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水洗的闪光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0805发布日期:2019-01-08 21:0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水洗的闪光服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水洗的闪光服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服装制作领域,为了追求款式的多样性、美观和时尚,通常会在服装的表面缝制、贴合或印刷有各式各样的图案,此外,在某些特殊用途的服装以及一些童装中,还会在图案处增设一些具有反光功能的反光条或可发光的发光装置;而反光条只能在强光和外界环境较暗的情况下才能其作用,使用范围受局限;发光装置的设置则通常会面临防水性能不佳和安全性能不高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防水性和安全性能均较佳的发光结构是闪光服装的制作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适用性强、防水性能和安全性能佳的可水洗的闪光服装。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水洗的闪光服装,包括服装本体;所述服装本体由面料层和里料层缝合而成;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固定于面料层和里料层之间,其包括包覆材料和感应发光组件;所述包覆材料通过注塑或浇注工艺一体成型并将所述的感应发光组件包覆其内。

进一步地,所述包覆材料为透明的PVC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通过无缝工艺固定于里料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和里料层之间在无缝连接形成的区域内填充有珍珠棉。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层在与发光单元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若干透光小孔。

进一步地,所述服装本体的面料层上印有图案;所述透光小孔开设于图案上;所述发光单元与图案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源、电源和感应开关;所述发光源通过感应开关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感应开关通过接收外界的触发信号,间歇性地连通电源和发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为触碰触发或振动触发;所述发光源为单闪、双闪或多闪方式发光。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包覆材料通过浇注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并将感应发光组件包覆于其内,使得在将发光单元固定于服装本体上之后,感应发光组件的密封效果好,服装本体在淋湿或洗涤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发光单元的正常使用,防水性能和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型工艺简单。

2、包覆材料采用透明的PVC材料,透光性好、成型工艺简单、材料稳定性好,且防水性能佳。

3、发光单元通过无缝工艺固定于里料层上,工艺简单、简洁美观、发光单元在服装本体上的稳定性较佳。

4、通过在发光单元和里料层之间填充珍珠棉,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使得发光单元的设置部位在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服装穿着者不会受到直接碰撞而造成磕伤或其他情况的发生。

5、通过在面料层上设置与发光单元相对应的透光小孔,使得服装本体的闪光效果更佳,在将其应用于童装上时,童趣感较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关注度。

6、通过在服装本体上设置图案,再在图案上设置发光单元,使得服装更为美观,图案更为形象。

7、感应发光组件包括发光源、电源和感应开关;感应开关使得电源和发光源间歇性的连接,实现闪光,有利于节省电源的电量,保证发光电源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8、感应开关为触碰触发或震动触发,触发方式简单;发光源为单闪、双闪或多闪方式,警示效果和童趣感的体现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水洗的闪光服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光单元通过无缝工艺固定于里料层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4,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水洗的闪光服装中服装本体和发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水洗的闪光服装包括服装本体1和发光单元2。

其中,服装本体1由面料层11和里料层12缝合而成;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面料层1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图案111。

发光单元2固定于面料层11和里料层12之间;具体地,发光单元2包括包覆材料21和感应发光组件22,其中,包覆材料21通过注塑或浇注工艺一体成型并在成型时将感应发光组件22包覆其内。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通过无缝工艺固定于里料层12上。具体地,里料层12通过与一较小的布料进行热压胶贴,将一体成型之后的发光单元2包覆于里料层12上;优选地,热压胶贴之前,发光单元2和里料层12之间还填充有面积与无缝连接围合形成的区域面积相一致的珍珠棉121。

优选地,包覆材料21为透明的PVC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价格便宜、性能稳定,以保证感应发光组件22在服装本体1上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了增强面料的透光效果,面料层11上在与发光单元2的位置相对应的地方开设有若干透光小孔110;在本实施例中,该闪光服装主要用于童装的制作,因此,在服装本体1的面料上还印有图案111,透光小孔110则开设于图案111上需要闪光的相应位置上,各发光单元2则与图案111的位置相对应。

感应发光组件22包括发光源221、电源222和感应开关223,应当理解,发光源221、电源222和感应开关223均包覆于透明的PVC材料之内。发光源221通过感应开关223与电源222实现电连接;感应开关223用于接收外界的触发信号,并间歇性地连通电源222和发光源221,以实现发光源221通电闪光;具体地,感应开关223为触碰触发式或振动触发式的开关,如果该发光单元2是应用于童装上,则振动触发式的感应开关223的童趣感更佳;发光源221采用单闪、双闪或多闪方式发光。

在服装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将发光源221、电源222和感应开关223放置于注塑模具中,往注塑模具中灌入PVC材料进行浇注,浇注成型之后脱模取出;在发光单元2和里料层12的相应位置之间铺设珍珠棉121,将一小面积的布料盖合于发光单元2上,并与里料层12布料通过热压无缝贴合工艺将发光单元2固定;面料层11的相应位置上冲孔以形成透光小孔110,然后,在透光小孔110与发光单元2的位置相对应之后将面料层11与里料层12按照常规工艺车缝成服装本体1,并完成闪光服装后续的相关工序的制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包覆材料21通过浇注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并将感应发光组件22包覆于其内,使得在将发光单元2固定于服装本体1上之后,感应发光组件22的密封效果好,服装本体1在淋湿或洗涤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发光单元2的正常使用,防水性能和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成型工艺简单。

包覆材料21采用透明的PVC材料,透光性好、成型工艺简单、材料稳定性好,且防水性能佳。

发光单元2通过无缝工艺固定于里料层12上,工艺简单、简洁美观、发光单元2在服装本体1上的稳定性较佳。

通过在发光单元2和里料层12之间填充珍珠棉121,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使得发光单元2的设置部位在突然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服装穿着者不会受到直接碰撞而造成磕伤或其他情况的发生。

通过在面料层11上设置与发光单元2相对应的透光小孔110,使得服装本体1的闪光效果更佳,在将其应用于童装上时,童趣感较足,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关注度。

通过在服装本体1上设置图案111,再在图案111上设置发光单元2,使得服装更为美观,图案111更为形象。

感应发光组件22包括发光源221、电源222和感应开关223;感应开关223使得电源222和发光源221间歇性的连接,实现闪光,有利于节省电源222的电量,保证发光电源222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感应开关223为触碰触发或震动触发,触发方式简单;发光源221为单闪、双闪或多闪方式,警示效果和童趣感的体现更佳。

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说明书所列的全部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