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565发布日期:2019-01-29 17:4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帽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帽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帽子一般为均码,或者通过尼龙扣、系扣、系带等方式手动调节,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用户头围的大小进行手动调整,操作较为繁琐,不够便利,尤其是系扣的调整方式,由于扣眼或者扣子的设置位置的问题,可能需要调整多次,或者,不论怎样调整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除此之外,为适应大风天气设计的固定方式一般为系带,在佩戴时,也需要用户进行额外的系带操作,便利性较差,且容易产生勒痕,影响帽子的舒适性。

因此,如何改善帽子的结构,提高其使用便利性及舒适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子,以提高其使用便利性及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帽子,包括帽箍以及设置于所述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上的可填充囊状物,所述可填充囊状物为中空可变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为环形,沿所述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周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设置有至少两个,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呈C形,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配合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配合件卡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帽箍上设置有充填装置,所述充填装置与所述可填充囊状物连通。

优选地,所述充填装置包括充气囊以及单向阀,所述充气囊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可填充囊状物连通。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上设置有放气孔,所述放气孔上设置有可开启的塞子。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的底端和/或顶端沿所述可填充囊状物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设置于所述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的夹层中。

优选地,所述可填充囊状物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另一侧可绕所述可填充囊状物与所述帽箍的连接处摆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帽子,包括帽箍和可填充囊状物,其中,帽箍为整个帽子的主体部分,用于与用户头部配合,一般为两端开口或者为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的周向包围结构,可填充囊状物设置于帽箍的头围部的内壁上,帽箍的头围部指帽箍上与用户额头、后脑及额头与后脑之间的部分贴合的位置,可填充囊状物采用中空可变形结构,可填充囊状物可变形指可填充囊状物可在填充物的挤压下沿长度方向和/或径向伸缩;在使用时,当用户头围较小时,可填充囊状物的存在可减小帽箍与用户头部间隙,使佩戴更加稳固,当用户头围较大时,可填充囊状物可发生变形,自动适应用户的头部,无需手动调节,提高了帽子佩戴的便利性,且在佩戴中,无需额外的固定配件,使帽子简洁美观,又因为可填充囊状物可使压力均匀分散,使得使用者佩戴舒适没有压迫感,无勒痕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可填充囊状物的部分剖视图。

图1-图3中:

1为帽箍;2为可填充囊状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子,该帽子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其使用便利性及舒适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帽子的可填充囊状物的部分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帽子,包括帽箍1和可填充囊状物2。

其中,帽箍1为整个帽子的主体部分,用于与用户头部配合,一般为两端开口或者为一端开口且一端封闭的周向包围结构,可填充囊状物2设置于帽箍1的头围部的内壁上,帽箍1的头围部指帽箍1上与用户额头、后脑及额头与后脑之间的部分贴合的位置,可填充囊状物2采用中空可变形结构,可填充囊状物2可变形指可填充囊状物2可在填充物作用下沿长度方向和/或径向伸缩,填充物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帽子,在使用时,当用户头围较小时,可填充囊状物2的存在可减小帽箍1与用户头部间隙,使佩戴更加稳固,当用户头围较大时,可填充囊状物2可发生变形,自动适应用户的头部,无需手动调节,提高了帽子佩戴的便利性,且在佩戴中,无需额外的固定配件,使帽子简洁美观,又因为可填充囊状物2可使压力均匀分散,使得使用者佩戴舒适没有压迫感,无勒痕产生。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填充囊状物2采用环形结构,沿帽箍1的头围部的内壁周向设置,在使用时,可填充囊状物2可与用户额头、后脑及额头与后脑之间的部分完全贴合,保证帽子的稳定性。

当然,除了上述结构,可填充囊状物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及布置方式,比如可填充囊状物2可设置多个,即至少两个,且多个可填充囊状物2对称地分布在帽箍1的头围部的内壁上,也可保证帽子在周向上受力均匀。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可填充囊状物2还可以呈C形或者可以称之为优弧形,可填充囊状物2两端的间距很小,且可填充囊状物2一端设置有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配合件,连接件用于与配合件卡接配合,在使用时,通过可填充囊状物2两端的连接或断开,能够对可填充囊状物2的周长进行微调,使之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可填充囊状物2的内腔中可以有填充物也可以无填充物,或者通过增加充填装置,使其可在具有填充物或无填充物的状态间进行转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帽箍1上设置有充填装置,充填装置与可填充囊状物2连通,在需要可填充囊状物2减小变形量时,可通过充填装置向可填充囊状物2中添加填充物,当然,充填装置的设置应当兼顾便携及美观的原则。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填充物为气体,充填装置包括充气囊以及单向阀,充气囊可作为帽子的装饰物设置于帽箍1的外壁上,充气囊通过单向阀与可填充囊状物2连通,在使用时,通过按压充气囊向可填充囊状物2中充气,单向阀能够防止可填充囊状物2中的气体倒灌至充气囊中。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为便于可填充囊状物2能够在充气及不充气的状态间转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填充囊状物2上设置有放气孔,放气孔上设置有可开启的塞子,塞子能够与放气孔密封配合,更优选地,可在可填充囊状物2的放气孔一侧设置铰链,铰链的一端连接于可填充囊状物2,另一端连接塞子。

进一步地,若可填充囊状物2采用不可充气的结构,在用户配合时,可填充囊状物2中的部分气体可能由于可填充囊状物2被挤压变形而无法及时排出,而残留在可填充囊状物2中,影响用户佩戴帽子时的舒适度,为避免这一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填充囊状物2的底端和/或顶端沿可填充囊状物2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气孔,上述可填充囊状物2的顶端及底端指用户佩戴帽子并直立时,可填充囊状物2朝向地面或天空的部分,通过设置上述排气孔,在使用时,能够将可填充囊状物2中的空气及时尽快排出,保证帽子的舒适度。

帽子作为一种饰品,其是否美观也是用户在购买时的重要考量,考虑到这一点,可将可填充囊状物2设置于帽箍1的头围部的内壁的夹层中,使用户在外观上无法观察到可填充囊状物2的存在,提高帽子的美观度。

用户在佩戴时,可填充囊状物2会受到用户头部的挤压及摩擦,用于用户头型各异且佩戴时的用力各不相同,可填充囊状物2各处容易发生不统一的扭曲,影响帽子配合的舒适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填充囊状物2的一侧连接于帽箍1的头围部的内壁,另一侧可绕可填充囊状物2与帽箍1的连接处摆动,这样,在初始状态时,可填充囊状物2可悬垂于帽箍1之外,在佩戴时,随着用户的头部进入帽箍1,可填充囊状物2可随之向上翻转进入帽箍1内部并与帽箍1内壁贴合,依次来使可填充囊状物2各处统一移动,提高帽子佩戴的舒适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