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7583发布日期:2019-09-17 19:5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背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行李包已经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产品,人们在出行时需要将自身衣物、日常用品、贵重证件等均收纳整理在行李包中,并随身携带行李包出行,出行时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行李包防止丢失和盗窃。

而现有的行李包功能单一,且内部空间规划简单或没有进行过规划,导致人们在将衣物等物品收纳在包中会花费大量时间,且随着出行行李包的状态会发生挤压翻转等变化,内部物品会随着行李包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尤其是衣物及其容易被挤压颠簸翻转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褶皱;另一方面,现有的行李包背戴方式单一,无法供人们的习惯而调整,这就导致一部分人在背戴行李包出行时会一直忍受不舒服不习惯的背带方式,增加了出行的疲惫感,虽然一部分背包设置有提手,但往往会因为肩带的存在,在手提背包时会被简单干扰甚至行走中被肩带绊倒造成安全隐患;最后,现有的背包往往没有防盗措施,导致人们关注看护背包时会付出大量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行李包在手提时会被背戴干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包括背包侧面,所述背包侧面前侧设置有背包前面,所述背包侧面后侧设置有背包后面,所述背包侧面外侧顶部设置有提手;

所述背包侧面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夹层,所述第一夹层左右两侧和前侧均与所述第一夹层连接,所述第一夹层与所述背包侧面间形成肩带收纳层,所述第一夹层后侧与所述背包侧面通过第一拉链连接;

所述背包侧面顶部内侧设置有肩带,所述肩带与所述背包侧面固定端位于所述肩带收纳层中,所述肩带另一端与所述背包侧面外侧底部通过插扣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后面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沿所述背包后面上侧、左右一侧和下侧设置,所述U型开口上设置有第二拉链。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肩带为两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肩带包括互相连接的宽带和窄带,所述宽带一端与所述背包侧面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调节扣与所述窄带连接,所述窄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背包侧面底部通过所述插扣连接,

所述宽带远离所述背包背面一面设置有收纳层,所述收纳层左右两侧和下侧均与所述宽带连接,所述收纳层与所述宽带形成卡兜,所述收纳层远离所述宽带一侧还设置有钥匙勾。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前面远离所述背包后面一侧设置有固定带和调节带,所述固定带一端与所述背包前面上侧或下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扣,所述调节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背包前面下侧或上侧连接,所述固定带与所述调节带均为两个。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内部还设置中型包,所述中型包包括收纳部和闭合部,所述收纳部左右一侧与闭合部左右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收纳部另上侧、左右另一侧和下侧与闭合部上侧、左右另一侧和下侧通过第三拉链互相连接,

所述收纳部左侧设置有第一平整带,所述收纳部右侧设置有第二平整带,所述第一平整带与所述第二平整带通过魔术贴互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小型包,所述小型包位于所述中型包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侧面内部设置有若干侧面收纳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后面内侧设置有大收纳袋,所述大收纳袋上设置有若干小收纳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背包本体用于收纳物品,其中在背包背面的顶部设置有肩带收纳层,肩带的上端位于肩带收纳层中,在使用肩带将背包本体被在背上或跨在肩上时,肩带收纳层开口处的第一拉链为开启状态,肩带伸出开口,当手提背包时,可通过操作肩带下端的插扣,使肩带下端与背包侧面下侧分离,此时可将整个肩带收纳至肩带收纳层中,且第一拉链可顺利拉上,此时使用人员可手提行李包,无需担心外部的肩带自由摆动造成影响,降低了使用人员对行李包关注的精力,进而优化了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沿U型开口拉开第二拉梁,将背包本体打开,现有的行李包的开口均设置有后面,远离行李包主人一侧,因此在被其他人员操作开口时不宜被主人察觉,本实用新型中,将开口设置在行李包靠近主人一侧,一方面能够将开口隐藏,使不熟悉行李包的其他人员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在行李包正常背戴时,即便不熟悉行李包的其他人员发现行李包的开口设置在背包靠近主人一侧,其对第二拉链进行操作时需要在行李包主人的侧方进行操作,且必然会碰触到行李包主人,因此能够轻易被行李包主人察觉,进而起到防盗作用,降低了行李包主人在出行时对行李包关注的精力,优化行李包主人的背戴体验,提高了行李包的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中,在背戴背包时,两根肩带互相平行,行李包主人可将两根肩带分别披在两肩上,在跨戴背包时,可通过操作插扣将两根肩带下端与背包侧面底部分离,并将两根肩带互相交叉后再通过插扣与背包侧面底部连接,此时两根肩带在中部互相交叉合一,行李包主人可将交叉处跨在肩上,跨戴背包,且交叉处肩带较厚,能够减弱主人挂戴背包时肩头的疲劳感;行李包主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李包时,能够根据自身习惯或身体疲劳状况对穿戴方式进行选择,进而进一步优化了行李包主人的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中,肩带通过宽带和窄带连接而成,宽带用于优化行李包主人肩部的背戴体验,窄带用于配合第一调节扣对肩带整体长度进行调节,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行李包的泛用性,优化了行李包主人的体验,在宽带上设置的收纳层能够用于防止地铁卡、名片等薄型物品,钥匙勾可以用于悬挂钥匙串,进一步为行李包主人提供了方便。

5、本实用新型中,背包本体还可通过在背包前面设置的固定带和调节带固定在其他物品上或固定其他物品,如行李箱,在使用时,可先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扣和调节带,将调节带和固定带套在需要固定的物品上,再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扣和调节带,将固定带和调节带勒紧实现固定;还可将第二调节扣与调节带分离,调节带穿过需要固定的物品有再穿过第二调节扣勒紧物品。

6、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中型包,中型包能够用于收纳易褶皱的衣物,行李包主人可以将衬衣等衣物在收纳部叠放整齐,并通过将第二平整带与第二平整带互相勒紧并通过魔术贴粘在一起,对衣物起到定型作用,再将闭合部关闭,并将中型包通过U型开口放入背包本体中,中型包能够对衣物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在背包本体受到挤压或倾覆时,能够防止衣物褶皱。

7、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小型包,小型包用于收纳贵重钱财银行卡等,小型包位于中型包上方能够避免小型包受到中型包的挤压变形,在行李包主人住在外地时,可将背包本体和中型包防止暂住地,仅携带小型包简化出行,进一步为行李包主人提供了便利,优化了使用体验。

8、本实用新型中,在背包本体内部设置的若干收纳袋可用来收纳小物品,防止小物品在背包中不易找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肩带后背包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肩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包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型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小型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夹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包本体,11-背包侧面,111-侧面收纳袋,12-背包前面,13-背包后面,131-大收纳袋,132-小收纳袋,14-提手,15-第一夹层,16-第一拉链,17-第二拉链,2-肩带,21-宽带,22-窄带,23-第一调节扣,24-插扣,25-收纳层,26-钥匙勾,31-固定带,32-调节带,33-第二调节扣,4-中型包,41-收纳部,42-闭合部,43-第三拉链,44-第一平整带,45-第二平整带,5-小型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多功能收纳行李包,包括背包本体1,背包本体1包括背包侧面11,背包侧面11前侧设置有背包前面12,背包侧面11后侧设置有背包后面13,背包侧面11外侧顶部设置有提手14;

背包侧面11内侧顶部设置有第一夹层15,第一夹层15左右两侧和前侧均与第一夹层15连接,第一夹层15与背包侧面11间形成肩带2收纳层25,第一夹层15后侧与背包侧面11通过第一拉链16连接;

背包侧面11顶部内侧设置有肩带2,肩带2与背包侧面11固定端位于肩带2收纳层25中,肩带2另一端与背包侧面11外侧底部通过插扣24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背包本体1用于收纳物品,其中在背包背面的顶部设置有肩带2收纳层25,肩带2的上端位于肩带2收纳层25中,在使用肩带2将背包本体1被在背上或跨在肩上时,肩带2收纳层25开口处的第一拉链16为开启状态,肩带2伸出开口,当手提背包时,可通过操作肩带2下端的插扣24,使肩带2下端与背包侧面11下侧分离,此时可将整个肩带2收纳至肩带2收纳层25中,且第一拉链16可顺利拉上,此时使用人员可手提行李包,无需担心外部的肩带2自由摆动造成影响,降低了使用人员对行李包关注的精力,进而优化了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背包后面13设置有U型开口,U型开口沿背包后面13上侧、左右一侧和下侧设置,U型开口上设置有第二拉链17。

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沿U型开口拉开第二拉梁,将背包本体1打开,现有的行李包的开口均设置有后面,远离行李包主人一侧,因此在被其他人员操作开口时不宜被主人察觉,本实用新型中,将开口设置在行李包靠近主人一侧,一方面能够将开口隐藏,使不熟悉行李包的其他人员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在行李包正常背戴时,即便不熟悉行李包的其他人员发现行李包的开口设置在背包靠近主人一侧,其对第二拉链17进行操作时需要在行李包主人的侧方进行操作,且必然会碰触到行李包主人,因此能够轻易被行李包主人察觉,进而起到防盗作用,降低了行李包主人在出行时对行李包关注的精力,优化行李包主人的背戴体验,提高了行李包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肩带2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中,在背戴背包时,两根肩带2互相平行,行李包主人可将两根肩带2分别披在两肩上,在跨戴背包时,可通过操作插扣24将两根肩带2下端与背包侧面11底部分离,并将两根肩带2互相交叉后再通过插扣24与背包侧面11底部连接,此时两根肩带2在中部互相交叉合一,行李包主人可将交叉处跨在肩上,跨戴背包,且交叉处肩带2较厚,能够减弱主人挂戴背包时肩头的疲劳感;行李包主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行李包时,能够根据自身习惯或身体疲劳状况对穿戴方式进行选择,进而进一步优化了行李包主人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肩带2包括互相连接的宽带21和窄带22,宽带21一端与背包侧面1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调节扣23与窄带22连接,窄带22一端与第一调节扣23连接,另一端与背包侧面11底部通过插扣24连接,

宽带21远离背包背面一面设置有收纳层25,收纳层25左右两侧和下侧均与宽带21连接,收纳层25与宽带21形成卡兜,收纳层25远离宽带21一侧还设置有钥匙勾26。

本实用新型中,肩带2通过宽带21和窄带22连接而成,宽带21用于优化行李包主人肩部的背戴体验,窄带22用于配合第一调节扣23对肩带2整体长度进行调节,进而进一步提高了行李包的泛用性,优化了行李包主人的体验,在宽带21上设置的收纳层25能够用于防止地铁卡、名片等薄型物品,钥匙勾26可以用于悬挂钥匙串,进一步为行李包主人提供了方便。

进一步,背包前面12远离背包后面13一侧设置有固定带31和调节带32,固定带31一端与背包前面12上侧或下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扣33,调节带32一端与第二调节扣33连接,另一端与背包前面12下侧或上侧连接,固定带31与调节带32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中,背包本体1还可通过在背包前面12设置的固定带31和调节带32固定在其他物品上或固定其他物品,如行李箱,在使用时,可先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扣33和调节带32,将调节带32和固定带31套在需要固定的物品上,再通过调整第二调节扣33和调节带32,将固定带31和调节带32勒紧实现固定;还可将第二调节扣33与调节带32分离,调节带32穿过需要固定的物品有再穿过第二调节扣33勒紧物品。

进一步,背包本体1内部还设置中型包4,中型包4包括收纳部41和闭合部42,收纳部41左右一侧与闭合部42左右一侧固定连接,收纳部41另上侧、左右另一侧和下侧与闭合部42上侧、左右另一侧和下侧通过第三拉链43互相连接,

收纳部41左侧设置有第一平整带44,收纳部41右侧设置有第二平整带45,第一平整带44与第二平整带45通过魔术贴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中型包4,中型包4能够用于收纳易褶皱的衣物,行李包主人可以将衬衣等衣物在收纳部41叠放整齐,并通过将第二平整带45与第二平整带45互相勒紧并通过魔术贴粘在一起,对衣物起到定型作用,再将闭合部42关闭,并将中型包4通过U型开口放入背包本体1中,中型包4能够对衣物起到固定保护的作用,在背包本体1受到挤压或倾覆时,能够防止衣物褶皱。

进一步,背包本体1内部还设置有小型包5,小型包5位于中型包4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小型包5,小型包5用于收纳贵重钱财银行卡等,小型包5位于中型包4上方能够避免小型包5受到中型包4的挤压变形,在行李包主人住在外地时,可将背包本体1和中型包4防止暂住地,仅携带小型包5简化出行,进一步为行李包主人提供了便利,优化了使用体验。

进一步,背包侧面11内部设置有若干侧面收纳袋111。

进一步,背包后面13内侧设置有大收纳袋121,大收纳袋121上设置有若干小收纳袋122。

本实用新型中,在背包本体1内部设置的若干收纳袋可用来收纳小物品,防止小物品在背包中不易找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