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23425发布日期:2020-08-11 21:4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姿势矫正系统及方法,更具体地,就是利用智能背包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之间的紧贴程度,并利用判断的紧贴程度调节智能背包的辅助带,从而可以对使用者的姿势进行矫正。



背景技术:

当我们外出或者移动时,为了保管及携带各种物品就需要使用背包。一般来说,背包都配备有背包带,使用者可以背在肩上移动。所述背包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调节长度。

一般来说,背包带由肩膀接触部及长度调节部构成,它们通过连接扣而彼此连接,并与背包本体结合,通过调节长度,具有各种身体条件的使用者都可以使用这种背包。例如:如果是身材瘦小的使用者使用身材魁梧使用者的背包,该使用者就可以将背包带调短。

像这样调节背包带时,使用者就基于背着背包当时的佩戴感估摸着对背包带进行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就不能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对背包带的长度进行调节。同时,使用者很难掌握装入背包本体内的物品重量,从而导致经常携带过重的物品。

因此,背包的重量全部压在肩膀上,由此会导致脊柱侧弯症等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大韩民国登记实用新型第20-0309558号(2003年03月24日登记)中提出了一种可以调节长度的背包带。

但是,这种可以调节长度的背包带,采用的是仅仅利用背包贴单元根据身体条件调节长度的方法,使用者直接确认背包贴单元并通过手动方式对其进行调节,因此不确定它是否适合身体条件。

另外,无法认定仅仅利用这种背包贴单元就能够对使用者的姿势矫正产生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身体条件的背包带长度,并利用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等判断使用者的当前姿势如何,同时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当前姿势的背包带长度,从而有助于使用者的姿势矫正。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方法,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身体条件的背包带长度,并利用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等判断使用者的当前姿势如何,同时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当前姿势的背包带长度,从而有助于使用者的姿势矫正。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姿势矫正系统包含用户终端及智能背包。所述智能背包包括: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以及第1通信部,其将所述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识别的压力值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2通信部,其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所述压力值;紧贴状态确认部,其利用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的所述压力值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是否紧贴及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的紧贴程度;以及显示部,其显示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的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存储部,其在存储使用者人体信息的同时,还存储与所述使用者人体信息匹配的姿势及辅助带长度;控制部,其利用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的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信息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辅助带的第1控制信号。所述第2通信部可以将所述控制部生成的第1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输入部,其根据使用者的意图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辅助带的第2控制信号。所述第2通信部可以将所述输入部生成的第2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输入部,其将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输入;姿势判断部,其利用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判断所述使用者的姿势;存储部,其存储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控制部,其利用与所述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辅助带的第3控制信号。所述第2通信部可以将所述控制部生成的第3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

所述智能背包包括:卷绕部,其对辅助带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1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以及电机部,其向所述卷绕部提供驱动力。

所述智能背包包括:卷绕部,其对辅助带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2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以及电机部,其向所述卷绕部提供驱动力。

所述智能背包包括:卷绕部,其对辅助带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3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以及电机部,其向所述卷绕部提供驱动力。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姿势矫正方法包括:第1通信部将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识别的压力值向第2通信部发送的步骤;紧贴状态确认部利用所述第2通信部接收的压力值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是否紧贴的步骤;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的步骤;以及显示部显示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的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的步骤。

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的步骤包括:控制部利用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的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信息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的辅助带的第1控制信号的步骤;所述第2通信部将所述第1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的步骤;以及卷绕部缠绕或者解开辅助带,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1控制信号对应长度的步骤。

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的步骤包括:输入部根据使用者的意图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辅助带的第2控制信号的步骤;所述第2通信部将所述第2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的步骤;以及卷绕部缠绕或者解开辅助带,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2控制信号对应长度的步骤。

所述紧贴状态确认部判断所述使用者身体与所述智能背包紧贴的程度的步骤包括:输入部将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至少一个输入的步骤;姿势判断部利用所述输入部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至少一个判断所述使用者姿势的步骤;控制部利用存储部存储的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生成缠绕或者解开所述智能背包辅助带的第3控制信号的步骤;所述第2通信部将所述第3控制信号向所述第1通信部发送的步骤;以及卷绕部缠绕或者解开辅助带,使之达到与所述第1通信部接收的第3控制信号对应长度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依据利用上面说明的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及方法,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身体条件的背包带长度,并利用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等判断使用者的当前姿势如何,同时自动调节适合使用者当前姿势的背包带长度,从而有助于使用者的姿势矫正。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即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侧视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后视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用户终端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出现乌龟颈时如何判断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出现脊柱侧弯症时如何判断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即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方法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者单词的含义并不仅限于其常用意义或者词典释义,应当立足于发明人为了通过最佳的方法对其自己的发明进行说明可以对用语的概念进行适当定义的原则按照符合本发明技术思想的涵义与概念进行解释。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到某一部分“包含”某个构成要素时,如果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就并不意味着排除其它构成要素,是指还可以包含其它构成要素的意思。另外,说明书中提到的“...部”、“...机”、“...端”、“模块”、“装置”等用语是指至少处理一种功能或者动作的单位,其可以通过与硬件及/或软件结合实现。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用语进行简要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用语在考虑本发明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选择了当前广泛使用的一般用语,但是也可能会随着从事本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意图或案例、新技术的出现等情况变化而改变。另外,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存在申请人任意选定的用语,在属于这种情况的实施例说明部分将会详细解释其含义。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不应当只是单纯从用语的名称去定义,而应当基于该用语带有的含义和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内容去定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虽然包含第1、第2等序数的用语可用于对多种构成要素进行说明,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不受所述用语限制,使用所述用语的目的仅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区分开来。例如:在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第1构成要素命名为第2构成要素。类似地,也可以将第2构成要素命名为第1构成要素。“及/或”这样的用语包含复数相关记载项目的组合或复数相关记载项目中的某一个项目。

另外,除非上下文中另有明确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单数的表述均包含复数的意义。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含”或“具有”等用语是为了指出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应当理解为不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或者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模块”或者“部”至少执行一种功能或者动作,其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实现。另外,除了需要通过特定硬件实现的“模块”或者“部”之外,多个“模块”或者多个“部”至少通过一个模块构成一体化,从而可以至少通过一个处理器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提到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连接”时,就既包含“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含在其中间夹入其它元件进行“电气连接”的情况。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即利用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侧视图,图4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智能背包的后视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一部分结构即用户终端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参照图1可知,姿势矫正系统10包括:智能背包100、用户终端200。

参照图2至图4可知,智能背包100包括:背包本体110、肩带120、辅助带130、卷绕部140、电机部150、第1通信部160、供电部170、以及压力传感器180。

压力传感器180可以配备一个以上。

这种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80可以设置在背包本体110的一个面上,以确保其在使用者以常规方式背着智能背包100时能够位于使用者的背部一侧。

像这样,当使用者背着智能背包100时,就可以利用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80确认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的一个面紧贴的程度。

第1通信部160可以将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80识别的压力值向用户终端200发送。

另外,智能背包100包括:第1通信部160,其将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80识别的压力值向用户终端200发送。

所述第1通信部160可以设置在背包本体110内部。

如果在第1通信部160与用户终端200之间收发数据,可以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

另外,如果利用无线通信,可以利用wi-fi芯片、蓝牙芯片、nfc芯片、无线通信芯片等多种通信芯片。在这种情况下,wi-fi芯片、蓝牙芯片、nfc芯片分别通过wifi方式、蓝牙方式、nfc方式进行通信。其中,nfc芯片是指135khz、13.56mhz、433mhz、860-960mhz、2.45ghz等多种rf-id频带中使用13.56mhz频带的nfc(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方式工作的芯片。如果利用wi-fi芯片或者蓝牙芯片,就首先收发ssid及会话密钥(sessionkey)等各种连接信息,利用所述连接信息进行通信连接之后,就能够收发各种信息。无线通信芯片是指根据ieee、zigbee、3g(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3gpp(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lte(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evolution)等多种通信规格进行通信的芯片。

另外,在背包本体110的一侧可以连接一个以上肩带120。

在所述肩带120的一端可以连接辅助带130,辅助带130的一端通过背包本体110的另一侧与卷绕部140连接。

另外,卷绕部140可以将辅助带130进行卷取或卷出,同时通过其可以调节辅助带130的长度。

更具体地,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1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同时,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2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另外,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3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

像这样,卷绕部140为了将辅助带130进行卷取或卷出,即为了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而需要驱动力,所述驱动力可以由电机部150提供。

即,电机部150可以为卷绕部140提供驱动力。

另外,供电部170可以为第1通信部160及电机部150中至少某一个供应电源。

另外,供电部170可以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电池剩余量。

在这种情况下,第1通信部160可以将从供电部170接收的电池剩余量向用户终端200发送。

参照图5可知,用户终端200包括:第2通信部210、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存储部230、显示部240、输入部250、控制部260、以及姿势判断部270。

第2通信部210可以从第1通信部160接收压力值。

另外,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可以利用第2通信部210接收的压力值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是否紧贴。

即,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可以通过将第2通信部210接收的压力值与已设定的各步骤压力值比较来判断现在正背着智能背包100的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是否紧贴。

另外,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可以通过将第2通信部210接收的压力值与已设定的各步骤压力值比较来判断现在正背着智能背包100的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的程度。

另外,显示部240可以显示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判断的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的信息。

另外,显示部240可以显示第2通信部210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电池剩余量。

由此,就能够轻松确认供电部170的电池剩余量。

所述显示部240可以包含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柔性显示器(flexibledisplay)、3d显示器(3ddisplay)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控制部260可以利用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判断的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的紧贴信息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1控制信号。

所述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控制部260生成的第1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图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2控制信号。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输入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输入使用者命令,所述输入部250包含触摸输入部、按钮、语音输入部、动作输入部、键盘、鼠标等多种输入装置。所述输入部250可以由辅助键盘(keypad)、圆顶开关(domeswitch)、触控板(静压/静电)、缓动轮(jogwheel)、滚轮开关(jogswitch)等构成。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由触控板与显示部240相互采用层叠式结构形成,可以将其称为触摸屏。

另外,如果构成输入部250的触控板与显示部240相互形成层叠式结构而构成触摸屏,则显示部240除了可以用作显示装置以外,还可以用作输入装置,即还可以用作输入部250。也就是说,显示部240与输入部250可以构成一体。

触摸屏不仅能够检测触摸输入位置、触摸的面积,而且还能够检测触摸输入压力。另外,触摸屏不仅能够检测真实触摸(real-touch),而且还能够检测贴近触摸(proximitytouch)。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判断使用者的姿势。

另外,所述控制部260可以利用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3控制信号。

在这里,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可以存储在将要后述的存储部230中。

这种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是指与使用者乌龟颈程度或使用者脊柱侧弯症程度匹配的辅助带长度。

另外,所述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输入部250生成的第2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所述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控制部260生成的第3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存储部230在存储使用者人体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存储与使用者人体信息匹配的姿势及辅助带长度。

在这里,使用者人体信息包含各种人的人体信息。

图6是说明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如何判断乌龟颈的示意图,图7是说明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如何判断脊柱侧弯症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姿势判断部270如何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乌龟颈的示意图,图6的(a)显示了使用者没有出现乌龟颈的情况,图6的(b)显示了使用者出现乌龟颈的情况。

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已设定的垂直基准线y0、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第1输入信号及第2输入信号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乌龟颈。

更具体地,输入部250可以输入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中代表使用者肩部位点的第1输入信号及代表使用者耳部位点的第2输入信号。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将第1输入信号特定的第1位点和第2输入信号特定的第2位点连接起来形成第1直线。

如图6的(a)所示,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1直线与垂直基准线y0形成第1特定角a1,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乌龟颈基准角与第1特定角a1比较,如果确认第1特定角a1未满已设定的乌龟颈基准角,就可以判断使用者不是乌龟颈。

另外,如图6的(b)所示,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1直线与垂直基准线y0形成第1特定角a2,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乌龟颈基准角与第1特定角a2比较,如果确认第1特定角a2在已设定的乌龟颈基准角以上,就可以判断使用者是乌龟颈。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1直线与垂直基准线y0形成第1特定角a2,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乌龟颈基准角与第1特定角a2比较,从而可以判断使用者的乌龟颈程度。

图7是说明姿势判断部270如何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脊柱侧弯症的示意图,图7的(a)显示了使用者没有出现脊柱侧弯症的情况,图7的(b)显示了使用者出现脊柱侧弯症的情况。

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已设定的垂直基准线y0、已设定的第1水平基准线x0、已设定的第2水平基准线x1、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第3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脊柱侧弯症。

更具体地,输入部250可以输入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中代表使用者两侧肩部位点的第3输入信号及第4输入信号。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输入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中代表使用者两侧肋部位点的第5输入信号及第6输入信号。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将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中代表使用者两侧肩部位点的第3输入信号特定的第3位点及第4输入信号特定的第4位点连接起来形成第2直线。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将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中代表使用者两侧肋部位点的第5输入信号特定的第5位点及第6输入信号特定的第6位点连接起来形成第3直线。

如图7的(a)所示,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2直线与第1水平基准线x0形成第2特定角b1,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与第2特定角b1比较,如果确认第2特定角b1未满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肩部无需矫正。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3直线与第2水平基准线x1形成第3特定角bl',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与第3特定角bl'比较,如果确认第3特定角bl'未满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肋部无需矫正。

另外,如图7的(b)所示,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2直线与第1水平基准线x0形成第2特定角b2,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与第2特定角b2比较,如果确认第2特定角b2在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以上,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肩部需要矫正。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形成的第3直线与第2水平基准线xi形成第3特定角b2',然后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与第3特定角b2'比较,如果确认第3特定角b2'在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以上,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肋部需要矫正。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与第2特定角b2比较,如果确认第2特定角b2在已设定的肩部基准角以上,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肩部矫正程度。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将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与第3特定角b2'比较,如果确认第3特定角b2'在已设定的肋部基准角以上,就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肋部矫正程度。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使用者的肩部矫正程度及使用者的肋部矫正程度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脊柱侧弯症,并可以判断使用者的脊柱侧弯症程度。

另外,在姿势判断部270判断使用者是否出现乌龟颈、使用者的乌龟颈程度、使用者的肩部矫正程度、使用者的肋部矫正程度以及使用者的脊柱侧弯症程度中,至少可以将其中一项进行数字化处理。

另外,显示部240可以显示所述姿势判断部270的判断过程及结果。

即,显示部240在显示姿势判断部270判断的使用者是否出现乌龟颈、使用者的乌龟颈程度、使用者的肩部矫正程度、使用者的肋部矫正程度以及使用者的脊柱侧弯症程度的同时,还可以显示数字化处理的内容。

图8是显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即利用智能背包100的姿势矫正方法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参照图8可知,第1通信部160可以将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80识别的压力值向第2通信部210发送s830。

另外,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可以利用第2通信部210接收的压力值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是否紧贴s831。

如果紧贴状态确认部220的判断结果为,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没有紧贴,就可以执行s830步骤。

另外,如果紧贴状态确认部220的判断结果为,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就可以执行s832步骤。

如果紧贴状态确认部220的判断结果为,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就可以判断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的程度s832。

更具体地,控制部260可以利用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判断的使用者身体与智能背包100的紧贴信息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1控制信号。

另外,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第1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1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意图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2控制信号。

另外,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第2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2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

另外,输入部250可以输入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姿势判断部270可以利用输入部250输入的使用者身体拍摄图像及第1输入信号至第6输入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判断使用者的姿势。

另外,控制部260可以利用存储部230存储的与使用者不同姿势匹配的辅助带长度生成使智能背包100的辅助带130缠绕或者解开的第3控制信号。

另外,第2通信部210可以将第3控制信号向第1通信部160发送。

另外,卷绕部140可以对辅助带130进行缠绕或者解开,使之达到与第1通信部160接收的第3控制信号对应的长度。

另外,显示部240可以显示紧贴状态确认部220判断的使用者人体与智能背包100紧贴的程度s833。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智能背包的姿势矫正系统及方法的结构及操作可以按照上述说明实现。另外,在所述本发明的说明中说明了具体的实施例,但是实际上在不偏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多种变形。

以上,参照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仅限定于此。通过上述说明,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多种修订及变形。

具有本发明实施例相关技术领域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在不偏离上述记载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可以按照变形后的形态实现本发明。因此,上述的方法不应当从限定的角度去考虑,而应当从说明的角度去考虑。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体现在前述说明中,而体现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应当解释为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区别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