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女士毛线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2874发布日期:2018-12-18 20:4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女士毛线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服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女士毛线衫。



背景技术:

毛线衫是指用毛线(羊毛、羊绒、兔毛等动物毛纤维为主要原料纺成纱线后织成的织物)制成的衣服,一般用于冬季保暖。一般毛线衫衣身的拼接处缝接起来后留有大量毛刺,毛线衫穿着在身上时,拼接处的毛刺容易刮伤皮肤,影响穿着舒适性;一般毛线衫的拼接处缝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开线;一般毛线衫腰部开有开口,于开口呈设有束腰带,一般的束腰带紧紧是两根简单的布条,其调节腰部的松紧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身拼接处没有毛刺且不易开线、束腰带调节能力好的女士毛线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女士毛线衫,包括衣身,衣身包括前衣面和后衣面,前衣面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布和前衣布,后衣面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布和后衣布,第一连接布和前衣布的连接处与第二连接布和后衣布的连接处缝接,第一连接布卷起形成第一连接柱且第一连接柱与前衣布抵触,第二连接布卷起形成第二连接柱且第二连接柱与后衣布抵触,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呈圆柱状,衣身上设有防护套,防护套包括第一套面和第二套面,防护套套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均与第一套面抵触,防护套一端置于第一连接柱和前衣布之间且防护套一端与前衣布缝接,防护套另一端置于第二连接柱和后衣布之间且防护套的另一端与后衣布缝接,前衣布和后衣布均与第二套面抵触,防护套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形成调节腔,调节腔内设有调节柱,调节柱呈三棱柱状,调节柱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柱面、第二柱面及第三柱面,第一柱面和第三柱面均与第二柱面形成15°夹角,第一柱面于调节柱的长度方向上开有第一弧形槽,第二柱面于调节柱的长度方向上开有第二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第一连接柱抵触,第二弧形槽与第二连接柱抵触,第二柱面与防护套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布和第二连接布卷起分别形成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即将毛刺端裹起来,从而使得衣服穿在身上时,不会刮伤皮肤使得有不适感;防护套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包裹起来,进一步杜绝毛刺的出现,而且防护套连接前衣布和后衣布,从而使得前衣面和后衣面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使得前衣面和后衣面的连接处不易开线;缝接防护套的线被压在防护套与前衣面和后衣面下,线不易接触皮肤,进而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调节柱插入调节腔,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分别向第一连接布、第二连接布的方向挤压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即调节腔被压扁,即防护套由里向外挤压,从而使得前衣面和后衣面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达到不易开线的效果。

进一步的,衣身的下摆于前衣面和后衣面的连接处开有开口,前衣面于衣身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中空的第一调节套,后衣面于衣身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中空的第二调节套,第一调节套和第二调节套的宽度与衣身的宽度相同,第一调节套和第二调节套内分别设有中空的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第一束腰带两端伸出第一调节套且第一束腰带于第一调节套内滑动,第二束腰带两端伸出第二调节套且第二束腰带于第二调节套内滑动,第一束腰带和第二束腰带由弹性材料构成且第一束腰带与第二束腰带结构相同,第一束腰带内于第一束腰带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件,第一束腰带内设有两个呈圆片状的卡块,两个卡块分别置于第一调节套两端,卡块的直径大于第一调节套的直径,限位件由圆台状中空的套筒构成,限位件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限位件与第一束腰带连通,第一入口的直径大于第二入口的直径,限位件于第一入口处与第一束腰带连接;卡块由磁石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束腰带和第二束腰带及限位件均由弹性材料构成,挤压卡块于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内移动,而卡块的直径大于第一调节套(第二调节套)的直径,故卡块卡在第一调节套(第二调节套)外面,继续向衣身方向挤压卡块,两个卡块配合,从而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拉出第一调节套(第二调节套),使得前衣面(后衣面)的宽度缩小,卡块调节到一定位置,将第一束腰带和第二束腰带系起来,而卡块相当于一个受力点,从而使得第一束腰带和第二束腰带系的更紧;反之,将卡块向衣身的反方向挤压,再配合设有开口的下摆,从而使得衣身的腰部可以容纳更大的体型,比较适合腰围较大的人,例如孕妇。

衣身的下摆开有开口,使得衣身腰围的调节范围变的更广,也便于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与第一调节套(第二调节套)的配合,从而实现腰围大小的自由调节;均匀排布的若干限位件,便于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调节的长度更为均匀;第一入口大于第二入口,限位件由弹性布料构成,当卡块置于相邻两个限位件之间时,两个限位件即相当于密封件,使得卡块定位在相邻的两个限位件之间,在不受人为挤压的情况下,卡块不易在第一束腰带(第二束腰带)内滑动;磁石构成的卡块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衣面和后衣面缝接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衣面和后衣面缝接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衣面和后衣面缝接处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调节套和第一束腰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衣身拼接处没有毛刺且不易开线、束腰带调节能力好的女士毛线衫。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衣身1,衣身1包括前衣面2和后衣面3,前衣面2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布4和前衣布5,后衣面3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布6和后衣布7,第一连接布4和前衣布5的连接处与第二连接布6和后衣布7的连接处缝接,第一连接布4卷起形成第一连接柱8且第一连接柱8与前衣布5抵触,第二连接布6卷起形成第二连接柱9且第二连接柱9与后衣布7抵触,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均呈圆柱状,衣身1上设有防护套10,防护套10包括第一套面11和第二套面12,防护套10套于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上且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均与第一套面11抵触,防护套10一端置于第一连接柱8和前衣布5之间且防护套10一端与前衣布5缝接,防护套10另一端置于第二连接柱9和后衣布7之间且防护套10的另一端与后衣布7缝接,前衣布5和后衣布7均与第二套面12抵触,防护套10与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形成调节腔13,调节腔13内设有调节柱14,调节柱14呈三棱柱状,调节柱14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柱面15、第二柱面16及第三柱面17,第一柱面15和第三柱面17均与第二柱面16形成15°夹角,第一柱面15于调节柱14的长度方向上开有第一弧形槽18,第二柱面16于调节柱14的长度方向上开有第二弧形槽19,第一弧形槽18与第一连接柱8抵触,第二弧形槽19与第二连接柱9抵触,第二柱面16与防护套10抵触。

第一连接布4和第二连接布6卷起分别形成第一连接柱8、第二连接柱9,即将毛刺端裹起来,从而使得衣服穿在身上时,不会刮伤皮肤使得有不适感;防护套10将第一连接柱8和第二连接柱9包裹起来,进一步杜绝毛刺的出现,而且防护套10连接前衣布5和后衣布7,从而使得前衣面2和后衣面3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使得前衣面2和后衣面3的连接处不易开线;缝接防护套10的线被压在防护套10与前衣面2和后衣面3下,线不易接触皮肤,进而提升穿着的舒适性;调节柱14插入调节腔13,第一弧形槽18和第二弧形槽19分别向第一连接布4、第二连接布6的方向挤压第一连接柱8、第二连接柱9,即调节腔13被压扁,即防护套10由里向外挤压,从而使得前衣面2和后衣面3紧紧的连接在一起,达到不易开线的效果。

衣身1的下摆于前衣面2和后衣面3的连接处开有开口20,前衣面2于衣身1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中空的第一调节套21,后衣面3于衣身1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中空的第二调节套22,第一调节套21和第二调节套22的长度与衣身1的宽度相同,第一调节套21和第二调节套22内分别设有中空的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第一束腰带23两端伸出第一调节套21且第一束腰带23于第一调节套21内滑动,第二束腰带24两端伸出第二调节套22且第二束腰带24于第二调节套22内滑动,第一束腰带23和第二束腰带24由弹性材料构成且第一束腰带23与第二束腰带24结构相同,第一束腰带23内于第一束腰带23的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件25,第一束腰带23内设有两个呈圆片状的卡块26,两个卡块26分别置于第一调节套21两端,卡块26的直径大于第一调节套21的直径,限位件25由圆台状中空的套筒构成,限位件25包括第一入口27和第二入口28,限位件25与第一束腰带23连通,第一入口27的直径大于第二入口28的直径,限位件25于第一入口27处与第一束腰带23连接;卡块26由磁石构成。

由于第一束腰带23和第二束腰带24及限位件25均由弹性材料构成,挤压卡块26于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内移动,而卡块26的直径大于第一调节套21(第二调节套22)的直径,故卡块26卡在第一调节套21(第二调节套22)外面,继续向衣身1方向挤压卡块26,两个卡块26配合,从而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拉出第一调节套21(第二调节套22),使得前衣面2(后衣面3)的宽度缩小,卡块26调节到一定位置,将第一束腰带23和第二束腰带24系起来,而卡块26相当于一个受力点,从而使得第一束腰带23和第二束腰带24系的更紧;反之,将卡块26向衣身1的反方向挤压,再配合设有开口20的下摆,从而使得衣身1的腰部可以容纳更大的体型,比较适合腰围较大的人,例如孕妇。

衣身1的下摆开有开口20,使得衣身1腰围的调节范围变的更广,也便于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与第一调节套21(第二调节套22)的配合,从而实现腰围大小的自由调节;均匀排布的若干限位件25,便于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调节的长度更为均匀;第一入口27大于第二入口28,限位件25由弹性布料构成,当卡块26置于相邻两个限位件25之间时,两个限位件25即相当于密封件,使得卡块26定位在相邻的两个限位件25之间,在不受人为挤压的情况下,卡块26不易在第一束腰带23(第二束腰带24)内滑动;磁石构成的卡块26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