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430发布日期:2019-11-15 21:05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头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特别涉及一种双头拉链。



背景技术:

常见的双头拉链包括链带和两个拉头,两个拉头沿链带同向或反向滑动,以便快速开合链带,广泛应用于箱包上。由于两个拉头和链带之间的摩擦力通常较小,两个拉头极易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链带发生滑动,影响箱包的安全使用。针对此类问题,用户通常利用外置挂锁等锁具锁定两个拉头,从而保证箱包的安全性。

然而,挂锁等锁具的设置通常需用户随身携带能够开启挂锁的钥匙或能够随时记住挂锁的开启密码,当发生钥匙丢失或忘记密码等意外情况时,可能导致客户极难开启双头拉链,使得现有双头拉链的解锁极不方便。

因此,如何使现有双头拉链在能够实现锁定的前提下实现方便解锁是本领域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拉链,在能够实现锁定的前提下实现方便解锁。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拉链,包括沿同一链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应开合所述链带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的相对面之间以在所述第一链扣与所述第二链扣靠近后锁定二者并在反向拉动二者后解锁二者的锁定组件。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杆和用于供所述锁杆插入以咬合所述锁杆实现锁定的锁扣,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中的一者设有所述锁杆,另一者设有所述锁扣。

优选地,所述锁杆的头部设有锁头,所述锁扣包括具有第一卡槽的第一卡臂和具有第二卡槽的第二卡臂,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形成用于在所述锁头的挤压下撑开变形以咬合所述锁头的锁合槽。

优选地,所述锁杆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链扣以支撑所述锁头的支撑杆,所述第二链扣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锁扣的容纳槽,当所述支撑杆带动所述锁头钻入所述锁合槽时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的相对面相抵。

优选地,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

固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相铰接的转轴;

套于所述转轴且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对应相抵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弹性元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臂和所述第二卡臂分别对应为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槽且能够在所述锁头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卡臂和第二弹性卡臂。

优选地,所述锁头具体为球型锁头或尖端朝向所述锁扣设置的水滴状锁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设有用于与所述锁头相抵接的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锁杆和所述锁扣分别对应为极性相异的磁性锁杆和磁性锁扣。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包括沿同一链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对应开合所述链带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的相对面之间以在所述第一链扣与所述第二链扣靠近后锁定二者并在反向拉动二者后解锁二者的锁定组件。

当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相互靠近时,所述锁定组件锁定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当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在锁定后,反向拉动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所述锁定组件解除锁定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

由此可知,所述第一链扣和所述第二链扣的锁定及解锁完全无需依赖外置的挂锁等锁具,避免因丢失钥匙或忘记密码等意外情况而引发的无法解锁的情况,解锁难度有所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在能够实现锁定的前提下实现方便解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在接近状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在锁定状态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第一链扣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第二链扣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链扣11、第二链扣12和锁定组件2。

锁杆21和锁扣22;

锁头211和支撑杆212;

第一卡臂221、第二卡臂222和锁合槽223;

容纳槽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在接近状态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头拉链的第一链扣和第二链扣在锁定状态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第一链扣的结构图;图4为图2中第二链扣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头拉链,包括链带、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沿上述链带相互靠近或远离,使链带的链牙咬合或松开,从而实现链带的开合。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于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的相对面之间的锁定组件2,锁定组件2在第一链扣11与第二链扣12靠近后锁定第一链扣11与第二链扣12;当第一链扣11与第二链扣12锁定后,以一定的外力反向拉动第一链扣11与第二链扣12,解除第一链扣11与第二链扣12之间的锁定。

因此,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的锁定及解锁完全无需依赖外置的挂锁等锁具,避免因丢失钥匙或忘记密码等意外情况而引发的无法解锁的情况,解锁难度有所降低,故在能够实现锁定的前提下实现方便解锁。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锁定组件2包括锁杆21和锁扣22,当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相互靠近至一定程度时,锁杆21插入锁扣22中,使锁扣22咬合锁杆21实现锁定。当反向拉动处于锁定状态的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锁杆21从锁扣22内脱出,使锁扣22和锁杆21实现解锁。

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中的一者设有锁杆21,另一者设有锁扣22。具体地,锁杆21设于第一链扣11上,锁扣22设于第二链扣12上,当然,互换锁杆21和锁扣22的设置位置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选地,锁杆21的头部设有锁头211,锁扣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第一卡臂221具有第一卡槽,第二卡臂222具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形成咬合锁头211的锁合槽223。当锁扣22钻入锁合槽223内时,锁合槽223被撑开变形,以供锁扣22钻入锁合槽223内;当锁扣22钻入锁合槽223后,锁合槽223恢复形变以紧紧咬合锁头211,从而使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实现方便锁定。相应地,当锁头211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锁合槽223移动时,锁头211再次撑开锁合槽223,直至锁头211脱离锁合槽223,从而实现方便解锁。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锁杆21还包括设于第一链扣11上的支撑杆212,支撑杆212与锁头211为一体式结构,以便支撑杆212支撑锁头211。第二链扣12设有用于容纳锁扣22的容纳槽121,当支撑杆212带动锁头211钻入锁合槽223时,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的相对面相抵,从而消除因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锁定后距离过大而极易被外力松动的影响,有利于保证第一链扣11和第二链扣12稳定锁定。具体地,锁杆21和第一链扣11采用铸造的方式使锁杆21与第一链扣11成为一体式结构。容纳槽121具体为设于第二链扣12靠近第一链扣11一侧的方形槽,当然,容纳槽121的设置位置及结构均不限于此。

优选地,锁定组件2包括固设于容纳槽121内的转轴和套于转轴上的弹性元件。转轴分别与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相铰接,弹性元件具有分别与第一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对应相抵的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具体地,弹性元件为扭转弹性。

当锁头211刚进入锁合槽223时,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以撑开锁合槽223,便于锁头211钻入锁合槽223;当锁头211钻入锁合槽223内后,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在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相互靠近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实现锁定。

当锁头211脱出锁合槽223时,锁头211再次挤压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以撑开锁合槽223,便于锁头211退出锁合槽223;当锁头211退出锁合槽223后,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随弹性元件相互靠近直至恢复至初始状态,实现解锁。

当然,当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容纳槽121内时,第一卡臂221具体为由塑料片或薄钢板等材料制成的第一弹性卡臂,使第一卡臂221能够在锁头211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同样地,第二卡臂222也具体为由塑料片或薄钢板等材料制成的第二弹性卡臂,使第二卡臂222能够在锁头211的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进而,当锁头211钻入或退出锁合槽223时,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在自身弹性力的作用下撑开锁合槽223,并依靠自身弹性力使锁合槽223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样能够实现方便锁定或解锁,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材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然,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锁定及解锁原理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采用类似的方案替代并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选地,锁头211为球型锁头,相应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为圆弧形卡槽,以便锁头211与由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形成的锁合槽223充分咬合。为提升锁头211和锁合槽223的咬合可靠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自由端均设有相对弯折的弧形翻边,以便充分阻挡锁头211脱离锁合槽223。

当然,锁头211也可以是尖端朝向锁扣22设置的水滴状锁头,当水滴状锁头钻入锁合槽223时,水滴状锁头的尖端先进入锁合槽223,接着水滴状锁头的锥弧型面缓慢撑开锁合槽223,从而使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缓慢地被水滴状锁头撑开,防止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锁头211因被快速撑开变形而导致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断裂,有利于延长第一卡臂221和第二卡臂222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防止锁头211与锁合槽223滑脱,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设有用于与锁头211相抵接的防滑垫,该防滑垫可以是印有压纹的橡胶垫或尼龙布等材质,以增大锁头211的外周面与锁合槽223的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保证锁头211和锁合槽223充分咬合。当然,防滑垫的材质不限于此。

为更进一步防止锁头211与锁合槽223滑脱,锁杆21为磁性锁杆,锁扣22为磁性锁扣,磁性锁杆21和磁性锁扣22极性相异,以通过磁力增大锁头211与锁合槽223之间的咬合力,防止锁头211轻易地从锁合槽223内滑脱,有利于提升咬合的可靠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