良的回弹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母扣固定件做成固定底扣与面壳相配合的结构,并将固定底扣的扣帽中心区域做成内凹结构,如此就解决了当将产品铆压在服装上时,面壳因受力而无法消除应力所导致变形的问题,使产品能保持更为美观的外形,防止因变形而报废,从而有利于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扣帽,2为面壳,3为固定柱,4为凹陷部,5为凸面,6为圆环面,7为倒折部,8为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可防止面壳变形的按扣,包括有公扣(未图示)、母扣(未图示)以及母扣固定件,母扣通过母扣固定件固定在服饰的面料上;所述母扣固定件包括有一固定底扣和一面壳2,固定底扣具有扣帽1和固定柱3,固定柱3从扣帽1中伸出,扣帽1嵌入固定于面壳2内一起形成母扣固定件,通过固定柱3穿过面料将母扣固定在面料的内表面,而面壳2则贴在面料的外表面;所述扣帽1的表面中心区域朝背离面壳2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4,该凹陷部4在扣帽1的背面形成凸面5,所述固定柱3连接于该凸面5上;扣帽1的表面环绕于所述凹陷部4外围的部分形成凸出于凹陷部4的圆环面6。

所述凹陷部4具有两处倒折部7,分列于固定柱3的两侧,倒折部7朝扣帽1的表面弯折后贴向凹陷部4的表面,通过弯折出倒折部7后在凹陷部4形成两处对称于固定柱3两侧的开孔8,这样使凹陷部4具有更好的回弹性能,提高应力传导能力。

所述面壳2的内外表面为穹顶状的弧形结构,固定底扣与面壳2结合后,扣帽1上的圆环面6贴近面壳2的内表面,而凹陷部4则与面壳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使固定底扣与面壳2之间具有更好的应力传导性能,使面壳2不易产生变形。

所述凹陷部4与所述圆环面6之间为斜面过渡结构,以提高凹陷部4的应力传导能力。

扣帽1的边缘朝固定柱3的伸展方向倾斜下垂形成帽沿结构,这种结构使扣帽1具有更优良的回弹能力。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