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0530发布日期:2019-03-15 23:45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口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



背景技术:

3d立体滤片式口罩是目前市面上较为流行的防霾口罩,按佩戴方式可将其分为三类:耳戴式、头戴式和颈戴式。其中耳戴式因受力集中,长期佩戴易引起耳朵不适,而头戴式与颈戴式受力均匀,较适于长期佩戴。

影响口罩防护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口罩过滤材料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二是口罩和佩戴者的适合性,即口罩边缘与佩戴者面部的密闭性能。过滤材料方面目前已经能做到很好的过滤效率,如n95、n99型口罩等。但是防护等级越高的口罩防霾效果不一定越好,研究表明,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气流会优先流向阻力小的区域,若防霾口罩与人体面部吻合性不好,呼吸气流会优先穿过口罩与人体面部之间的缝隙进行流通,而不是通过过滤材料,因此无论滤芯的过滤效率多高,都达不到理想的过滤效果。市面上现有的防护口罩普遍存在气密性不良的问题,小部分进口口罩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但长期佩戴会出现憋闷感和紧绷感。

人体面部轮廓存在个体差异,且伴随着面部肌肉运动,同一个体的面部轮廓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在口罩的设计过程中,应设法增强口罩边缘的形状自适应性,实现口罩在保证防霾的情况下可以解决个体差异带来的问题。

已有技术中通常在口罩与鼻梁的贴合处嵌入密封条或海绵密封材料加强鼻梁处密合性,但密封条形状不能够贴合各种具有个体差异的脸型,且随着面部肌肉的运动会逐渐变形,导致漏气;已有技术还通常在口罩本体四周设置海绵或泡沫塑料,消除口罩与面部的缝隙,加强口罩与面部贴合性,当面部静止时会有较好的密闭性,但不能在面部肌肉运动时如说话或大笑时仍保持较好的密闭性。

专利文献1(公开号cn206433820u)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口罩边框与下巴、鼻子接触部位设置海绵贴合部,海绵层与人体面部尽可能紧贴在一起,防止微小颗粒进入口腔和鼻腔。然而此方法无法保证人在说话或出现夸张表情的时候仍有较好的密闭性,同时贴合工序较复杂,生产效率不高。

专利文献2(公开号cn107087834a)公开了如下技术:增加了呼吸口这一结构,呼吸口外端与面罩材料密闭结合,而内端直接含于口中,避免了泄露的可能,保证使用者吸入的空气全部经过过滤。然而,使用者要用嘴进行呼吸,不符合呼吸习惯,且长时间含着呼吸口,会造成不适感。

因此,亟待研究一种能够与人体面部始终保持贴合的气密性好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与人体面部始终保持贴合的气密性好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本发明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与人体面部形状自适应性良好且佩戴舒适,形状自适应指边缘部分有弹性,能赋予面部一定压力,从而保证边缘部分在任意情况下都能够与皮肤完全贴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部分为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或衬垫组织;罗纹组织或衬垫组织的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0±5度,双反面组织的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0±5度;边缘部分含高弹纱线,高弹纱线的含量大于等于50wt%,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大于等于40%。

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或衬垫组织都具有较好的弹性,本发明通过高弹纱线编织弹性好的组织作为口罩的边缘部分,赋予边缘高弹性,可自适应不同的面部轮廓,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同时佩戴舒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部分的宽度为5~20mm;罗纹组织为1+1罗纹、2+1罗纹、2+2罗纹、3+2罗纹或3+3罗纹;双反面组织正反面线圈横列组合为1+1、2+1或2+2;衬垫组织衬垫比为1:1、1:2或1:3。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部分由高弹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边缘部分可通过将抗菌纱线直接与高弹纱线一起喂入进行编织得到,抗菌纱线的含量大于等于5wt%,防止人体过敏或出现其它不适;高弹纱线和抗菌纱线的直径为0.1~5mm;高弹纱线为高弹pet纱线、高弹ptt纱线、高弹锦纶纱线、橡筋纱、氨纶纱线和氨纶包芯纱中的一种以上;抗菌纱线由麻纤维、甲壳素纤维、金属纤维、抗菌剂后处理纤维和抗菌剂混纺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组成;其中,金属纤维具体指银、铜及镍铬合金等金属丝经拉拔、电镀和分解等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纤维,抗菌剂后处理纤维可通过将天然纤维用季铵化合物或脂肪酰亚胺等有机抗菌剂浸渍处理制得,抗菌剂混纺纤维可通过将含银、铜、锌离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热性的无机抗菌剂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进行纺丝而得。

边缘部分定伸长小于等于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边缘部分弹性好,可以解决不同个体面部差异以及同一个体的面部差异带来的问题,从而保证口罩在任意情况下都能够与人体面部完全贴合。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在口鼻与罩面之间留下足够的呼吸空间。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为耳戴式、头戴式或颈戴式口罩。本发明的口罩类型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其他佩戴方式的口罩同样适用于本发明。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本发明所述的一体成型不包含带子处可能需后期添加的纽扣、魔术贴等部件。相比于后期在口罩外侧靠近四周边缘处通过缝制或粘贴方式设置橡皮筋或弹力带等弹性材料提高口罩与人体面部吻合性的方法,本发明的口罩通过针织结构一体成型,边缘部分不容易脱落,耐久性好。且边缘各处都可根据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面部差异施加不同压力,同时在人体面部肌肉运动时,边缘部分能够与中间部分更好地配合,具有更好的形状自适应性与佩戴舒适性。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中间部分由高强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的直径为0.1~5mm,高强纱线的断裂强度大于等于15cn/tex;中间部分为单层、双层或三维结构;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小于等于5%,可保证口罩中间区域面料尺寸稳定,不易变形,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05~0.5kpa·s/m,可保证口罩透气性能良好。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高强纱线由棉纤维、麻纤维、羊毛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粘胶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组成;中间部分为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空气层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提花组织、移圈组织、绗缝组织或间隔组织。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中间部分与滤芯结合,结合方式为粘贴式、嵌入式或口袋式。粘贴式具体是指滤芯直接粘贴在中间部分靠近皮肤的一侧,嵌入式具体是指滤芯四周部分区域嵌入中间部分,口袋式具体是指中间部分为双层结构时,滤芯置于两层之间。本发明口罩的中间部分与滤芯结合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其他结合方式同样适用于本发明。

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带子采用亲肤好的纱线编织不易变形的组织,带子由直径为0.1~5mm的亲肤纱线编织而成;亲肤纱线为纯纺纱、混纺纱或者为多根纱线合并形成的纱线;亲肤纱线由棉纤维、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羊毛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组成;带子为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集圈组织、空气层组织或间隔组织;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小于等于5%。

发明机理:

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口罩各部分需求不同,因此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特性的纱线和不同的针织组织进行编织。

现有技术在口罩四周粘贴或缝制环形封闭弹力带实现边缘弹性,当人体佩戴口罩时,弹力带被拉伸,因弹力使其趋向收缩而对面部产生一定压力。由于弹力带是整体后期附加在口罩边缘上的,其弹力方向沿条带拉伸方向延伸,且各处弹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弹力带拉伸程度,对于同一个体的面部差异,有的部位可能过紧,造成紧绷感;有的部位可能过松,无法保证密闭性。本发明的边缘部分弹性区是通过针织技术编织而成,边缘部分为罗纹组织、双反面组织或衬垫组织,罗纹组织或衬垫组织的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0±5度,其弹力方向主要为沿线圈横列方向;双反面组织的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0±5度,其弹力方向主要为沿线圈纵行方向。每个线圈作为单独的受力体,各处弹力大小与局部拉伸情况相关,与弹力带的“整体”不同,因此可以适应同一个体的面部差异,做到边缘各处弹力大小与所对应面部区域的轮廓契合,保证各处贴合且舒适,因而密闭效果较好,同时不影响使用舒适度。

罗纹组织具有较好的横向弹性与延伸度,常用于需要一定弹性的内外衣制品,如套衫领口、袖口、裤脚管口、弹力背心等;双反面组织较厚,纵向弹性较好,主要用于生产毛衫类产品,因其编织过程较复杂,因此不如罗纹组织应用广泛;衬垫组织因衬垫纱拉绒常用于形成绒类组织,可用于保暖服装,当衬垫纱为高弹纱线如橡筋纱时,则可形成弹性较好的组织,如用于压力袜。这些组织可使服饰形成特定的外观,有利于穿着。压力衣、压力袜等医疗产品则依靠这些组织的高弹性实现穿着时较大的压力,产品整体为封闭圆环结构,对于同一个体,产品尺寸越小,则穿着后产生的压力越大。本发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为半开放式结构,边缘高弹区域实现与面部始终贴合,但不会因压力过大造成紧绷感。

本发明的口罩中间部分由高强纱线编织而成,为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空气层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提花组织、移圈组织、绗缝组织或间隔组织,中间部分采用强度较高的纱线编织透气性好且不易变形的组织,能够降低呼吸阻力,同时给予口罩一定抗变形能力,提高耐用性。中间部分支撑着边缘高弹部分的形状,因此中间部分结构稳定有助于密闭性能的稳定。

本发明的带子由直径为0.1~5mm的亲肤纱线编织而成,为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集圈组织、空气层组织或间隔组织。带子采用亲肤性好的纱线编织不易变形的组织,因为带子是使口罩与面部结合的关键,带子一旦松弛,口罩则会从面部脱落,失去其功能,因此带子的结构稳定也十分重要。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口罩高弹边部分能随着面部运动进行形变,使得口罩边缘部分能够在任意情况下都与人体面部始终保持贴合,提高了密闭性;

(2)本发明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针织结构触感柔软,佩戴舒适,利于长期佩戴;

(3)本发明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针织一体成型,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利于大规模生产;

(4)本发明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可根据需求编织各种图案或结构花样,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从底部往顶部编织的局部编织示意图;

图4为图3局部编织示意图中框选部分的编织图;

图5为图3局部编织示意图对应的纱线区域图;

图6为本发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从一侧往另一侧编织的局部编织示意图;

图7为图6局部编织示意图对应的纱线区域图;

图8为本发明滤芯与口罩粘贴式结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滤芯与口罩嵌入式结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滤芯与口罩口袋式结合的示意图;

其中,1-滤芯,2-边缘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制备如上所述的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的方法,通过针织局部编织技术实现口罩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方法,局部编织即持针编织,将口罩曲面分解成多个平面进行持针编织,通过各个平面每一行针数的加减来调节口罩的形状,无需额外的缝合或粘结处理,提高生产效率。

如上所述的方法,边缘高弹区为罗纹组织或衬垫组织时,编织从口罩底部边缘开始,上部边缘结束;边缘高弹区为双反面组织时,编织从口罩一侧带子端部开始,另一侧带子端部结束。

举例如下,边缘高弹区为罗纹组织或衬垫组织时,局部编织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编织动作,若以平针组织为例,则框选区域编织图如图4所示。图3中每个小方格代表成圈,空白处代表无织针动作,则同一竖直方向上小方格代表的线圈相互串套,形成线圈纵行。线圈纵行上的线圈数量往左右两侧呈阶梯状减少,由于内力作用可形成如图1和图2所示的曲面效果。图5为其对应的纱线区域图,不同区域按上述要求使用不同性能的纱线进行编织,对应形成口罩的中间部分、边缘部分2和带子。

边缘高弹区为双反面组织时,局部编织如图6所示,每个白色小方格代表一个编织动作,黑色填充的小方格表示收针,图7为其对应的纱线区域图。

实施例1

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平针组织,呈单层结构,由直径为2.2mm的高强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由棉纤维组成,断裂强度为15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5%,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35kpa·s/m,如图8所示,中间部分与滤芯1结合,结合方式为粘贴式;

边缘部分为1+1罗纹组织,宽度为10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2.3mm的高弹pet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pet纱线的含量为70wt%,其中,抗菌纱线由麻纤维组成,高弹pet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65%,1+1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0度,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平针组织,由直径为2.2mm的亲肤棉纱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6%。

密合性参数是指定量测量口罩外部检测剂浓度和漏入内部的检测剂浓度的比值,测试10名测试者在面部静止、说话及大笑时的密合性参数,其中测试者男女各半。使用tsi8026粒子发生器生成nacl气溶胶微粒使环境中的颗粒数大于等于70×106个/m3,并通过tsi8020呼吸面具与口罩密合度测试仪测试口罩内外气溶胶微粒浓度及其比例。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对比例1

一种立体拱形耳戴式口罩,口罩四周缝有橡筋带,鼻梁处设有内衬海绵的可塑性铝条,经测试,密合性参数为88~110,无明显束缚感。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相比可以发现,本发明口罩密合性远好于对比例1。因为对比例1的鼻梁处铝条会在面部发生变化时逐渐变松,且橡筋带各处弹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橡筋带拉伸程度,无法做到面部各局部同时贴合。说明本发明口罩的边缘部分能够始终与人体面部保持贴合,气密性好。

对比例2

一种立体拱形耳戴式口罩,口罩边缘衬有硅胶膜,鼻梁处设有内衬硅胶泡膜的可塑性铝条,面部无表情时可与面部完全贴合,但说话及大笑时密合性明显下降。经测试,密合性参数为110~200,且有紧绷压痛感,不适于长期佩戴。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2相比可以发现,本发明在密合性方面优势不明显,但佩戴舒适度远好于对比例2,更适于日常佩戴。说明本发明的口罩在做到较好气密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佩戴舒适性。

实施例2

无缝针织防漏气头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变化平针组织,呈单层结构,由高强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由麻纤维组成,高强纱线的直径为2.5mm,断裂强度为20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2kpa·s/m,如图9所示,中间部分与滤芯结合,结合方式为嵌入式;

边缘部分为2+1罗纹组织,宽度为5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0.25mm的高弹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65wt%,其中,抗菌纱线由甲壳素纤维组成,高弹纱线为高弹锦纶纱线,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40%,2+1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85度,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变化平针组织,由直径为2mm的亲肤锦纶6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2%。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3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3

无缝针织防漏气颈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空气层组织,呈双层结构,由高强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由羊毛纤维组成,高强纱线的直径为0.8mm,断裂强度为18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8%,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25kpa·s/m,如图10所示,中间部分与滤芯结合,结合方式为口袋式;

边缘部分为2+2罗纹组织,宽度为10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0.1mm的氨纶包覆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60wt%,其中,抗菌纱线由金属纤维(银金属丝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纤维)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70%,2+2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88度,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双罗纹组织,由直径为3mm的亲肤pet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5%。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30~19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4

无缝针织防漏气头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集圈组织,呈单层结构,由直径为3mm的高强pet纱线编织而成,高强pet纱线的断裂强度为30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4%,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4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粘贴式;

边缘部分为3+2罗纹组织,宽度为12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0.35mm的氨纶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63wt%,其中,抗菌纱线由抗菌剂后处理纤维(将棉纤维用季铵盐抗菌剂处理制得)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75%,3+2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1度,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集圈组织,由直径为3.5mm的亲肤聚丙烯腈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7%。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5

无缝针织防漏气头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添纱组织,呈单层结构,由直径为4mm高强锦纶6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的断裂强度为22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0%,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5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嵌入式;

边缘部分为3+3罗纹组织,宽度为15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0.2mm的高弹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64wt%,其中,抗菌纱线由抗菌剂混纺纤维(即通过将银加入聚酰胺基体中纺丝得到)组成,高弹纱线由高弹pet纱线和高弹锦纶纱线(质量比1:1)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53%,3+3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0度,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添纱组织,由直径为0.15mm的亲肤羊毛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8%。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18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6

无缝针织防漏气颈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间隔组织,呈三维结构,由高强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由pet纤维、锦纶6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质量比1:1:1)组成,高强纱线的直径为5mm,断裂强度为24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2%,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1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粘贴式;

边缘部分为衬垫组织,宽度为20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5mm的高弹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52wt%,其中,抗菌纱线由麻纤维、甲壳素纤维和银金属纤维(质量比1:1:1)组成,高弹纱线为高弹ptt纱线,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44%,衬垫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5度,衬垫组织衬垫比为1:2,边缘部分定伸长为4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间隔组织,由直径为5mm的亲肤纱线编织而成,亲肤纱线为锦纶6纤维、pet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质量比1:1:1)的混纺纱,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5%。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7

无缝针织防漏气头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提花组织,呈双层结构,由直径为2mm高强pet纱线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的断裂强度为24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3%,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27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结合,结合方式为粘贴式;

边缘部分为衬垫组织,宽度为8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2.7mm的橡筋纱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橡筋纱的含量为55wt%,其中,抗菌纱线由甲壳素纤维组成,橡筋纱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80%,衬垫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94度,衬垫组织衬垫比为1:3,边缘部分定伸长为5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平针组织,由直径为4mm的亲肤纱线编织而成,亲肤纱线为棉纱、锦纶6纱线和pet纱线(质量比1:1:1)合并形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0%。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19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8

无缝针织防漏气颈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移圈组织,呈双层结构,由直径为4.1mm的高强pet纱线编织而成,断裂强度为26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0%,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05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粘贴式;

边缘部分为双反面组织,宽度为14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4mm的高弹锦纶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56wt%,其中,抗菌纱线由抗菌剂混纺纤维(即通过将银加入聚酰胺基体中纺丝得到)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50%,双反面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5度,双反面组织正反面线圈横列组合为1+1,边缘部分定伸长为3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集圈组织,由直径为3.5mm的亲肤锦纶6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5%。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6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9

无缝针织防漏气头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绗缝组织,呈双层结构,由直径为4mm的高强棉纱编织而成,高强纱线的断裂强度为20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3.5%,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25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口袋式;

边缘部分为双反面组织,宽度为16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3.5mm的高弹锦纶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58wt%,其中,抗菌纱线由铜金属纤维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52%,双反面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5度,双反面组织正反面线圈横列组合为2+1,边缘部分定伸长为4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平针组织,由直径为4.5mm的亲肤聚丙烯腈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5%。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50~20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实施例10

无缝针织防漏气颈戴式口罩,为一体成型的针织结构,由中间部分、边缘部分和带子组成,中间部分单侧隆起;

中间部分为平针组织,呈单层结构,由直径为3.5mm的高强聚丙烯腈纱线编织而成,高强高强纱线的断裂强度为28cn/tex,中间部分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6%,不含滤芯时的流阻为0.2kpa·s/m,中间部分与滤芯的结合方式为嵌入式;

边缘部分为双反面组织,宽度为17mm,边缘部分由直径均为3mm的高弹氨纶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而成,高弹纱线的含量为57wt%,其中,抗菌纱线由麻纤维组成,高弹纱线定伸长5%时的弹性回复率为75%,双反面组织线圈纵行与无缝针织防漏气口罩边缘的夹角为0度,双反面组织正反面线圈横列组合为2+2,边缘部分定伸长为40%时的弹性回复率为100%;

带子为平针组织,由直径为1.5mm的亲肤聚丙烯腈纱线编织而成,带子在1kg重量拉伸下伸长率为4.5%。

经测试,本实施例无缝针织防漏气耳戴式口罩的密合性参数为140~190,且佩戴舒适,无明显束缚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