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表带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4892发布日期:2019-01-25 16:4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表带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表表带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手表表带都是采用皮质或者软胶材质制成,并通过卡扣连接,再固定在手腕上。此种连接方式需要佩戴者手动操作卡扣,在佩戴和取下来时都不方便操作,不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表带,旨在解决目前的手表表带佩戴和取下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表表带,包括第一表带本体、第二表带本体,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表带本体和第二表带本体分别转动连接于手表本体两端的表耳处的弹性转轴,所述弹性转轴用于为所述第一表带本体和第二表带本体提供向外张开的力,所述第二表带本体内开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通道,所述第二表带本体远离所述表耳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用于锁定和释放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固定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转轴包括转轴、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两端的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以及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之间的弹簧,所述第一凸轮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或第二表带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凸轮部用于与所述表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表耳呈圆柱状,所述表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轮部连接,所述表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或第二表带本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本体远离所述表耳的一端设置有轮齿骨,所述固定开关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轮齿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表带本体锁定于所述第二表带本体内的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本体上连续设置有多个所述轮齿骨,且每一所述轮齿骨沿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轮齿骨倾斜的方向与所述挂钩倾斜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开关为弹性件,且所述固定开关的两端设有便于按压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本体远离所述表耳的一端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表带本体完全脱离所述固定开关的表带防脱扣。

进一步地,所述表带防脱扣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本体的内表面上的突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其包括手表本体,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手表表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表表带及手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利用弹性转轴将第一表带本体和第二表带本体分别转动连接于手表本体两端的表耳处,该弹性转轴用于为第一表带本体和第二表带本体提供向外张开的力,并在第二表带本体远离表耳的一端的端部设置用于锁定和释放第一表带本体的固定开关,使得手表佩戴更方便,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当需要佩戴手表时,只需要将手表套在手上,用手按压收拢第一表带本体和第二表带本体即可,而无需像传统表带一样穿孔或者套扣;当需要取下手表时,只需要按下第二表带本体上的固定开关,第一表带本体则被会释放并处于自由状态,并在弹性转轴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再将变大的表带由手腕取下即可,比传统表带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转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表带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表带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表带在佩戴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表带在取下时的受力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手表本体;11-表耳;111-凸出轴;2-第一表带本体;21-轮齿骨;22-表带防脱扣;23-第一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3-第二表带本体;31-通道;32-第三连接部;33-第四连接部;4-弹性转轴;41-转轴;42-第一凸轮部;43-第二凸轮部;421-第一平面;5-固定开关;51-凸起;5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表表带包括第一表带本体2、第二表带本体3和弹性转轴4。其中,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分别连接于手表本体1两端的表耳11处,具体地,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分别通过弹性转轴4转动连接于手表本体1两端的表耳11处。该弹性转轴4用于为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提供向外张开的力,即在弹性转轴4的作用下,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均受到向外张开以打开手表表带的作用力。在第二表带本体3内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表带本体2的通道31,该通道31沿第二表带本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另外,在第二表带本体3远离表耳11的一端的端部设有用于锁定和释放第一表带本体2的固定开关5,第一表带本体2远离表耳11的一端穿过固定开关5后被收容于第二表带本体3的通道3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利用弹性转轴4将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分别转动连接于手表本体1两端的表耳11处,该弹性转轴4用于为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提供向外张开的力,并在第二表带本体3远离表耳11的一端的端部设置用于锁定和释放第一表带本体2的固定开关5,使得手表佩戴更方便,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当需要佩戴手表时,只需要将手表套在手上,用手按压收拢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即可,而无需像传统表带一样穿孔或者套扣;当需要取下手表时,只需要按下第二表带本体3上的固定开关5,第一表带本体2则被会释放并处于自由状态,并在弹性转轴4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再将变大的表带由手腕取下即可,比传统表带更加便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转轴4包括转轴41、第一凸轮部42、第二凸轮部43和弹簧(未示出)。其中,第一凸轮部42和第二凸轮部43分别设置于转轴41的两端,弹簧套设于转轴41上且位于第一凸轮部42和第二凸轮部43之间,第一凸轮部42用于与第一表带本体2或第二表带本体3连接,第二凸轮部43用于与表耳11连接。优选地,在第一凸轮部42和第二凸轮部43上均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421和第二平面(未示出),第一平面421和第二平面沿第一凸轮部42和第二凸轮部43的长度方向设置,而位于第一平面421和第二平面之间的表面为曲面,优选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5,表耳11呈圆柱状,其横向固定于手表本体1的两端。表耳11的一端与第二凸轮部43连接,表耳11的另一端与第一表带本体2或第二表带本体3转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表带本体2与表耳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该第一连接部23和第二连接部24均大致呈圆柱状,且分别位于第一表带本体2的两侧。在第一连接部23与第二连接部24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孔(未示出),该第一开孔沿第一连接部2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第一开孔用于连接第一凸轮部42,故第一开孔的横截面与第一凸轮部42的横截面相同。在第二连接部24与第一连接部2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孔(未示出),该第二开孔沿第二连接部2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第二开孔用于连接表耳11,此时,在表耳11远离第二凸轮部43的一端设有凸出轴111,该凸出轴111与表耳11同轴设置,该凸出轴111套设于第二开孔内,且凸出轴111的横截面与第二开孔的横截面相同,如均为圆形。

另外,在第二表带本体3与表耳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2和第四连接部33,该第三连接部32和第四连接部33均大致呈圆柱状,且分别位于第二表带本体3的两侧。在第三连接部32与第四连接部33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开孔(未示出),该第三开孔沿第三连接部3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第三开孔用于连接第一凸轮部42,故第三开孔的横截面与第一凸轮部42的横截面相同。在第四连接部33与第三连接部32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开孔(未示出),该第四开孔沿第四连接部3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该第四开孔用于连接表耳11,此时,在表耳11远离第二凸轮部43的一端设有凸出轴111,该凸出轴111与表耳11同轴设置,该凸出轴111套设于第四开孔内,且凸出轴111的横截面与第四开孔的横截面相同,如均为圆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表带本体2远离表耳11的一端设置有轮齿骨21,在固定开关5的内表面设置有挂钩(未示出),该挂钩用于与轮齿骨21配合以将第一表带本体2锁定于第二表带本体3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表带本体2上连续设置有多个上述轮齿骨21,且每一轮齿骨21沿第一表带本体2的宽度方向布置,且轮齿骨21的长度小于第一表带本体2的宽度,挂钩沿第二表带本体3的宽度方向布置,且轮齿骨21倾斜的方向与挂钩倾斜的方向相反,以使轮齿骨21只能朝插入第二表带本体3的通道31的方向移动,在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被外力合拢后,通过轮齿骨21固定在任何位置。其中,设置多个轮齿骨21的目的是为了将表带调整到最适合手腕佩戴的长度。优选地,挂钩为金属片。在本实施例中,轮齿骨21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结合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开关5为弹性件,其开设有与第二表带本体3的通道31对应的通孔52,上述挂钩设置于通孔52的内壁上。另外,在固定开设的两端设置有便于按压的凸起51,当在外力作用下按下凸起51时,固定开关5会发生变形,此时挂钩与轮齿骨21脱离使得第一表带本体2处于自由状态,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在弹性转轴4扭力的带动下自动打开。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表带本体2远离表耳11的一端设有表带防脱扣22,该表带防脱扣22用于防止第一表带本体2完全脱离固定开关5,且第一表带本体2打开到此位置即到最大位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表带防脱扣22为设置于第一表带本体2的内表面上且位于第一表带本体2尾部的突起,此时,固定开关5的通孔52的高度小于第二表带本体3的通道31的高度,以使突起能够在通道31内移动而无法脱离固定开关5。优选地,该表带防脱扣22与第一表带本体2一体成型,以简化结构并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包括手表本体1,以及如上述所述的手表表带。其中,手表优选为智能手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含有凸轮和弹簧的弹性转轴4,将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装配在表耳11上,当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向中间收拢时,弹性转轴4会给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一个向外打开的力,只有当施加在第一表带本体2和第二表带本体3上的外力大于弹性转轴4的扭力时,表带才能收紧,具体如图7和图8所示。在图7中,F1为弹性转轴4产生的外张扭力,F2为手合拢表带时的外力F2,当F2>F1时,则表带合拢,通过轮齿骨21可以固定在任何位置,这样可以调整表带至适合手腕佩戴的位置,固定非常方便;在图8中,按下固定开关5两端的凸起51,第一表带本体2处于自由状态,则在F1的作用下,第一表带本体2自动打开至最大状态,此时可以很方便地从手腕上取下手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