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地止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0447发布日期:2019-02-01 19:36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湿地止滑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湿地止滑鞋底。



背景技术:

鞋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鞋子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各种样式功能的鞋子随处可见,户外运动是一项健康的运动,如登山、攀岩、涉水、钓鱼等运动,但是目前户外运动所穿的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性能不能满足高强度户外运动的需求,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脚掌出汗使得防护垫与脚掌之间易出现打滑,轻者造成脚趾甲的损伤,严重会影响正常户外运动的进行从而身体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性能好,同时避免防护垫与脚掌之间打滑的鞋底。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湿地止滑鞋底,包括鞋底底床,所述鞋底底床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多个条形凹槽,所述防护垫的后跟部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鞋底底床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壁,所述鞋底底床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脚窝槽,所述鞋底底床上开设有第一波形槽和第二波形槽,且第一波形槽的下端与其中一个弧形脚窝槽连通,且第二波形槽的上端与另一个弧形脚窝槽连通,所述鞋底底床的后跟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条,所述鞋底底床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阶梯凸块和多个三角凸块。

上述结构中,防护垫、防护垫上开设的条形凹槽和圆形槽增大防护垫与脚掌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脚掌与防护垫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性,保证户外运动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危险的意外情况;鞋底底床下表面开设的弧形脚窝槽、第一波形槽、第二波形槽以及固定连接的弧形防滑条、阶梯凸块、三角凸块的的设置增大鞋底底床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减少出现滑动现象,使得穿着者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过各种地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壁包括位于鞋底底床上的侧壁凸起和后壁凸起,且侧壁凸起与后壁凸起之间设有波浪状凸块,且波浪形凸块分别与侧壁凸起、后壁凸起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防护垫和鞋底底床在承受人体向下的重力时,通过防护壁可以使经过防护垫和鞋底底床承受的重力均匀的向四周扩展,避免作用力的集中,从而避免鞋底底床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变形,提高固定在防护壁上的鞋帮的支撑稳定,高于鞋底底床的防护壁上的侧壁凸起与后壁凸起可以保证对作用于防护壁上的力不会向外扩散,进而对鞋底底床发生形变进行限制,保证鞋底底床在承受一定压力时不会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底床上固定连接有脚尖端缘,且脚尖端缘与防护壁固定连接,所述脚尖端缘上开设有一字纹。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者前进过程中通过脚尖端缘对使用者对鞋底底床的施加的力进行缓冲,通过脚尖端缘与地面接触,而减小鞋帮折弯的角度,减小对鞋帮的损伤,同时一字纹增大脚尖端缘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使用者行走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壁凸起上开设有第一波纹,所述后壁凸起上开设有第二波纹,所述波浪形凸块上固定连接有C字形凸块。

采用上述结构,在防护壁分散鞋底底床承受使用者重力时,防护壁会产生一定的变形,第一波纹和第二波纹的设置给防护壁足够的变形空间,避免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破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底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凸块。

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鞋底底床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出现滑动现象,使得穿着者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过各种地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底底床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阶梯凸块。

采用上述结构,在增大鞋底底床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同时,增强,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鞋底,本实用新型防滑效果好,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出现滑动现象的几率降低,穿着者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过各种地形,同时防护垫与穿着者脚掌之间摩擦力较大,减小脚掌与防护垫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性,保证户外运动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危险的意外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垫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鞋底底床;2-阶梯凸块;3-第一波形槽;4-环形凸块;5-三角凸块; 6-阶梯凸块;7-弧形脚窝槽;8-第二波形槽;9-弧形防滑条;10-防护壁;11-脚尖端缘;12- 一字纹;13-第一波纹;14-第二波纹;15-C字形凸块;16-条形凹槽;17-圆形凹槽;18-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干湿地止滑鞋底,包括鞋底底床1,所述鞋底底床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18,所述防护垫18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多个条形凹槽16,所述防护垫18 的后跟部上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17,所述鞋底底床1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壁10,所述鞋底底床 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弧形脚窝槽7,所述鞋底底床1上开设有第一波形槽3和第二波形槽8,且第一波形槽3的下端与其中一个弧形脚窝槽7连通,且第二波形槽8的上端与另一个弧形脚窝槽7连通,所述鞋底底床1的后跟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滑条9,所述鞋底底床1 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阶梯凸块2和多个三角凸块5。

上述结构中,防护垫18、防护垫18上开设的条形凹槽16和圆形槽17增大防护垫18与脚掌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脚掌与防护垫18之间出现打滑的可能性,保证户外运动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危险的意外情况;鞋底底床1下表面开设的弧形脚窝槽7、第一波形槽3、第二波形槽8以及固定连接的弧形防滑条9、阶梯凸块2、三角凸块5的的设置增大鞋底底床1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减少出现滑动现象,使得穿着者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过各种地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壁10包括位于鞋底底床1上的侧壁凸起和后壁凸起,且侧壁凸起与后壁凸起之间设有波浪状凸块,且波浪形凸块分别与侧壁凸起、后壁凸起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防护垫18和鞋底底床1在承受人体向下的重力时,通过防护壁10可以使经过防护垫18和鞋底底床1承受的重力均匀的向四周扩展,避免作用力的集中,从而避免鞋底底床1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变形,提高固定在防护壁10上的鞋帮的支撑稳定,高于鞋底底床1的防护壁10上的侧壁凸起与后壁凸起可以保证对作用于防护壁10上的力不会向外扩散, 进而对鞋底底床1发生形变进行限制,保证鞋底底床1在承受一定压力时不会变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底床1上固定连接有脚尖端缘11,且脚尖端缘11与防护壁10固定连接,所述脚尖端缘11上开设有一字纹12。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者前进过程中通过脚尖端缘11对使用者对鞋底底床1的施加的力进行缓冲,通过脚尖端缘11与地面接触,而减小鞋帮折弯的角度,减小对鞋帮的损伤,同时一字纹12增大脚尖端缘1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使用者行走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凸起上开设有第一波纹13,所述后壁凸起上开设有第二波纹14,所述波浪形凸块上固定连接有C字形凸块15。

采用上述结构,在防护壁10分散鞋底底床1承受使用者重力时,防护壁10会产生一定的变形,第一波纹13和第二波纹14的设置给防护壁10足够的变形空间,避免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破裂。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底床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凸块4。

采用上述结构,进一步增大鞋底底床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出现滑动现象,使得穿着者能够安全、快捷的通过各种地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底床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阶梯凸块6。

采用上述结构,在增大鞋底底床1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同时,增强,使用者在进行户外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