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636发布日期:2019-07-17 05:1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背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囊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背包,仅用于收纳出差或者通勤使用。特别是给学龄期的学生使用的背包仅作为收纳物品的作用,且学生书包中的书籍很多,重量很大,长时间的背负容易影响生长发育,再者,背包负重后,人体的整体重心向上移动,在行走奔跑时极易引起摔倒。当向前摔倒时,人体自然反射用手撑,此时背包因为重量的叠加会加重人体往下的冲击,造成身体损伤。当向后倒时,同样,背包的重量叠加导致加速人体向后倒的速度,增加对地冲击力,背包内的物品触地时也会反馈到人体背部,特别是比较尖锐的物品更加危险,比如笔头,小刀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囊背包,以解决现有背包没有安全防护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气囊背包,包括中空气囊、顶端气囊、底端气囊、充气部、泄气部;其中,

所述中空气囊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气囊,相邻的所述环形气囊相连且构成所述中空气囊的中空腔体,相邻的所述环形气囊通气连通;

所述顶端气囊与所述中空气囊的上端相连且通气连通;

所述底端气囊与所述中空气囊的下端相连且通气连通;

所述顶端气囊、所述底端气囊与所述中空气囊的中空腔体配合形成一背包容置腔;所述中空气囊与所述顶端气囊和所述底端气囊通气连通并形成一气囊腔;

所述充气部设于所述底端气囊的底部;

所述泄气部设于所述底端气囊的底部。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所述充气部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可伸缩充气腔、拉手部,所述可伸缩充气腔与所述底端气囊的底部相连,所述可伸缩充气腔的出气口与所述底端气囊的底部通气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设于所述可伸缩充气腔的出气口;所述第二单向阀设于所述可伸缩充气腔的进气口;所述拉手部设于所述可伸缩充气腔上,拉动所述拉手部可使所述可伸缩充气腔的内腔容积增大。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所述泄气部包括泄气部本体、第一密封片、第二密封片;所述泄气部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底端气囊的底部通气连通;所述第一密封片设于所述泄气部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密封片设于所述泄气部本体的第二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密封片与所述第二密封片相接并密封所述泄气部本体的第二端;需要泄气时,从底部按压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使所述第一密封片和所述第二密封片脱离密封状态。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所述充气部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可伸缩腔体的内腔上端相连,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可伸缩腔体的内腔下端相连。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所述拉手部为拉环。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还包括拉链,所述拉链的第一侧与所述顶端气囊的下端相连;所述拉链的第二侧与所述中空气囊的上端相连。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设于所述中空气囊的第一侧面。

本发明的气囊背包,还包括第一口袋和第二口袋,所述第一口袋设于所述中空气囊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口袋设于所述中空气囊的第三侧面。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一实施例通过设置在中空气囊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顶端气囊和底端气囊,中空气囊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气囊,相邻的环形气囊相连且构成中空气囊的中空腔体,相邻的环形气囊通气连通;顶端气囊与中空气囊通气连通;底端气囊与中空气囊通气连通;顶端气囊、所述底端气囊与所述中空气囊的中空腔体配合形成一背包容置腔,该背包容置腔为气囊背包的容置腔;中空气囊与顶端气囊和底端气囊通气连通并形成一气囊腔;充气部设于底端气囊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充气;泄气部设于底端气囊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放气。通过将气囊背包拆分为若干个相连且通气连通的气囊,使得气囊背包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每个气囊都是一个吸能部分,当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气囊受到冲击后,气囊会收缩减缓冲击,气囊内的气体挤出到相邻的其他气囊,在其他气囊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再次减缓冲击,比单气囊结构更能有效缓冲冲击力;当倒地的瞬间,与地面接触的气囊开始收缩,并将部分气体压入其他气囊内,来不及传输的气体在空气压缩的状态下产生慢性阻力,减缓瞬时冲击;而气囊背包内的物品在与人体背部接触的气囊作用下,产生相同的缓冲作用,并能阻挡气囊背包内物品对人体造成伤害,为气囊背包提供了安全保护的作用,解决了现有背包没有安全防护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充气部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充气部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泄气部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气囊背包的泄气部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中空气囊;2:顶端气囊;3:底端气囊;4:充气部;401:第一单向阀;402:第二单向阀;403:可伸缩充气腔;404:拉手部;405:弹簧;5:泄气部;501:泄气部本体;502:第一密封片;503:第二密封片;6:拉链;7:肩带;8:第一口袋;9:第二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气囊背包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参看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气囊背包,包括中空气囊1、顶端气囊2、底端气囊3、充气部4、泄气部5。其中,中空气囊1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气囊,相邻的环形气囊相连且构成中空气囊1的中空腔体,相邻的环形气囊通气连通。顶端气囊2与中空气囊1的上端相连且通气连通。底端气囊3与中空气囊1的下端相连且通气连通。顶端气囊2、底端气囊3与中空气囊1的中空腔体配合形成一背包容置腔。中空气囊1与顶端气囊2和底端气囊3通气连通并形成一气囊腔。充气部4设于底端气囊3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充气。泄气部5设于底端气囊3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放气。通过设置在中空气囊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顶端气囊2和底端气囊3,中空气囊1包括至少两个环形气囊,相邻的环形气囊相连且构成中空气囊1的中空腔体,相邻的环形气囊通气连通;顶端气囊2与中空气囊1通气连通;底端气囊3与中空气囊1通气连通;顶端气囊2、所述底端气囊3与所述中空气囊1的中空腔体配合形成一背包容置腔,该背包容置腔为气囊背包的容置腔;中空气囊1与顶端气囊2和底端气囊3通气连通并形成一气囊腔;充气部4设于底端气囊3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充气;泄气部5设于底端气囊3的底部,用于给气囊腔放气。通过将气囊背包拆分为若干个相连且通气连通的气囊,使得气囊背包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每个气囊都是一个吸能部分,当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气囊受到冲击后,气囊会收缩减缓冲击,气囊内的气体挤出到相邻的其他气囊,在其他气囊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再次减缓冲击,比单气囊结构更能有效缓冲冲击力;当倒地的瞬间,与地面接触的气囊开始收缩,并将部分气体压入其他气囊内,来不及传输的气体在空气压缩的状态下产生慢性阻力,减缓瞬时冲击;而气囊背包内的物品在与人体背部接触的气囊作用下,产生相同的缓冲作用,并能阻挡气囊背包内物品对人体造成伤害,为气囊背包提供了安全保护的作用,解决了现有背包没有安全防护效果的问题。多个环形气囊的结构,可有效的贴合各种类型的背部形态,可通过充气的气压大小来更好的贴合背部形态,可达到有效减震并降低负重体验。多个气囊的组合,使得气囊部分能沿着背部进行完全贴合的变化。

进一步地,气囊内可充入氦气或者其他轻量化气体,用于为气囊背包提升升力,从而一定量的为气囊背包减重。气囊腔内可充入氦气,在不需要反复充气的情况下充入氦气,可有效的降低气囊背包的负重感,内部氦气可提供有效的升力。

气囊背包的气囊结构可用作应急救援或者自救作用,例如落水或对落水者进行施救,根据浮力计算公式f(浮力)=ρgv,g为常数9.8n/kg,ρ水的密度定位1000kg/m3,v作为排水量,本气囊背包的气囊腔的气体容积可达到5-10l,即可产生的浮力为f=9.8*1000*0.005,f=50n,f=5kg,即可提供5千克的浮力(按最小5l容积进行计算),该浮力大小完全可以满足一个成人对于溺水的浮力需求。

进一步地,参看图3和图4,充气部4包括第一单向阀401、第二单向阀402、可伸缩充气腔403、拉手部404,可伸缩充气腔403与底端气囊3的底部相连,可伸缩充气腔403的出气口与底端气囊3的底部通气连通。第一单向阀401设于可伸缩充气腔403的出气口。第二单向阀402设于可伸缩充气腔403的进气口。拉手部404设于可伸缩充气腔403上,拉动拉手部404可使可伸缩充气腔403的内腔容积增大。可伸缩充气腔403为弹性材料制成,当拉动拉手部404时,可伸缩充气腔403内的容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第二单向阀402打开,空气充入可伸缩容器腔内;随后松开拉手部404,在弹性材料的作用下,可伸缩充气腔403回弹,内部气压增大,第一单向阀401打开,将可伸缩充气腔403内的气体充入气囊腔中,完成一次充气操作。

进一步地,参看图5和图6,泄气部5包括泄气部本体501、第一密封片502、第二密封片503。泄气部本体501的第一端与底端气囊3的底部通气连通。第一密封片502设于泄气部本体501的第二端的第一侧,第二密封片503设于泄气部本体501的第二端的第二侧,第一密封片502与第二密封片503相接并密封泄气部本体501的第二端。需要泄气时,从底部按压第一密封片502和第二密封片503,使第一密封片502和第二密封片503脱离密封状态。充放气功能可实现气囊背包的超小型收纳,当不使用时,将气囊背包气囊中的空气排空,即可实现超小型的收纳。节约闲置时气囊背包对空间的占用。

优选地,充气部4还包括弹簧405,弹簧405的第一端与可伸缩腔体的内腔上端相连,弹簧405的第二端与可伸缩腔体的内腔下端相连。

进一步地,拉手部404为拉环。拉环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操作时更为简便。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链6,拉链6的第一侧与顶端气囊2的下端相连。拉链6的第二侧与中空气囊1的上端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肩带7,肩带7设于中空气囊1的第一侧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口袋8和第二口袋9,第一口袋8设于中空气囊1的第二侧面。第二口袋9设于中空气囊1的第三侧面。

在需要使用时,先将折叠状态的气囊背包展开,而后当拉动圆环时,可伸缩充气腔403内的容积增大,内部气压减小,第二单向阀402打开,空气充入可伸缩容器腔内;随后松开圆环,在弹性材料和弹簧405的作用下,可伸缩充气腔403回弹,内部气压增大,第一单向阀401打开,将可伸缩充气腔403内的气体充入气囊腔中,完成一次充气操作。重复若干次后,气囊背包的气囊腔被充满,可根据需求通过充气操作的次数对气囊腔的气压进行调节。

在不需使用时,从底部按压第一密封片502和第二密封片503,使第一密封片502和第二密封片503脱离密封状态,气囊腔内的气体从泄气部5流出,当气囊腔内的气体被放完后,便可对气囊背包进行折叠,实现超小型收纳。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