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6026发布日期:2019-05-21 20:51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吹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通常可以包括机身部分、与机身部分连接的手柄部分、如风扇单元、加热单元等功能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吹风机进行正常工作的电路模块。

在一相关技术中,如申请人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号为201490000136.6的专利技术中,风扇单元被设置于手柄部分的腔体中,从而为了避免漏风,手柄部分与机身壳体采用一体成型。而由于手柄部分的腔体中需要设置风扇单元等器件,从而导致手柄部分的长度需要增加。

因此,当面对另一相关技术中一部分电路模块或者导线可以设置在手柄部分的腔体内,而这些电路模块和导线在安装时需要预先同风扇单元或者加热单元被装配至机身部分内部,然后从机身部分上对应开口拿出,装配至手柄部分的腔体中的装配方式时,会增加导线和电路模块拿出的难度,提高装配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吹风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机,包括: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外壳主体、和自所述外壳主体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外壳主体包括用于供导电电路穿设的第一开口,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

手柄组件,所述手柄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的内手柄和位于所述内手柄内部的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导电电路电连接;

电连接头,所述电连接头自所述手柄组件上远离所述外壳组件的一端伸出,以与插座连接为所述吹风机供电。

好处是,由于连接部与内手柄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内手柄的造型满足手柄组件的长度需求,从而可以减小连接部的长度,方便位于外壳组件内部的导电电路从第一开口中伸出,并连接至内手柄内部的电路模块上。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套设于内手柄外部的外手柄,所述外手柄与所述外壳主体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通道,以供所述导电电路穿设;

其中,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外手柄长度之比所处范围为0.2-0.5。

好处是,连接部能够与外壳主体的内部腔体之间连通,保证导电电路能够伸出至内手柄内部;而且,根据导电电路的需求,可以控制连接部上的通道截面积,以避免位于通道内的导电电路杂乱、零散,而通过控制连接部的长度,可以最大程度上的简化导电电路的装配。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内手柄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定位所述内手柄和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关系。

好处是,对内手柄与连接部进行定位,一方面可以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尤其在内手柄的一部分伸入连接部内时,可以避免内手柄过度伸入,碰撞到外壳组件内部的其他组件;另一方面,通过定位部限制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连接内手柄与连接部时,可以避免晃动,而且无需用户手持限位。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内手柄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用于供紧固件穿设实现所述内手柄与所述外壳主体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安装部分开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包含所述第一定位部。

好处是,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安装部分开设置时时,无需考虑紧固件的规格以及要求,可以降低对配合区域的尺寸要求;当第一安装部和第一定位部属于包含关系时,可以避免在连接部上开设多个孔道,有利于提高连接部的强度,而且能减少对连接部内部通道的占用,方便走线。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之一为定位柱和/或定位凸起,另一为定位孔和/或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内手柄采用封闭式结构或者开口式结构;

其中,在所述内手柄采用封闭式结构时,所述内手柄包括沿内手柄中心线方向分离的第一内手柄和第二内手柄,所述第一内手柄和所述第二内手柄配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电路模块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好处是,采用开口式结构可以节约材料,减轻吹风机重量,提升用户体验。采用封闭式结构时,有利于对位于容置空间内部的电路模块进行固定,避免晃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手柄和所述第二内手柄通过紧固件分别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或者:

所述第一内手柄包括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二内手柄包括第二紧固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通孔,所述第一紧固部和所述第二紧固部分别穿过所述通孔后配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好处是,第一内手柄和第二内手柄分别与连接部进行连接,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内手柄和所述第二内手柄沿所述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分离。

好处是,使得内手柄上的接合位置位于外观面的中心区域,有利于提高美观性。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内手柄外部的外手柄,所述外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主体连接,且所述连接部超过80%的部分位于所述外手柄内。

可选的,通过外手柄套设住内手柄,可以对内手柄起到支撑作用;而且通过外手柄与可以将连接部的绝大部分进行包裹,有利于提高吹风机的美观性。尤其地,当连接部全部位于外手柄与外壳主体连接形成的空间内时,从吹风机外部就无法查看到连接部,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可选的,所述外手柄与所述外壳主体卡接,且所述外手柄与所述外壳主体的卡接位置环绕所述连接部设置。

好处是,可以外壳主体与外手柄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外壳主体与外手柄之间的装配间隙均匀化,增加手柄组件与外壳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分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吹分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吹分机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吹风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另一种吹风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吹分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另一种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吹风机;1、外壳组件;2、手柄组件;3、电连接头;4、风扇单元;5、加热器;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外壳主体;14、连接部;21、内手柄;22、电路模块;23、外手柄;41、马达;42、扇叶;131、第一开口;141、通道;142、第一定位部;143、第一安装部;213、第一内手柄;241、第二内手柄;2131、第一紧固部;2141、第二紧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吹风机10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吹风机100可以包括外壳组件1、手柄组件2和电连接头3、位于外壳组件1内部的风扇单元4和加热器5。其中,外壳组件1可以包括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风扇单元4可以包括风扇41和马达42,手柄组件2与外壳组件1连接,电连接头3从手柄组件2上远离外壳组件1的一端伸出,以与插座连接为吹风机100进行供电。当电连接头3与外部插座连接为吹风机100进行供电时,若马达42处于工作状态时,则能够驱动风扇41进行转动,从而将吹风机100外部的气流经进风口11抽引至吹风机100内部;加热器5则可以在吹风机100处于加热模式时,用于加热被抽引至吹风机100内部的气流,加热后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12排出。

外壳组件1还可以包括外壳主体13和自外壳主体13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14,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可以位于外壳主体13上相对设置的两端,且该外壳主体13还可以包括用于供导电电路穿设的第一开口131,连接部14位于第一开口131的外围,以避免连接部14遮挡第一开口131,使得导电电路能够方便的从第一开口131穿设。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手柄组件2可以包括与连接部14可拆卸连接的内手柄21和位于内手柄21内部的电路模块22,自第一开口131穿过的导电电路与电路模块22电连接。从而由于风扇单元4位于外壳组件1的内部,从而手柄组件2与外壳组件1之间不需要绝对密封,所以连接部14能够与内手柄21进行可拆卸连接,方便穿设导电电路从第一开口131穿设。

需要说明的是:自第一开口131穿设的导电电路可以与风扇单元4进行电连接,以为马达42的正常工作进行供电。具体而言,在装配吹风机100时,可以是电路模块22与导电电路与均同风扇单元4预装配至外壳组件1的内部,再将电路模块22和导电电路从第一开口131中穿出、装配至内手柄21内部;或者,也可以是电路模块22先装配至内手柄21的内部,然后将导电电路穿过第一开口131连接至风扇单元4,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其中,该电路模块22可以包括印制电路板和柔性线路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自第一开口131进行穿设的导电电路可以包括导线和柔性线路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手柄组件2还可以包括套设于内手柄21外部的外手柄23,该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连接,连接部14包括与第一开口131连通的通道141,从而形成供导电电路穿过的通道。其中,该通道141的截面积不小于第一开口131的截面积,以确保自第一开口131的穿过的导电电路能够从通道141穿过。

进一步地,在连接部14的延伸方向上,连接部14的长度与外手柄23的长度之比所处范围为0.2-0.5;亦即,连接部14的长度不超过外手柄23长度的一半、且连接部14的长度不短于外手柄23的五分之一。例如,连接部14长度可以是外手柄23长度的0.4倍、0.3倍、0.25倍、0.35倍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连接部14上可以设有第一定位部142、内手柄21上可以设有与第一定位部142进行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图中未示出),该第一定位部142与第二定位部(图中未示出)的配合可以定位连接部14和内手柄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在后续紧固连接部14与内手柄21时,无需用户握持,便于装配。

举例而言,第一定位部142可以采用定位槽的形式,从而与之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可以采用与定位槽进行配合的定位凸起形式;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142为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槽;或者,第一定位部142可以采用定位柱的形式,从而与之配合的第二定位部可以采用与定位柱进行配合的定位孔;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142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为定位柱,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4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定位部142,相应的内手柄21包括多个第二定位部,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连接部14上还可以设置第一安装部143、内手柄21上可以设置第二安装部(图中未示出),该第二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143之间对应、以用于供紧固件穿设实现内手柄21和外壳主体13之间的连接,在一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部143可以包含第一定位部142。例如,可以在第一安装部143可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可以为用于定位的定位槽,另一部分可以是从定位槽的底面向内形成的螺纹孔;相应的,第二安装部亦可以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与定位槽进行配合的定位凸起,另一部分为与螺纹孔进行螺钉,该螺钉连接在定位凸起的表面。

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部143与第一定位部142可以分开设置。举例而言,内手柄21可以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被配置为圆柱形或者长方形等。该内手柄21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是指呈圆柱形的内手柄21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是指内手柄21通过卡接、紧固件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成封闭式结构。

当内手柄21采用封闭式结构时,如图6、图7所示,可以包括沿内手柄21的中心线方向分离的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该第一内手柄213与第二内手柄214之间可以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图中未示出),电路模块22可以被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可以是沿内手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分离。换言之,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可212可以分别占内手柄21整体的一半;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之间也可以是非均匀分离而得到的,例如,第一内手柄213占据内手柄21整体的三分之二、第二内手柄214占内手柄21整体的三分之一,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比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下述将针对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分别4与连接部14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内手柄213与第二内手柄214连接后,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可以分别通过对应的紧固件连接至连接部14,从而连接牢靠、稳固。该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均位于连接部14的外围,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手柄213和第二内手柄214也可以均位于连接部14的内部,即第一内手柄213的外壁、第二内手柄214的外壁分别与连接部14的内壁接触,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内手柄213可以包括第一紧固部2131、第二内手柄214可以包括第二紧固部2141,连接部14可以包括沿垂直于通道141的方向、从一侧表面穿设至另一侧表面的通孔,第一紧固部2131和第二紧固部2141可以在穿过通孔后配合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内手柄21的形状也可以与外手柄23不同,例如,如图8所示,内手柄21被配置为开口式结构,电路模块22可以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内手柄21内部,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基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由于外手柄23套设于内手柄21的外部,其通常为用户的握持部分,所以,为了提升手感和握持舒适度,外手柄23可以配置为圆柱形。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外手柄23也可以为多边体,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手柄23上朝向外壳主体13的一端与外壳主体13连接,而内手柄21与连接部14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手柄组件2与外壳组件1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在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之间处于连接状态时,连接部14上超过80%的部分位于外手柄23的内部,例如可以如图10所示,外手柄23可以包裹住连接部14,从而当用户观察吹风机100的外观面时,无法观察到该连接部14,提高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之间可以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连接,并且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之间的卡接位置可以环绕连接部14设置,有利于减小外壳主体13与外手柄23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外壳主体13与外手柄23之间的装配间隙均匀化。

举例而言,仍以图9所示,外手柄23可以包括位于端部的一个或者多个凸块231,外壳主体13可以包括与每一凸块231配合的凹槽132,当每一凸块231与对应的凹槽均配合到位时,可以认为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连接到位。其中,当包括多个凸块231时,该多个凸块231可以基本围成一个包括连接部14的形状,以使得外手柄23与外壳主体13之间的装配间隙均匀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