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钮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0263发布日期:2020-01-03 12:5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钮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钮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钮扣。



背景技术:

最初的钮扣是用来做装饰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饰针。13世纪,钮扣的作用才与今天相同。那时,人们已懂得在衣服上开扣眼,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钮扣的实用价值。16世纪,钮扣得到了普及。随着快时尚的兴起,钮扣从以前的功能型已经变成现在的创意型。目前的钮扣的中部不是全贯通的,仅能实现单一的扣合功能。特别是对于一些喜欢在衣服包包上穿物或挂物的人群,现有的钮扣不能满足其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精度钮扣,通过中空设置的子扣和母扣,在扣合状态和非扣合状态下均可穿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精度钮扣,包括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的中部均中空设置,子扣和母扣扣合时,子扣和母扣的中部形成贯通的通道。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子扣包括子基体、第一环、以及第二环,第一环位于子基体与第二环之间,第一环与第二环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布料的腔体。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子基体与母扣配合的部分向外倾斜设置。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环的一侧壁贴合在子基体的一端,且第一环的一端延伸至子基体的内侧壁,并与子基体的内侧壁贴合,第二环通过冲压回卷固定在子基体上,并挤压第一环将第一环固定在子基体上。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环的外沿具有折弯部。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折弯部的截面呈v型状。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子扣还包括第一包覆片,第一包覆片铆合在子基体的外侧壁上,并且将子基体的一端部包覆住。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母扣包括母基体、以及第二包覆片,第二包覆片铆合在母基体的一侧部,并与母基体之间形成一容置腔。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母扣还包括若干胶圈,若干胶圈的一部分均嵌设在容置腔的内部,且若干胶圈的另一部分均延伸出容置腔。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母扣还包括第三环,第三环通过冲压回卷固定在母基体的另一侧部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高精度钮扣,通过中空设置的子扣和母扣使得在非扣合状态下,子扣和母扣均可穿物,子扣和母扣扣合状态下,贯通的通道使得本钮扣仍可穿物,并且具有良好的透风性。并且第一环的外沿具有折弯部,折弯部的设置使得第一环具有更好的耐折性,折弯部的截面呈v型状,折弯部的尖端与第二环的配合能更好地固定布料。通过第一包覆片避免子基体受到外界环境和碰撞的损伤,通过第二包覆片避免母基体受到外界环境和碰撞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精度钮扣的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高精度钮扣的结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沿c-c方向的高精度钮扣的结构剖面视图。

图中:

1、子扣;11、子基体;12、第一环;121、折弯部;13、第二环;14、腔体;15、第一包覆片;2、母扣;21、母基体;22、第二包覆片;23、胶圈;24、容置腔;25、第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精度钮扣,包括子扣1和母扣2,子扣1和母扣2的中部均中空设置,子扣1和母扣2扣合时,子扣1和母扣2的中部形成贯通的通道,中空设置的子扣1和母扣2使得在非扣合状态下,子扣1和母扣2均可穿物,子扣1和母扣2扣合状态下,贯通的通道使得本钮扣仍可穿物,并且具有良好的透风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由于本钮扣可穿物,使其额外附有多种使用方法,不同的使用方法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将本钮扣用于上衣的情况下,将绳子依次穿过上衣两侧的子扣1和母扣2然后系好绳子,在非扣合状态下,受到绳子的约束,上衣不会全部打开,满足一些群体的穿着要求,且不影响钮扣本身的扣合功能,上衣打开的程度取决于绳子的长度。可在本钮扣上挂一些装饰品,符合一些时尚人士的穿着要求。

为了将子扣1固定在布料上,进一步的,子扣1包括子基体11、第一环12、以及第二环13,第一环12位于子基体11与第二环13之间,第一环12与第二环1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布料的腔体14,其中,第一环12的下侧壁贴合在子基体11的上端,且第一环12的内端延伸至子基体11的内侧壁,并与子基体11的内侧壁贴合,第二环13通过冲压回卷固定在子基体11上,并挤压第一环12将第一环12固定在子基体11上,将布料置于腔体14内,在第二环13冲压回卷固定在子基体11上后,布料被固定在第一环12和第二环13之间。

为了进行更好的扣合,进一步的,子基体11与母扣2配合的部分向外倾斜设置,具体为子基体11的下部分向外倾斜设置,子基体11向外倾斜设置的部分能更好与母扣2扣合,便于子扣1的进入与退出。

为了提高第一环12的耐折性,进一步的,第一环12的外沿具有折弯部121,折弯部121的设置使得第一环12具有更好的耐折性。

为了更好地固定布料,进一步的,折弯部121的截面呈v型状,折弯部121的尖端与第二环13的配合能更好地固定布料。

为了保护子基体11,进一步的,子扣1还包括第一包覆片15,第一包覆片15铆合在子基体11的外侧壁上,并且将子基体11的下端部包覆住,通过第一包覆片15避免子基体11受到外界环境和碰撞的损伤,并且提高本钮扣的美观性。

为了保护母基体21和提供容置胶圈23的空间,进一步的,母扣2包括母基体21、以及第二包覆片22,第二包覆片22铆合在母基体21的上侧部,并与母基体21之间形成一容置腔24,通过第二包覆片22避免母基体21受到外界环境和碰撞的损伤,并且提高本钮扣的美观性,容置腔24内可用于容置胶圈23。

为了与子基体11配合,进一步的,母扣2还包括若干胶圈23,若干胶圈23的外部分均嵌设在容置腔24的内部,且若干胶圈23的内部分均延伸出容置腔24,胶圈23能更好与子基体11进行配合。

为了固定布料,进一步的,母扣2还包括第三环25,第三环25通过冲压回卷固定在母基体21的下侧部上,将布料置于第三环25和母基体21之间,第三环25冲压回卷后,布料被固定在第三环25和母基体21之间。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