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手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3906发布日期:2019-11-25 21:2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袋手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手挽。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供手提拉的编织袋手挽由内盖和外盖组成,内盖和外盖在编织袋的基部处扣合,内盖和外盖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和凸柱以使得内盖和外盖结合在一起。

申请号为201220265853.4的一种编织袋手挽,其设置有多个卡接结构使得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基部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整个编织袋具有更大的载量而保证该编织袋在使用的过程中编织袋基部与编织袋手挽不容易因拉力过大而相互分离,但其结构过于复杂,注塑成型难度大,耗材多,生产成本高。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成本低廉的编织袋手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袋手挽,在保证使用的过程中编织袋手挽具有足够大的承重力的前提下,编织袋手挽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和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编织袋手挽,包括袋体连接部以及与袋体连接部连接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置有贯穿握持部的手提孔以及环绕于手提孔的第一凸肋,所述第一凸肋的两侧分别凸伸出握持部的两侧面。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凸肋,所述第二凸肋的两侧分别凸伸出握持部的两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肋的厚度为5.8-6.2mm;所述第二凸肋的厚度为3.2-3.8mm。

优选的,所述袋体连接部呈片状结构,所述袋体连接部的厚度为0.8-1.2mm。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的边沿设置有弧形转角。

优选的,所述手提孔呈元宝形、半圆形、圆形、圆角矩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握持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袋体连接部与握持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编织袋手挽,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连接时,只需将袋体连接部对齐编织袋的封边处,对编织袋进行封边缝合处理,即可在袋体连接部上穿孔,使得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缝合成一体,连接方式方便,结构简单,一次注塑成型,成本低廉,设置的第一凸肋保证了编织袋手挽的承重力,使得握持编织袋手挽时手感更好,更舒适,与未设置第一凸肋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人体手提握持部导致人体手部单位面积受力大,容易产生疼痛,手部出现印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为:1、袋体连接部;2、握持部;3、手提孔;4、第一凸肋;5、第二凸肋;6、弧形转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3所示,一种编织袋手挽,包括袋体连接部1以及与袋体连接部1连接的握持部2,所述握持部2设置有贯穿握持部2的手提孔3以及环绕于手提孔3的第一凸肋4,所述第一凸肋4的两侧分别凸伸出握持部2的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连接时,只需将袋体连接部1对齐编织袋的封边处,对编织袋进行封边缝合处理,即可在袋体连接部1上穿孔,使得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缝合成一体,连接方式方便,结构简单,一次注塑成型,成本低廉,设置的第一凸肋4保证了编织袋手挽的承重力,使得握持编织袋手挽时手感更好,更舒适,与未设置第一凸肋4的编织袋手挽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因人体手提握持部2导致人体手部单位面积受力大,容易产生疼痛,手部出现印痕。与传统的编织袋手挽相比,本实用新型与编织袋结合,编织袋无需额外延伸出连接面,大大节省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袋手挽无需内盖和外盖组装,大大节省劳动力。所述第一凸肋4的另一作用在于增加所述编织袋手挽的强度和刚性,避免所述编织袋手挽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变形。所述手提孔3开设于握持部2的中部。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2一体成型,便于制作。

所述握持部2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凸肋5,所述第二凸肋5的两侧分别凸伸出握持部2的两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所述第二凸肋5使得握持编织袋手挽时手感更好,更舒适,避免了因人体握紧握持部2导致人体手心单位面积的受力过大,容易产生疼痛,手心出现印痕;另外,在第一凸肋4和第二凸肋5的作用下,进一步避免所述编织袋手挽在自然状态下弯曲变形。第一凸肋4和第二凸肋5均凸伸出握持部2的两侧面,第一凸肋4和第二凸肋5之间形成凹槽,可以减轻编织袋手挽的整体重量并节省原料,且不影响人手提握持部2的手感。进一步地,第二凸肋5包括与袋体连接部1连接的结合部。所述第二凸肋5不完全环绕于握持部2的边沿,所述第二凸肋5在结合部形成缺口。

所述第一凸肋4的厚度为5.8-6.2mm;所述第二凸肋5的厚度为3.2-3.8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肋4的厚度控制在5.8-6.2mm,若所述第一凸肋4的厚度小于5.8mm,利用编织袋手挽提起过重的编织袋时,人体手部容易产生疼痛,手部出现印痕,若所述第一凸肋4的厚度大于6.2mm,生产成本过高;所述第二凸肋5的厚度控制在3.2-3.8mm,若所述第二凸肋5的厚度小于3.2mm,人体握紧编织袋手挽时,手心容易产生疼痛,手心出现印痕,若所述第二凸肋5的厚度大于3.8mm,生产成本高。为了使所述编织袋手挽所发挥的作用最佳,所述第一凸肋4的厚度控制在6mm,所述第二凸肋5的厚度为3.5mm。

所述袋体连接部1呈片状结构,所述袋体连接部1的厚度为0.8-1.2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更易于在所述袋体连接部1上穿孔,使得编织袋手挽与编织袋缝合成一体;所述袋体连接部1呈片状结构,有足够大的面积穿孔缝线,连接更稳固;若所述袋体连接部1的厚度小于0.8mm,所述袋体连接部1的强度不足以支撑过重的编织袋,损坏编织袋手挽,若所述袋体连接部1的厚度大于1.2mm,不利于穿孔,且材料成本高。为了使所述编织袋手挽所发挥的作用最佳,所述袋体连接部1的厚度为1mm。缝合后的编织袋手挽可拆线重复使用。

所述握持部2的边沿设置有弧形转角6。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握持部2的边沿设置弧形转角6,触感好,与设置直角相比,避免了在使用编织袋手挽的过程中刮破手。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2的两侧均设置有弧形转角6。

所述手提孔3呈元宝形、半圆形、圆形、圆角矩形或椭圆形。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后触感好,使用方便,手部握得更紧。更优选的,所述手提孔3呈元宝形,便于伸入人体手部提起编织袋手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肋4呈波浪形,以配合手指的构造,便于放置手指,不易松动。

所述袋体连接部1与握持部2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编织袋手挽一次加工成型,无需增设其它连接结构辅助连接,一体式结构连接更牢固,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所述编织袋手挽由高密度聚乙烯注塑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高密度聚乙烯为市面常见可售的原料,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强度好,所述编织袋手挽由高密度聚乙烯注塑成型,可提高其性能和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