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温多用途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8724发布日期:2019-08-09 23:3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自保温多用途饭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饭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保温多用途饭盒。



背景技术:

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也称便当盒。饭盒内部设计有盛放的腔体,可以对食物进行短暂的存放。为了保证食物的品质以及食物的口感,冬天使用的饭盒通常需要设计专门的保温结构,在具体设计时,饭盒的外壳常常设计有双层或者多层的结构,现在的饭盒中也常常设计有专门的电加热结构,来保证饭盒内部的温度,来实现对饭盒的加热。但是电加热结构使用时需要有电源来提供能量,使用移动电源来作为加热源,虽然方便饭盒的移动,但是移动电源的能量密度较低,需要保证足够的热源时,饭盒重量太大,不方便携带,而且电源的使用较为苛刻,在野外雨雪天时不方便使用。

人们在野外进行生存时,需要对水或者食物进行加热,许多速食的食物也同样需要进行加热,而在野外对食物进行加热时,露天环境使得加热结构裸露在外部,燃料的使用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外部风的原因,火焰很难保持,容易熄灭,加热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不需要电力就可以对食物进行加热保温,同时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的自保温多用途饭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自保温多用途饭盒包括有圆柱形的内壳,所述内壳的外部包裹有中壳,所述中壳的外部包裹有外壳,所述内壳的中间设计有上部敞开的容腔,所述外壳的上部装配有将所述内壳容腔封闭的上盖,所述外壳的下部装配有环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环形边上设计有连通内外的镂空结构,所述内壳、中壳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内壳、中壳的底部设计有向下的球形凸起,所述内壳、外壳之间设计有间隔的环形内腔,所述中壳、外壳上部通过环形的内连接边固定相连,所述内连接边上加工沿内壳中线周向均布的内出气下孔,所述内壳、中壳、外壳的上部装配有可以相对外壳旋转运动的控制盖,所述控制盖上设计有与所述内出气下孔对应的内出气上孔,当所述内出气上孔与所述内出气下孔上下对应时,所述内壳、中壳之间的间隔腔与所述控制盖外部连通,当旋转所述控制盖时,所述控制盖可以将所述内出气下孔封闭;所述内壳上部装配有将所述内壳容腔封闭的内盖,所述内盖上设计有上下连通的蒸汽孔,所述上盖闭合时将所述内出气上孔与所述蒸汽孔封闭;所述中壳的下部中心位置加工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孔上覆盖有可以向上推动的加热片,所述加热片采用和所述内壳底部中间位置相同尺寸加工而成,当所述加热片向上运动时,所述加热片可以贴附到所述内壳底部,所述加热片底部设计有燃烧器,所述外壳与中壳下底面之间设计有环形的燃料盒,所述燃料盒和所述燃烧器通过进料管相连,所述进料管上装配有控制进料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通过连杆与装配在所述外壳润滑油外部的控阀开关相连,所述燃烧器上部装配有打火器,所述打火器的开关装配在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的底部加工有向所述燃烧器通入空气的进气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装配有控制所述加热片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设计为环形,所述升降模块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底部的竖直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装配有可以竖直上下运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部装配有手动的控制轮,所述调节杆的上部从所述燃烧器中间穿过与所述加热片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与所述上盖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下部设计有可以将所述进气孔封闭的下控制片,所述下控制片可以通过旋转将所述进气孔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壳之间装配后形成环形外腔,所述环形外腔内沿中心轴均布有竖直条状的保温水腔,所述保温水腔内装配有保温水,所述保温水腔之间设计偶遇竖直贯穿的外出气腔,所述外出气腔的上部外壳、中壳连接的部分设计有均布的外出气下孔,所述控制盖的上部设计有与所述外出气下孔对应的外出气上孔,当所述外出气上孔与所述外出气下孔上下对应时,所述外壳、中壳之间的间隔腔与所述控制盖外部连通,当旋转所述控制盖时,所述控制盖可以将所述外出气下孔封闭;所述外出气腔与所述中壳下部的燃烧器位置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自保温多用途饭盒使用时,由于具有内壳、中壳、外壳的三层结构,保温性能更好,当所述上盖关闭时,内壳与中壳之间的环形内腔也处于封闭状态,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当所述上盖打开,所述控制盖旋转到所述内出气上孔与所述内出气下孔对应连通时,再将所述加热片通过所述升降模块控制向上运动,使得加热片贴附在所述内壳底部,这时所述内壳与中壳之间的环形内腔通过外壳下部的进气孔上下连通,此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底座环形边上的镂空,进入空气,空气进一步通过所述进气孔,然后气流经过所述内壳与中壳之间的环形内腔从上部的内出气下孔以及所述内出气上孔流出,所述环形内腔为竖直的通道,当内壳中存放有比外界热的物品时,使得内壳温度较高,周围所述环形内腔中的空气变热从上部的内出气下孔以及所述内出气上孔流出,从而使得所述环形内腔下部空气压力变小,将从外壳的外部将空气抽入,从而产生烟囱效应,加速所述环形内腔中空气的流速,这样当需要将有助于对内壳中食物或者其他物品进行冷却。而当通过所述控制阀打开燃料管将所述燃料盒内染料放入所述燃烧器,再通过打火器将燃烧器点燃,从而可以对贴附所述内壳下部的加热片进行加热,在通过所述加热片将热量传入到内壳中,从而直接对内壳进行加热,而所述环形内腔就起到烟囱作用,便于燃烧时的进气和出气,因此该饭盒还可以作为锅来使用,方便在野外煮食食物,也方便对内壳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同时与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中壳和外壳底部的中间位置,以及环形的底座都可以有效的防风,这样在野外时使用更加的方便,而且外壳的设计在蒸煮或者加热内壳中的食物时,可以有效对内壳进行保温,使得能量的使用效率更高,相同燃料使用时间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自保温多用途饭盒保温状态时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保温多用途饭盒加热蒸煮状态时正向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中实施例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自保温多用途饭盒包括有圆柱形的内壳1,所述内壳1的外部包裹有中壳2,所述中壳2的外部包裹有外壳3,所述内壳1的中间设计有上部敞开的容腔,所述外壳3的上部装配有将所述内壳容腔封闭的上盖31,所述外壳3的下部装配有环形的底座32,所述底座32的环形边上设计有连通内外的镂空结构,即所述底座32的内外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中壳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具体来说所述内壳1、中壳2可以采用食品级的不锈铁钢材料制作。所述外壳3采用隔热耐高温材料制造。

在具体设计时,所述内壳1、中壳2的底部设计有向下的球形凸起,所述内壳1、外壳3之间设计有间隔的环形内腔,所述中壳2、外壳3上部通过环形的内连接边固定相连,所述内连接边上加工沿内壳1中线周向均布的内出气下孔11,所述内壳1、中壳2、外壳3的上部装配有可以相对外壳旋转运动的控制盖4,所述控制盖4上设计有与所述内出气下孔11对应的内出气上孔41。如图2和图4所示,当所述内出气上孔41与所述内出气下孔11上下对应时,所述内壳1、中壳2之间的间隔腔与所述控制盖4外部连通,当旋转所述控制盖4时,所述控制盖4可以将所述内出气下孔11封闭,如图1所示,此时,所述内壳1、中壳2之间的环形内腔为封闭腔,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所述内壳1上部装配有将所述内壳1容腔封闭的内盖12,所述内盖12上设计有上下连通的蒸汽孔13,所述上盖31闭合时将所述内出气上孔41与所述蒸汽孔13封闭,使得所述内壳1、中壳2、外壳3的上部全部封闭。所述中壳2的下部中心位置加工有加热孔21,所述加热孔21上覆盖有可以向上推动的加热片22,所述加热片22采用和所述内壳1底部中间位置相同尺寸加工而成。当所述加热片22向上运动时,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片22可以贴附到所述内壳1底部,所述加热片22底部设计有燃烧器5,所述外壳3与中壳2下底面之间设计有环形的燃料盒51,所述燃料盒51和所述燃烧器5通过进料管相连,所述进料管上装配有控制进料的控制阀52,所述控制阀52通过连杆与装配在所述外壳3润滑油外部的控阀开关53相连。所述燃烧器5上部装配有打火器54,当所述燃烧器5内装有燃料时,所述燃烧器5可以通过所述打火器54点火燃烧。所述打火器54的开关装配在所述外壳3的外部,所述外壳3的底部加工有向所述燃烧器5通入空气的进气孔33,所述外壳3的底部装配有控制所述加热片22上下运动的升降模块6。

该自保温多用途饭盒主要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作为保温饭盒使用,一种作为蒸煮的器械使用,其中作为饭盒使用时,由于具有内壳1、中壳2、外壳3的三层结构,保温性能更好,当所述上盖31关闭时,内壳1与中壳2之间的环形内腔也处于封闭状态,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当所述上盖31打开,所述控制盖4旋转到所述内出气上孔41与所述内出气下孔11对应连通时,再将所述加热片22通过所述升降模块6控制向上运动,使得加热片22贴附在所述内壳1底部,这时所述内壳1与中壳2之间的环形内腔通过外壳3下部的进气孔33上下连通,此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底座32环形边上的镂空,进入空气,空气进一步通过所述进气孔33,然后气流经过所述内壳1与中壳2之间的环形内腔从上部的内出气下孔11以及所述内出气上孔41流出,所述环形内腔为竖直的通道,当内壳1中存放有比外界热的物品时,使得内壳1温度较高,周围所述环形内腔中的空气变热从上部的内出气下孔11以及所述内出气上孔41流出,从而使得所述环形内腔下部空气压力变小,将从外壳3的外部将空气抽入,从而产生烟囱效应,加速所述环形内腔中空气的流速,这样当需要将有助于对内壳1中食物或者其他物品进行冷却。而当通过所述控阀开关53打开燃料管将所述燃料盒51内染料放入所述燃烧器,再通过打火器54将燃烧器5点燃,从而可以对贴附所述内壳1下部的加热片22进行加热,在通过所述加热片22将热量传入到所述内壳1中,从而直接对内壳1进行加热,而所述环形内腔就起到烟囱作用,便于燃烧时的进气和出气。

因此该饭盒可以直接用加温功能实现保温,也可以将此饭盒作为锅来使用,可以方便在野外煮食食物,在内壳1中注满水就可以直接煮食物,而只在在所述内壳的底部放入水,再通过底部镂空或者网状的内部盒体结构,就可以,也可以在镂空,而通过放在饭盒内部蒸笼结构就可以放榜的蒸食物。同时与所述燃烧器位于所述中壳2和外壳3底部的中间位置,以及环形的底座32都可以有效的防风,这样在野外时使用更加的方便,而且外壳3的设计在蒸煮或者加热内壳1中的食物时,可以有效对内壳1进行保温,使得能量的使用效率更高,相同燃料使用时间更长。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图2所示,所述燃烧器5设计为环形,所述升降模块6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3底部的竖直的螺纹套61,所述螺纹套61内螺纹装配有可以竖直上下运动的调节杆62,所述调节杆62的下部装配有手动的控制轮63,所述调节杆62的上部从所述燃烧器5中间穿过与所述加热片22底部固定连接。通过拧动所述控制轮63,就可以实现对所述调节杆62的拧动,通过螺纹结构就可以对所述连接在所述调节杆62上部的加热片22进行上下调节,这种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调节。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外壳3与所述上盖31铰接。所述外壳两侧设计有专门的连接边,所述上盖31的两端正好和外壳两侧的连接边相装配。所述外壳3的下部设计有可以将所述进气孔33封闭的下控制片34,所述下控制片34可以通过旋转将所述进气孔33打开。所述下控制片可以采用类似所述控制盖4的结构,便于调节。

在具体设计时,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外壳3与所述中壳2之间装配后形成环形外腔,所述环形外腔内沿中心轴均布有竖直条状的保温水腔,所述保温水腔内装配有保温水,所述保温水腔之间设计偶遇竖直贯穿的外出气腔,所述外出气腔的上部外壳、中壳连接的部分设计有均布的外出气下孔14,所述控制盖4的上部设计有与所述外出气下孔对应的外出气上孔42,当所述外出气上孔42与所述外出气下孔14上下对应时,所述外壳3、中壳2之间的间隔腔与所述控制盖4外部连通,当旋转所述控制盖4时,所述控制盖4可以将所述外出气下孔14封闭;所述外出气腔与所述中壳2下部的燃烧器5位置相连通。在只需要加热保温内壳1中食物时,如图1和图3所示,此时所述所述加热片22调节下部,将所述中壳2下部封闭,所述内壳1和中壳2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燃烧器5可以通过所述控阀开关53调节火焰大小,该饭盒的燃料既可以使用气体也可以使用液体,根据需要来具体选择,在此不作详细叙述。当该饭盒只需要加热保温时,所述加热片22对所述燃烧器5调节到较小的火焰,正好可以对处于较低位置的加热片22进行加热,此时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31打开,所述中壳2和外壳3之间空腔上下贯通,这样多余热量可以通过中壳2和外壳3之间的所述保温水腔之间的空腔向上流动,这样多余的热量就可以将所述保温水腔中的水进行加热,使得饭盒内部整体的热量增加。这样当所述燃烧器5停止点火加热时,所述保温水中的热量使得所述内壳1中的食物被保温的时间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