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861发布日期:2019-03-27 09:46阅读:1554来源:国知局
防水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鞋套。



背景技术:

防水鞋套是一种类似结合雨胶鞋和一次性塑料鞋套的功能,款式、结构又参照靴子的塑胶制品,雨雪天气时套穿在鞋子外面,可以起到防水防泥的作用,既方便穿用又易于收纳携带。从结构上来说,鞋套可分为鞋面和鞋底两部分,通常鞋底结构、花样较为固定,鞋面则设计为各种款式,目前工艺都是先制备鞋底和鞋面,然后再通过高频机将二者熔接起来。如图1所示,这是目前市场上采用的大多数的制备方法,鞋面2'套在内模4'上,鞋底1'位于鞋面2'的上方,通过上模3'的向下挤压及高频机将二者熔接起来,图1中箭头表示加压加高频的方向。该上下挤压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使两者熔接部位变薄;中国专利文献CN203969451U公开了一种防雨鞋套热合装置,其记载了从侧面对防雨鞋套的鞋面和鞋底夹紧,再配合高频机的工作完成压合工作。

目前工艺制备的鞋套,发明人发现存在下列不足:

1)受模具挤压,不论是上下挤压加高频还是侧面挤压加高频,都不可避免地使两者熔接部位变薄,熔接部位厚度不可避免地小于其它未加压加高频的区域,影响强度,而熔接部位又是整只鞋套受力最大的部位。

2)鞋底材料通常为PVC(易于高频加工),其它材料如PE、涤纶布等则无法选用,严重制约产品的品类与升级。

3)高频熔接前,鞋底、鞋面需预先制备,工效低。

值得说明的是,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以及对引出问题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进一步探究其因,发现,鞋面一般由PVC薄膜、涤纶布或其它材质的防水布、薄膜,通过缝纫机、高频机及热风机等制成,下端留有帮口对接鞋底;鞋底由压有花纹的PVC片料冲裁而成或由注塑成型。鞋面、鞋底通常都相对易于制作,鞋套生产的关键与难点在于鞋面与鞋底的对接,它决定了鞋套的材料选用、款式设计、品质、档次、生产效率。事实上,所有鞋类均受限于此。

为解决上述的不足,发明人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才得到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既能够提高制备时的生产效率,又能够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还能够扩展、丰富产品品类的防水鞋套。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水鞋套,包括由防水面料制成的鞋面,所述鞋底由注塑机直接在鞋面帮口上注塑成型,利用注塑时自身熔胶温度和压力使成型的鞋底与鞋面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该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是鞋类鞋底采用连帮注塑法注塑成型。鞋类鞋底可以采用连帮注塑法注塑成型,得益于其鞋面于注塑前均经设备拉帮、固定、热、冷工序定型,其帮口在注塑过程中始终与楦头(或称模具内芯)保持绷紧状态,注塑熔胶才可以将鞋面帮口完全包覆于内形成完整鞋底,否则注塑熔胶在型腔内流动会冲开帮口注入到帮口内侧,造成帮口外露,产品报废。因而,发明人发现,拉帮工序是连帮注塑的关键,而这对于低值且鞋面由低强度薄膜制成的鞋套类制品是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难以想象的,同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一般认为确保合模时不夹破预先套装在模具内芯上的由低强度薄膜制成的鞋面在量产时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其对模具的设计、制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无法甚至不敢想象鞋套类制品可以经由直接注塑实现鞋底与鞋面的直接熔合,更无可行的技术方案——鞋套类产品历经十数年发展,产品琳琅满目,发明人无论在市场上还是经过专利或非专利文献资料的检索,均没有发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是一种证明。

本技术方案利用注塑时自身熔胶温度和压力使成型的鞋底与鞋面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又使熔接部位厚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无需小于其它区域,大大增强了其熔接强度,从而能够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突破了对鞋底材料的限制,从而无需受高频加工对材料选择的限制,从而能够扩展、丰富产品品类;第三方面,鞋底无需预先制备,又成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因素。

体现在结构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至少有两方面的创新:一是增加了鞋面与鞋底对接的熔接厚度层,从而大大增强了其熔接强度,从而能够提升产品品质;二是鞋面与鞋底的连接方式是注塑时自身熔胶温度和压力使成型的鞋底与鞋面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使鞋面帮口与鞋底熔融为一体。

在本技术方案中,鞋底材料可优选耐磨、防滑且与鞋面材料相容的注塑材料。

在该技术方案下,下面是一些优选的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鞋底边缘留有凹坑。

优选地,所述鞋底为双色鞋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提升产品品质与档次。

2、丰富产品品类,例如鞋面材料可以选用涤纶布、PE等高频无法加工的材料。

3、鞋底注塑成型时利用自身熔胶的温度和压力与鞋面熔接在一起,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注塑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这一点,对于低值产品尤为重要!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及其蕴含的发明构思,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为鞋套类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工艺,对鞋套类制品将是一次重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一种鞋套加工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含有模具和压料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含有模具、压料销和剖面的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含有模具和剖面的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的含有模具和剖面的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A线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防水鞋套,包括由防水面料制成的鞋面,鞋底由注塑机直接在鞋面帮口上注塑成型,利用注塑时自身熔胶温度和压力使成型的鞋底与鞋面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该防水鞋套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制作好的鞋面套装在注塑模内模上,合上外模;内模为与鞋面相匹配的鞋底注塑模内芯(即模芯);内模与闭合的外模共同形成鞋底状注塑型腔;

S2.注塑机锁模机构将S1的内模和外模锁紧,然后注塑成型,利用注塑时自身熔胶温度和压力使成型的鞋底与鞋面牢固地粘合在一起。

上述加工方法中,外模由边模和底模构成,边模由2个模段闭合后构成完整的边模。整套模具由边模3、底模5、模芯7构成(可参见图3所示)。

如图2所示,边模3相对于鞋底腰部的位置上设有若干个压料凸台4(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6个),合模时,压料凸台迫使鞋面帮口紧贴模芯,边模3、底模5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鞋底状型腔。由于压料凸台会挤占部分熔胶位置,因而脱模后会在鞋底包边上留下凹坑,合理地设计凹坑的形状与排列,例如一排圆形或长圆形,可以巧妙地使之成为鞋底包边花纹的组成部分。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将实施例1的压料凸台4改为压料销6,分两次注塑,如图3和图4所示。一次注塑时,压料销6被压入型腔,迫使鞋面2帮口紧贴模芯7,注塑完成后压料销6退回原位,并由二次注塑填补压料销空隙,图3和图4示意性给出了6个注塑口8,图4中箭头表示注塑方向。

实施例3:

参照实施例2,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将实施例2改为双色注塑,用不同颜色的塑胶填补压料销空隙,同时设计模具,如底模为双色底模,使鞋底呈现双色效果,大大提升产品的品味与档次。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将注塑口8设置在靠近封胶口的地方,使注塑熔胶顺着鞋面2帮口流向鞋底,注入的熔胶会迫使鞋面帮口贴紧模芯,图6中的箭头表示注塑方向。

实施例5:

结合实施例4和实施例3,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二次注塑形成双色鞋底。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根据部分注塑机的原理特点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所作出的等效变化,例如,结合另外的注塑设备的模具特点所做的改变,或将本实用新型的边模、底模合为一体,然本质仍然一样,则这样的变化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