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3234发布日期:2018-11-16 20:5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材质制造的拉链,如树脂拉链、尼龙拉链、金属拉链等,其拉链的链齿均要求与所连接的基带或布带所在平面垂直,即拉链的链齿中心线与基带或布带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正因为如此,现有拉链存在一个严重缺陷:链齿相互咬合后,在受到一个相对于拉链垂直的外力作用时。则会突然爆开,例如用圆珠笔、竹签或木签等尖小硬物对准拉链咬合的任意部位稍加用力,拉链就会爆开,且爆开的拉链并无损坏,当拉链头拉过后,整条拉链又完好如初,看不出打开的痕迹,特别是用在箱包或背包上的拉链,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现有实用新型专利双层防爆开拉链及其拉链头,公开号为CN201520094918.7,是将两条链芯以双层的形式分别缝合于左右两半布带上,其结构和缝合相对复杂,所用主要部件链芯是普通拉链的两倍,缝合难度也增大,重量也大大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高。最主要的是用尖小硬物对准拉链咬合的任意部位以两倍以上的外力作用同样也可以使拉链爆开,同样再次咬合后整条拉链也是完好如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拉链爆开,提高安全性能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

本实用新型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顶板上设置有一装配拉牌的拉链头象鼻,顶板和底板上不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侧板;顶板、底板及顶板和底板上的侧板围成供拉链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板和底板通过鱼骨V形导柱相连,所述鱼骨V形导柱将通孔的一端分成左通孔和右通孔,该端为通孔首端,通孔的另一端为通孔末端;

所述鱼骨V形导柱包括上导柱和下导柱,所述上导柱和下导柱固定相连,上导柱和下导柱相连的面为导柱接触面,上导柱和下导柱关于导柱接触面上下对称设置,形成鱼骨V形导柱,所述上导柱和下导柱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中心面,所述顶板上的两侧板距中心面的距离相等,底板上的两侧板距中心面的距离相等,且位于顶板和底板同一侧面上的侧板在同一面上。

优选地,导柱朝向背离通孔末端的方向突出或者凹进,导柱朝向背离通孔末端的方向突出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为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导柱朝向通孔末端的方向凹进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为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

优选地,在过上导柱和下导柱的中心线的面内,上导柱的中心轴线与下导柱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 n·180°;其中,20°<β< 160°; n为整数。

优选地,侧板均为平行四边形。

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包括左链带和右链带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所述左链带和右链带相向设置,且左链带通过左通孔、右链带通过右通孔与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相连,所述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驱动左链带和右链带上的链齿相互咬合或分开。

优选地,左链带和右链带均包括链带本体及依次排列在链带本体上的若干个链齿,所述链齿包括上第一链齿部和下第二链齿部;

所述上第一链齿部包括上第一链齿基座和固定设置在上第一链齿基座上的第一凸台,所述上第一链齿基座为菱形柱体,第一凸台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分别为第一链齿左凹槽和第一链齿右凹槽,第一链齿左凹槽和第一链齿右凹槽相互背离设置;

所述下第二链齿部包括下第二链齿基座和固定设置在下第二链齿基座上的第二凸台,所述下第二链齿基座为菱形柱体,第二凸台两侧各设置一个凹槽,分别为第二链齿左凹槽和第二链齿右凹槽,所述第二链齿左凹槽和第二链齿右凹槽相互背离设置;

所述上第一链齿部和下第二链齿部固定相连,上第一链齿部与下第二链齿部相接触的面为接合面,所述接合面包括上第一链齿基座和下第二链齿基座的接触面及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接触面;所述上第一链齿部与下第二链齿部关于接合面上下对称设置,形成鱼骨V形链齿;

所述第一链齿左凹槽的中心线、第一链齿右凹槽的中心线、第一凸台的中心线;第二链齿左凹槽的中心线、第二链齿右凹槽的中心线、第二凸台的中心线、均相互平行,且均与接合面相交;

同一链带上相邻两个鱼骨V形链齿中的一个链齿上的上第一链齿右凹槽和下第二链齿右凹槽与另一链齿上的上第一链齿左凹槽和下第二链齿左凹槽构成V形锁定槽,该锁定槽与另一链带上相对应链齿上的上第一凸台和下第二凸台相匹配。

优选地,第一链齿左凹槽和第一链齿右凹槽均与第一凸台圆弧过渡相连;第一链齿左凹槽和第一链齿右凹槽均与第一链齿基座弧过渡相连。

优选地,第二链齿左凹槽和第二链齿右凹槽均与第二凸台圆弧过渡相连;第二链齿左凹槽和第二链齿右凹槽均与第二链齿基座弧过渡相连。

优选地,上第一链齿基座与下第二链齿基座之间的夹角和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β+ n·180°;其中,20°<β< 160°; n为整数。

优选地,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设置为两个,分别为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所述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相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啮合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遇到垂直或倾斜的外力作用在鱼骨V形链齿的齿面时,受到外力作用的一个或几个鱼骨V形链齿。就会产生受到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前端楔形面挤压前一个鱼骨V形链齿后端的燕尾形咬合面,而受到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后端的燕尾形咬合面会撬压后一个鱼骨V形链齿的前端楔形面;如此,受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前后、后前的相互挤压咬合,并将受到的外力沿链带前后传递。同时鱼骨V形链齿前后楔形公母结构面越挤越紧。从而达到鱼骨V形链齿双向分解外力和楔形公母结构面双重双向锁紧,为此坚固防止拉链爆开。

附图说明

图1为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的左链带或者右链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鱼骨V形链齿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俯视图。

图5为左链带和右链带咬合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爆炸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链齿,2-链带本体,3-上第一链齿部,4-下第二链齿部,5-第一链齿基座,6-第一链齿右凹槽,7-第一链齿左凹槽,8-第一凸台,9-左链带,10-右链带,11-侧板,12-拉链头象鼻,13-上导柱,14-下导柱,15-顶板,16-底板,17-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板16和顶板15,顶板15上设置有一装配拉牌的拉链头象鼻12,顶板15和底板16上不相邻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一侧板11;顶板15、底板16及顶板15和底板16上的侧板11围成供拉链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板15和底板16通过鱼骨V形导柱相连,所述鱼骨V形导柱将通孔的一端分成左通孔和右通孔,该端为通孔首端,通孔的另一端为通孔末端;

所述鱼骨V形导柱包括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所述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固定相连,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相连的面为导柱接触面,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关于导柱接触面上下对称设置,形成鱼骨V形导柱,所述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的中心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该平面为中心面,所述顶板15上的两侧板11距中心面的距离相等,底板16上的两侧板11距中心面的距离相等,且位于顶板15和底板16同一侧面上的侧板11在同一面上。

导柱朝向背离通孔末端的方向突出或者凹进,导柱朝向背离通孔末端的方向突出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为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导柱朝向通孔末端的方向凹进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为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

在过上导柱13和下导柱14的中心线的面内,上导柱13的中心轴线与下导柱1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 n·180°;其中,20°<β< 160°; n为整数。

侧板11均为平行四边形。

一种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包括左链带9和右链带10及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所述左链带9和右链带10相向设置,且左链带9通过左通孔、右链带10通过右通孔与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相连,所述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驱动左链带9和右链带10上的链齿1相互咬合或分开。

左链带9和右链带10均包括链带本体2及依次排列在链带本体2上的若干个链齿1,所述链齿1包括上第一链齿部3和下第二链齿部4;

所述上第一链齿部3包括上第一链齿基座5和固定设置在上第一链齿基座5上的第一凸台8,所述上第一链齿基座5为菱形柱体,第一凸台8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槽,分别为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一链齿右凹槽6,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一链齿右凹槽6相互背离设置;

所述下第二链齿部4包括下第二链齿1基座和固定设置在下第二链齿1基座上的第二凸台,所述下第二链齿1基座为菱形柱体,第二凸台两侧各设置一个凹槽,分别为第二链齿1左凹槽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所述第二链齿1左凹槽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相互背离设置;

所述上第一链齿部3和下第二链齿部4固定相连,上第一链齿部3与下第二链齿部4相接触的面为接合面,所述接合面包括上第一链齿基座5和下第二链齿1基座的接触面及第一凸台8和第二凸台的接触面;所述上第一链齿部3与下第二链齿部4关于接合面上下对称设置,形成鱼骨V形链齿1;

所述第一链齿左凹槽7的中心线、第一链齿右凹槽6的中心线、第一凸台8的中心线;第二链齿1左凹槽的中心线、第二链齿1右凹槽的中心线、第二凸台的中心线、均相互平行,且均与接合面相交;

同一链带上相邻两个鱼骨V形链齿1中的一个链齿1上的上第一链齿右凹槽6和下第二链齿1右凹槽与另一链齿1上的上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下第二链齿1左凹槽构成V形锁定槽,该锁定槽与另一链带上相对应链齿1上的上第一凸台8和下第二凸台相匹配。

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一链齿右凹槽6均与第一凸台8圆弧过渡相连;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一链齿右凹槽6均与第一链齿基座5弧过渡相连。

第二链齿1左凹槽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均与第二凸台圆弧过渡相连;第二链齿1左凹槽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均与第二链齿1基座弧过渡相连。

上第一链齿基座5与下第二链齿1基座之间的夹角和第一凸台8与第二凸台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β+ n·180°;其中,20°<β< 160°; n为整数。

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设置为两个,分别为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所述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相向设置。

使用时,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两端相向运动,左链带9和右链带10从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的左通孔和右通孔穿过时,左链带9上相邻两个链齿1中:一个链齿1上的第一链齿右凹槽6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与另一链齿1上的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二链齿1左凹槽构成V形锁定槽,该锁定槽与右链带10上相对应链齿1上的第一凸台8和第二凸台相咬合。按照相同的原理,同一链带上其余链齿1上的第一凸台8和第二凸台与另一链带上由第一链齿右凹槽6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与另一链齿1上的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二链齿1左凹槽或者由第一链齿左凹槽7和第二链齿1左凹槽与另一链齿1上的第一链齿右凹槽6和第二链齿1右凹槽构成的V形锁定槽相咬合,从而实现了整个拉链的锁合。

在啮合的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遇到垂直或倾斜的外力作用在鱼骨V形链齿1齿面时,受到外力作用的一个或几个鱼骨V形链齿1。就会产生受到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1,前端楔形面挤压前一个鱼骨V形链齿1的后端燕尾形咬合面。而受到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1后端的燕尾形咬合面会撬压后一个鱼骨V形链齿1的前端楔形面;如此,受外力的鱼骨V形链齿1前后、后前的相互挤压咬合,力沿链带前后传递。同时鱼骨V形链齿1前后楔形公母结构面越挤越紧。从而达到鱼骨V形链齿1双向分解外力和楔形面双重双向锁紧,为此坚固防止拉链爆开。

另外,左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8和右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头17可以分别单独使用在鱼骨V形防爆开拉链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