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0823发布日期:2019-10-19 02:4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小门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安装在汽车小门侧,具有弹开/收拢小门的功能。

目前公知的小门控制器有如下两大类:

A.一类集成了锁定解锁功能;

B.另一类仅具有弹起小门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汽车小门控制器还存在着不具有锁定解锁功能,无法弹起小门和当小门关闭后无法将小门固定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小门控制器存在着不具有锁定解锁功能,无法弹起小门和当小门关闭后无法将小门固定的问题。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包括上壳体结构,动作杆结构,弹簧,旋转转换环,下壳体结构,端块和中心配板,所述的上壳体结构套接在动作杆结构的外部;所述的旋转转换环套接在弹簧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弹簧一端连接动作杆结构,另一端连接下壳体结构;所述的端块卡接在上壳体结构的上端;所述的中心配板安装在动作杆结构和旋转转换环之间;所述的动作杆结构和下壳体结构之间通过旋转转换环进行连接;所述的上壳体结构包括上端盖,带槽卡环,上壳体主体和卡槽,所述的上端盖通过带槽卡环卡接在上壳体主体的上端;所述的卡槽分别开设在上壳体主体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以及后表面下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转换环的外壁四周分别设置有旋转转换块;所述的旋转转换块和旋转转换环之间一体化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动作杆结构包括动作杆主体,L型卡块,连接杆和旋转卡块,所述的L型卡块分别焊接在动作杆主体的下壁四周位置;所述的连接杆一端一体化设置在动作杆主体的上端中间位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旋转卡块的内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L型卡块和卡槽卡接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下壳体结构包括下壳体主体,导槽和下端盖,所述的下壳体主体一体化设置在下端盖的内侧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槽分别开设在下壳体主体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以及后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转换块和导槽卡接配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一端卡接在动作杆主体的下端,另一端卡接在下壳体主体的内侧上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上壳体主体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壳。

优选的,所述的动作杆主体具体采用不锈钢杆。

优选的,所述的下壳体主体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壳。

优选的,所述的动作杆主体的直径比下壳体主体的直径大三毫米至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中心配板的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后部四周设置有环状折边;所述的环状折边的后壁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对长方形通槽。

优选的,所述的下端盖的正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正方形槽;所述的下端盖的后表面中间位置还开设有正方形槽。

优选的,所述的端块具体采用内凹型带折边的不锈钢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转换块的设置,有利于快速锁定解锁小门,可避免弹开。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动作杆主体,L型卡块,连接杆和旋转卡块的设置,有利于准确固定小门,可避免弹开。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在上端盖,带槽卡环,上壳体主体和卡槽的配合下,快速弹开小门,方便操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壳体主体,导槽和下端盖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和锁定小门位置。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转换环的设置,有利于快速锁定。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心配板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心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壳体结构;11、上端盖;12、带槽卡环;13、上壳体主体;14、卡槽;2、动作杆结构;21、动作杆主体;22、L型卡块;23、连接杆;24、旋转卡块;3、弹簧;4、旋转转换环;41、旋转转换块;5、下壳体结构;51、下壳体主体;52、导槽;53、下端盖;6、端块;7、中心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汽车小门控制器,包括上壳体结构1,动作杆结构2,弹簧3,旋转转换环4,下壳体结构5,端块6和中心配板7,所述的上壳体结构1套接在动作杆结构2的外部;所述的旋转转换环4套接在弹簧3的外壁中间位置;所述的弹簧3一端连接动作杆结构2,另一端连接下壳体结构5;所述的端块6卡接在上壳体结构1的上端;所述的中心配板7安装在动作杆结构2和旋转转换环4之间;所述的动作杆结构2和下壳体结构5之间通过旋转转换环4进行连接;所述的上壳体结构1包括上端盖11,带槽卡环12,上壳体主体13和卡槽14,所述的上端盖11通过带槽卡环12卡接在上壳体主体13的上端;所述的卡槽14分别开设在上壳体主体13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以及后表面下部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转换环4的外壁四周分别设置有旋转转换块41;所述的旋转转换块41和旋转转换环4之间一体化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动作杆结构2包括动作杆主体21,L型卡块22,连接杆23和旋转卡块24,所述的L型卡块22分别焊接在动作杆主体21的下壁四周位置;所述的连接杆23一端一体化设置在动作杆主体21的上端中间位置,另一端螺纹连接在旋转卡块24的内侧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L型卡块22和卡槽14卡接配合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壳体结构5包括下壳体主体51,导槽52和下端盖53,所述的下壳体主体51一体化设置在下端盖53的内侧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导槽52分别开设在下壳体主体51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以及后表面上部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转换块41和导槽52卡接配合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弹簧3一端卡接在动作杆主体21的下端,另一端卡接在下壳体主体51的内侧上端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壳体主体13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动作杆主体21具体采用不锈钢杆。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壳体主体51具体采用圆柱形不锈钢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动作杆主体21的直径比下壳体主体51的直径大三毫米至五毫米。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中心配板7的内侧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后部四周设置有环状折边;所述的环状折边的后壁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对长方形通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下端盖53的正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正方形槽;所述的下端盖53的后表面中间位置还开设有正方形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端块6具体采用内凹型带折边的不锈钢块。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小门关闭动作:持续按压小门,小门带动执行杆一起向下运动,动作杆结构2中的动作杆主体21旋转,旋转转换块41到达指定位置时候开始旋转,内部弹簧3受到压缩直到到达换向位置,此时已经是极限位置,小门及动作杆结构2中的动作杆主体21无法继续向下;此时松手后顶杆及小门受到弹簧3弹力,同时向外运动,旋转转换块41继续旋转至指定位置,此时小门被固定,直至下一次的按压动作;小门开启动作:同小门关闭互为逆过程,区别在于旋转转换块41将延同一旋转方向无限旋转。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