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546发布日期:2019-11-15 21:06阅读:1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钓杆渔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钓鱼。传统的钓鱼伞的伞杆为伸缩式结构,采用销杆来固定。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不方便使用和收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它包括上连接杆、下连接杆、紧固件和紧固套筒;所述上连接杆铰接在下连接杆的前端上,紧固件套设在下连接杆前端,紧固套筒拧旋在下连接杆的螺纹杆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杆包括螺纹杆体一,螺纹杆体一的后端设置有凸盘,凸盘的中部设置有齿形轮,齿形轮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圆孔。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与上连接杆的齿形轮相配合的齿槽凸头,齿槽凸头的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条板。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包括筒头,筒头内中部设置有轴杆,筒头前端设置有与齿形轮宽度相配合的缺口,筒头的后端设置有螺纹杆体二。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的轴杆穿插过上连接杆的齿形轮的中心圆孔,形成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套筒为筒形,紧固套筒的前后端面为开口状,紧固套筒的内壁设置有与下连接杆的螺纹杆体二相配合的内螺纹。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它具有使用方便,固定速度快和紧固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连接杆;11、螺纹杆体一;12、凸盘;13、齿形轮;14、中心圆孔;2、紧固件;21、条板;22、齿槽凸头;3、下连接杆;31、螺纹杆体二;32、筒头;33、轴杆;4、紧固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钓鱼伞用万向节组件,它包括上连接杆1、下连接杆3、紧固件2和紧固套筒4;所述上连接杆1铰接在下连接杆3的前端上,紧固件2套设在下连接杆3前端,紧固套筒4拧旋在下连接杆3的螺纹杆体上。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连接杆1包括螺纹杆体一11,螺纹杆体一11的后端设置有凸盘12,凸盘12的中部设置有齿形轮13,齿形轮13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圆孔14。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所述紧固件2包括与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相配合的齿槽凸头22,齿槽凸头22的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条板21。

进一步地,如图6-图7所示,所述下连接杆3包括筒头32,筒头32内中部设置有轴杆33,筒头32前端设置有与齿形轮13宽度相配合的缺口,筒头31的后端设置有螺纹杆体二31。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杆的轴杆33穿插过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的中心圆孔14,形成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套筒4为筒形,紧固套筒4的前后端面为开口状,紧固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与下连接杆3的螺纹杆体二31相配合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中,上连接杆1包括螺纹杆体一11,螺纹杆体一11的后端设置有凸盘12,凸盘12的中部设置有齿形轮13,齿形轮13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圆孔14。

下连接杆3包括筒头32,筒头32内中部设置有轴杆33,筒头32前端设置有与齿形轮13宽度相配合的缺口,筒头31的后端设置有螺纹杆体二31。

紧固件2包括与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相配合的齿槽凸头22,齿槽凸头22的后端两侧对应设置有条板21。

紧固套筒4为筒形,紧固套筒4的前后端面为开口状,紧固套筒4的内壁设置有与下连接杆3的螺纹杆体二31相配合的内螺纹。

本设计安装时,下连接杆3的轴杆33穿插过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的中心圆孔14,形成铰接;然后将紧固件2套设在下连接杆3的前端下,紧固件2的齿槽凸头22对应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紧固套筒4拧旋在下连接杆3的的螺纹杆体二31上。

本设计使用时,上连接杆1的螺纹杆体一11拧旋在一节鱼杆的筒体中,下连接杆3的螺纹杆体二31拧旋在另一节鱼杆的筒体中。当不使用时,紧固件2的齿槽凸头22与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松开,使得两节鱼杆可折叠。

当需要形成直杆状时,先两节鱼杆拉直,然后将紧固件2的齿槽凸头22置入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中,形成啮合状,再拧旋紧固套筒4在下连接杆3的螺纹杆体二31向前端方向移动,利用紧固套筒4前端抵触至紧固件2两侧的条板21处,将紧固件2紧紧抵在上连接杆1的齿形轮13中,形成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