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282发布日期:2018-11-23 18: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雨的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随着技术的发展,伞的种类越来越多,有直骨伞、折叠伞等,折叠伞由于携带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折叠伞在出售时通常都会配备有伞套,但是人们买来使用后,经常没有发挥伞套的用处,甚至将伞套直接丢弃,但是比如下雨天需要用到伞套时,却又往往找不到伞套。虽然,在雨天时大型的公共场合的入口处会配有一次性伞套,但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垃圾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包括可伸缩的中棒、设于中棒上的折叠伞本体以及设于中棒底部的伞柄,所述中棒为内空结构,所述伞柄的内部设有容纳腔,该容纳腔的顶部设有第一出口,所述伞柄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与中棒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容纳腔连通,所述中棒的内部设有弹性绳和伞套,所述弹性绳的顶端固设于中棒内,该弹性绳的底端与伞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套的下部位于容纳腔内,该伞套的底面为开口结构,且该伞套的底面设有束口绳,该束口绳伸出第二出口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口呈“八”字形,所述第二出口呈倒立的“八”字形,所述第一出口的孔径的大于第二出口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中棒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的底面固设有一挂环,所述弹性绳的顶端绑于挂环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当伞收拢后,向下拉动束口绳,此时伞套在束口绳拉力的拉动下从第二出口被拉出,当伞套被拉出后,由于伞套的底面为开口结构,此时即可将伞套外翻将收拢后的折叠伞本体包于其内,最后再用束口绳将伞套的开口束紧并绑上。本实用新型可将伞套与伞配套进行携带,同时可将伞套完全地进行隐藏,在需要时可随时发挥伞套的作用,在雨天时也无需用到一次性伞套,避免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自带有伞套的伞,包括可伸缩的中棒1、设于中棒1上的折叠伞本体2以及设于中棒1底部的伞柄3。所述中棒1为内空结构,所述伞柄3的内部设有容纳腔31,该容纳腔31的顶部设有第一出口32,所述伞柄3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33,所述第一出口32与中棒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口33与容纳腔31连通。所述中棒1的内部设有弹性绳4和伞套5,所述弹性绳4的顶端固设于中棒1内,该弹性绳4的底端与伞套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伞套5的下部位于容纳腔31内,该伞套5的底面为开口结构,且该伞套5的底面设有束口绳6,该束口绳6伸出第二出口33外。

参照图1。所述第一出口32呈“八”字形,所述第二出口33呈倒立的“八”字形,所述第一出口32的孔径的大于第二出口33的孔径,所述第一出口32和第二出口33的设置确保伞套5能顺利地拉出。所述中棒1内设有一隔板11,该隔板11的底面固设有一挂环12,所述弹性绳4的顶端绑于挂环12上。

参照图1。当伞收拢后,向下拉动束口绳6,此时伞套5在束口绳6拉力的拉动下从第二出口33被拉出,当伞套5被拉出后,由于伞套5的底面为开口结构,此时即可将伞套5外翻将收拢后的折叠伞本体2包于其内,最后再用束口绳6将伞套5的开口束紧并绑上。本实用新型可将伞套5与伞配套进行携带,同时可将伞套5完全地进行隐藏,在需要时可随时发挥伞套5的作用,在雨天时也无需用到一次性伞套,避免资源的浪费。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