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包拉杆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513发布日期:2020-02-18 12:41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包拉杆架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包领域,尤其是一种背包拉杆架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箱包的款式层出不穷,目前基于拉杆箱设计的拉杆架背包已有见市销,然而目前市销的拉杆架背包大多存在着拉杆架底座缓冲性能差,底座结构强度不如人意和背包贴合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利且缓冲性能佳的背包拉杆架底座。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包拉杆架底座,用于背包的固定放置,所述背包的背幅上具有一连接带且该连接带与背幅之间形成用于与拉杆架底座配合的间隙,所述的背包拉杆架底座包括基座、伸缩拉杆、一对脚轮和一对支脚,所述的一对脚轮分别转动连接于基座下端面一侧,所述的一对支脚分别与一对脚轮相对且设于基座下端面另一侧,所述的基座包括呈矩形框结构的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端面的缓冲垫,所述伸缩拉杆的下端固定在与脚轮相近的基座侧面,伸缩拉杆的上端穿过背包的连接带与其背幅形成的间隙将背包固定于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的缓冲垫上设有与背包底面配合固定的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连接子扣固定在背包底面,连接扣的连接母扣固定在缓冲垫上。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连接毛面固定在背包底面,魔术贴的连接勾面固定在缓冲垫上。

进一步,所述支脚的下端末与脚轮的下侧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平。

进一步,所述的支脚与脚轮之间还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支脚固定,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脚轮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基座设置成底座和缓冲垫的结构形式,然后采用矩形框结构的底座进行支撑缓冲垫,令基座能够既保持结构轻巧又能够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使得使用者在进行拉动拉杆架时,地面与脚轮之间发生的振动不会直接全部传导于背包中使背包内的物品受到强力震动,经缓冲后,背包内的物品能够更为安全,另外,缓冲垫上设有与背包底面配合固定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背包底部与缓冲垫能够更好的结合,避免背包上下跳动,进一步保护背包内所携带的物品,再者,支脚的下端末与脚轮的下侧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平,使得使用者在拉动时,只需轻微翻转拉杆架即可拉动,而手不拉动时,令拉杆架基座放平即可将其稳固停驻,简单便利又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杆架底座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杆架底座与背包配合后的简要实施之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及其下部的简要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背包6的固定放置,所述背包6的背幅上具有一连接带61且该连接带61与背幅之间形成用于与拉杆架底座配合的间隙,所述的背包拉杆架底座包括基座1、伸缩拉杆3、一对脚轮2和一对支脚4,所述的一对脚轮2分别转动连接于基座1下端面一侧,所述的一对支脚4分别与一对脚轮2相对且设于基座1下端面另一侧,所述的基座1包括呈矩形框结构的底座11和设于底座11上端面的缓冲垫12,所述伸缩拉杆3的下端固定在与脚轮2相近的基座1侧面,伸缩拉杆3的上端具有抽拉手柄31且穿过背包6的连接带61与其背幅形成的间隙将背包固定于基座1上。

其中,所述的缓冲垫12上设有与背包6底面配合固定的连接件13。

作为一种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13为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连接子扣固定在背包6底面,连接扣的连接母扣固定在缓冲垫12上。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13为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连接毛面固定在背包6底面,魔术贴的连接勾面固定在缓冲垫12上。

进一步,所述支脚4的下端末与脚轮2的下侧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平。

进一步,所述的支脚4与脚轮2之间还设有一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与支脚4固定,连接杆41的另一端与脚轮2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基座1设置成底座11和缓冲垫12的结构形式,然后采用矩形框结构的底座11进行支撑缓冲垫12,令基座1能够既保持结构轻巧又能够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使得使用者在进行拉动拉杆架时,地面与脚轮2之间发生的振动不会直接全部传导于背包6中使背包内的物品受到强力震动,经缓冲后,背包6内的物品能够更为安全,另外,缓冲垫12上设有与背包底面配合固定的连接件13,通过连接件13使背包底部与缓冲垫能够更好的结合,避免背包上下跳动,进一步保护背包6内所携带的物品,再者,支脚4的下端末与脚轮2的下侧面在水平方向上相平,使得使用者在拉动时,只需轻微翻转拉杆架即可拉动,而手不拉动时,令拉杆架基座1放平即可将其稳固停驻,简单便利又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