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0566发布日期:2019-01-29 17:4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砂型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结构和铸造参数的原因,在铸件模腔内各点的熔融状态的铁水凝固时间是不相等的,这就会给铸件在凝固后产生热应力,即热节的出现,易造成铸件变形、裂纹等;同时,由于冷却凝固时间不等,铸件会出现缩松,缩孔,冷隔,气孔等缺陷。

现有的铸件的浇注过程中,一般会在热节的位置设计冒口,以达到补缩的效果。而对于铸件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上下两个热节时,现在常用的铸造工艺设计的冒口一般都是在上下热节部位各放置一个冒口,但往往由于位于铸件下层的热节区域存在形状不规则的部位或空间过于狭小而无法设计安放冒口,即使勉强安放,也会因此位置的散热条件差,这样的冒口布置造成处于下层的冒口补缩不仅效果差而且不稳定,容易导致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这样就会增加铸件的返修成本,也可能造成报废,影响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包括下模、上模,所述下模内部设置有铸件下部模腔、下冒口颈模腔、下站柱模腔,所述下冒口颈模腔一端连接在铸件下部模腔上,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下站柱模腔上;所述上模内部设置有铸件上部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上站柱模腔,所述上冒口颈模腔一端连接在铸件上部模腔上,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上站柱模腔上;所述上模顶端面上设置有冒口,所述冒口安装在上站柱模腔一端内。

优选地,所述上站柱模腔为圆柱型模腔,并垂直设置在上模内部,所述上站柱模腔贯通上模顶端面与底端面,形成通孔结构,所述冒口安装在上模顶端面的上站柱模腔内。

优选地,所述下站柱模腔为圆柱型模腔,并垂直设置在下模内部,所述下站柱模腔仅上端贯通下模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铸件下部模腔、铸件上部模腔位置对应,所述铸件下部模腔、铸件上部模腔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铸件模腔。

优选地,所述铸件下部模腔、铸件上部模腔内分别设置有铸件下部砂芯、铸件上部砂芯,所述铸件下部砂芯、铸件上部砂芯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铸件砂芯。

优选地,所述下冒口颈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之间分别设置有下冒口颈固定砂芯、上冒口颈固定砂芯,所述下冒口颈固定砂芯、上冒口颈固定砂芯可合在一起形成整个冒口颈固定砂芯。

优选地,所述下模内的铸件下部模腔、下冒口颈模腔、以及下站柱模腔外侧填置有下模砂型。

优选地,所述上模内的铸件上部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以及上站柱模腔外侧填置有上模砂型。

优选地,所述下冒口颈模腔、上冒口颈模腔,均设置为圆台状,所述下冒口颈模腔大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下站柱模腔上,小的一端连接在铸件下部模腔上;所述上冒口颈模腔大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上站柱模腔上,小的一端连接在铸件上部模腔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结构简单,在铸件的上下两个热节位置分别设置上冒口颈模腔、下冒口颈模腔,在上下模具中分别设置上站柱模腔、以及与上站柱模腔相连的下站柱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与上站柱模腔相连,下冒口颈模腔与下站柱模腔相连,在上站柱模腔上端设置冒口,通过一个冒口即可实现对上下两个热节进行补缩。本发明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对铸件的热节补缩通道通畅,补缩压力大,解决了现有工艺存在的缩松、缩孔缺陷等问题,提高了铸件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的铸件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下模1内部设置有铸件下部模腔11、下冒口颈模腔12、下站柱模腔13,上模2内部设置有铸件上部模腔21、上冒口颈模腔22、上站柱模腔23,下冒口颈模腔12、上冒口颈模腔22均设置为圆台状,下冒口颈模腔12大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下站柱模腔13上,小的一端连接在铸件下部模腔11上;上冒口颈模腔22大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上站柱模腔23上,小的一端连接在铸件上部模腔21上。

其中,上站柱模腔23为圆柱型模腔,并垂直设置在上模2内部;上站柱模腔23贯通上模2顶端面与底端面,并形成通孔结构;上模2顶端面上设置有冒口3,冒口3安装在上模2顶端面的上站柱模腔23内,冒口3为保温冒口或是发热冒口,为上站柱模腔23内补充钢液。下站柱模腔13为圆柱型模腔,并垂直设置在下模1内部,下站柱模腔13仅上端贯通下模1的上端面。

其中,铸件下部模腔11、铸件上部模腔21位置对应,铸件下部模腔11、铸件上部模腔21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铸件模腔。铸件下部模腔11、铸件上部模腔21内分别设置有铸件下部砂芯111、铸件上部砂芯211,铸件下部砂芯111、铸件上部砂芯211合在一起形成整个铸件砂芯。

其中,下模1内的铸件下部模腔11、下冒口颈模腔12、以及下站柱模腔13外侧填置有下模砂型15;上模2内的铸件上部模腔21、上冒口颈模腔22、以及上站柱模腔23外侧填置有上模砂型25。下冒口颈模腔12、上冒口颈模腔22之间分别设置有下冒口颈固定砂芯14、上冒口颈固定砂芯24,下冒口颈固定砂芯14、上冒口颈固定砂芯24可合在一起形成整个冒口颈固定砂芯。

上述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包括下模、上模,下模内部设置有铸件下部模腔、下冒口颈模腔、下站柱模腔,下冒口颈模腔一端连接在铸件下部模腔上,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下站柱模腔上;上模内部设置有铸件上部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上站柱模腔,上冒口颈模腔一端连接在铸件上部模腔上,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上站柱模腔上;上模顶端面上设置有冒口,所述冒口安装在上站柱模腔一端内。本发明站柱双冒口型砂型铸造模具,结构简单,通过一个冒口即可实现对上下两个热节进行补缩,对铸件的热节补缩通道通畅,补缩压力大,解决了现有工艺存在的缩松、缩孔缺陷等问题,提高了铸件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的铸件质量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丁植;杜应流;李勇;曹启稳;胡学文;徐锐;戴平;李王东;俞秀枝;高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4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