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可穿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118发布日期:2019-09-13 22:11阅读:171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可穿戴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可穿戴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挡雨遮阳工具,目前,市面上大多是手持式雨伞,使用时占用一只手,给使用者,尤其是日常出门的学生群体和上班族造成了诸多不便。

另外,目前市面上也有少量可穿戴式雨伞,但这些可穿戴式雨伞的固定装置大多采用书包或背夹式,体积笨重,占用空间大,收纳不方便,使用舒适性较差,且外形不够美观,所以使用者较少,社会普及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穿戴雨伞,可实现穿戴雨伞的快速穿戴,同时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使携带更加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携式可穿戴雨伞,包括背带装置和雨伞本体,所述背带装置包括背带和肩带,所述背带与所述肩带缝合连接;所述雨伞本体的伞柄通过多个魔术贴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背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包括两条,且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背包上。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包括上肩带、下肩带及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插头和卡扣,所述插头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上肩带上,所述卡扣固定在所述下肩带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还包括安全插扣,所述安全插扣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所述肩带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的所述肩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带的中下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顶部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侧围和托底,所述侧围的底部与所述托底缝合连接,所述侧围上设有折痕。

进一步地,所述背带为夹层结构,包括内衬层、表面层及中间的减震层,所述减震层根据人体背部特征进行随形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层的材质为尼龙或牛津纺;所述内衬层为网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魔术贴包括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及第三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的一端缝制在所述背带上,所述第二魔术贴的一端缝制在所述第一魔术贴上,所述第三魔术贴缝制在所述背带上;所述第一魔术贴贴近所述背带的面为刺面;所述第二魔术贴一面为刺面一面为毛面,且贴近所述背带的面为毛面;所述第三魔术贴与所述第一魔术贴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魔术贴的表面为毛面。

进一步地,所述背带前侧和后侧均设有荧光标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可穿戴雨伞,通过设置包括背带和肩带的背带装置,作为雨伞的固定装置,相较于背包式的固定装置,更加轻便,使用者穿戴起来更加方便,更有利于长时间使用,且背带装置体积较小,更易于携带;另外,伞柄通过多个魔术贴可拆卸安装在背带上,既可以稳定牢固地固定雨伞,又便于雨伞的拆卸,便于收纳,使其更加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穿戴雨伞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了雨伞的局部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穿戴雨伞前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雨伞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的卡槽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魔术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魔术贴整体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穿戴雨伞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带,2-伞柄,3-魔术贴,4-安全插扣,5-调节组件,6-上肩带,7-下肩带,8-卡槽,9-第三魔术贴,10-第一魔术贴,11-第二魔术贴,12-侧围,13-托底,14-肩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穿戴雨伞,包括背带装置和雨伞本体,雨伞本体包括伞柄和伞面,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伞柄2可拆卸安装在背带装置上,雨伞伞体可以是直柄的,也可以曲柄的,即可以是市面上现有的所有款式,这里不再赘述。背带装置包括背带1和肩带14,背带1与肩带14缝合连接;其中,如图1,伞柄2通过多个魔术贴3可拆卸安装在背带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可穿戴雨伞,通过设置包括背带1和肩带14的背带装置,作为雨伞的固定装置,相较于背包式的固定装置,更加轻便,使用者穿戴起来更加方便,更有利于长时间使用,且背带装置体积较小,更易于携带;另外,伞柄2通过多个魔术贴3可拆卸安装在背带1上,既可以稳定牢固地固定雨伞,又便于雨伞的拆卸,便于收纳,使其更加便于携带。

其中,如图2所示,肩带14包括两条,且左右对称设置在背带1上,则背带装置类似一件马甲服饰,穿戴方便,背负雨伞更加舒适。当然背带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单肩的斜跨式背带,但是斜跨式对肩部局部压力较大,所以优选双肩式的肩带。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肩带14包括上肩带6、下肩带7及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包括插头和卡扣,插头可调节地安装于所述上肩带上,卡扣固定在下肩带端部;肩带14是通过由插头和卡扣组成的调节组件5将上肩带6和下肩带7连接而成的,可通过调节组件5调节肩带14的整体长度,从而调节背带装置的松紧,使该可穿戴雨伞能适用于各种群体;且采用插头和卡扣,插拔快速方便,方便使用者快速调节,进而快速穿戴和脱卸。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肩带14还包括安全插扣4,安全插扣4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肩带14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侧的肩带14上,安全插扣4水平设置,提高肩带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保证在恶劣的天气下的安全使用,使其更具有实用价值。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背带1的中下部设有卡槽8,卡槽8顶部开口,便于直柄雨伞的伞柄放置在卡槽8内,使伞柄2位置的更加牢固。

其中,如图4和图8所示,卡槽8包括侧围12和托底13,侧围12的底部与所述托底13缝合连接,侧围12上设有折痕,折痕处为可折叠,便于调节卡槽的大小,适用于多种尺寸的雨伞,选择性更多;且当取下雨伞本体时,卡槽8可根据折痕进行折叠,将卡槽8折叠成平面结构,更有利于背带装置的收纳。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背带1为夹层结构,包括内衬层、表面层及中间的减震层,减震层根据人体背部特征进行随形设计,减震层符合人体背部曲线形状,对背部进行支撑,可以有效的起到减震效果,减少伞柄带来的不适感,提高背带装置的舒适度。优选地,减震层可以为海绵垫,也可以是软质橡胶或气囊。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背带1的表面层的材质为尼龙或牛津纺,尼龙或牛津纺材质的面料综合性能较为优异,且密度较低,使背带装置轻便又耐用,方便携带和收纳;背带的内衬层为网面结构,网面结构透气性好,可提高使用舒适感。

在另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如图1、如图3及图5-图8所示,魔术贴3包括第一魔术贴10、第二魔术贴11及第三魔术贴9,第一魔术贴10的一端缝制在背带1上,使其确定魔术贴3整体位置及牢固的作用,第二魔术贴11的一端缝制在第一魔术贴10上,第三魔术贴9缝制在背带1上。使用时,如图6和图7所示,先用第二魔术贴11将伞柄2束缚紧,具体如图6所示,采用第二魔术贴11从伞柄2下方向上卷起,如图6中箭头所指,进行一层固定;然后将第一魔术贴10覆在第二魔术贴11上,并与固定在背带1上的第二魔术贴11粘接,将伞柄2进行第二层固定,两层魔术贴固定,使伞柄2更加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受外界因素而影响雨伞本体的固定,可以提高该可穿戴雨伞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地,第一魔术贴10贴近背带1的面为刺面;第二魔术贴11一面为刺面一面为毛面,且贴近所述背带1面为毛面;所述第三魔术贴9与所述第一魔术贴10对应设置,且第三魔术贴9的表面为毛面,则粘贴性更强,不易松动,使用寿命更长。

另外,所述背带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荧光标志,在天气恶劣或者视线昏暗的情况下,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使该可穿戴雨伞更具有使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