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震动粉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3414发布日期:2019-04-03 00:0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震动粉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震动粉扑。



背景技术:

在女士的日常化妆过程中,需要用到粉扑,传统的粉扑使用时通常需要用户用手握住粉扑,轻轻将粉底轻扑在所需部位上,通过这种方式,人们难以保持力的恒定,粉底可能不被均匀地涂抹到所需的部位上,并且粉底容易粘到手上,操作繁琐,为此,世面上出现了一些震动粉扑,使用电池驱动微型震动器,进而带动粉扑震动,用户无需用手直接握住粉扑。

目前具有的震动粉扑都是用过开关按钮开启与关闭震动器的,开关按钮容易被误触,震动粉扑通常是难更换电池或者不能更换电池的,一旦被误触震动粉扑开启不停的工作,电量就会浪费,如果长时间没发现就会没电,需要使用电池电量已经用完,震动器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震动粉扑,该震动粉扑结构简单,通过粉扑每秒数次的振动,能更好的推开皮肤纹理和粘附在脸上的基础妆容,同时不容易被误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震动粉扑,包括壳体和震动组件,所述震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中壳和顶壳,顶壳和底壳分别连接在中壳的上下端,顶壳可以在中壳上转动,所述底壳的外表面套设有粉扑头,所述震动组件包括固定板、震动器、第一电极连接片、第二电极连接片和第三电极连接片,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电池座,电池座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固定板固定在电池座的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插孔,第一电极连接片和第二电极连接片分别插设在其中一个插孔上,并穿过插孔连接于电池的正负极,所述中壳设置有隔板,所述震动器固定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和第二电极连接片均穿过开口,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与震动器的第一个电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极连接片不与震动器接触,所述第三电极连接片固定在顶壳上,一端与震动器的第二个电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在顶壳转动到某个位置时与第二电极连接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震动粉扑通过粉扑每秒数次的振动,能更好的推开皮肤纹理和粘附在脸上的基础妆容,能使BB霜和底妆更加的轻薄,均匀及透气,提高吸收性能。顶壳不通过人为扭动不会被转动,震动粉扑不会被误触开启。并且粉扑头可以随时更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震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壳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壳;2、中壳;3、顶壳;4、固定板;5、震动器;6、第一电极连接片;7、第二电极连接片;8、第三电极连接片;9、电池座;10、插孔;11、隔板;1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震动粉扑,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震动组件,所述震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壳1、中壳2和顶壳3,顶壳3和底壳1分别连接在中壳2的上下端,顶壳3可以在中壳2上转动,所述底壳1的外表面套设有粉扑头,所述震动组件包括固定板4、震动器5、第一电极连接片6、第二电极连接片7和第三电极连接片8,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电池座9,电池座9内设置有电池,所述固定板4固定在电池座9的上方,所述固定板4上设置有两个插孔10,第一电极连接片6和第二电极连接片7分别插设在其中一个插孔10上,并穿过插孔10连接于电池的正负极,所述中壳2设置有隔板11,所述震动器5固定在隔板11上,所述隔板11上设置有开口12,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6和第二电极连接片7均穿过开口12,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片6与震动器5的第一个电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极连接片7不与震动器5接触,所述第三电极连接片8固定在顶壳3上,一端与震动器5的第二个电极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在顶壳3转动到某个位置时与第二电极连接片7接触。

该震动粉扑通过转动顶壳3从而转动第三电极连接片8,第三电极连接片8与第二电极连接片7接触,震动组件与电池形成回路,震动器5启动,粉扑达到震动效果,粉扑每秒数次的振动,能更好的推开皮肤纹理和粘附在脸上的基础妆容,能使BB霜和底妆更加的轻薄,均匀及透气,提高吸收性能。

同时中壳2和顶壳3之间的物理结构,顶壳3不通过人为扭动的情况下也不会转动,保证了震动粉扑不会被误触开启。另外,粉扑头可以随时更换,在用久了之后可以拆卸并换上一个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