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拐杖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8594发布日期:2019-11-12 21:4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如厕拐杖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如厕的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具拐杖及辅助如厕功能的如厕拐杖椅。



背景技术:

目前东亚区域的公共厕所的主流为使用蹲式马桶,其数量通常会远多于坐式马桶,而为了方便腿脚不方便的民众,部分蹲式马桶间也设置了扶手供使用者抓扶以稳定身体重心,然而,对于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而言,由于受限于身体机能,即使是抓握着扶手,仍然不方便屈膝蹲下,因此,在人潮较多时,常常只能苦候数量较少的坐式马桶间,导致上厕所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拐杖及辅助如厕功能的如厕拐杖椅。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能受折叠及展开而于拐杖状态及厕椅状态间切换,于所述厕椅状态时,适用于配合马桶使用,所述如厕拐杖椅包含坐垫、折叠支撑单元及握持单元。

所述坐垫具有如厕孔。

所述折叠支撑单元供所述坐垫设置,且由所述坐垫往下延伸,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所述折叠支撑单元开展使所述坐垫摊开,并适用于设置于所述马桶外侧且围绕界定连通所述马桶上方空间与所述如厕孔的如厕通道,于所述拐杖状态时,所述折叠支撑单元收拢且实质上呈柱状。

所述握持单元由所述折叠支撑单元向上延伸,并适用于供使用者握持。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所述坐垫为柔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所述折叠支撑单元包括四个呈方形设置的脚座、四个分别对应所述脚座呈方形设置且供所述坐垫外缘设置的支撑座,及四个折叠模块,所述脚座适用于在厕椅状态时两两设置于所述马桶左右两侧,每一个折叠模块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脚座及上方对应的两个支撑座,于所述拐杖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脚座及相邻的两个支撑座相互靠近。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每一个折叠模块具有两个于所述厕椅状态时呈X型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能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两个支撑座,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两个脚座。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还包含扶手单元,所述扶手单元包括两个由前方两个支撑座向上延伸的前扶手架,及两个分别以其中一端能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扶手架的上端的上扶手架,每一个上扶手架相反于所述前扶手架的一端能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握持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所述握持单元包括两个分别由后方两个支撑座向上延伸的握持架,及两个分别由所述握持架向上延伸且适用于供所述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每一个握持架具有呈上下延伸并供对应的上扶手架能上下滑动设置的滑槽,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每一个上扶手架的一端滑动至对应的滑槽的下端,于所述拐杖状态时,每一个上扶手架的一端滑动至对应的滑槽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还包含两个分别以一端枢接于所述握持架且另一端彼此枢接的加强杆,及设置于其中一个加强杆且能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抵靠限位另一个加强杆的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于所述厕椅状态,左侧两个脚座与右侧两个脚座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马桶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如厕拐杖椅,所述如厕孔的直径大于2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具有所述如厕孔的所述坐垫,及设置能围绕界定所述如厕通道且能收折的所述折叠支撑单元,能供使用者在行走时,将所述如厕拐杖椅折叠为所述拐杖状态而辅助支撑身体重量,并能在使用者有如厕需求时,将所述如厕拐杖椅展开为所述厕椅状态而辅助如厕,能大幅提升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在如厕时的便利性,且能于疲累时作为休息坐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如厕拐杖椅的一个实施例于一个厕椅状态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于一个拐杖状态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介于所述厕椅状态与所述拐杖状态间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及

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局部剖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如厕拐杖椅的一个实施例,能受折叠及展开而于一个拐杖状态及一个厕椅状态间切换,于所述厕椅状态时,适用于配合一个蹲式马桶9使用,所述如厕拐杖椅包含一个坐垫2、一个折叠支撑单元3、一个握持单元4、一个扶手单元5、一个第一加强单元6,及一个第二加强单元7。

其中,为了图式清楚起见,于图2及图3中,未绘制所述坐垫2,且下文中所述前后左右的方位,皆以图1的方位为准。

所述坐垫2具有一个如厕孔21。其中,所述坐垫2较佳为柔性材质,能随所述如厕拐杖椅的折叠而收拢,且随其展开而摊开,并能提供足以供一个使用者坐着的支撑力,较佳是使用帆布、塑胶布、弹性绳网等兼具柔软能收拢的特性且能提供足够支撑度的柔性材质。其中,所述如厕孔21的大小需能供使用者进行排泄及排遗,较佳是直径大于20厘米。

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供所述坐垫2设置,且由所述坐垫2外缘往下延伸,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开展使所述坐垫2摊开,并适用于设置于所述蹲式马桶9外侧且围绕界定一个连通所述蹲式马桶9上方空间与所述如厕孔21的如厕通道34,于所述拐杖状态时,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收拢且实质上呈柱状。

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包括四个呈方形设置的脚座31、四个分别对应所述脚座31呈方形设置且供所述坐垫2外缘设置的支撑座32,及四个折叠模块33,所述脚座31适用于在厕椅状态时两两设置于所述马桶左右两侧,每一个折叠模块33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脚座31及上方对应的两个支撑座32,于所述拐杖状态时,每相邻的两个脚座31及相邻的两个支撑座32相互靠近。其中,于所述厕椅状态,左侧两个脚座31与右侧两个脚座31的最小距离需大于所述蹲式马桶9的宽度,以一般蹲式马桶9的宽度介于27~29厘米间为例,左侧两个脚座31与右侧两个脚座31的最小距离较佳是大于30厘米,更佳是设计每两相邻脚座31间距介于35~38厘米。

每一个折叠模块33具有两个于所述厕椅状态时呈X型设置的支撑杆331,所述支撑杆331的上端分别能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两个支撑座32,下端分别能转动地设置于对应的两个脚座31。其中,所述「能转动地设置」可以是指使用枢接、或球状关节等能相互转动的技术设置,并不以本文所述为限。

所述握持单元4由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向上延伸,并适用于供所述使用者握持。所述握持单元4包括两个分别由后方两个支撑座32向上延伸的握持架41,及两个分别由所述握持架41向上延伸并弯曲呈C型且适用于供所述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42。每一个握持架41具有一个呈上下延伸且开口宽度小于内部宽度的滑槽411。

所述扶手单元5包括两个由前方两个支撑座32向上延伸的前扶手架51,及两个分别以其中一端能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扶手架51的上端的上扶手架52,所述上扶手架52相反于所述前扶手架51的一端分别能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411。其中,所述「能转动地设置」可以是指使用枢接、或球状关节等能相互转动的技术设置,并不以本文所述为限。

参阅图3及图4,每一个上扶手架52具有一个能转动地连接对应前扶手架51的扶手杆部521,一个能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滑槽411的嵌块部522,及一个两端分别能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杆部521与所述嵌块部522的连接杆部523,每一个嵌块部522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滑槽411的开口的宽度,以使对应的扶手杆部521能通过所述连接杆部523连动所述嵌块部522上下滑动而不会向前掉出,且能限制所述扶手杆部521后端于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其中,所述「能转动地连接」可以是指使用枢接、或球状关节等能相互转动的技术设置,并不以本文所述为限。

参阅图1、图2及图3,于图1所示的所述厕椅状态时,每一个上扶手架52的后端滑动至对应的滑槽411的下端,且通过对应的嵌块部522卡设于对应的滑槽411而受限位,所以无法再向前方移动,如此,能限位左右两侧的两个折叠模块33的展开程度,而能通过设计所述上扶手架52的长度及所述滑槽411的下端位置而限位左右两侧的两个折叠模块33的展开后的宽度。再者,通过所述上扶手架52于所述厕椅状态时会向后抵靠于对应的握持架41,可以避免使用者坐下时,所述坐垫2会因受到下压而带动左右两组折叠模块33收拢。于图2所示的所述拐杖状态时,每一个上扶手架52的后端滑动至对应的滑槽411的上端,以使每一个上扶手架52能尽量靠拢于对应的握持架41。

所述第一加强单元6包括两个分别以一端枢接于所述握持架41且另一端彼此枢接的第一加强杆61,及一个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加强杆61且能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抵靠限位另一个第一加强杆61的第一限位块62。

所述第二加强单元7包括两个分别以一端枢接于前方两个支撑座32且另一端彼此枢接的第二加强杆71,及一个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加强杆71且能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抵靠限位另一个第二加强杆71的第二限位块72。

借此,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单元6与所述第二加强单元7而增加所述如厕拐杖椅的整体支撑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所述第一加强杆61与所述第二加强杆71展开后的长度而限位前后两组折叠模块33的展开宽度,并能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62、所述第二限位块72限制所述第一加强杆61与所述第二加强杆71于所述厕椅状态时无法继续向下弯折,而能避免使用者坐下时,所述坐垫2会因受到下压而带动前后两组折叠模块33收拢。

值得一提的是,于所述坐垫2使用如帆布、塑胶布等支撑性较高的材质时,也能使用所述坐垫2的尺寸而辅助限位所述如厕拐杖椅的展开长度及宽度。

一般使用时,能如图2所示将所述如厕拐杖椅折叠为所述拐杖状态,此时,所述脚座31与所述支撑座32彼此相互靠近,所述坐垫2随的收拢(图未示),使用者可以握持所述握持部42并将所述如厕拐杖椅作为拐杖使用。

当使用者有如厕需求时,仅需前后左右拉动所述脚座31及所述支撑座32相互远离、将所述上扶手架52的后端下压至对应的滑槽411的下端并向后抵靠于对应的握持架41,且将所述第一加强杆61与所述第二加强杆71下压至所述第一限位块62、所述第二限位块72分别抵顶于对应的第一加强杆61、第二加强杆71上方,即可将所述如厕拐杖椅摊开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所述厕椅状态,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62、所述第二限位块72与所述上扶手架52后端的限位,而能避免使用者坐下时,所述坐垫2会因受到下压而带动所述折叠模块33收拢。接着,使用者将所述如厕拐杖椅的所述脚座31分别设置于所述蹲式马桶9的两侧后,即可坐在所述坐垫2上,并经由所述如厕孔21进行排泄或排遗,所排出的排泄物或排遗物则会经由所述如厕通道34而落入所述蹲式马桶9。

当使用完毕后,使用者仅需再向上拉动所述上扶手架52后端、所述第一加强杆61与所述第二加强杆71,并前后左右拉动所述脚座31及所述支撑座32相互靠近,即可收拢所述如厕拐杖椅回复图2所示的所述拐杖状态。

经由以上的说明,能将本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

一、通过设置具有所述如厕孔21的所述坐垫2,及设置能围绕界定所述如厕通道34且能收折的所述折叠支撑单元3,能供使用者在行走时,将所述如厕拐杖椅折叠为所述拐杖状态而辅助支撑身体重量,并能在使用者有如厕需求时,将所述如厕拐杖椅展开为所述厕椅状态而辅助如厕,如此,不仅可以提供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在行走时的安全性及便利性,且能解除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外出时需苦候坐式马桶间的限制,使用者能轻松将所述如厕拐杖椅架设于所述蹲式马桶9后进行如厕,所以能大幅提升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在如厕时的便利性,且所述如厕拐杖椅还能于疲累时作为休息坐椅使用。

二、通过使用柔性材质设计所述坐垫2,可以使所述如厕拐杖椅更容易被收拢,并仍然能提供足够的支撑性。

三、通过设置所述扶手单元5,可以供使用者在坐下或起身时有辅助施力点,能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而通过于对应的所述握持架41设置所述开口收束的滑槽411并搭配设置所述嵌块部522,除了可以便利所述扶手单元5于所述拐杖状态时的收纳并拢外,还能限位左右两侧的两个折叠模块33的展开程度,而通过所述上扶手架52于所述厕椅状态时向后抵靠于对应的握持架41,还能提供所述如厕拐杖椅于所述厕椅状态时的稳定性,所以能免去需另外设置限位件的需求,所以能精简元件架构,而得到更简洁的设计及较低的元件成本。

四、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强单元6与所述第二加强单元7,除了可以增加所述如厕拐杖椅的整体支撑强度,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增加产品耐用度外,还能限位前后两组折叠模块33的展开宽度,所以能精简元件架构,得到更简洁的设计及较低的元件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如厕拐杖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