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0724发布日期:2019-08-13 20: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防护手套。



背景技术:

带上手套,握拳敲击物体时,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背部与手掌连接处的关节凸起,这样撞击力会集中在这些关节凸起上,用力越大,关节凸起受力越大,越容易造成关节凸起受损,使人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关节凸起破裂。目前的手套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握拳敲击物体时,对关节凸起进行防护的手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护手套,包括有手套本体,所述手套本体背部设有四个防护垫,手套本体口部连接有环形气囊,手套本体对应手背的位置连接有向环形气囊内打气的打气装置。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手套本体背部设有四个防护垫,四个防护垫一一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背部与手掌连接处的关节凸起,这样当戴上本手套握拳敲打物体时,防护垫对关节凸起进行防护,缓冲敲击力度,这样就得关节凸起进行了保护,使得关节凸起不易受伤。又在手套本体口部连接了环形气囊,打气装置向环形气囊内打气,环形气囊膨胀后起到了以下作用:气囊膨胀后,与手腕接触紧密,相当于环形气囊夹在手腕上,这样使得手套不易脱落,且水不易从手套口部进入,对手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打气装置包括有一端开口的筒体,与筒体口部连接的、设有通孔的盖体,一部分处于筒体内的、贯穿通孔的打气杆,以及与打气杆内端连接的活塞片;

所述环形气囊连接有进气头和手动放气阀;所述筒体侧壁连接有出气头,出气头内安装有单向出气阀;所述出气头与进气头通过气管连接;

所述活塞片侧壁粘接有橡胶圈,且设有单向进气阀。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戴上本实用新型时,拉、推打气杆,其他从单向进气阀进入活塞片与筒体底壁之间,再从单向出气阀进入气管,最后在进入环形气囊内,使得环形气囊膨胀,达到夹紧手腕的目的。当要取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放气阀把环形气囊内的气放掉,就可以取下本实用新型了。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盖体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筒体靠近口部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盖体与筒体螺纹连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盖体与筒体螺纹连接,这样组装、拆卸方便。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活塞片中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打气杆内端置于连接管内,并与连接管螺纹连接。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打气杆与活塞片上的连接管螺纹连接,这样打气杆可以与活塞片单独分离和组装,活塞片可以先放入筒体内,打气杆穿过盖体的通孔,然后打气杆内端在于连接管螺纹连接,这样打气杆就可以拉动活塞片了,这样便于把活塞片安装到筒体内,也方便与打气杆组装和分离。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打气杆外端连接有拉头。

上述设置的有益效果:拉头方便拉动和推动打气杆,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有益效果为以下方面:手套本体背部设有四个防护垫,四个防护垫一一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背部与手掌连接处的关节凸起,这样当戴上本手套握拳敲打物体时,防护垫对关节凸起进行防护,缓冲敲击力度,这样就得关节凸起进行了保护,使得关节凸起不易受伤。又在手套本体口部连接了环形气囊,打气装置向环形气囊内打气,环形气囊膨胀后起到了以下作用:气囊膨胀后,与手腕接触紧密,相当于环形气囊夹在手腕上,这样使得手套不易脱落,且水不易从手套口部进入,对手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打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打气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环形气囊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1、手套本体;11、防护垫;2、环形气囊;21、进气头;22、手动放气阀;3、打气装置;31、筒体;311、出气头;3111、单向出气阀;32、盖体;33、打气杆;331、拉头;34、活塞片;341、连接管;342、单向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防护手套,包括有手套本体1,所述手套本体1背部设有四个防护垫11(防护垫11可以采用皮革和海绵组成,皮革内包裹海绵,缝制在手套本体1背部;防护垫11可以采用橡胶,粘贴在手套本体1上),四个防护垫11一一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背部与手掌连接处的关节凸起,这样当戴上本手套握拳敲打物体时,防护垫11对关节凸起进行防护,缓冲敲击力度,这样就得关节凸起进行了保护,使得关节凸起不易受伤。

实施例2

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或者增加以下特征):

所述手套本体1口部粘接有环形气囊2,手套本体1对应手背的位置连接有向环形气囊2内打气的打气装置3。

在手套本体1口部连接了环形气囊2,打气装置3向环形气囊2内打气,环形气囊2膨胀后起到了以下作用:气囊膨胀后,与手腕接触紧密,相当于环形气囊2箍在手腕上,这样使得手套不易脱落,且水不易从手套口部进入,对手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打气装置3包括有一端开口的筒体31,与筒体31口部连接的、设有通孔的盖体32,一部分处于筒体31内的、贯穿通孔的打气杆33,以及与打气杆33内端连接的活塞片34。所述环形气囊2连接有进气头21和手动放气阀22;所述筒体31侧壁连接有出气头311,出气头311内安装有单向出气阀3111;所述出气头311与进气头21通过气管连接。所述活塞片34侧壁粘接有橡胶圈,且设有单向进气阀342。橡胶圈与筒体31内侧壁紧密接触。

戴上本实用新型时,拉、推打气杆33,气体从单向进气阀342进入活塞片34与筒体31底壁之间,再从单向出气阀3111进入气管,最后在进入环形气囊2内,使得环形气囊2膨胀,达到夹紧手腕的目的。当要取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放气阀22把环形气囊2内的气放掉,就可以取下本实用新型了。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盖体32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筒体31靠近口部的外侧壁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盖体32与筒体31螺纹连接。盖体32与筒体31螺纹连接,这样组装、拆卸方便。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活塞片34中部连接有连接管341;所述打气杆33内端置于连接管341内,并与连接管341螺纹连接。打气杆33与活塞片34上的连接管341螺纹连接,这样打气杆33可以与活塞片34单独分离和组装,活塞片34可以先放入筒体31内,打气杆33穿过盖体32的通孔,然后打气杆33内端在于连接管341螺纹连接,这样打气杆33就可以拉动活塞片34了,这样便于把活塞片34安装到筒体31内,也方便与打气杆33组装和分离。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打气杆33外端固定连接有拉头331。拉头331方便拉动和推动打气杆33,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

注:为了方便使用,手套戴到手上之前,先把打气杆向外拉,使得筒体内充入适量空气,再把手套带到手上,再把打气杆向筒体内压,向环形气囊内打气。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