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型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796发布日期:2019-09-20 21:01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型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型雨伞。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纸、油布或塑料布等做成,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实用新型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雨伞的其它作用包括作为装饰物、拐杖甚至兵器。

现有的雨伞在雨天使用完后,伞面上会残留很多水珠,水珠易打湿衣物和污染地面,降低了雨伞的实用性,不仅如此,现有的雨伞在收伞时,经常会使伞面褶皱在一起,导致不易去除伞面上的雨水,长期如此,因雨水多为酸性,还会腐蚀伞面,减低雨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捷型雨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捷型雨伞,包括伞面、连接管、丝杆、连接杆、套管和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连接杆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套管、丝杆和连接管均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套设在丝杆的底端,所述套管套设在连接管的顶端,所述支撑组件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的外周,所述伞面通过支撑组件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除水机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整理机构;

所述除水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和振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连接套、磁铁环和至少两个磁铁块,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丝杆上,所述第一轴承与丝杆上的螺纹匹配,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第一轴承上,所述连接套套设在第一轴承上,所述连接套设置在第二轴承的下方,所述磁铁环套设在第一轴承的顶端,所述磁铁块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的靠近底端的外周,所述磁铁块固定在连接杆上;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和支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轴承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杆的中端铰接,所述支杆倾斜设置,所述支杆的顶端与套管的一侧铰接,所述伞面与支杆的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整理机构包括充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曲柄、传动杆、连接块、推板和单向单元,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连接管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曲柄传动连接,所述曲柄通过传动杆与连接块铰接,所述传动杆竖向设置,所述推板水平设置在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套设在推板上,所述连接块固定在推板的顶端,所述单向单元设置在推板上。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空气的单向流动,所述单向单元包括挡板、两个光杆和两个限位块,所述推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平行,所述挡板设置在推板的上方,所述挡板与通孔正对设置,所述光杆与限位块一一对应,所述光杆竖向设置,两个光杆分别设置在通孔的两侧,所述光杆的底端固定在推板上,所述限位块固定在光杆的顶端,所述挡板套设在光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去除伞面上的雨水,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单元和至少两个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和支撑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套和至少两个弹性环,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均匀设置在连接杆的外周,所述振动套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弹性环均匀固定在振动套的内壁上,所述振动套套设在弹性环上,所述弹性环设置在环形槽内。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振动套的移动功能,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线、定滑轮、固定环和第一弹簧,所述定滑轮固定在套管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连杆的靠近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与振动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套设在第一连接线上,所述固定环固定在连接杆上,所述固定环设置在定滑轮和振动套之间,所述固定环通过第一弹簧与振动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接线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往伞面内充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套、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套的竖向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控制套的U形截面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控制套的底端套设在连接管上,所述支撑板水平套设在连接管上,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控制套内,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控制套通过连接孔与连接管连通,所述控制单元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管的外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控制套移动的功能,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机、滚筒、第二连接线、导杆、挡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控制电机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所述控制电机与滚筒传动连接,所述滚筒的轴线与连接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控制套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滚筒上,所述第二连接线卷绕在滚筒上,所述导杆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板套设在导杆上,所述导杆的底端固定在控制套内的底部,挡块固定在导杆的顶端,所述支撑板通过第二弹簧与控制套内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导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导杆与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导杆上涂有润滑油。

作为优选,为了防尘,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有防尘网。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丝杆转动的功能,所述第一轴承为滚珠丝杠轴承。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防雨的效果,所述套管的顶端设有保护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捷型雨伞通过除水机构避免收伞时雨水影响清洁度,与现有的除水机构相比,该除水机构实现双重除水,除水效果更好,不仅如此,还通过整理机构实现了便于收伞的功能,与现有的整理机构相比,该整理机构结构巧妙,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整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单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雨伞的动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伞面,2.连接管,3.丝杆,4.连接杆,5.套管,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连接套,9.磁铁环,10.磁铁块,11.连杆,12.支杆,13.驱动电机,14.曲柄,15.传动杆,16.连接块,17.推板,18.挡板,19.光杆,20.限位块,21.振动套,22.弹性环,23.第一连接线,24.定滑轮,25.固定环,26.第一弹簧,27.控制套,28.支撑板,29.控制电机,30.滚筒,31.第二连接线,32.导杆,33.挡块,34.第二弹簧,35.防尘网,36.保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便捷型雨伞,包括伞面1、连接管2、丝杆3、连接杆4、套管5和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所述连接杆4竖向设置,所述连接杆4、套管5、丝杆3和连接管2均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4的底端与丝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2的顶端套设在丝杆3的底端,所述套管5套设在连接管2的顶端,所述支撑组件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4的外周,所述伞面1通过支撑组件与连接杆4连接,所述连接杆4上设有除水机构,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整理机构;

该设备通过除水机构避免收伞时雨水影响清洁度,还通过整理机构实现了便于收伞的功能。

如图3所示,所述除水组件包括转动组件和振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连接套8、磁铁环9和至少两个磁铁块10,所述第一轴承6套设在丝杆3上,所述第一轴承6与丝杆3上的螺纹匹配,所述第二轴承7套设在第一轴承6上,所述连接套8套设在第一轴承6上,所述连接套8设置在第二轴承7的下方,所述磁铁环9套设在第一轴承6的顶端,所述磁铁块10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杆4的靠近底端的外周,所述磁铁块10固定在连接杆4上;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杆11和支杆12,所述连杆11的一端与第二轴承7的一侧铰接,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支杆12的中端铰接,所述支杆12倾斜设置,所述支杆12的顶端与套管5的一侧铰接,所述伞面1与支杆12的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使用者握住连接套8上下移动,使第一轴承6在丝杆3上移动,从而带动丝杆3转动,丝杆3的转动通过连接杆4使套管5转动,从而使支杆12在连杆11的支撑作用下转动,连杆11带动第二轴承7在第一轴承6上转动,通过支杆12的转动使伞面1转动,从而使伞面1上的雨水通过离心力与伞面1分离,实现了除水的功能,需要撑伞时,通过磁铁环9与磁铁块10之间的吸引力,实现了固定第一轴承6的功能。

如图4所示,所述整理机构包括充气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3、曲柄14、传动杆15、连接块16、推板17和单向单元,所述驱动电机13固定在连接管2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13与曲柄14传动连接,所述曲柄14通过传动杆15与连接块16铰接,所述传动杆15竖向设置,所述推板17水平设置在连接管2内,所述连接管2套设在推板17上,所述连接块16固定在推板17的顶端,所述单向单元设置在推板17上。

驱动电机13运行,使驱动电机13带动曲柄14转动,曲柄14的转动通过传动杆15使连接块16带动推板17在连接管2内移动,实际上,驱动电机13、曲柄14、传动杆15和连接块16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从而使推板17在连接管2内往复移动,推板17的往复移动通过单向单元使连接管2实现了充气的功能。

如图5所示,所述单向单元包括挡板18、两个光杆19和两个限位块20,所述推板17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连接管2的轴线平行,所述挡板18设置在推板17的上方,所述挡板18与通孔正对设置,所述光杆19与限位块20一一对应,所述光杆19竖向设置,两个光杆19分别设置在通孔的两侧,所述光杆19的底端固定在推板17上,所述限位块20固定在光杆19的顶端,所述挡板18套设在光杆19上,当推板17向上移动时,挡板18通过惯性与通孔贴紧,使挡板18堵住通孔,从而可以使推板17推动推板17上方的空气流动,当推板17向下移动时,推板17由于惯性,使推板17与通孔分离,从而使推板17下方的空气可以通过通孔进入推板17上方,实现了空气单向流动的功能。

如图6所示,所述振动组件包括振动单元和至少两个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和支撑组件一一对应,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套21和至少两个弹性环22,所述连接杆4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均匀设置在连接杆4的外周,所述振动套21套设在连接杆4上,所述弹性环22均匀固定在振动套21的内壁上,所述振动套21套设在弹性环22上,所述弹性环22设置在环形槽内,通过动力单元使振动套21在连接杆4上移动,从而使弹性环22与环形槽摩擦,使振动套21振动,带动支杆12振动,从而使伞面1振动,通过伞面1振动使伞面1上的雨水掉落,进一步实现了除水的功能。

如图7所示,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线23、定滑轮24、固定环25和第一弹簧26,所述定滑轮24固定在套管5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接线23的一端固定在连杆11的靠近支杆12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线23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24与振动套2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25套设在第一连接线23上,所述固定环25固定在连接杆4上,所述固定环25设置在定滑轮24和振动套21之间,所述固定环25通过第一弹簧26与振动套2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6套设在第一连接线23上,通过连杆11的转动,当需要收伞时,连杆11的转动使第一连接线23松开,此时的第一弹簧26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振动套21通过第一弹簧26的弹性作用向下移动,实现了振动套21下降的功能,使用者撑伞时,通过连杆11的转动使第一连接线23拉紧,从而使第一连接线23拉动振动套21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26压缩,实现了振动套21升降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往伞面1内充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套27、支撑板28和至少两个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套27的竖向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控制套27的U形截面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控制套27的底端套设在连接管2上,所述支撑板28水平套设在连接管2上,所述支撑板28设置在控制套27内,所述连接管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控制套27通过连接孔与连接管2连通,所述控制单元周向均匀设置在连接管2的外周,当伞面1收缩后,控制套27通过控制单元向上移动,使支杆12的底端均收集在控制套27内,从而便于通过充气组件对收缩的伞面1内进行充气,通过充气使伞面1膨胀,从而实现了整理褶皱伞面1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控制套27移动的功能,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机29、滚筒30、第二连接线31、导杆32、挡块33和第二弹簧34,所述控制电机29固定在支撑板28的顶端,所述控制电机29与滚筒30传动连接,所述滚筒30的轴线与连接管2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线31的一端固定在控制套27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线31的另一端固定在滚筒30上,所述第二连接线31卷绕在滚筒30上,所述导杆32竖向设置,所述支撑板28套设在导杆32上,所述导杆32的底端固定在控制套27内的底部,挡块33固定在导杆32的顶端,所述支撑板28通过第二弹簧34与控制套27内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4套设在导杆32上,通过控制电机29运行,使滚筒30转动,从而使滚筒30拉紧第二连接线31,使控制套27向上移动,通过控制套27的向上移动,使导杆32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弹簧34压缩,当伞面1整理完毕后,控制电机29反向运行,控制套27在第二弹簧34的弹性作用下复位,实现了控制套27移动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导杆32与支撑板28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导杆32上涂有润滑油,润滑油具有润滑的功能,可以减小导杆32与支撑板28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导杆32移动的流畅性。

作为优选,为了防尘,所述连接管2的底端设有防尘网35,通过防尘网35可以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伞面1内,提高了清洁度,实现了防尘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丝杆3转动的功能,所述第一轴承6为滚珠丝杠轴承,滚珠丝杠轴承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轴承,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轴承6的移动转动转化为丝杆3的转动,实现了丝杆3转动的功能。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防雨的效果,所述套管5的顶端设有保护帽36,通过保护帽36可以避免雨水通过套管5与伞面1之间的空隙进入到伞面1内,提高了防雨的效果。

该设备通过除水机构避免收伞时雨水影响清洁度,还通过整理机构实现了便于收伞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捷型雨伞通过除水机构避免收伞时雨水影响清洁度,与现有的除水机构相比,该除水机构实现双重除水,除水效果更好,不仅如此,还通过整理机构实现了便于收伞的功能,与现有的整理机构相比,该整理机构结构巧妙,实用性更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