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镯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0822发布日期:2019-10-19 02:4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镯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首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镯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都希望自己佩戴与众不同的饰物,手镯由于大小合适,佩戴方便,成为越来越多人彰显个性的选择。现在手镯一般通过扣合件环绕固定在手腕上进行佩戴,常见的扣合件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很难通过简单的动作完成扣合或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镯连接机构,该手镯连接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扣合及打开方便不易松脱等优点,可能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镯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一端与第二半环一端铰接,两者另一端通过卡接机构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半环另一端端部的固定卡扣部、弹性复位装置,所述第二半环另一端设置有容纳固定卡扣部的容槽,所述容槽内设置有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的活动卡扣部,所述活动卡扣部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与固定卡扣部在容槽内配合卡接。连接时第一半环的固定卡扣部进入第二半环的容槽内,容槽内的活动卡扣部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与固定卡扣部卡接,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组成手镯环体,卡接后的固定卡扣部与活动卡扣部都在手镯环体内,打开时弹性复位装置带动活动卡扣部与固定卡扣部分离,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分开即可,扣合和打开都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包括设于第二半环外侧的按扣、连接柱、弹性件,所述按扣通过弹性件与第二半环弹性连接,连接柱穿过第二半环本体一端与容槽内的活动卡扣部连接,另一端与按扣连接。下压按扣通过连接柱带动活动卡扣部位移、弹性件压缩,固定卡扣部进入容槽后,松开按扣,弹性件弹升带动按扣及活动卡扣部复位过程中与固定卡扣部卡接,使用非常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按扣内设有容腔,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限位于容腔内,弹簧长度大于容腔深度,弹簧一端与容腔顶面抵触另一端与第二半环本体抵触。此结构一方面对弹簧进行限位,控制弹力方向,另一方面能对弹簧进行隐藏与保护,因首饰注重外观美感,将弹簧隐藏在按扣内,既不破坏外观美感也起到保护弹簧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另一端固定于容腔内,弹簧套设于连接柱外围。更好的限定弹力方向并对连接柱也进行隐藏。

进一步的所述按扣顶部为弧形的按帽。弧形的按帽过渡柔和,防止佩戴者下压按扣时划伤手指。

进一步的所述容槽包括容纳并对活动卡扣部进行限位的第一槽位和容纳活动卡扣部与固定卡扣部配合卡接的第二槽位。活动卡扣部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从第一槽位进入到第二槽位内与固定卡扣部进行卡接,第一槽位两侧在活动卡扣部行进过程中限定,能更准确的控制其行进轨迹,提高卡接的匹配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环上设置有球柱,第二半环铰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开设与球柱配合卡接的卡孔。再将球柱与连接片上的卡孔卡接,使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连接与打开、不易松脱的手镯连接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铰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半环端部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半环端部的示意图;

图4为按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半环与第二第半环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所示:第一半环1;第二半环2;固定卡扣部3;活动卡扣部4;容槽5;第二槽位6;第一槽位7;弹簧8;球柱9;开孔10;连接片11;按扣12;容腔13;按帽14;连接柱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手镯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半环1和第二半环1,第一半环1一端为一桶,第二半环一两桶,一桶与两桶相互内嵌再由转轴相连,第一半环1另一端端部的固定卡扣部3,第二半环2另一端设置有容纳固定卡扣部3的容槽5,容槽5内设置有与弹性复位装置连接的活动卡扣部4,活动卡扣部4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与固定卡扣部3在容槽5内配合卡接。连接时第一半环1的固定卡扣部3进入第二半环2的容槽5内,容槽5内的活动卡扣部4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与固定卡扣部3卡接,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组成手镯环体,卡接后的固定卡扣部3与活动卡扣部4都在手镯环体内,打开时弹性复位装置带动活动卡扣部4与固定卡扣部3分离,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分开即可,扣合、打开都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优先的弹性复位装置包括设于第二半环2外侧的按扣12、连接柱15、弹性件,按扣12通过弹性件与第二半环2弹性连接,连接柱15穿过第二半环2本体上的开孔10,一端与容槽5内的活动卡扣部4连接,另一端与按扣12连接。连接柱15与开孔10间隙配合,下压按扣12通过连接柱15带动活动卡扣部4位移、弹性件压缩,固定卡扣部3进入容槽5后,松开按扣12,弹性件弹升带动按扣12及活动卡扣部4复位过程中与固定卡扣部3卡接,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优先的按扣12内设有容腔13,弹性件为弹簧8,弹簧8限位于容腔13内,弹簧8长度大于容腔13深度,弹簧8一端与容腔13顶面抵触另一端与第二半环本体2抵触。此结构一方面对弹簧8进行限位,控制弹力方向,另一方面能对弹簧8进行隐藏与保护,因首饰注重外观美感,将弹簧8隐藏在按扣内,既不破坏外观美感也起到保护弹簧8的作用。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4所示,连接柱15另一端固定于容腔13内,弹簧8套设于连接柱15外围。更好的限定弹力方向并对连接柱15也进行隐藏。

本实施例优先的按扣12顶部为弧形的按帽14。弧形的按帽14过渡柔和,防止佩戴者下压按扣12时划伤手指。

本实施例优先的容槽5包括容纳并对活动卡扣4部进行限位的第一槽位7和容纳活动卡扣部4与固定卡扣部3配合卡接的第二槽位6。活动卡扣部4通过弹性复位装置带动从第一槽位7进入到第二槽位6内与固定卡扣部3进行卡接,第一槽位7两侧在活动卡扣部4行进过程中限定,能更准确的控制其行进轨迹,提高卡接的匹配度。

本实施例优先的如图5所示,第一半环1上设置有球柱9,第二半环2铰接有连接片11,连接片11上开设与球柱9配合卡接的卡孔。再将球柱9与连接片11上的卡孔卡接,使第一半环1与第二半环2连接更加稳定牢固,起到双保险的作用,防止手镯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