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943发布日期:2019-03-08 17:3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经常会在节假日外出旅游,在旅游或出差的同时也会携带较多的物品。为了在长距离的旅途中节约体力人们在外出旅游时,很多时候会用到拉杆箱。在车站和机场这种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常常会出现需要长时间站着排队或者没有空余座位只能站着的情况,此时,大部分人都会将拉杆箱作为座椅使用。

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带有轮子的拉杆箱均只具有装载和托运行李的功能,并没有座椅功能,坐着没有舒适感,通常只能作为短时间的休息,不能久坐。

公开号为CN201299209Y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座椅式旅行箱,包括箱体、席座面、拉杆、手柄、靠背、行走轮、直立支点、提手,箱体为六面体,顶部为席座面,拉杆手柄与靠背为一体,靠背曲面板作为手柄,直立支点安装于箱子底部。该旅行箱虽然提供了座椅的功能,但是由于箱体顶面存在提手,使得用户坐在旅行箱上会有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在箱体顶部省去了提手,提高了坐在拉杆箱上的舒适度。

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有车轮,与车轮正对的箱体顶面为中间凹的弧面,所述箱体弧面一侧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与箱体固定的两根外管,外管中设有伸缩杆,两伸缩杆顶端通过把手连接,所述外管和伸缩杆之间设有若干组限位机构,至少有一组限位机构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3~10cm。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把手可以兼做拉杆箱的提手,从而省去了箱体顶部的提手,箱体顶面为中间凹的弧面,且没有其他凸起的部件。弧面设计使得人坐在箱体上的时候更加舒适,同时可以引导人坐在箱体的中心位置,不产生中心偏移,增加箱体稳定性。

限位机构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3~10cm,此时把手兼做箱子的提手,该距离如果设置的过短,用户的手会伸不进去或者很难伸进去;如果距离过大则会增加箱子的提箱子时的稳定性,更加费力。在该距离范围内,可以使提体箱子时更加省力和舒适。

所述箱体包括上盖和与所述上盖开合连接的下盖,作为优选,所述上盖靠近下盖一侧的周缘设有上加强筋,所述下盖靠近上盖一侧的周缘设有下加强筋,在所述上盖和下盖闭合时,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相互扣合形成支撑框架。

所述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在箱体顶部也为中间凹的弧面设计。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可以选择铝框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可以提高箱体的承重能力,防止人坐在箱体顶部时造成拉杆箱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为半隐藏式,相互扣合后形成支撑框架与箱体匹配较好,收窄拼缝距离,减少拼合突出,提高坐感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至少有一个设有密封衬条。设置密封条后,增加了箱体的密封性,可以防止下雨天雨水进入到箱体。

作为优选,有两组限位机构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3~10cm,一组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3~6cm,另一组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6~10cm。用户可以根据个人手的大小以及使用习惯自行选择把手兼做提手时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和伸缩杆之间设有四组限位机构,分别构成第一挡位、第二挡位、第三挡位和第四挡位;所述第一挡位使把手隐藏,把手顶端与箱体顶端齐平;所述第二挡位使把手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 3~10cm,此时把手用做拉杆箱提手;所述第三挡位和第四挡位使把手用于推拉拉杆箱。

四个挡位分别代表了本实用新型拉杆箱的四种工作状态,第一挡位时,把手隐藏在箱体顶面,此时箱体可以用来坐着休息;第二挡位时,把手略高于箱体顶部,此时把手兼做提手的功能,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提起拉杆箱;第三挡位时,伸缩杆的长度介于第二挡位和第四挡位之间,主要用于箱体直立时,推拉箱子前进;第四挡位时,伸缩杆的长度最长,一般用于拉杆箱倾斜时,拉着拉杆箱前进。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位于外管上的若干个限位孔;

设置在伸缩杆上与所述限位孔匹配的定位销;

安装在把手上用于控制定位销伸缩的伸缩按钮。

为了防止在提拉把手时,造成伸缩按钮的误触,作为优选,可以在伸缩按钮安装误触保护框。

作为优选,所述车轮设有锁定装置。车轮可以为半嵌入式轮,在总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拉杆箱的空间容量。通过锁定装置可以锁死轮子,避免坐的时候,箱子轮子滚动,造成危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把手可以兼做拉杆箱的提手,从而省去了箱体顶部的提手,箱体顶面没有其他凸起的部件,用户长时间坐在箱体顶部都不会出现不舒适感。

2、在箱体的上盖和下盖开口处设置可以扣合的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增加了整个箱体的承重能力,防止人坐在箱体顶部时造成拉杆箱变形。

3、将上加强筋与下加强筋在箱体顶部设计为中间凹的弧面。弧面设计使得人坐在箱体上的时候更加舒适,同时可以引导人坐在箱体的中心位置,不产生中心偏移,增加箱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的正面展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加强筋和下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处于第一挡位时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处于第二挡位时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可坐拉杆箱,包括箱体和拉杆5,箱体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6。所述箱体包括上盖1以及与上盖1开合连接的下盖3,上盖1开口处的周缘设有上加强筋2,下盖3的开口周缘设有与上加强筋 2匹配的下加强筋4,在上盖和下盖闭合时,上加强筋2与下加强筋4相互扣合形成支撑框架。上加强筋2与下加强筋4为高强度的铝合金材料。

如图2所示,上加强筋2通过铆钉8固定在上盖1的开口周缘,下加强筋4通过铆钉8固定在下盖3的开口周缘。下加强筋4上设有密封衬条 8,当上盖1与下盖3闭合时,下加强筋4的凸起正好进入上加强筋2的限位凹槽,上加强筋2与下加强筋4相互扣合形成支撑框架,密封衬条8 起到了密封的作用。

如图3所示,拉杆5包括与箱体固定的两根外管51,上固定架56起到固定拉杆的作用。外管51中设有伸缩杆52,两伸缩杆52顶端设有把手 53,外管51和伸缩杆52之间设有若干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外管上的若干个限位孔54;设置在伸缩杆52上与限位孔54匹配的定位销;安装在把手53上用于控制定位销伸缩的伸缩按钮55。

本实施例中,外管51和伸缩杆52之间设有四组限位机构,分别构成第一挡位、第二挡位、第三挡位和第四挡位;第一挡位使把手隐藏,把手顶端与箱体顶端齐平;第二挡位使把手用做拉杆箱提手;第三挡位和第四挡位使把手用于推拉拉杆箱。

如图4所示,第一挡位时,把手53隐藏在箱体顶面,上加强筋2与下加强筋4相互扣合形成的支撑框架9增加了整个箱体的承重能力,此时箱体可以用来坐着休息。由于上加强筋2和下加强筋4在箱体顶部为中间凹的弧面设计,使得支撑框架9和箱体顶部形成一个弧面,人坐在箱体上的时候更加舒适,同时可以引导人坐在箱体的中心位置,不产生中心偏移,增加箱体稳定性。

如图5所示,第二挡位时,把手53略高于箱体顶部,一般把手53下端面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为3~10cm。此时把手53兼做提手的功能,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可以提起拉杆箱。由于不同的人手的大小以及使用习惯,第二挡位可以再分出一个挡位,根据把手53下端面与箱体顶端的垂直距离分出两个提手挡位,分别为3~6cm和6~10cm。

第三挡位时,伸缩杆52的长度介于第二挡位和第四挡位之间,主要用于箱体直立时,推拉箱子前进;第四挡位时,伸缩杆52的长度最长,一般用于拉杆箱倾斜时,拉着拉杆箱前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