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2308发布日期:2019-11-15 21:0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鞋子从最初的用于防护脚被伤害到现如今的多功能的高舒适度的需求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鞋子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然而人们追求个性多样化的同时,非常重视鞋子的舒适度。传统的鞋底中一般设置有支撑板,用于支撑鞋底受力,然而,鞋子的受力一般在脚掌部位,一般的鞋子长时间穿着会出现脚部疲劳,脚掌容易被磨损,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的设置,同时在本底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在满足鞋底的支撑的前提下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包括本底和设置在本底内的硬性支撑底,所述本底的脚的前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所述硬性支撑底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硬性支撑底的一端设置有供脚后跟重心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供脚的小指支撑的第一支撑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硬性支撑底内嵌在本底内;所述硬性支撑底与本底的形状一致;针对平底鞋,硬性支撑底与本底可以统一制备为平整的结构;针对有跟的鞋,硬性支撑底与本底可以统一制备为凸起或弧形变化的结构。所述本底的结构可以为常规的形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备为形状各异的异型结构,例如在内增高的鞋中,所述弹性地的上表面可以设置为凸起的跟状结构。

所述本底的脚的前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是指,本底的脚掌部位的施力处不设置硬性支撑,相应的,所述硬性支撑底的脚掌部位为镂空结构或者为开设通槽等不设置支撑的结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端还设置有供脚趾支撑的第二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边的设置是为了供大脚趾支撑;所述第二支撑边可以沿脚的外形设置,可以沿鞋底的外形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为环型结构,且第二支撑部的脚的前掌部位开设有通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且为了防止连接部折断同时可以为了降低鞋底的重量以提高鞋底的舒适度,因此可以在连接部上开设缓冲长槽或者是缓冲通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本底外侧的脚的前掌部位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可回弹的柔性垫,可以实现对脚掌的柔性缓冲,也可以设置为具有按摩功能的脚垫,从而降低脚步的疲劳,提高穿着体验,以提高舒适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本底外侧的脚的前掌部位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在不受力的时候,高度可以大于等于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缓冲垫的制备材料为现有技术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故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硬性支撑底由弹簧钢或钢或塑料制备得到,所述本底由橡胶材料、聚氨酯、树脂任意一种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硬性支撑底可以为弹性可变形材料制备得到,同时也可以采用硬性的不可变形的材料制备得到,由鞋的高度类型或者鞋的种类来决定。所述本底可以采用发泡材料制备。

所述本底为硬性材料或者为弹性材料制备得到,对应的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底可以作为中底使用也可以作为鞋的外底进行使用,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形式。

所述鞋底可以设置为中底或外底以及中底和外底三种形式。采用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中底可以与现有的外底以及同样采用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外底进行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或者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外底可以与现有的中底以及同样采用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中底进行复合使用或者单独使用。

其中,中底与外底复合使用的方式为:①外底的后端可以与中底的后端嵌入式连接;②外底的后端可以与中底的后端贴合式连接,即两者后端相互叠加的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个图为鞋底可以设置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改进的中底与现有的外底的连接,所述中底的底部为外底;第二个图为鞋底可以设置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中底和外底,且中底与外底之间设置有半截式现有的外底,且该现有外底贴近中底的底部设置;第三个图为鞋底可以设置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中底与外底的直接契合设置;第四个图为鞋底可以设置为现有的中底与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外底的直接契合设置。

如图6所示,所述鞋底的中底与外底为嵌入式连接,图6(a)中鞋底的外底的阴影处为用于嵌入式连接的部分;图6(b)为鞋底的中底上设置有供嵌入式连接的凹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硬性支撑底的厚度为0.5mm-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所述本底的脚的前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所述硬性支撑底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硬性支撑底的一端设置有供脚后跟重心支撑的第一支撑部,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供脚的小指支撑的第一支撑边。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的设置,同时在本底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2)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前端还设置有供脚趾支撑的第二支撑边。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支撑边的设置有效提高硬性支撑底的支撑面积,有效降低鞋底的变形,提高鞋的耐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3)所述第二支撑部为环型结构,且第二支撑部的脚的前掌部位开设有通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支撑部的设置有效提高硬性支撑底的支撑面积,有效降低鞋底的变形,提高鞋的耐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4)所述本底外侧的脚的前掌部位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可回弹的柔性垫,可以实现对脚掌的柔性缓冲,也可以设置为具有按摩功能的脚垫,从而降低脚步的疲劳,提高穿着体验,以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支撑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硬性支撑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底与外底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本底、2-硬性支撑底、4-第一支撑部、3-第二支撑部、5-第一支撑边、6-第二支撑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高舒适度的鞋底,如图1所示,包括本底1和设置在本底1内的硬性支撑底2,所述本底1的脚的前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如图2所示,所述硬性支撑底2包括第一支撑部4和第二支撑部3,所述硬性支撑底2的一端设置有供脚后跟重心支撑的第一支撑部4,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部3,所述第二支撑部3上设置有供脚的小指支撑的第一支撑边5。

如图1所示,所述本底1与硬性支撑底2的形状可以为沿鞋型设置的弓其的弧形的结构,或者设置为传统的平整的结构,或者本底1设置为异型结构,所述本底1的后跟部位设置有凸起,从而满足不同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处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硬性支撑底2的第一支撑部4的左右两侧以及第二支撑部3的左右侧都为水平的结构,使使用过程中走路更平稳。第一支撑部4的第一支撑边5用于支撑第五脚趾关节部位。

所述第二支撑部3的前端还设置有供脚趾支撑的第二支撑边6;所述第二支撑边6的设置是为了支撑大脚趾关节部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边5、第二支撑边6的设置有效提高硬性支撑底2的支撑面积,有效降低鞋底的变形,提高鞋的耐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部3为环型结构,且第二支撑部3的脚的前掌部位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支撑部3向前延伸,提高了硬性支撑底2的受力面积,提高了鞋子的整体受力性,不易变形,走路更稳,不易摇晃,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硬性支撑底2贴合脚型结构设置。此时脚与鞋底更加贴合,脚部受力更均匀,走路不易疲劳,舒适度高。所述第二支撑部3向前延伸,提高了硬性支撑底2的受力面积,提高了鞋子的整体受力性,不易变形,走路更稳,不易摇晃,舒适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4任一个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所述本底1外侧的脚的前掌部位设置有缓冲垫,所述本底1外侧的脚的前掌部位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缓冲垫。

所述缓冲垫为可回弹的柔性垫,可以实现对脚掌的柔性缓冲,也可以设置为具有按摩功能的脚垫,从而降低脚步的疲劳,提高穿着体验,以提高舒适度。所述缓冲垫在不受力的时候,高度可以大于等于安装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个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所述硬性支撑底2由弹簧钢或钢或塑料制备得到,所述本底1由橡胶材料、聚氨酯、树脂任意一种材料制备得到。所述硬性支撑底2的厚度为0.5mm-1cm。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底1的设置,同时在本底1的内部设置硬性支撑底2实现鞋底的受力支撑,且可以降低鞋底的变形,同时在弹性地的脚掌部位不设置硬性支撑底2,从而实现降低鞋底对脚前掌的磨损,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